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90|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因为孩子──“请跟我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30 13: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跟我来
亲爱的家长:
您好!
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初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老师将会尽全力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生活热情。然而,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进 入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当然,你也可以举出文盲父母“培养出”优秀子弟的例子来反驳我。但你不要忘记,物以稀为贵,之所以文盲之家的才俊可以名噪一时,恰是因为那样的情况太少啊。书香门第出学者──谁会为此而惊讶呢?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今后,关于孩子的读书,关 于家长的读书,以及教学教育中的其他问题,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向您提出建议,仅仅是建议。如果您愿意,如果你真的很爱你的孩子──请跟我来。
今日建议:
一、在孩子的书包里装一本轻便的课外书,他作业完成的时候可以看。
二、给孩子买《新编365夜儿歌》。在汉语拼音学完之后,我们要将它列入课外阅读书目。一定要是正版。不着急,两三个星期内买到都行。
三、每次给孩子买书的时候,您也给自己买一本。


梦想──“请跟我来”之二
亲爱的家长:
感谢您的配合。
拼音教学还没有结束,我知道,我们班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开始和孩子共同读书了。我相信,这些走在前面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必定会走在全班同学的前面。负责任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决不止是孩子生活所需要的衣、食和漂亮的玩具,而是能留给孩子──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家长也许有读过《傅雷家书》的,如果没有,建议你一读。傅雷先生是一代宗师,治学严谨,治家也不例外。这本书收集了傅雷写给儿子的180多封家信,洋洋洒洒数万字,字字爱意涌动。每一个读过的人,无不为傅雷先生爱子、教子情之深切所感动。傅雷的儿子傅聪在70岁的时候说,他不敢看家书,因为每一次看都要太激动,太动感情,整天都没办法工作。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能不能也留给孩子这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我们不可能像傅雷那样,写出传世之作。但是,有一样我们和傅雷是相通的,那就是一颗爱子之心。因此,在第一周部分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上,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计划:每个学期,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编写一本书,记录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小学五年,每个孩子就有了独属于自己和爸爸、***10本书。这10本书,必将把您带入教育的美丽殿堂,让您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享受教育的芬芳;这10本书,也必将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感受亲情的圣洁。
我们把这套书命名为《热爱生命系列丛书》,为什么呢?教育,就是要让人越来越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学校、家庭、社会,处处都有。在第一封信里我就说,真正决定孩子将来的,在于家庭。这也是我希望家长共同参与的原因。至于书的体例,我想主要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家长记录孩子成长的文字,一部分是孩子自己的文章。家长的文章随时写,随时夹在里面。如果你愿意,可以让孩子带到学校,合适的,我会读给孩子听。拼音学习结束了,我们就可以让孩子用拼音来写话,写儿歌,也请家长一并收藏好。用文字,留住我们和孩子共同走过的童年。这是我的梦想。



[ 本帖最后由 天山脚下 于 2006-12-30 13: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10 + 10 好文不怕晚。。
渴望 + 1 + 1 精品文章!
liumimi + 2 + 2 我好喜欢。。。
flowerow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3:18:28 | 只看该作者
定能生慧──“请跟我来”之三

亲爱的家长: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一个问题: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宁静和清洁。

都说孩子服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语言相对丰富,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

是读书──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试试看吧。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今日建议:

一、如果你家电视,音响声音一向很大,请立刻拧小。噪音是儿童智力最凶恶的杀手。

二、如果想跟孩子讲什么道理,试着用小故事、儿歌来说明。




分享──“请跟我来”之四



亲爱的家长: 关于《热爱生命系列丛书》,有的家长写了几篇后不知道怎么往下写了。今天特别推荐吴泽桐的妈妈写的几篇文章──作为孩子的老师,我深深为之动容,相信您读了之后一定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

跟着你走,其乐融融

(一)

晚饭后,灯光下,我和儿子各捧一本书,乐在其中。自从有了老师让买的《新编儿歌365》一书后,儿子每天晚上都要读两首儿歌。尽管现在他还不能自觉自主地阅读,但我相信,在从书中吸纳和汲取的过程中,他一定会逐渐喜欢上阅读的。

儿歌里起初的几篇大多是描写冬的景致和情趣的。读完两篇后,儿子说:“妈妈,我也喜欢冬天,盼望着冬爷爷赶快来到,那样,姥姥家的小花猫就可以在雪地上画梅花了,多好哇!”我一时怔住了。没想到这么美的语言竟是从他的小嘴巴里说出──小花猫在雪地上画梅花,多么鲜活洁净的语言,多么至纯至美的意境!童心,童趣,真好!

