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抗生素不灵,谁之过(健康新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9 10: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抗生素不灵,谁之过(健康新概念)  http://www.yndairy.com/gb/DairyManual/Quality/2004041401.htm    抗生素为何变得不灵验?    自20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以来,青霉素的问世成为人类对付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武器。时至今日,常用的抗生素约近千种,分为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酰胺醇类、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和多烯抗真菌药等10大类。按说如此众多的抗生素用来对付各种细菌引起的疾病应是绰绰有余了吧?其实不然,抗生素竟在多种细菌面前败下阵来。人们不仅问道——抗生素为何变得不灵验?  要说抗生素治病不管用,不怨天不怨地,只怪我们人类自己。据调查显示,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则高达95%。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住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抗生素滥用的规律是,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据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的报告,全国15家单位参加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有一种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的细菌,在医院感染患者身上的检出率高达80%。20世纪二十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到了九十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药都很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也变得不敏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所造成的占2/3以上。  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导致耐药菌株迅猛发展,已成为与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相并列的、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三大病原微生物之一。专家们指出,按这种趋势,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几乎赶不上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了。   细菌为啥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细菌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当多次遭到抗生素攻击时,可不是任其宰割坐以待毙,而是拿出自己的本事予以反击,即发生变异并产生耐药性。实验观察发现,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皿中涂上数以百万计的大肠杆菌,放在37℃下培养24小时后,大肠杆菌不仅没被全部消灭,反而长出了耐药的大肠杆菌的小菌落。研究表明,这些耐药菌的核糖体内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异,从而使链霉素不能与细菌结合,也就不能抑制细菌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链霉素也就失去了抑菌杀菌的作用。  在临床上有不少感染性疾病之所以用多种抗生素难以奏效,令医生也束手无策,这与人体内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多重耐药细菌的增多密切相关。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众多细菌,有人曾统计,肠道内有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拟气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梭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达100多种约10万亿个细菌,重达2公斤。其中双歧杆菌比大肠杆菌多1000倍,约有1000亿个。庞大的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组成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特别是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为主的益生菌,更是杀灭和抑制有害病菌,维护人体健康的功臣。滥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的益生菌受到抑制或被杀灭,而那些耐药细菌的葡萄球菌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细菌,因失去了益生菌的拮抗和制约,乘机大肆生长繁殖,结果造成菌群失调,有害细菌大量产生内外毒素,致使肠道和全身出现严重中毒反应,引发疾病。    细菌之所以变得越来越狡猾“刀枪不入”,科学家发现某些细菌体内存在着一种“耐药因子”的核酸物质,称为“质粒”。凡是带有这种质粒的细菌,不仅能通过分裂增殖的方式将耐药质粒传给子孙后代,而且会把耐药质粒传递给其它细菌,使对方也产生耐药性。现在,连肠球菌也对万古霉素产生了耐药性,以此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后抗生素时代。肠球菌本是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但在人与细菌之战中却充当了“二传手”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将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对万古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在一起生长,肠球菌会把自己的耐药质粒转移到金葡菌身上,使金葡菌获得耐药本领。更为严重的是,不合理地同时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一些对抗生素敏感,弱的细菌被杀死了,而那些不敏感的细菌却存活了下来,其基因会发生改变,加快了“进化”,这些变异进化的细菌经过人为的“培养”和“训练”,一代又一代地具备了顽强的耐药基因,变得更加凶恶狰狞,“刀枪不入”。难怪有人说,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人类将无药可用。   哪些现象属于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万能“消炎药”。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认为得了感冒、头疼脑热、嗓子痛、腹泻等,只要是炎症都可以用。殊不知,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性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乙脑等是无效的,乱用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频繁更换抗生素。