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2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视孩子与同伴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0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同伴关系看独生子女
                 孙云晓
    
   中国的父母是非常有爱心的,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成长得好?我们大家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一个规律:如果这个孩子他跟同伴的关系是和谐的,朋友是多的,他就会容易成长得好;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朋友,或者是和朋友的关系紧张,那么他就可能发生问题,有很多的危机可能将伴随着他。
  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难忘,宁夏有一个男同学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第一名,物理大赛第三名,被保送到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但是谁都想不到,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个学生被判了有期徒刑11年。怎么回事呢?这个同学我给他起个化名叫王西,他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他没有朋友。从小学到中学,放了学就回家,回家就学习,上了大学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到了大三的时候感觉到没有朋友的日子是很难过下去的。他就一定要交上朋友,他就和同宿舍的一个男同学形影不离,后来呢这个同学感到听到一些议论,说两个小伙子为什么总黏一块儿?他就觉得紧张了,就说我们两个不能这么来往,慢慢地疏远这个王西。王西就很难过,就劝他,说我们两不能分开,那个同学就坚决不理他,后来这个王西就认为我对你这么好,你还对我这么绝情,那他就要采取报复。他怎么报复?他是学化学的,他去搞了一种剧毒的化学品铊,把它投到同学的牛奶杯里,一个宿舍住的当然不可能有防备了,喝了,反应剧烈。
  这个王西还是良心未泯,一看这么惨,他也没想到有这么严重,就赶快打个车送他去医院。在医院的追问之下,他被迫承认了他投的是什么东西,那么经过抢救这个男同学没有死,但是要住院治疗一年,花的钱是六万多。一年后这个同学出院了,就告他,北京海淀法院一审理,非常简单,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消息传回家乡,他的父母一听真受不了,晕过去了。他们不理解一个这么努力学习的学生,怎么会发展到故意杀人,后来他们悟出来了,就是忽略了这孩子人格的培养。
  所以说我们今天谈到这个交往问题,是因为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就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我们中国在二十多年时间少生了三亿多人,这对中国对世界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中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的群体,独生子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兄弟姐妹。过去在兄弟姐妹之间完成的这种经验的交流、爱心的培养,今天变得困难了,这对教育提出了挑战,对同伴的交往就更加显得需要。
  我们先来讲一讲第一个问题,关于独生子女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我经常被全国各地邀请去讲学,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父母,我说我有一个惊讶的发现,我说全中国的父母没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很多父母都会说一句共同的话,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哎呀!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我知道学习成绩好,考一个高分数对他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但是我做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我有一个感受,没有朋友的孩子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不会交往的孩子比他的学业失败可能还要严重,所以不能忽略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群体社会化对独生子女影响是显著的,什么叫群体社会化呢?
  我们大家都会发现,孩子大约10岁以前,非常听父母的,父母说这个衣服漂亮,他觉得漂亮。说头发这么梳好看,就觉得这么好看。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特别等上了中学以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时候同伴的影响就开始慢慢超过父母,妈妈说这件衣服真漂亮,同学说真俗,俗不可耐,你就知道他敢不敢穿了,这就叫群体社会化,同伴的影响力影响着个人的选择。所以说一个人随着他的年龄增长,他特别在意同伴的评价,特别希望在同伴当中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显然群体社会化一定是在同伴的交往中实现的,这就是我们说一个人的同伴交往对他的社会化意义是重大的,所以说是不能够缺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独生子女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相当多的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因为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我们经常做大型调查,1996年我主持了一项调查,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这个调查中发现一个数据,80%以上的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使我们感觉到有点惊讶。当然这个攻击性需要是他的一种人格需要,这种攻击性需要并不一定去打人骂人,不一定是暴力的,它是一种什么需要?就是在同伴的交往当中,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说话很刻薄、说话很伤人,而他自己觉得我没伤我就这么想的。当他幸福的时候他意识不到别人的痛苦,当他说一个人隐私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对别人有伤害。