(二)

说说我的老公。

前几天的家长会是老公匆匆从外地赶回来参加的,这是个好的开始。会后看着老公记得密密麻麻的纸,并拿着老师发的《定能生慧》一文圣旨一般阅读,不禁哑然失笑。看来,老师,不仅在孩子眼里是神圣的,在家长心里也是至高无上的。起码我老公是这样。或者是他还葆有一颗可贵的童心吧。

接下来,我发现老公开电视时,自觉地把音响声拧小了;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谈论一会儿孩子,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啊。要知道,因为儿子,我们可没少吵架。(儿子入学前,老公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我的事情)

更让我欣喜的是,老公在外面应酬的时间少了,他也开始拿着《读者》读书了。而且,这几天,他对孩子说话的语言也变了,开始和风细雨了,开始循循善诱了。

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开心呢──儿子在成长,老公在变化,家庭的温馨带来的是每个人心情的愉悦!这实在应该归功于Ms.常倡导的共同读书啊。

先做读书人,再谈教育──真是经典!

这只是其中的两篇。面对这样的妈妈,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读了这样的文章──没有任何功利的极纯净的文字,您有什么感想呢?学期结束,我们将在全校举行《热爱生命》书籍拍卖会,那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不要回信,只要您的签条──只要让我知道,您读过了。请孩子明天带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3:18:54 | 只看该作者
你是真正的收信人吗──“请跟我来”之五



亲爱的家长:

过去的四周里,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家长在用行动配合教师──在用爱心,和孩子一起克服起步阶段的困难。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教师的责任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家长呢?

教师能做到的是,一方面将分内之事圆满扎实地完成,竭尽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为愿与孩子一起爬坡的家长指出努力方向。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永远不要苛责孩子。如果你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

教师也知道,最该牢记这些话的家长,往往最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那些各方面做得很好的家长,反而会从中得到警示,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所以,谁以行动“跟上来”了,这些信就是写给谁的。

你是真正的收信人吗?

今日提示:

关于《新编365夜儿歌》,要紧的是一定要买漂亮、悦目的正版。这是培养孩子“爱书之情”的第一步。有些孩子书包里还没有课外书,这样的孩子是很可怜的。另外,有些孩子的课外书或者字太小,或者是盗版,或者是流行的卡通书,这样的书都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爱书之情”。




假期里,让书与我们相伴──“请跟我来”之六

亲爱的家长:

一个星期的长假,您有什么打算?

如果您要出去旅游,建议您给自己和孩子带上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书的美丽也能融合在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中。

如果您喜欢享受在家的安静生活,您更要拿起书来,和孩子一起读书。我是多么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读书人。读书人是不沾任何功利的。没有人去强求他读书,没有物欲引诱他读书。只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需要,如同饮食空气,有则快意,无则失落。当您和孩子坐拥书城,满面春风──那是多么惬意的感觉。孩子的爱读,只能以您的爱读来激发。我可以无限想象──在家里,您会沏一杯酽酽的清茶,茶香清清涩涩借着袅袅蒸气上升、弥漫、扩散,您和您孩子的读书声也在上升、弥漫、扩散。绘事而后素、绚烂之极归于自然,这都 是书上的话。一卷在手,即便是闭目假寐,也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今日建议:

假期的作业只有读书。班里已经有十几个孩子能够独立、顺畅地阅读、背诵《新编365夜儿歌》。我要求孩子每天读两首,每首至少读三遍,自己独立拼读。假期的要求同样如此。《新编365夜儿歌》是面对所有孩子的“零起步”,我知道,我们班已经有孩子在“另一本”上大踏步地往前走。只要是他高兴的,走得越远越好。有些孩子因为音节的拼读太慢,所以影响读书的速度。这就需要您加以督促。当孩子拼读遇到障碍的时候,要让他自己想一想,独立拼读,这样做是让孩子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个别孩子对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掌握得不好,请家长让孩子在家里读一读、写一写,直到非常熟悉。