有的人用了一两天抗生素感到见效不快,便自行更换。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  剂量越用越大。20世纪四十年代对付严重链球菌感染,每人每天只需青霉素1万单位,用4天即好了。如今已用到100万单位,甚至多达2400万单位,但仍然杀灭不了细菌。  喜欢用高档的抗生素。多数人认为越是新的,价钱贵的抗生素就越高级,越能“杀”灭细菌,病就好得快。殊不知,临床上用的抗生素有“窄谱”与“广谱”之分。窄谱就是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而广谱则对各种类型的细菌都有效。每种抗生素各有优势和劣势,关键是要因病、因人来选择。比如对付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就不如老牌红霉素。需明白的是,医生对应用较久的老药,有什么不良反应,都比较明确,而新的抗生素则不同,它的一些较为罕见的毒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发现,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由于人们对其没有认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不少人认为用抗生素多多益善,用的种类越多,越容易杀灭细菌,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感染,治好病。其实,临床没有明确指征是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如果联用不合理,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还会加重不良反应和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16-20种为40.0%;21种以上不良反应率高达45.0%。    服用抗生素跟着感觉走。有人用抗生素时不请教医生,不看药物说明书,不知有些抗生素不适于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而是听广告,人云亦云,结果造成用药后发生某些不良反应。  医患、厂家、商家相互推波助澜。患者到医院看病,医生是有求必应,要啥抗生素就开啥,皆大欢喜;病人住院,上来就用高档的抗生素。对手术病人,将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术后感染的常规用药,随意加大剂量,延长用药疗程。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导致医生乱开药、开新药、贵药;街上药店无需处方可随便买到抗生素;药厂过多,一窝蜂重复生产新的抗生素,滥做广告,无序竞争;对抗生素滥用现象无“法”监管等体制、法律方面的因素,都使滥用抗生素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农牧业中广泛滥用抗生素。有些个体专业户在鸡、鸭等饲料中掺杂抗生素;有的养鱼户为了减少鱼病发生,在鱼塘底撒上一层喹诺酮类抗生素;有的是给牛、羊、猪等乱用抗生素。人食用肉、奶、蛋后,里边残留的抗生素会转移到人体,动物、禽类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从而影响了人体健康。  2003年12月在广州番禺举行的全国抗生素专家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临床抗生素使用的“3R原则”,即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得了病后用不用抗生素,应让医生根据病情来定,对病毒感染或非细菌性发热的病人,应禁用抗生素。需遵循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要有的放矢。在对病人使用抗生素之前,最好对病人的血、痰、尿等进行化验,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以选准最敏感的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要足程足量。对细菌或其他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选取准某种抗生素后,就要坚持按疗程足量用药,且忌断断续续,随意减量或停用。但对老年人、儿童、孕妇、体弱消瘦和肝、肾功能不好者,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要酌减。    使用抗生素应根据需要来联合用药。对病人要不要联合用药,应看有无指征是,如对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时,若单用一种抗生素达到血液有效浓度所需药量太大,患者不能耐受其毒副反应,可加用另一种抗生素以减少该药的药量,达到同样疗效。但联合用药时须选择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品种不宜过多,一般以两种为宜。  使用抗生素不宜频繁更换。在治病用药过程中如发现使用的抗生素疗效不好时,不要急着更换,应先看是否与用量不足、用药时间过短、给药途径不当、全身免疫功能差等因素有关,若发现这些问题,给予及时调整和改善,就会提高疗效。如果不考虑查找原因频繁更换药物,易造成用药混乱现象,导致某些不良反应而影响对疾病的治疗。  使用抗生素不能滥用“试验治疗”。在临床上,对有的长期发热又一时查不到原因实在诊断不清的患者,暂时给予“试验治疗”作为权宜之计。但不可滥用,特别是不宜过早使用。因为“试验治疗”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发热得到暂时控制,也不能证实其疗效,如用药并非适应症,会遗留后患。    使用抗生素不能随意作为预防感染用药。有的人没病而爱用抗生素来防病,尤其是常给孩子服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这种做法实不足取,极易促使细菌产生耐药,等到该用时便不灵了。    使用抗生素应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教科书对使用抗生素规定得非常明确,所有生物合成类抗生素、沙星类抗生素以及用于治疗重症感染的抗生素,是不可以外用的。对待皮肤、黏膜疾病,不能随意用抗生素涂擦,特别是青霉素G绝对不能用,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品,国外对利福平的使用控制非常严格,严禁外用。而我国不少医生用利福平给患者点眼。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我国结核菌耐药率高达46%,不能说与利福平的滥用毫无关系。   编辑:NETsong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锋 此帖由 杏林春晓 在 2006-09-19 21:28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10:50:08 | 只看该作者