  所以说这种攻击性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来看几个例子,南方有一个大城市,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班,该考数学了,这个同学发现,我们班里边数学成绩最棒的那个女孩子没来考试,这很奇怪,她怎么不来了?她从来都是数学尖子,后来老师说她的爷爷去世了,她在家办理丧事请假了。同学一听一片欢呼声,她爷爷可死了,说她数学所以考第一,因为她爷爷是个数学教授,我们没法超过她,现在她爷爷可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小孩兴奋的敲桌子跺脚。老师听的毛骨悚然,我的天哪!心想这是一群孩子还是一群小狼。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一种攻击性需要,当然这个东西也有原因,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好比说父母特希望你考第一,可这一科里有一个这方面特棒的学生,你没戏了。在另一科还有一个特棒的,你也没戏了。你说他们像一座大山一样挡在你面前,你怎么也没法圆你的梦。数学尖子的爷爷死了,她没有靠山了,好,小孩的一种心理,这是一个现象。
  那么我还知道一个现象,我在上海采访,一个老师当了多年的班主任,跟我讲起她的学生,突然讲起她儿子了, 她儿子矮矮的、瘦瘦的,特懂事。但是有一天,同学们在教室里闹,结果呢,把 她儿子挤在门后边,这个时候他们居然就使劲推这个门,大家知道这个门后是个死角,就说他是没有地方可逃的,很多孩子挤这个门,生生把她儿子的胳膊给折断了。所以他妈妈讲起这个事特别痛心,所以在我们的孩子的生活中,实际上有很多很残忍的事情发生。你看看媒体最近很多报道,是有攻击性的。
  但是有的时候确实他们是一种不理解,所以说呢,孩子的同伴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他一定要意识到别人的存在,一定要有同情心,能够善解人意,他才能学会这种交往。那么儿童的这种攻击性从哪里来?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身上会或多或少有一点攻击性,有暴力行为的孩子,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往往是他本身受到了一些伤害,他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去攻击别人。第二个问题就是说父母的干涉和误导也影响孩子的同伴的交往,我们在1996年的全国的大调查中发现,72%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他们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好朋友,甚至还有79%的父母说我欢迎孩子把他的好朋友带到家里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另外的一些事情,就是说81%的父母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75%的父母说我对孩子交朋友有严格的要求,71%的父母说,我反对孩子有亲密的异性朋友,我反对他们和一些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等等。你看这是父母对孩子交往的一个态度。
  所以父母的这种态度不能让孩子跟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要和学习好的人交朋友,可是孩子们说了,我们当然有感觉,这个朋友不是按照分数来划分的,有些学习好的人不够朋友,有的没有情趣,跟他在一块来往我很没劲,这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孩子的交往是根据性格、情趣,往往是双方有互补性,所以父母的这种态度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与同伴交往的水平影响他的社会地位的差异,我想每一个从儿童时代长大的人,你回首一想都会知道,每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按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有三种:第一种是明星,第二种是处在一个中间状态,叫游离者,第三种最惨,叫被拒绝者。那么被排斥者呢,经常有消极心态,愿意和群体作对,和班里作对,和什么都作对,他被排斥嘛!那么在同伴交往中处于明星地位的孩子呢,他们往往是综合素质比较好,比方说他碰到了难题他会商量,他想借你的东西会说,我很喜欢这个东西,你能借给我吗?他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或者比较有些过人之处,有组织能力,所以说与同伴交往的水平影响他的社会地位的差异。那么在交往中如果不加引导,有的孩子在交往中就会有失败感、挫折感,最典型的一个案子,北京几年前审判了一个年轻的贪污犯,小伙子才二十几岁,贪污一百万。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贪污了一百多万,别人以为他不是买房子就是买车了。结果他这个钱呢基本上不是给自己留的,都是给哥们用的。这个人说咱们是哥们,我现在要买车,能不能帮忙,没问题?借你十万。那个说我要买房子贷款,很困难了,咱们是好朋友,能不能帮忙?没问题,十万。钱基本上是这么花的,后来分析小伙子怎么回事?这个小伙子从小就交不大上朋友,觉得大了之后,觉得没有朋友的人矮一截,没有朋友的人根本在世面上没法混。他就一定要想办法交朋友,这也是在交往中失败的一种现象。可能孩子有各种方法,是不是?