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孩:千万不要过早的对孩子进行性别定位--访中国著名女性研究、母教研究专家骆晓戈 家有女孩,女孩是家庭的花朵,是家庭的欢乐,是家庭的希望。 而对于女孩的家庭教育,一个女孩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更有益于成长?这是一个值得家长深思的问题。女孩子天生比男孩好带,这是从生理现象中可以看到的,据现代医学的分析,女孩比男孩的成活率要高,而且免疫力要强一些。所以有人说女孩子小的时候根本就不用当爹妈的操多少心,女孩子是大了要操心。还有人说女孩子小的时候智力比男孩发育快,显得聪明伶俐一些。而男孩是大了智力发育快,所以男孩到了高中大学自然会读书,而且在社会工作中成就大大地超过女生。 这些说法果然有道理吗?女孩为什么小的时候看上去各方面比男孩不弱,为什么长大了会普遍不如男生? 女孩子果真是小的时候不用管,大了才用操心吗? 女孩子的早期教育有什么值得家长特别注意的地方? 为此,小凳子带着如何对女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问题访谈了中国著名女性教育研究专家骆晓戈。 女孩子其实也可以刚毅、独立 主持人小凳子:骆老师,下午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小凳子专访室:早教方程式.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影响中国早教的100位专家访谈录之一,今天我们请到的是著名母教专家骆晓戈老师。 骆老师: 中国母亲网里的网友,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父母交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女性问题仍是个严峻的问题,而有关女孩的早教,也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今天能坐在这里与大家探讨感到非常高兴! 小凳子: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男女有别”,您觉得孩子的性别意识以及性别所赋予的性格特征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骆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男孩女孩除了身体结构方面不一样外,其他方面都是一样的.曾有这样一个事例,美国有一对男双胞胎,生下时其中一个孩子的生殖器官有所损伤,另一个是健全人,于是他们的父母把有损伤的一个孩子作为女孩培养,给他蓄长发,穿裙子,买布娃娃.而另一个健全的孩子就作男孩子培养,让他玩所有男孩该玩的玩具,穿男孩该穿的衣服.结果,被当成女孩的孩子真的具有了女孩的性格特征,而作为男孩养的孩子则具备男孩的性格特征.所以,家长对孩子性别的期望值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也就是说,后天的培养于孩子对自身的性别识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凳子:既然孩子的性别意识主要是受后天培育的影响,那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是不是也要有意识地认识到”男女有别”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呢? 骆老师:我觉得家长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进行性别定位,这样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反而让他的人生道路变得很窄.有一个女孩子曾向我诉苦,在她小时候,就非常喜欢打篮球,可父母却觉得这不是女孩子该玩的活动,于是很坚决地制止她,不准她打篮球;到她慢慢长大时,她非常想学架子鼓,而父母却觉得女孩子应该学些优雅的乐器,于是要她学古筝,她说她讨厌古筝,恨不得把自己的十只手指都剁掉,这样说不定她的父母就活生生地扼杀掉了一个女子篮球健将或架子鼓天才.孩子就像一个小小的西瓜,过早地给孩子性别定位,就如同给西瓜框上了一个框,这样的西瓜怎么能长大? 小凳子:就是说,父母起初要无视孩子的性别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那您能提出一个较理性的方法给我们的父母亲吗?您又觉得什么时候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性别定位较合适呢? 骆老师:我所说的不要给孩子过早地性别定位,就是要让孩子多元化发展,首先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看孩子喜欢什么,譬如有些父母觉得女孩子应该斯文、优雅,于是有意识的限制孩子做很多事,或强迫孩子做一些事,导致孩子在被扭曲的状态中成长,这样必将带来心理的或生理的问题.从现实的角度讲,如现在有些父母觉得女孩子应该学文科,男孩则比较适合学理科.结果,文科毕业的大部分是女生,而任何一家用人单位是不会全部招女性的,这必将带来女孩就业难的问题.固定刻板的思维定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无论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不利的。 小凳子:我比较关注你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消除性别歧视,要从早教抓起?”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女孩的时候,真的有性别歧视? 骆老师: 女孩呱呱落地,现在大多数父母就觉得女孩子就应该玩布娃,梳小辫,穿裙子,乖巧、听话、顺从是女孩子的代名词,那些女孩子出身于独身子女家庭,家长对他们有众多的限制,时时刻刻护着她们:“小汽车不能玩,那是男生玩的!”