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儿童心理的发育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8 16:2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属于个性的范畴。所谓个性,指个体的倾向性心理特征。其中的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调节。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它受社会生活制约,在后天学习中形成。  
   
小儿5个月前,自我意识未形成。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存在,所以吃手、吃脚,把自己的手脚当成和别的东西一样来玩。此后,小儿开始认识到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说明自我意识出现。1岁后双手不停地玩各种物品,用手将它们到处移动。这是因为他逐渐把自己和别人、别的东西分开;认识到球可以由自己踢,苹果可以由自己一口一口吃掉,枕头可以被自己从床上扔到地下,因此自己是有力量的。随着言语发展,小儿知道自己名字,能用“明明(自己)吃饭”的方式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别开。23岁后,小儿逐步学会使用代词“我”、“你”、“他”,自我意识发展真正进人实质阶段。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只有具备明确的个性倾向,其他个性品质如需要、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才逐步形成。自我意识通常要到青春期发育完成后才真正建立。
性格的发展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是人在对客观事物表明态度时采用的行动方式。性格的形成有遗传影响,但主要靠生活环境和教育。性格的发展有以下特点:随年龄的发展逐步形 成,但婴幼儿时期是关键;性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强大的外来影响下,某些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人的性格非常复杂,由许多特征综合反映,如:对现实的态度,即对人对己、对工作、对团体的态度;意志方面,如道德规范、行为控制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等;在情绪方面,如不同情绪体验、控制水平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性格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之分,前者如机灵、大胆、独立、善协作、善思考;后者如任性、顽固、被动、投机取巧等。各种性格特征可在一个人身上混合存在,形成几种主体特征。

    根据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论,性格是在人的内动力和外环境产生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阶段性:婴儿期(信赖-不信赖),所有生理需要都仰赖成人,如果与成人无依恋关系,将产生不安全感和情绪问题;幼儿期(自主-怀疑),开始有自理能力,学会言语,产生自主性,但仍需依赖成人,故依赖性和违拗性行为交替出现;学龄前期(主动-内疚),自理能力提高,有主动行为,但经常因失败而产生失望和内疚;学龄期(满足-自卑),因学习能力提高和某些行为得到认可而满足,又因经常失败而产生自卑;青春期(自我评价-自我意识混乱),发育接近成人,认知能力提高。如果对自己的体格、智能、情绪等感到满足,行为得到社会认可,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自我评价即基本确立。但青春期心理发展似骤风暴雨,如果因为性发育的困惑得不到正确疏泄,或在感情、伙伴关系、职业选择、价值观上处理不当,可发生自我意识混乱,使潜在的消极性格特征浮升为主体特征。

    小儿没有社会经验,集体观和自我意识未形成。但是家庭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的育儿态度等,都给性格的形成打下深深烙印。因此,婴幼儿期是性格的形成 时期,又是奠定性格特征的关键阶段。父母的养育态度对小儿的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养育态度较民主的,小儿易形成大胆、机智、善交往、独立性强、善思考的性格,但也容易任性和骄傲;养育态度放任自流的,小儿易养成机智、大胆的性格,但也容易产生任性、骄傲、依赖性强、情绪不稳等不良性格;家长过于保护的,小儿性格中依赖、被动、缺乏独立性、缺乏自信、胆小的成分较多;家长过于苛严的,小儿易养成倔强、顽固、冷酷、缺乏自尊心等性格;父母双方养育态度不一致的,小儿性格中警惕性高、取巧投机、易说谎、两面讨好等成分较多;家长完全居于支配地位的,小儿容易养成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不善思考的性格,但也可能倔强、违拗。所以,父母要学习科学育儿方式,注意从小对孩子主动性、独立性的培养,并在开始需要辨认是非时给予良好的道德教育,既要善于发现孩子积极的性格特征,又要注意小儿性格发展中潜在的消极面并及时排除。可在民主育儿方式的基础上适当提供“挫折教育”。家长还应注意自己言行的表率作用。

