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23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家长的能力要求(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4 10:0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育能力1.身教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模仿的对象,以身立教相当重要。上海曾有位叫陈徽黎的母亲,她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几十年来一直依靠一双手和轮椅十分艰难地走过来。虽然生活上困难重重,但她没有放弃做母亲的责任。她每天都用自己的嘴叼着女儿的衣服,双手在楼梯上一级一级地爬行,拖带着女儿下阁楼去沐浴阳光,去感受、体验生活,去参加一切儿童喜欢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这样叼着女儿下楼不是一天两天,有时下班回来已经累得一步也不想挪动了,但她还是坚持叼着女儿到街头,上公园,甚至比同龄孩子去了更多的地方。作为母亲她以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关爱女儿的成长,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行动对女儿进行了生命的教育,使女儿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力量之源。 正是这样一位母亲,用自己的人格陶冶了孩子的性情,用母爱开启了孩子的心智,提高了孩子的道德修养,才使得成绩优异的女儿徐芹,在还没毕业时,许多高校的研究单位就已经向她敞开了大门,并受到上海市委书记的赞扬,成为上海学生榜中风云人物。2.言教能力。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小时候,父亲要求他到树林里去扫落叶,日复一日,辛苦异常。一天,父亲开玩笑说“你为什么不把明天的叶子摇落下来一起扫呢?”小清玄满心欢喜去摇树,以为可以偷懒。第二天,又是满地黄叶。他摇了几十棵树后,豁然开朗:“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活在今天这一刻”。多年后,林清玄的有声书《打开内心的门窗》道出“活在当下”的妙语,在台湾创下了5亿元的销售记录。这真是教子一句话,竟值5亿元。如何进行言教?《家教周报》第750期刊载的彭大贵总结的“四说”可资借鉴。(1) 关心话语简洁说。时下,孩子在心里总是希望大人关心爱抚的,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们表现出不屑一听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大人们喋喋不休地唠叨。兰兰上学了,妈妈说:“路上可要小心哪,过马路左右看,遇见生人别答腔,躲开玻璃窗……”“耳朵都生老茧了,真烦人!”妈妈的话被兰兰轻轻的抱怨声和重重的关门声打断了,而有一次上午第四节课下课时教师问上一句:“同学们,放学回家路上要注意什么?”“安全!”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回答了这两个字,简洁干脆,同学们高高兴兴离开了教室。这样的关心一语中的,效果很好,我们何不学学。(2)训导话语含情说。为什么孩子同孩子之间有什么话能说得开,听得进?因为他们性情相通,情境融洽。大人要同孩子说上话,让孩子听得进,就要注意先创设这种融洽的情境和氛围,训导的话最好含情说。明明爬树将裤子磨破了,膝盖破了一大片,还出了血,妈妈轻轻抚摸他破了的膝盖,说:“明明,疼吗?看你这个样子,你知道妈妈心里有多疼吗?”望着妈妈紧皱的双眉,明明感动得流下了泪,表示今后再也不随意爬树玩了。如果妈妈大声训斥或臭骂一通,效果不会这样好。(3)开心话语带理说。开心话,挺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说开心话并非油嘴滑舌,插科打诨,而是说话幽默,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使孩子受到教育。一次,一位老爷爷看书很入神,眼镜未摘就睡了。醒来时小外孙女问他怎么睡觉还戴眼镜?他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爷爷做梦也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啊!”激励孩子潜心学习。孩子不知不觉也学会幽默。有一次,爷爷要用自行车带两个外孙女上街,小艳说:“人家都说我们姐妹是两千金(斤),爷爷不怕压扁车胎,吓坏警察叔叔吗!”欢笑之后,爷爷放弃了骑车带人的念头。(4)忧心话语变通说。孩子学习不好,品行不端,常叫大人们烦心、忧心,说得好使孩子改善心境,说得不好使孩子变成心病。东东很调皮,学习马虎,爸爸很气愤,经常训斥他,有时还打骂,但不见好转,甚至越来越厌学。后来,他爸爸改变了说话的方法,一次,他对东东说:“东东,你很聪明,如果你今天把课听好,我会很高兴的。”这天,东东的练习果然做得很好,爸爸又鼓励说:“东东你做完功课,心里蛮痛快的吧?天天这样做,成绩赶上去了,老师和爸爸高兴,你心里一定更快活。”东东受到鼓舞,慢慢变好了。