假期里,孩子的读书需要您检查。返校后我要检查每个孩子的读书情况,同时反馈给您。相信这是家长愿意做的事情──毕竟您比我们更希望孩子好。教育是一件缓慢美丽的事业,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请跟我来。

祝您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请跟我来”之七、八、九分别是:“做和不做,怎会一样”“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纠正一个错误观念”。这三封信一直在强调读书和家长对孩子引领的重要性,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孩子学习越困难就越应该读课外书。至此,我们已经有一半的家长行动起来,给孩子创设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3:19:31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学习之路──“请跟我来”之十



亲爱的家长:您好。有一段时间没有给您写信了,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已经走上了读书之路。跟不上的孩子和家长,也许我写再多的信也是没有用的。

上周期中考试,冀振岳87分──对他的进步,我充满了喜悦。其实,应该感谢的,是他的父母──他们的用心,让我由衷地佩服。

我是不喜欢谈语文分数的。因为语文的源头就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上。只要孩子喜欢读书,就像盐块入了热水,一切自会融化的。

周一的读书课,检查孩子一周的课外阅读情况,一个孩子没读熟,其他孩子全部完成任务──这是从读书开始最好的一次。张婧阳最让我感动,20首全部读熟。沈炜坤读完了365首儿歌,365首童谣已经背到了80首。

读书课上孩子汇报读书情况,大部分得100分。 昨天第四单元测试,有9个孩子得了100分。考试中第一次出现了看图写话,分数的差别也在这里。

可以看出,凡是阅读能力强的,分数就不成问题。而读书多的孩子,他的作也随之变得轻松。以后尤其如此。请您记住,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阅读、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这就是语文学习之路。

另外,孩子们昨天晚上做的树叶粘贴画非常漂亮,我们贴在了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每一个从我们教室前走过的老师、学生都为之赞叹不已。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发表!






智慧之源──“请跟我来”之十一

亲爱的家长:

这封信,我们谈谈孩子“写”的问题。

最初的写,是刘心雨和崔振雨一段时间日不间断的拼音日记。慢慢地,有一些孩子尝试着写儿歌。请听──

小蛾子,长翅膀/飞呀飞呀飞上天/太阳公公对他笑/白云哥哥问声好/花儿姐姐跳起舞/飞呀飞,飞呀飞/一飞飞到天堂里。(注:小蛾子死了,就是到天堂里了。)(吴泽桐) 小朋友,爱游泳/扑通一声跳进海/哎呀呀,不好了/海水灌进嘴巴里/好咸呀,好咸呀/咕噜咕噜吐出来。(刘心雨)

小小鸭子嘎嘎叫/走起路来摇摇摇/一摇摇到小河里/高高兴兴洗个澡(许明轩)

小雪花,像朵花/落在小手里/变成小水珠(王梦尧)

小雪花,飘啊飘/落在地上化不了/保护小草不挨冻。(胡晨薇) 大海是妈妈,鱼儿是娃娃/娃娃在***怀里摇尾巴。

土地是妈妈,小草是娃娃/娃娃在***怀里发绿芽。

天空是妈妈,星星是娃娃/娃娃在***怀里把眼睛眨。(朱鹏宇)

小花碗,口儿圆/花碗上面有花纹/看到花碗我就笑。(马诒雪)……

今天早上,有10个孩子把自己昨天晚上写的儿歌交给了我。而我,没有做任何硬性的规定,只是鼓励,不断地鼓励。因为我知道,对孩子的写而言,“要我写”和“我要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前者是要求,后者是自己内心的渴望。我要做的,是点燃孩子表达的需要──这是一粒种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旦破土而出,必定以蓬蓬勃勃的力量生长。但在很多人心里,这是一粒沉睡的种子──这是极为可惜的。

就班里现在的情况来看,有些孩子已经有了表达的渴望,有些孩子没有,这是正常的。就像孩子的读书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一样。“当学习能力提高的时候,如果不提高要求,对于孩 子的发展是一种压抑──这将延缓他们的成长,并且滋生浮躁和惰性。”孩子读书到了一定程度,写就很自然地要跟上来。因此,希望您能把这封信读给孩子听,给孩子准备一个精致的日记本,和孩子刚开始的读一样──引领他走上写作的道路。

