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y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会照顾小孩子吗?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1-29 12:23:29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说大部分孩子的吃饭问题,是家长的喂养方式造成的"


你这个结论的论据有多少才能达到“大部分”这个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1-29 12:39:17 | 只看该作者
  喝水的问题,孩子的话不可信,成年人的话也不可信。

  真的想喝水了,往往是身体很缺水才发出的警告。
  多数孩子不喜欢喝水,孩子玩乐中根本不愿意抽出时间喝水,当然,撤尿的时间也抽不出,所以常常白天也尿裤子。
  多数成年人不爱喝水,以为不渴就不必喝。

  人的血管就如同河流,身体内水分少,血液浓度高,血流慢,容易在血管壁产生沉淀。
  如果年纪大了,这样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不常运动的人,在儿童时期就可能产生血液沉淀。
  伏案工作很少活动的人更应该多喝水,可以防止静脉曲张及减缓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生成。强迫自己起身泡杯茶,顺便活动活动筋骨。喝茶后被迫加大起身上厕所频度,也能多多改变姿式,活动身体。
  小孩子吃饭时还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刚吃两口就觉得口渴,这时候喝水,会严重影响消化,对身体不好,但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习惯。要消除这种现象,最好在饭前半小时左右喂几口水。


  爱孩子,早起、晚睡、饭前喂几口水。
  孝父母,早起、晚睡、饭前递杯热茶。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 金币 +9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2 + 2 我好喜欢。。。
20zoo + 2 + 2 谢谢你了!
行至水穷处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1-29 12:53:19 | 只看该作者
  睡前递的茶应该是不刺激的,如湖南的擂茶。


  年轻时,每从外面回家,奶奶必递一杯热茶。
  我不渴,常常接过就放一边。
  有时,还怨她多事,麻烦。

  现在才知道这普普通通的一杯茶饱含了许许多多的亲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dyly + 5 + 5 我好喜欢。。。
fchn608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3:3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29 12:23 发表
"我只是说大部分孩子的吃饭问题,是家长的喂养方式造成的"


你这个结论的论据有多少才能达到“大部分”这个量呢?


我这也不做论文不发表,就是个人意见。我个人也没影响力,这个意见也不会给中国教育引起慌乱,所以瞎说说,也不负责任。 对号入座的家长,觉得意见对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更可以不对号入座,我瞎操心。

还再说一个孩子吃零食的问题。农村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吃零食,有面子,家里有钱,所以都对比着给孩子吃零食。香肠,快速食品,油炸的方便面......我回去老家,他们都是给孩子塞很多,现在咱们条件好了,每天都花钱给孩子买好吃的。孩子吃得可好了。以前我们成长的时候,没有吃饭的问题。现在农村出现更多只吃零食不吃饭的孩子。人的饮食习惯和小时候的口味习惯很有关系的。小时候我吃面条馒头长大,现在我也不爱吃米饭。小时候总是吃这些零售的孩子,长大了又怎么吃营养均衡的校餐和家里做的饭菜?我们家旁边的中学,很多学生都放着学校的食堂不吃,天天在外面吃泡面和肠。我有个开餐馆的朋友都说,现在的孩子都爱吃方便面,他们餐厅都以方便面的调料来参考调味了!

还有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以养孩子白白胖胖干干净净为标准,所以完全禁止孩子爬。我们老家那个小城十几万人口,因为是飞机城,还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比例为大。我带着10个月的孩子回家时,很多小孩子看到我女儿会爬非常奇怪。到处带孩子都是不让孩子在地上爬,孩子都干干净净的被大人扶着学走路,或者是坐在学步车里。我没有做过考证,但是说我们那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不爬绝对正确。电视网络广播的媒体其实真的应该在这方面多多的宣传。母乳喂养,让孩子多爬行,少吃零食,合理添加辅食,这些已经被认可的照养孩子的方式在中国宣讲的再多,也不算多。这些本来是我们传统的养育孩子的好的科学的方式,因为我们很有个趋势是崇洋学美国却都不再这么做了。可是美国不是走弯路了吗?不是再纠正又按照我们传统的方式来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1-29 14:00:37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不是救世主。一个人成长,要受到多少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啊!“将门出虎子”、书香世家、累代簪缨,这是家庭影响;“乱世出英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社会影响。认清这一点,教师才能认清自己,才能审时度势,才能不妄自菲薄。教师的视野才会更开阔,教师的胸襟才会更宽广,教师的心灵才会更坦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1-29 15:24: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yly 于 2007-1-29 13:31 发表


我这也不做论文不发表,就是个人意见。我个人也没影响力,这个意见也不会给中国教育引起慌乱,所以瞎说说,也不负责任。 对号入座的家长,觉得意见对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更可以不对号入座,我瞎操 ...