    气质的形成和调整

    气质,是人在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具体表现在行为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气质和性格、自我意识一样,属于个性心理范畴,但它的表现是所有个性特征中最为稳定和持久的。

    新生儿即有自己的气质表现。有的出生后即很活跃,活动多,急躁,对刺激反应强烈;有的很安静,活动相对少,对刺激的反应缓慢而平静;还有的介于两者间。一般认为,小儿气质主要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但在发展过程中受环境影响,会出现某些改变和调整。小儿气质大体分四类,特征是:

    1)难养型:生理功能不规律,对新事物和陌生人退缩,适应慢;较难抚养,易出现行为问题。

    2)易养型:生理规律性强,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情绪多为积极性,反应中等,适应快,易抚养,将来不易出现行为问题。

    3)迟动缓慢型:对新事物和陌生人的最初反应是退缩、适应慢、反应强度低,出现消极情绪多。

    4)除上述三类外,为中间型。

    气质类型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也不决定小儿的智力发展水平。每种类型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但气质在下述两点上很重要:

    1)它明显影响小儿活动方式,对性格形成起很大作用。如易养型中乐天派相对较多,独立而机智,善于人际交流,而难养型者趋向被动、违拗、倔强。

    2)对小儿行为问题的发生有较大影响。易养型者不易发生行为问题,而难养型在学龄期情绪和行为问题较多见。

    小儿气质基本由遗传决定,表现比较稳定。但在外界影响下会有一定调整。如社会经济状况低下家庭中出生的难养型小儿被素质良好的家庭收养后,气质中的许多消极面将明显减轻。母亲在孕晚期出现情绪障碍,小儿易表现出适应性低、对刺激反应强、情绪消极等气质。

    但是,如果母亲产后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到控制,家里有亲属的有力支持,发生行为偏离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易养型小儿中独立、机智、善交际者多,但情绪容易波动。如果青春期出现性困惑,人际交流困难和学习环境不良等问题又不能及时疏导,也会表现出消极、被动、利 缩、无自信等行为。双亲了解小儿的气质特征后,可注意发扬其积极面,克服消极面;对孩子的行为方式加深理解,减少亲子间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发现小儿气质与环境不和谐时,能主动采取于预措施,如注意及时沟通等;通过改变不良环境,增进气质中的积极因素,消除不利因素,减少行为偏离问题的发生。
各种因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实践活动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努力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环境和教育因素起着决定作用。

    遗传为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和基础,但究竟以后怎样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则取决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而实践和活动则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主观努力便是心理发展的关键。要使孩子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家长必须了解和懂得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这些因素,然后施以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遗传因素就是指从自己父母的遗传基因中获得的生物特征。它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是,一方面,通过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儿童出生时,就通过遗传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了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每个人特有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其不同的差别,我们在产房里就可以观察到,如有的婴儿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婴儿脚乱动,大声啼哭,等等。遗传虽然如此重要,但并不是决定一切。因为遗传只是提供了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变成现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没有这后一条件,再好的遗传基础也是没有用的。况且,遗传素质对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它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完全相等。据心理学家研究,遗传素质在感知觉和气质方面有较大的影响。而在个性品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遗传素质影响就比较小。从年龄阶段来说,一般年龄越小,遗传素质的影响相对比较大,年龄越大,它们影响就小。家长了解和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发扬遗传素质中的优势,促使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儿童心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个别差异。社会环境的因素很多,对年幼的儿童来说,其中家庭、邻居、亲友、公共娱乐场所、市场、商店等等,影响最大。特别是家庭,从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的气氛到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都无不影响着孩子的理想、志趣和性格等。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许多有一定才能的儿童的调查,发现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形成儿童才能的关系因素。至于儿童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那就更容易从他的家庭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找到根由。由于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更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注意从零岁开始就给婴儿的大脑以适应的信息刺激。