孩子不一定每天都写,但要请您和孩子一起写。《热爱生命》这本书,将是您教育孩子最好的教材──把您写的读给孩子听,让他知道,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他。我更加坚信的是,不管是我的信,还是您写给孩子的文章,或者是孩子自己的文字,这都是智慧之流──依靠着它,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而这,也是我们不断往前走的持久动力。




笑望孩子的将来──“请跟我来”之十二



亲爱的家长:

您好。一天的“家长进课堂”活动,我和Miss杨对每一位和孩子共同学习了一天的父母们充满感激之情。我们看到了您对孩子的欣赏与期待,看到了您同样以感激的心情来看老 师的工作──对我们,这是莫大的鼓舞。

那天的课堂,和我以前的课堂没有任何区别,就是读书,识字,做练习。Miss杨的课堂也是。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我和Miss杨一直深感欣慰的。我们知道,这与您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教育教育,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学校的作用重在引导。下课后,读张靖阳妈妈写来的纸条,我满怀欣喜。孩子在读书路上的成长,首先是家长的带领。有了这样的带领,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我们就有足够的信心,笑望孩子的将来。请您记住,在家庭教育中屡屡受挫的孩子,学校教育的作用是要大打折扣的。

课堂上的音乐,也已经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吴秋璇的妈妈在信中写到:“大胆、巧妙地使用音乐,摆脱死板的教学方式,既让孩子在轻松、优美的旋律中放松心情,理解课文,又让孩 子了解这首乐曲,提升音乐素养和情商,正对我的思路(但是,这恐怕会有部分家长有一定的异议)。”感谢吴秋璇的妈妈,她让我感受到相互懂得的快乐。孩子在课堂上的识字是完全自主的,速度之快您也看到了。快的孩子用了不过1分钟的时间,最慢的孩子用了5分钟。当然,这还需要不断地复习巩固。课外阅读,是最好的巩固方法。同时还要告诉您的是,广泛阅读和各科学习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关系,既然语文是工具科和基础科,如果孩子做到了日不间断地读书,不仅是今天,不仅是语文,将来孩子的发展,都可以抱以乐观的态度。因为教育学家告诉我们: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您也许注意到了,在课堂上,我对每一个孩子的发言都会真诚地送出一声“谢谢”,这已经是我多年的习惯了。能够心怀感激的人,就是一个能够把阳光送给别人的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朋友,与其说我们陪孩子,不如说孩子陪我们。不是吗?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会带给我们无限快乐。这种快乐,千金不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3:20:07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的家长,孩子是幸福的──“请跟我来”之十三



亲爱的家长:

欢乐的圣诞节过去之后,马上就是期末复习。 对一部分孩子来说,是要更抓紧的时候。平时不管不问的家长,这时候如果不注意方法,肯定是适得其反的。

看云(我网上最好的朋友)班里,有一位叫徐会的家长。在《新编365夜儿歌》这本书上,每一页,徐会都根据儿歌意思,给孩子编了阅读理解题──很多字都是用拼音表示的。而孩子的日记本,则是徐会和孩子合写的日记。宋体是孩子写的(很多是拼音),楷体是徐会的。

2004年12月8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晚上,我姨妈有事了,把我哥哥送到我家里来。

孩子语文(5-8)课的单元测验成绩下滑得令我吃惊。我急!我怕……不行,我得赶紧找原因,想办法,帮助他赶上去,否则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2004年12月9日 星期四 晴

下午,第二节数学课上,李老师表扬我了,说我有进步,因为我听课很认真。

今天,和班主任老师做了一番倾心之谈,再仔细分析他最近两个单元的语文试卷,深刻感受到孩子在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上存在很大困难……

看到这样的家长,我是很震惊的。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我也是母亲,可我从来就没有如此用心地对待女儿──特别是和女儿共写日记。这绝不仅仅是培养孩子语文能力的问题。于是,和女儿共写日记,也成为我从今天开始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日不间断。

周一的读书课,我们已经从读儿歌转为读自己的日记。如果您也是一个用心的家长,除了和孩子共同读书外,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写日记。不要长,只要几句话,要能够让孩子读下来──读书课上,孩子把您和他自己的日记读出来,该是怎样的心情?