、“不要跑来跑去的,象一个男生一样,一点都不听话。”“小女生听话好不!老老实实坐着嘛!”……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孩子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只会唯唯诺诺。二是受传统社会性别定位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女孩子乖巧、听话、顺从,有点叛逆精神的女孩子很快被视为异类。,女孩子拥有刚毅、独立、坚强的性格有什么不好,有的女孩子像假小子一样开朗坚毅,有的男孩子感情细腻也没有什么不好,有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心智健全的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在当今社会男女都有机会受教育的情况下,某些孩子出现男性和女性的特质并相互融合,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个教育体制的好坏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一个家庭的教育优劣也在于使男孩女孩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小凳子:父母这样做,对女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呢? 骆老师: 生存是个人的首位需要。如何适应社会生存,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以参与社会竞争为例,一个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与竞争匹配的性格是立足于自信自强的。 再说性格洒脱、直爽,带点男子豪气的女孩目前也大有人在,不能说只有窈窕淑女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假小子”的女孩子也能受人欢迎,“超女”李宇春大受追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家长有意识地限制女孩子个性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就是非常不利的,童年受到了种种的限制,很可能影响到长大后的她,胸怀狭隘,视野不开阔,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圈子自然会变得非常的窄小。女孩的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在与人交往中,如果女孩子具有能够影响他人、领导他人的能力,在职业选择上喜欢从事那些传统观念认为不适合女性从事的工作,为家长应当及时肯定和支持,让男孩子和女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传统文化有一个男强女弱的性别定位,这是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男孩子不一定都事事逞强,女孩子也不必事事谦让。我们应当提倡让孩子平等的发展机会,创造多元的价值选择空间。当然,如果你家的女孩子的确是个子小巧玲珑,也大可不必让她学会吹胡子瞪眼睛地逞强。顺其自然,尊重自然的选择,多元的性别发展对于儿童早期的教育是最重要的。 中国一个研究机构进行过这样的一个调查:如果可以改变性别你愿意做男孩还是女孩?结果所有的男孩都说自己愿意继续做男孩,但所有的女孩都说她们愿意变为男孩。因为她们感到,生活提供给男孩的机会太多了。 <span style="FONT-SIZE: 14px">让女孩自由成长 小凳子:您是一位女性教育研究专家,那您觉得现在国内普遍的女孩的性格特质是什么? 骆老师:怎么说呢,用”美丽”做个比喻吧!现在的妈妈总是有意识的把自己的女儿树立成一个”美女”形像,让孩子蓄长发,跳芭蕾,弹古筝(并不是说这些不好,关键在于要尊重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从小就把孩子用”美女”的形像框住,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健康成长的.而且,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常常在电视前喜欢看电视广告的孩子,很可能会用电视中美女的长发飘飘和婷婷玉立作为自己对美的参照,国外有个妇女机构曾有人对300名八岁女孩子进行调查,在对自己是否满意做过调查,这一项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对自己不满意,有的认为自己太胖,有的认为自己太丑.她们刚刚八岁,这样的童年会快乐吗?我觉得最好要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强调女孩应是什么样应做什么事,男孩应是什么样应做什么事。 小凳子:也就是说,不要在孩子面前特别强调性别差异? 骆晓戈:是的,而应让孩子自自然然健健康康地成长. 小凳子:女孩跟男孩比总存在一些差异,有人说女孩的语言能力优于男孩,而男孩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思维能力却优于女孩,您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 骆老师:我觉得也不绝对.女孩唠叨,罗嗦,旁人可能会很宽容地对待,而当一个男孩话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男孩婆婆妈妈不够爽快,所以我想,如果给男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说不定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不比女孩差.