    实践活动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在游戏的活动中使心理得到发展的,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心理的发展。游戏活动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他们正是在游戏中发展智力、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熏陶感情、塑造个性,使自己的心理得到迅速而良好的发展的。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也会怎么样。因此,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从游戏开始。”所以,家长应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和指导孩子开始游戏活动,使他们的智慧之花,通过游戏这一“媒介”得到尽情开放。

    主观努力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先天的良好的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只是发展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要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才能得到发展,并转化为现实性。这个转化过程离不开孩子的活动和主观努力,体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上。

    那么,怎样激发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呢?在《学前儿童心理学常识》一书中指出:第一,内在需求的激发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也就是说,在孩子智力发展开始萌芽的阶段(五岁以前),就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第二,内在需要的激发必须及早地进行语言教育;第三,若发求知欲,唤起学习的兴趣;第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教育方法不当,一是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横、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自理生活的能力极差。某男孩,父母百般溺爱,视为家庭小天使,他要什么,就得给什么。家里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听凭他当玩具一样随意开关玩弄。稍不如意,就随地翻滚、哭闹不休。6岁的孩子,穿衣穿鞋、洗脸洗澡,上厕所,都要大人服侍照料。二是采用打、骂、吓、关的教育方法,导致幼儿说谎、脾气粗暴、欺软怕硬、胆小怯懦、恐惧心理等。三是长辈教育方式不协调。家庭中的幼儿爱啼哭,不肯好好进食的情况相当多见。这可能是由于父母与长辈的育儿方法、要求、态度不一致,使幼儿有恃无恐或无所适从所致。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何影响?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提供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性及社会性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成员的素质、彼此间的关系,均能影响幼儿心理发育。

    在不和睦家庭或父母离异的家庭,往往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情绪抑郁、性格古怪,或种种反常心理。例如某女孩四岁时父母离异,一直由父亲抚养。在幼儿园里也不常与小朋友一起玩,整天闷闷不乐,看到别的小朋友常由妈妈接送,就心生妒忌,有意避开。经常缠着爸爸要妈妈,容易发脾气,乱摔物品,对玩具也不爱惜。

    幼儿园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何影响?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在这个集体中,通过各种游戏、学习、体力和智力活动,建立和适应与同龄小朋友以及老师、保育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培养和积累能力与经验,以及道德品质和卫生习惯。我们调查发现,不论是公办或民办幼儿园的儿童,显得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对比之下,那些家居儿童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生人,在陌生环境中一时难以适应。

    缺乏爱抚会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世界上普遍认为儿童需要3种食品——饮食营养、知识和爱,婴儿同样如此。

    婴儿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在受到爱抚、情绪良好的状态下,通过玩获得知识。当婴儿缺乏爱抚和教养时会引起动作不协调、情感缺乏、肌肉和筋骨、关节器官等不能正常发展,机体也不能进行最大限度的新陈代谢。而良好的情绪,对一切生理过程——呼吸、循环、内分泌等活动均有良好影响,并能提高全身的能动性,这对3个月以下婴儿尤其有特殊的作用。因为在出现能愉快活跃的活动前,婴儿通常很少活动,而只要他觉得高兴,就会在醒时微笑、呀呀学语、手脚不断伸直和弯曲地活动着,这将促使四肢弯曲的过强张力逐渐消失,使对抗肌的活动得到调整,手在胸部的自由活动都可以为抓物能力的形成作准备。婴儿身体好,身上干净,吃饱奶的舒适状态并不能引起他的积极情绪。引起他的积极情绪的条件是与父母以及周围成人的亲切来往,不断满足的各种需要,以及认识周围事物等。如果婴儿得不到母亲的亲切关怀,可能母亲不喜欢他或常不在家,母亲对孩子不闻不问,缺乏爱抚和感情上的交流,婴儿实际在精神上已被遗弃。日复一日,孩子可以形成“情感缺乏”,缺乏必要的教育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必要因素,影响日后个性的形成,常常导致发育迟缓。但如能有托儿所可亲近的保教人员的关怀,也是可以获得平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12-15 04:51: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5-23 15: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赵建乔 的帖子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5-23 17:49: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6 00:47 , Processed in 0.07393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