比方说拿家里的东西,甚至给别人背书包,甚至给别人做帮凶的,他害怕自己处在一种孤立的、受冷落的状态。孩子是很不容易忍受这种孤独无助的状态,所以这都是一种独生子女交往中的失败,那么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独生子女交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大的问题,怎么样去引导独生子女学会交往?我因为做了几十年的儿童的教育和研究,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就说儿童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那么社会化的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他的群体性。就是说儿童长大,他是在群体的交往中长大的,再好的父母都不能代替伙伴的这样一种交往的体验。所以说呢,他一定要重视他的同伴交往。第二个特点呢,是他的实践性,他是通过亲身体验,去明白很多道理的。他离不开一种实践,那么同伴的交往本身也是实践。
  我就常想,我小的时候,也是有的时候朋友好成一个人,后来又闹别扭分开。后来又怎么怎么恢复友谊,有的人疏远了,有的人有了新朋友,但是这些使你理解了什么叫人?什么叫社会?什么叫孤独?所以我们要看到儿童的社会化是离不开同伴的交往,群体的交往。那好了,在引导独生子女学会同伴交往中,我觉得有三个原则需要提出来,第一个原则那就是学会发现他人,尊重多元文化,善于和不同的人共同生活。第二个原则叫做要引导孩子要学会相互学习,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独生子女有一个缺陷,因为在家里往往比较容易受宠,不大容易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特别是小学生,比方说你让小学生给某个同学说你看看他有什么缺点?哎呀!大家都是话很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说了很多。如果你说大家想想看,他有哪些优点,大家一下就沉默了,不知道,没看见。儿童时候吧,眼睛特别尖,老看别人缺点,有儿童心理的特点,但是这个呢,就需要引导,一定要引导他慢慢发现别人优点。你只有发现别人的优点,你才会和别人交往,这个是很重要的,我去采访过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老先生就说了,让孩子相互学习。
  同伴交往的一大功能就是相互学习,为什么?因为儿童的学习是一种观察性学习,儿童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我看看你怎么做,你挨打了,我可要小心了,我要注意了,我小心了,我不能挨打。你烫伤了,我也得注意,我这么做也会烫伤,这是间接学习、观察学习,所以说孩子在一起是全体社会化在相互影响,所以要让他在交往中学会互相学习。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则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说的,君子合而不同。我尊重别人,我善解人意,我愿意帮助别人,但是不等于失去我自己,我要保持我的个性,我要保持我的优点,对不对,我要保持我的见解,但是会友好地相处,所以说这三个原则可能对于引导我们的独生子女、包括所有的孩子学会同伴交往是有益的。
  那么怎么样去培养独生子女的学会同伴交往,我给大家讲一个方法,叫做一日营。是我们做的一个尝试,什么尝试呢?就是说变小家庭为大家庭,小学生,大概那么七个或者八个孩子,双休日的时候,到其中的一个同学家里去生活一天,哎呀!这就热闹了,109个家庭报名,其实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特别愿意到别人家去,对孩子来说别人家的饭好吃,别人家的床睡着舒服,别人的玩具好玩,一切都是好玩的。所以七个孩子到这家了,排着队给这一家的爸爸妈妈敬个礼,爸爸妈妈我们来了,我们要在你们家生活一天,在你们家学习买菜、游戏、做饭,麻烦你们了,父母说没问题。孩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然后游戏,女孩子把男孩子当马骑,在屋里非常热闹。然后就买菜,往日大手大脚的孩子现在学会过日子了,买鸡蛋,买三个。买土豆,买两个。回来要切菜做饭,吃的很香,晚上睡觉的时候,兴奋得睡不着,你碰碰我,睡着了吗?没有。你呢?我也没睡着。第二天分别的时候掉眼泪,依依不舍呀!你说这个办法多好啊!所以说人的感情,人的这种社会化,这往往不是一个获得知识的结果,而是一个情感培养的结果。我们就是让独生子女共享兄弟姐妹的亲情,当然还有很多种方式,比方说培养孩子团队精神,通过拓展训练,通过各种方式,我知道北京的中学生有的时候开展这样的活动,拓展训练。
  什么叫拓展训练?比如说其中有一个项目叫信任背摔,就是一个站在凳子上等稍高的地方,然后双手被绑,再直挺挺地往后倒。人往后倒的感觉是最可怕的,失控嘛。底下就是你的同学,伸出手臂来接着你,这个时候你越坦然,你越安全。因为你舒展了,底下的同学就特别容易接到你。你越慌张,底下的同学就越不容易接到你。所以这种训练就体验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你把你的安全交给了同伴,同伴用一份爱心来承接着你,是不是?当他被接住的时候,他那个心理感觉,通过很多很多的活动,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去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人只有在群体之中才能获得快乐,只有心中有别人,你才有快乐。
  所以我说什么叫社会化?还可以用一种通俗的语言,当你心中能够想到别人,你的社会化就开始了,当你能够处理好你我他之间的关系,你的社会化就达到了一定水平。所以我想我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我最后总结一句话是:独生子女靠一家一户是难以教育好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以群治独,我的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熊维尼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16:31:1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帮助孩子改善同伴关系

