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528|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老外问我:中国人为什么爱钱胜过爱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30 23:0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和讯博客  作者:闻声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12月8日晚上,我参加了澳大利亚商会(AustCham,一个澳大利亚海外商人的团体,遍布全球,得到澳洲官方的大力支持,地位有点像我们的“人民团体”)的今年最后一次周末聚会暨圣诞晚会,一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来了这么多澳洲老乡,好象全上海的澳洲人都聚拢在小小的酒吧里。在例行的gossip之外,更多的是告别,这里大多数的澳洲老乡们将在这几天回到家乡去,过一年一度的圣诞节。

    大家问我是否回去,我说:“没时间,工作太忙了。”他们就都很惊奇:“你怎么能够圣诞都不回去和孩子们一起过呢?”口气是诘问式的。我当然有点不爽,就向他们解释,圣诞节对西方人来说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中国人也有这样的日子,那就是春节。

    于是,我们就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

    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和中国,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这里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那种不带功利的玩,不让孩子非得学会什么的纯粹的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而在海外春节是没有假期的,不带着孩子去海滩,因为你们会觉得这个时候的机票、宾馆都贵,不如趁这个时候做点生意赚更多的钱,等淡季了再出门。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爱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我不相信。”

    听着他们的唠叨,尽管带着酒气,但还是很深地震撼了我。我能和他说什么呢?当然,可以说的太多了,比如告诉他中国几千年来就从来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大家都没安全感,都为了明天在使劲榨取今天,连见面都问“吃了吗”,所以现在搞得存款余额超过万亿,不是中国人守财,而是自己给自己在做保险,但他能理解这些吗?连美国总统都在呼吁中国的储蓄率太高应该多消费,连我们原先的铁面总理也认为要设立什么黄金周来刺激消费,他一个祖上开始就生活在完善的福利体系下的老外,能懂得我们对未来的那种无助和恐惧吗?

    我也可以告诉他,中国人真的是穷怕了,哪怕他现在发了财,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他还是会想着发更多的财,在中国人的心中,还是认为能给子孙传下更多的财产才是对子孙最大的爱,对家庭最大的负责任,只有在认为钱财已经足够多、或者钱财实在太少而必须给自己一定的安慰时,才会说应该给孩子留点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这个世界,只有钱固然是不行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他能理解这些吗?

    在澳洲那样的体系下,生病住院后,自己只要在进院和出院的时候签两回名字,一切都是社会福利体系包办了,他能理解中国人说的“六十岁以前挣的是六十岁以后的医药费”这句话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吗?在澳洲那样的体系下,即使你身无长物,一无是处,强大的福利体系也会把你托在 security net这张网之上,照样保证你过上体面的生活,无非比人家多拿一张低收入保障卡,他能理解我们的下岗给一个家庭所带来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吗?

    当然,他更无法理解在20年前,所有的中国人其实并不属于家庭,而是属于一个叫做“单位”的主人,还被一条叫做“户口”的链条给拴着,即使是夫妻,即使是父子母女,一切的亲情都大不过这个主人和这条锁链。而我在澳洲学移民法的时候,有个working holiday maker的类别很让我费神和向往:他们居然给那些只为了旅游目的而边打零工边挣旅游费用的人提供附带工作许可的专门签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看澳洲移民部官方网站的有关说明http://www.immi.gov.au/visitors/working-holiday/index.htm

    很多次,在海外过圣诞节的时候,我居然都会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经常会为那可怜的小姑娘而热泪盈眶,于是,那种对贫穷和无助的恐惧就会给自己拧紧了充当赚钱机器的发条。

    我们的很多追逐金钱的行为,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的确和我们自己所宣称的热爱家庭有着严重的落差。我们无法指望这些老外朋友们能理解,中国人好不容易可以公开、安全地追逐金钱了,千万别指望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能缓解这种被压抑过久而喷涌出来的欲望和动力。这正是很多中国家庭的凝聚力所在,哪怕忍受分离、忍受白眼。以前我们是穷怕了,尝过小富滋味后,以后我们是更怕穷。而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无奈,我们才更固执地唠叨着我们的“美德”。这其实已经不是为了炫耀自豪,而只是为了自警,为了怕我们忘记自己还有个把家庭看得重于金钱的美德!

    生为中国人,不管我们的国籍是什么,我们都难以逃脱这个悖论,海外7000万华人,生活的艰难和坎坷一点都不亚于国内13亿同胞。愿上帝怜悯我们,也愿我们的孩子们理解我们,更愿我们孩子的那一辈人可以富足安定得足以鄙视金钱!

