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673|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醒一下为教育犯愁的爸爸妈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4 01:4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智商高低取决于大脑中的神经网络数,而这些神经网络数的产生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感刺激的结果。对刚出生的小孩子来说任何声音、景物、身体活动只要是新的(第一次),都会使脑里的某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生长,与其他神经元连接,构成新的网络。同样的刺激第二次出现时,会使第一次建立的网络再次活跃。就是说,新网络只能在新的刺激的情况下产生。一个人的一生之中不断有新的网络产生,同时有旧的网络萎缩消失。一个旧的网络,对同样的刺激会特别敏感,每次都会比前一次启动的更快、更有力。多次以后,这个网络便会深刻到成为习惯或本能了。这便是学习和记忆的成因了。

好的学习方法无不是通过对五感反复刺激,象蒙台索利主要是通过触觉刺激,铃木镇一通过听觉刺激、杜曼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现在国内倡导的读经是指读并大声念其实也是通过听觉和视觉相结合来刺激大脑发育的、七田真则是融合各家所长。每一种方法都能达到刺激大脑发育的目的。

就0-3岁的教育方法,本人认为杜曼方法是相对好操作的,小宝宝是被动接受,只要躺着听和看就可以。但是,一定要记住这期间给小宝宝内容的广度比深度更为重要。我看论坛里好多妈妈都为准备杜曼的教材弄的焦头烂额,乱了方寸,乱了心态,完全没必要。市面上就有好多的精美的图卡可以给宝宝闪,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杜曼的尺寸规格等。一味强调要符合杜曼要求的话,除非自己做,但这又花精力又花时间,国内找到这种教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要知道小宝宝是等不起的。任何方法,关键是对大脑的刺激,使神经网络的增加,至于学到了什么那是次要的副产品。所以,一定、一定要平稳自己的心态,从实际出发。

为教育方法烦心的妈妈爸爸,知道了大脑发育机制,心里是否有了个底?找一个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吧,条条马路通罗马,只要坚持和耐心。

[ 本帖最后由 德馨 于 2007-1-14 02: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3威望 +43 金币 +43 收起 理由
xiyangyang1106 + 1 + 1 纯粹支持。
厦雪 + 2 + 2 谢谢你了!
豆豆007 + 10 + 10 真好哇!
小米爸爸 + 10 + 10 精品文章!
可人妈妈 + 2 + 2 我们的目标:给宝宝的大脑最科学的刺激 ...
songcall + 1 + 1 学习一下。
xfddl + 2 + 2 我很赞同。
fxr7211 + 2 + 2 我很赞同。
贝塔 + 2 + 2 我很赞同。
旺财妈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14 02:38:37 | 只看该作者
任何早教的理论基础就是这个道理!只是感官刺激的方式方法不同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4 06:04:54 | 只看该作者
采用的方法不同,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刺激宝宝的大脑,促进大脑发育,至于目前的成果我们都不要对宝宝期望太大,我认为宝宝将终身收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4 09:22:4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楼主的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有好的心态,有好的方法,好好爱宝宝,我们的宝宝就是最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14 11:03: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楼主的话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4 11:23:1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哦~
您帖子里提到“市面上就有好多的精美的图卡可以给宝宝闪“可否推荐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2:5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旺财妈 的帖子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认物大卡>、<动物大卡>、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生活认知卡》等等,另外,多到大超市逛逛,那里也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的。这些卡片价格不贵而且效果比打印下来的好多了,每天给他闪就是了。
百科书方面有<小小孩认知百科>非常适合亲子阅读,记得儿子6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基本上每天抱着他给他读这套小书,可以很安静的看着听着,并养成了爱书的习惯,家里不论什么书都非常爱惜,从没有撕书咬书的不良行为。

[ 本帖最后由 德馨 于 2007-1-14 14: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旺财妈 + 2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4 16:21:49 | 只看该作者
重视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就能越过幼儿园的教育提前进入小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4 18:15:4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4 21:30:24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啊,有时候的确是太重形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11 , Processed in 0.090365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