我还要说的是: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跟”得特别好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作为家长,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摊上甘做无用功的笨家伙,对不对?孩子成长,是一件缓慢美丽的事情。让我们耐心些,一抓就灵,那是吃激素呢。

做一个让孩子感到幸福的家长吧。




给袁丽──“请跟我来”之十四



袁丽:

你好。

从第一封信开始,一直都是你跟得最好:《热爱生命》这本书的编写,孩子的读书,日记的起步,甚至于课堂上的音乐,你都给予了热情的回应──我深感欣慰,很有欣逢知己的陕乐。因为你的“跟”,吴秋璇的进步也是最大的──这是你们母女共有的幸福。

今天吴秋璇把她的儿歌拿给我看,你已经在很多儿歌旁边写上了帮助她阅读理解的题目。比如:《雪花被》雪花被,雪花袄,冬公公,送来了。送给谁?小麦苗,穿好,盖好,睡一觉。你写到:冬公公把( )送给( )。

今天看秋璇的日记,她写得多好啊──

2004年12月20日 星期一 雪

今天下雪了,我很高兴。奶奶盛了一盆雪,我想起了一首儿歌:小雪人,真好玩,用手轻轻摸摸它,手就变凉了。

2004年12月21日 星期二 雪

今天我们口算考试了,我考得很不好。因为我的速度太慢了,我得多做练习,争取一定考好。

2004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晴

上体育课,我们一起堆雪人。我们用铲子铲了好多雪当它的大肚子。崔晨滚了个圆圆的大雪球做它的脑袋。我们安上鼻子、眼睛、嘴巴,可爱的小雪人在向我们招手呢!

你在她今天的日记后面写道:

今天看了老师的信很受启发,真佩服徐会,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两个好方法呢?笨笨地只会教孩子写一本,我写一本,二合一不是更好?还有儿歌上面的阅读理解题,平常只会口头上启发孩子,拿笔记下来孩子不是记得更牢固吗?忽然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了。

今天我们进行第八单元的测试,我没有读题,因为课外阅读,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自己读题的能力。在写句子和阅读上,秋璇还是遇到了障碍,因此也影响了她的速度;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练习来提高。比如你现在给秋璇设计的儿歌上面的阅读题。 这些都是可以慢慢来的,我也相信,随着秋璇阅读量的增加,她的各项能力都会随之提高──这是毋庸置凝的。作为家长,放平心态,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你会发现,你的付出已经在孩子那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家长的肯不肯付出,在孩子身上,可能一天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一周一个小的变化,一月就是一个大的变化,一年下来,孩子的成长就大不一样了。

谢谢你!

原本是一封私人信件,我还是要印发给所有的家长,希望他们能看到你的做法,对每一位家长来说,这是最好的榜样。因此,我还要对那些“甩手爹娘”说:身边有这么好的榜样,你视而不见,听任孩子跟不上,那么,你怎能开口要孩子“向XXX学习”?当然,可能你对孩子学习原本没有要求,那就对了──否则,必定委屈了孩子。

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我作为妈妈,无限相信这一点。我知道,我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女儿的成长。所以,我的读书与写作是出于自己的喜欢,也是给女儿一个榜样。到现在为止,女儿读过的儿童版的长篇小说有:《彼得?潘》《木偶奇遇记》《小公主》《快乐王子》《西游记》(60册)小画书、插图版的《红楼梦》《乌丢丢奇遇记》《圣经故事》等等。我和她一起背过的长诗有《木兰诗》《春江花月夜》《琵琶行》等。你想啊,如果没有家庭的这种读书,我怎么能指望学校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又是新的一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我们的手心里,轻轻地对他说:孩子,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成长!然后,给孩子一个最深情的吻。祝元旦快乐!




关于洛克的《教育漫话》(一)──“请跟我来”之十五



亲爱的家长:

本来想向您推荐洛克的《教育漫话》──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经典书籍,但是走遍了临淄的书店,我也没买到这本书。网上,我读到了看云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可谓深入浅出,发人深思。我作为母亲,读后直冒冷汗: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我竟然犯了那么多错误──过多地顺从女儿,感情胜过理智,规则要么太多要么没有等等。我想,家长一定有很多和我一样的,错了还不知道呢。明事理──是的,对家长来说,这个太重要了。因此,从今天开始,我把她的部分读书笔记印发给您。每一封信,我都希望能读到您的回复。我能因此知 道,我们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和孩子共同成长。也希望,这样的一些交流能真正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内容略)

(“请跟我来”之十五、十六、十七都是关于洛克的《教育漫话》。摘录一部分家长 写给我的回信。)

(1)

一直以来,总是抱憾自己的女儿不够聪明,反应不迅速,思维能力差。看了常老师的 信,我比较深地了解到智慧的定义。怎样算聪明──把心思用在该用的地方。

女儿纯洁的眼睛、认真的学习态度不带任何功利的语言和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不都是一笔宝贵的智慧财富吗?