评分

参与人数 9威望 +35 金币 +35 收起 理由
tanglihuizxy + 2 + 2
xfddl + 2 + 2 精品文章!
我一直在 + 2 + 2
wpopw + 2 + 2
yunfei002 + 2 + 2 唉~~没办法!
咖啡㊣伴侣 + 5 + 5
小灰熊 + 5 + 5 老外说什么都是对的。
skyye + 10 + 10 同云妹妹
行至水穷处 + 5 + 5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31 00:21:18 | 只看该作者
华人爱财,民族特性啊

小康就是GDP人均美金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31 03:09:32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差异造成的。虽然在美国多年,早已接受了“家庭比什么都重要,要善待自己的亲人和孩子”,但是对有些事上还是不能同意外国人的做法。

比如说,我家邻居3个孩子,老大要上大学了, 最小的(老三)只有5岁。父母只同意给老大付很少的大学学费。其实这个孩子能去一个不错的公立学校,(如果父母愿意出钱,更好一些的私立大学也是可能的)可是父母还是觉得贵,和老大商量申请便宜一些,差很多,但有打工机会的公立大学。与此同时,老三开生日宴会,家里一次,学校一次,学校那次租场地费就得不少钱啊。这家人其实很有钱的,衣服要买牌子的, 食物要买有机的。房子是600平方米的。

对比一下我的一位台湾朋友,孩子上耶鲁大学,一年四万多美元外加生活费,总共4年啊,还不是交啊。

我想大多数中国家长都会向我的台湾朋友一样,琢磨着给孩子上好大学。至于别的开销,比如老三的生日宴会如果真的手紧了,就精简或节省着过了。所以呀,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花钱上分歧很大,尤其在教育上。这也是中国孩子相对出类拔萃的原因吧 (并不是中国孩子有多聪明)。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我一直在 + 2 + 2
wpopw + 2 + 2
小灰熊 + 5 + 5 观念的产生,跟环境有很大关系。
行至水穷处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31 08:12:51 | 只看该作者
是呀,我们还需要更富裕更富裕,早点有能力构建出那个网,不用每天为生活所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31 08:23:03 | 只看该作者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推进,否则,新一代会走日韩年轻人的老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31 08:47:31 | 只看该作者
观念上的差异,无所谓好坏。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7-1-31 08:47 发表
观念上的差异,无所谓好坏。


我觉得好坏还是有的。就如同买房,以前只有老了,才能有一个适合的安身之地,现在可以分期付款了,就可以预支幸福。

我喜欢这句问话“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所以,把握现在,关爱孩子,关爱家庭,享受每一刻幸福。这个观念还是应该变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wpopw + 2 + 2
行至水穷处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31 09:37:26 | 只看该作者
观念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人家有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用太担心没钱时候的吃喝医疗和上学。当然首要考虑的与我们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31 09:3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1-31 09:15 发表


我觉得好坏还是有的。就如同买房,以前只有老了,才能有一个适合的安身之地,现在可以分期付款了,就可以预支幸福。

我喜欢这句问话“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 ...


观念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些人,会为了一个我认为是莫名其妙的东西,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有人会说他傻,但我觉得这种人也是幸福的。

我们中国人没有什么宗教信仰,所以,很多事情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于是就有各种各样的辩论。顶楼的帖子,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谈到的家庭和事业哪个重要的问题,也不能说大多数人只注重事业而不顾家庭,毕竟,去国外谋生的中国人不多,人家老外把个别当普遍现象了。

说到买房,如果你觉得分期付款可以预支幸福,我觉得,改变观念,租房会更加合算,最终的目的都不过是有一个窝而已。我们为什么都喜欢买房,不管哪种方式,一次付清也好,分期付款也好,是因为觉得自己买的房子住进去放心,似乎租房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就是观念。

为了孩子去挣钱,有时会很苦,但是心甘情愿,甚至觉得为了下一代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幸福的,我们就祝福这种人好了,尽管我也不认同这种观念。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7 收起 理由
我一直在 + 2 + 2
行至水穷处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12:55:0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倒觉得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整体的理念。

我们传统的架构就是这样的,事实上我们民族习惯于在子女身上花心血,其实就是一种投资。所以儒家要强调孝,目的是让这种投入有所回报。这个不光中国人,可能整个儒教圈都有此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方式,但你的幸福是不是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幸福,可能就不一样了呢。

很多人都和我说过,一书架子书,大多数没有读过,等老了再读罢。

书可以老了再读,快乐呢,就不要等老了再享受了,还是留到今天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5 + 5 活在当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8:56 , Processed in 0.102439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