  1.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在幼儿(儿童)群体中,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礼貌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 给孩子良好的社交影响。父母的社交兴趣,态度和技能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良好的社交影响,平时注意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待人接物,并利用带孩子拜访亲友的机会,让孩子适当地参与到自己的社交活动中,从而学到一些交往的技能和礼节。

      3.鼓励孩子和各类同伴交往。家长应鼓励孩子建立广泛的同伴关系。并经常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与同班同龄孩子交往的情况,以便提供必要的社交指导。同时邀请邻居孩子到自己家中做客,允许孩子在适当的时间拜访他的朋友,并允许孩子在每天的一个固定时间(比如晚饭前后)与小伙伴在附近玩耍。孩子在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交往中,能体验“被领导”和“领导”的角色。这种交往经验 ,对他的成长十分有利。在交往中,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各种冲突,不能庇护自己的孩子。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偶然遇到的陌生的孩子交往,并注意不干涉孩子的交往过程,事后帮助孩子分析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 本帖最后由 平凡 于 2006-12-20 20: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16:32:16 | 只看该作者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个性强,不少孩子与同伴交往时有障碍,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则喜欢独处,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1,父母应有意识地地给孩子一些良好的社交影响,注意用真诚热情的态度待人接物,常带孩子拜访亲友,让孩子适当参与到自己的社交活动中,从而学到一些交往的技能和礼节。

  2,鼓励孩子和各类同伴交往,允许孩子邀请邻居的孩子到自己家中做客。允许孩子在适当的时间拜访他的朋友,允许孩子每天与小伙伴在附近玩。孩子在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交往中,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这种交往经验,对他的成长十分有利。孩子在交往时难免会产生矛盾,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这些冲突,不能庇护自己的孩子。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与陌生孩子交往,并注意不干涉孩子的交往过程,事后帮助孩子分析交往成败的原因,并提供适当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17:16:0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交友和读书一样重要。 
 没有朋友的青少年很难快乐。交往对孩子来讲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家长应鼓励而不是阻止孩子与同学、朋友的交往,更不应将交往看作是在“浪费时间”。 
 父母要尝试接触、接纳孩子的同伴,不要一味地只看到或指责孩子同伴身上的不足。做孩子朋友的朋友,会赢得孩子更多有的尊敬和爱。 
 为孩子提供交友的条件和方便。 
 青少年们渴望在自己的空间与同学、朋友交往,因此,父母应适当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不要有意或无意地充当“监视者”。 
 父母不要随便干预孩子们正常的交友活动。 
 让孩子自己解决交友中的各种问题。 
 解决同伴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就是青少年的“社会学习”,这种学习是家长无法教会孩子的。 
 青少年的交往有自己的“规则”,他们看待和处理问题方式经常和成-年-人不同,家长应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 
 不要怕孩子在交往中受委屈,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2-20 18:14:52 | 只看该作者
太好啦!要是有可操作的社交指导就更锦上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2-20 18:22:4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一个人在家太孤单了,我每个星期周末,我都让孩子和其它小孩一起玩,一起跳,让他快乐地过着,他在他的伙伴中也学会了不少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2-21 12:20:26 | 只看该作者
儿子在幼儿园也遇到过,‘他在班里很棒。可有些小朋友不友好,爱和他比,老说儿子做得不好,他做得好,其实老师夸她,并不贬低其他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2-21 13:25:26 | 只看该作者
交不到朋友的孩子不是完美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2-22 11:12: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感触很深,认真学习了,就是要注意实践中的应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2-29 12:08:4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一篇演讲!谢谢LZ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9 , Processed in 0.09990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