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保护女儿善良的天性、纯真的心灵,远离成人世界里那些虚假成分的狡猾;引导女儿日不间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诚实勤勉地努力;培养女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信只要我和女儿同心协力,一起付出,一起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把精神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并在追求真知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聪明、理性、高尚。

──吴秋璇的妈妈

(2)

您的每一封信,我都看得很认真,做得也很认真。我不大善于表达,也只有多做了。每一期您的建议、教导或者批评我都会牢记,我正在努力改进,一直没有停止过!看看夏樱心的进步您会体会到的!

今天看了您的信,的确对我触动很大,字里行间,时时刻刻都可以找出自己的影子──“总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而折磨孩子。不惜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榨取分数……”这是我吗?一直没意识到。

“蓬生蔗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不染自黑。诚实、善良、勤奋……”自己是这样的父母吗?我做到了吗?光说不做,对孩子的教育多么苍白啊!

“孩子好比一辆汽车,被两个完全不懂驾驶技术的人掌握着,在社会上横冲直撞。”多么有趣而贴切的比喻!如果真有“父范学堂”“母范学堂”,我一定报名学习! 孩子,就是父母的文凭。

──夏樱心的妈妈

(3)

读了您信中对“健康”的论述,感受很深。记得前一段时间,我把分数看得很重,无形中使孩子受到了影响。当她考了好成绩,总是高兴地告诉我。而考得不好的时候就不吭声了。后 来发展到回家只报喜不报忧。通过一系列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我考虑了很久:我是不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我与孩子的父亲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决定不给孩子施加大大的压力,而是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成绩不好时,也不对孩子打骂,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于是我们不断地鼓励她,赏识她,告诉她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考不好,就要找出原因,争取下次考好。

成长永远都比分数重要。

──王含月的妈妈

(4)

这段时间我们不断收到您关于《教育漫话》的信,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健康、顺从、智慧、赏罚、规则等方面的教育。真是好了!也正因为读了这几封信,我们才发现曾经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错误。这些信就是及时雨啊!否则,我们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到《教育漫话》这本经典书籍?

──胡泰乙的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3:20:27 | 只看该作者
真诚的祝福──“请跟我来”之十八



亲爱的家长:

这是本学期第十八封信。开学的第一周,当我敲出第一封信的时候,并不知道,家长是否愿意跟,有多少人愿意跟──能跟多久。

然而,一个学期下来,家长的回信已经有了厚厚的一摞,很多老师都说,一年级(3)班的家长都知书达理──这让我特别兴奋、自豪。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写到今天。明年,通信还会继续,因为孩子在成长,家长和老师也在成长,喜悦我们一起分享,困难我们一起克服。“请跟我来”,这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路,路上有繁花也有荆棘,所幸的是,我们一直在携手往前走。

喜欢一位朋友对自己孩子的期盼: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如此排列,并非轻视考试,恰是因为我们深刻地知道,什么才是取得佳绩的正途。 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就这样祝福我们的孩子吧。具备了前三条,在学习上,孩子自会取得天赋赠与他的最大成就;即便成绩一般,也能在学术之外的领域独当一面,拥有幸福人生。如果前三条欠缺任意一项,学习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即便成绩幸而优秀,作为身心、人格、能力有缺陷的人,是否可以拥有广阔的前途和快乐的人生,也很值得怀疑。

如果努力,至少我们能做到前三条──至少我们能让孩子成为热爱书籍、精神生活充实愉快的人。

那么,无论他考试的成绩如何,我们都是最成功的教师和父母。

感谢一路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2-30 15:53:2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因为孩子──请跟我来"请问是从哪里转载的,我想看看全文.看了这篇文章都很想做一名小学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2-30 21:27:4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2-30 22:35:1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老师,让家长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2-30 22:59:57 | 只看该作者
一位让人敬佩的老师,谢谢您,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27 , Processed in 0.191501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