至于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我觉得男女实质上是一样的,而男孩出现的这种优势,还是与传统的性别定位有关. 小凳子: 女孩普遍表现比男孩胆小,退缩,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骆老师:我想这还是一个性别定位的问题.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就是有些父母希望女孩早点念书、早点成材。结果导致女孩子读书早,一个孩子总是与比自己大的孩子在一起,于是总处在被人教导,训斥的状态下,这样必然造成胆小退缩的毛病。总之,父母必须和孩子共同完成孩子的性别定位。重要的是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告诉孩子做事要善始善终,而不是强调男孩该干什么女孩该干什么。 小凳子:那您觉得女孩与男孩比有自己真正的优势吗? 骆老师:女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女孩的免疫力要比男孩强,生病少;第二就是女孩的寿命普遍要比男孩强长.第三个方面就是女孩各方面成熟早一些,承受力要强一些。</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4px">小凳子:谢谢骆老师的一席话,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我们的网友吧. 浙江网友:首先谢谢骆老师.我女儿二十六个月了,现在却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了,她会把谁的东西分得很细,该是谁穿的谁用的,别人都不能动她的,而且动不动就发脾气,非得我们拉下脸来才肯听,怎么办才好呢? 骆老师:俗话说,孩子三岁定性格,孩子到了二十六个月,开始分得清什么东西是我的,什么东西不是我的。这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萌发。刚刚有了自我意识,她们往往还不懂得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往往注意表达自己的需求,想到自己,不能想到别人。这是由于三岁之前的孩子的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的思维特征。在这个年龄段,最好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过一些集体生活,比如白天到幼儿园。如果这个年龄不及时参与集体生活,孩子矫正的过程很可能难一些。甚至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同时,要多给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上海网友::我的女儿一不满意就哭,我们有时转移她的注意力,有时讲道理,有时就让她先哭,哭完再讲道理.我真不想一直纵容她,顺着她,请教骆老师有什么好办法能改改她的脾气,不要一碰就哭. 骆老师:孩子往往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父母应先行衡量需求的合理性.如果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应该满足,如果不合理,就要让孩子知道他现在不该这样的理由.但要强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将可满足其要求.同时可试着转移注意力,如果转移注意力无效,可对冷处理,让他哭个够,待他平静后,再告诉他理由. 泉州网友:我女儿十四个月了,很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每次教她读书讲故事,没两下就想干别的了,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谢谢骆老师了. 骆老师:我觉得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假如孩子对某些事情兴致勃勃,根本不用督促就能全神贯注,那我们就要鼓励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岁多的孩子还没有到读书听故事的年龄。我们最重要的是看孩子需要什么什么,决不可拔苗助长。 长沙网友:我家甜甜五岁半了,特别爱美,总喜欢自己挑选衣服,我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助长她的虚荣心,影响将来的学习呢? 骆老师:我觉得这也是受大众传媒的影响,用电视中美女的形像来参照自己,想自己也变成电视上美女的样子.这主要是要孩子少看电视,让孩子有个正常的心态.至于自己选衣服,这应该是件好事,说明她很积极主动,但父母一定要告诉她,即然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买了就要爱惜,不能随便就把它扔到一边了. 苏州网友:我想问骆老师:一般情况下,女孩到初二以后成绩就会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女孩的生理有关(如初潮),我想问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呢? 骆老师:正常情况下这不应该影响精力,如果有所影响,只能说是性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好,孩子太再乎自己的性别,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分散了学习精力.我觉得性知识要从孩子小时候就教起,让孩子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身体特征.父母亲也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给孩子讲科学讲道理.</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