这点上我绝对是赞同老虫的,哪怕我们育儿也一样,一定不可以依靠那些单单靠经验来导出的理论。这种思维方式最没谱,往往是以先有结论再去找个别事例支持或解释。或者是根据个别现象来编造理论。

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靠统计、靠数据、靠严谨的推理,来获取最适合的方法。

Dyly可能还没有充分考虑过孩子是在随着年龄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很多孩子4、5岁的时候似乎很偏食,但到了7、8岁却变得什么都爱吃了。孩子某个时间段似乎没长个子,但另一个年龄段却长得很快,你绝对不会仅仅因为那个时期没长个,就去怀疑孩子今后长不高而去做什么断肢增高吧。

饮食习惯也这样,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爱吃面食的非常之多,而习惯以米为主的南方人,现在已有很多喜欢吃面食的。

所以无论你怎么训练,恐怕你也无法改变孩子的味觉。你那个朋友才真的聪明,只有让大家爱吃的东西才真正是他追求的方向,而不是这个菜谱有多么悠久的历史。

我确实觉得国外学要我们借鉴的东西很多,但如果说美国人已经在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来养孩子了,那我也要说了,请给个数据吧!去问问美国人,估计80%的都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呢,大约也就觉得是个特别神秘的国度吧,99%的都不会知道中国的养育孩子的传统经验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5 + 5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6:0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1-29 15:24 发表


这点上我绝对是赞同老虫的,哪怕我们育儿也一样,一定不可以依靠那些单单靠经验来导出的理论。这种思维方式最没谱,往往是以先有结论再去找个别事例支持或解释。或者是根据个别现象来编造理论。

最可靠 ...


先解释,我说的美国按照中国传统方式养育孩子是有上下文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美国人养育孩子走了很多弯路后,现在发觉很多科学的方法很久以前亚洲的国家就是这样养育孩子的。比如和孩子一起睡觉,到6,7岁才分床,母乳喂养,让孩子爬等等。并不是说他们专门学习咱们的养育方式。明白吗?好好读明白我的帖子。

老鼠说的其他的,不用争论。我只想问,你赞同给孩子老吃方便面那种零食吗?你赞成不让小孩子学爬吗?你赞成家长整天屁股后面逼着孩子吃饭喝水吗?而且你在这里贴了多少个帖子,哪个里面你的观点是经过科学的数据考证做出来的?我们不做严密数据论证不说话了?而且我都说了那是我的个人观点,谁说我那些是理论了?我要求这个观点进入教科书了吗?你得出的这样的“理论”在你的帖子里不多呀?怎么到我这里就要批判思维了?

谁都知道要严谨的思维,可是这样的帖子里需要吗?如果都那样,咱们就别灌水聊天了!儿教也关闭吧!来这里不就是说说自己的见解,有情绪了寻求点支持和解决方法。看看别人的观点,学习增长吗?被人否定自己的思维方式有问题,那是个严重打击人自信的事情!!所以咱们说观点说意见都可以,别先从思维方式上给人一大棒子!说我的逻辑问题都可以,说数据问题,谁都知道都是经验直觉得出的。而且心理学也认为有些人的直觉有时比严密数据论证还要准确的多。商业上成功的决策,大都是直觉判断作出的。等着你严密调查数据论证出,黄花菜都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6:12:02 | 只看该作者
“Dyly可能还没有充分考虑过孩子是在随着年龄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很多孩子4、5岁的时候似乎很偏食,但到了7、8岁却变得什么都爱吃了。孩子某个时间段似乎没长个子,但另一个年龄段却长得很快,你绝对不会仅仅因为那个时期没长个,就去怀疑孩子今后长不高而去做什么断肢增高吧。

饮食习惯也这样,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爱吃面食的非常之多,而习惯以米为主的南方人,现在已有很多喜欢吃面食的。”


老鼠,你弄懂我的观点吗? 我就是觉得孩子可能不爱吃蔬菜有她的原因,所以不逼她吃,可能到了一些阶段她就爱吃了。至于饮食喜好,更是小时候奠定了你长大的饮食习惯。外国人再爱吃中国菜,每周也要吃几次汉堡。南方人能顿顿面食吗?小时候天天吃方便面的孩子,长大了还不得每周都要吃几次方便面呀?小孩子无节制的吃零食,应该提倡?你们家小老鼠是不是不吃饭只吃零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1-29 16:15:0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经验,哪来得理论
我们不是就在前人留下来的间接经验中吸取营养,为我所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1-29 16:39:51 | 只看该作者
Dyly是斑竹,某些领导是超级斑竹,那么论坛的管理方针和原则要分清楚呢,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55 , Processed in 0.08041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