点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所造成的占2/3以上。<font color="#000080">方大炮(舟子)不是说西药经过试验安全性比中药高吗?中药每年能死这么多人(&gt;19.2*2/3=12.8万人)?医生对应用较久的老药,有什么不良反应,都比较明确,而新的抗生素则不同,它的一些较为罕见的毒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发现,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由于人们对其没有认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买电器、娶老婆可以贪新厌旧,吃药千万不要贪新啊。方大炮说西药经过试验比中药安全,此话就掌了方大炮嘴巴一记响亮耳光。药物是否安全必须经过长时间检验,同样“真理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font color="#6b8e23">对于药物的认识,今日的大部分西医生以及如方大炮等民间西医还不如我这个学中医却又喜欢了解西医的人士。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性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乙脑等是无效的,乱用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中医药就能治抗菌素不能治的这些病。象腮腺炎用赤小豆、仙人掌捣烂外敷都能治愈,上世纪北京、河北等地流行乙脑却靠中医药搞定了,然而方大炮却说中药靠暗示作用治病,难道西药就没有暗示作用吗?今日总有那么多不懂医学的人,靠生产一些狡辩逻辑来逞口舌之能,可是用他们自创的逻辑来套西医,结论同样是西医不能治病。以其之矛戳其之盾,方大炮等民间西医难以自圆其说。此帖由 杏林春晓 在 2006-09-19 21:3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17:55:53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tr><td class="tit_blue" align="center" height="40">耐药结核:人为引发的灾难</td></tr><tr><td class="font_blue" align="center" height="25" lign="center">来源:健康报  日期:2006-09-14 http://www.yiling.cn/info/2/2493-1.htm</td></tr><tr><td class="p1">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网站上发出警示说,较耐多药结核更为严重的超级耐药结核已出现,它不仅对抗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具有耐药性,而且对抗结核二线药物也具有耐药性,目前所有抗结核药物都难以治疗这种结核病。这种超级耐药结核告诉我们什么?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ffcc00">超级耐药结核并非今年新发 我国实际已经存在</span>   中国CDC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端木宏谨主任医师、李亮副主任医师介绍,异烟肼和利福平是抗结核药物中最为有效的药物,被称为抗结核一线药物。结核病人排出的结核杆菌对任何一种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即为耐药结核。若对异烟肼、利福平同时发生耐药,即为耐多药结核。超级耐药结核是耐多药结核中更为严重的一种,即不仅对抗结核一线药物、而且对6种主要二线抗结核药物中的至少3种也耐药。美国CDC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进行的一项对全球结核病实验室网络菌株调查发现,在2000~2004年17690例菌株中,有20%为耐多药结核,其中2%为超级耐药结核。   端木宏谨指出,超级耐药结核虽为今年首次报告,却并非今年新发生。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检测尚未建立规范化方法与标准,世界各国结核病人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状况很难具体评判,而且世界各国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种类也不相同。既往我国所开展的抗结核药物耐药调查,主要针对一线药物。  依据数十年结核病临床诊治实践,端木宏谨认为,超级耐药结核在我国实际已经存在,只是在我国耐多药结核中所占比重尚不清楚。临床上曾经有过不少长期反复医治而最终不治的重症病例,其中有些恐怕就是超级耐药结核病例。   监测数据显示 我国是耐药结核最严重地区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确定,多米尼加共和国、爱沙尼亚、伊朗、象牙海岸、拉脱维亚、莫桑比克、中国、印度及俄联邦的一些地区,为新结核病例耐多药率大于3%的地区。  李亮告诉记者,我国目前有13个省区陆续加入全球结核病耐药性监测项目,目前已有8个省次完成全部监测工作。监测数据显示:8个省区初始耐多药最低为2.1%,最高为10.8%;获得性耐多药最低为15.7%,最高为36.8%;初始耐药最低为14.8%,最高为35.7%;获得性耐药最低为33.7%,最高为66%。李亮说,8省区监测结果提示,我国结核杆菌耐药总的特点是耐药率高、新病人耐药率高、耐药种类多、耐多药率高。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ffcc00">耐药结核不是“变异结核病” 完全是人为所致</span>   有报道称,超级耐药结核为“变异结核病”,对此,端木宏谨明确予以否定。端木宏谨说,自然界中存在的结核杆菌含有极少量耐药菌,由染色体的自发突变而导致对某一种抗结核药耐药的发生,其概率极低。可以完全肯定的是,联合使用3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时,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几率微乎其微。耐药结核的发生完全是人为所致,不合理用药、治疗管理不善、药物供应不足与质量不佳以及间断用药等,均是产生耐药结核病例的重要原因。  端木宏谨说,超级耐药结核的出现再度提示临床医生,一定要规范使用抗结核一线药物,合理使用抗结核二线药物。超级耐药结核的出现也提示患者,务必严格遵从医嘱,坚持规则服药直至彻底治愈。  今年6月,李亮参加了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举办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培训。由于对每一个耐多药结核病人采用个体化的规范治疗,耐多药结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李亮说,实践证明,耐药结核通过规范治疗能够改变。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ffcc00">遏制结核耐药不断升级 我国开始强化耐药结核控制</span>   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生中可以传染15~20个健康人。而一个耐药肺结核病人所造成的传染,可使新被感染而发病的人,从一开始就是耐药结核病患者。  李亮指出,耐药结核既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沉重的经济负担问题。在治疗花费上,一般结核病人的治疗费用,每人仅需要150~200元;而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治疗费用,每人需要1.5万元至两万元。结核病人因不能支付医药花费而中断治疗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耐药结核的不断扩散,有可能使耐药结核升级为新的不治之症。  据悉,新近出台的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实施计划已提出,到2010年,项目地区发现的耐多药结核病人接受治疗率达90%。目前,我国已开始建立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结核病耐药性监测网,对耐药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第五轮全球基金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控项目即将启动。</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3 , Processed in 0.07560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