如何对孩子说话还真有点学问,愿家长们用心去探索、琢磨。3.教育的艺术。美国小学生马丁是个顽皮的孩子,家长和一些老师对他的屡教不改又头疼又失望。这天,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却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开始讲课,而是让每个孩子拿出一张纸,写下同班同学的优点。孩子们好奇地照办了。老师回去仔细整理,将同一个学生的优点誊抄到一起。第二天这些列举着优点的纸页,被分发到相应孩子的手上,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大家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有那么多的优点!两天以后,班上恢复了平静,孩子们的相处更密切了。若干年以后,孩子们长大毕业了。时光流逝,那位数学老师某天收到一封信,得知马丁已牺牲在战场上,葬礼即将举行。他如期赶去。马丁的母亲见了他,说:“您是我儿子最敬重的老师。”他这才知道,当年那张写满优点的纸,在马丁的遗物中被发现了,马丁一直收藏着它。老师表达了他对马丁这一行为的感动,不料葬礼现场所有当年与马丁同班的学生都开口了:“老师,那张纸我也一直珍藏着!”你看,教育艺术的影响多么深远啊。清朝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看来,中外教育家都有奖子长处的教育艺术。教育不仅要褒奖,有时也要批评。就是批评也有讲究技巧,一位家长总结的“八要”、“八不要”真是经验之谈。(1) 要心平气和,不要怒气冲冲。心平气和会使孩子产生亲切感、平等感、信任感,从而心悦诚服地听从家长的规劝。(2)要注意场合,不要随心所欲。家长要根据孩子所犯的错误性质、程度、背景和孩子的脾气、性格、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场合进行批评,为孩子认错、改错创造有益的环境。(3)要话语暖心,不要出言刻薄。家教的忌语要禁用,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怎么这么笨”“走开,让我安静一会儿”“少啰嗦,闭嘴”“你怎么就不像人家某某那样听话呢?”(4)要实事求是,不要任意夸大。批评要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歪曲,客观中肯。(5)要以理服心,不要体罚治身。批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简单粗暴,于事无补,甚至走向愿望的反面。(6)要看一贯表现,不要片面武断。家长要辩证地看“一贯”与“一时”,不能否定孩子的一切。(7)要为啥说啥,不要东拉西扯。要就事论事,不能翻旧账,揭伤疤。遇到孩子顶牛时,家长要冷静处理。(8)要负责到底,不能批完了事。批评只是一种手段,帮孩子改错才是目的。所以家长在批评之后要跟踪服务,要反复抓,抓反复,以免“旧病复发”。钱钟书先生教育女儿采用“不教而教”,可谓有独到之处。他女儿钱瑷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钱先生总是推给她十几部词典,叫她自己查找,实在遍查不得,才给予指点。闻一多先生“脚皮教子”的故事更令人叫绝。在抗日战争国难当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先生还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每晚回到宿营地,整理好文献后,他总要在烛光下挑脚上的水泡。挑完了,他把脚皮装进一个小袋子。后来,他将集了一袋子的“脚皮”寄给夫人和孩子,让孩子们记住生活的煎熬和学人的品质。这是先生发掘生活——这一丰富教育资源的艺术。二、 带领孩子活动的能力首先,家长要明确一个认识:玩也是学习。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有一位普通的烧砖工,他经常把孩子带到砖窑厂去玩,孩子在观察父亲堆砌砖瓦的劳动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数的概念和形的概念的关系,并由此而产生了浓厚的数学兴趣。从此,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整日整夜地在数学王国中遨游。19岁时,他发明了“十七等分圆周法”,20岁时他写出了《数形奥秘》、《排列组合》等论文,30岁时他首创了“解析几何”的理论体系,并被聘为德国格丁根大学数学教授。这位烧砖工的儿子,就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数学家——高斯。高斯当年在接受《莱茵报》记者采访时说:“数学并不神秘,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我儿时不去砖窑厂玩耍,那就不可能与数学结缘,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从高斯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启迪:对今天的家长来说,最要紧的是带领孩子经常外出,多玩多看,让孩子扩大眼界,增长阅历,摄入新的信息。孩子在“多玩多看”之中,很可能会对某一事物特别热衷,由“广泛的兴趣”转化为“专一的兴趣”。这种转化便是“契机”,明智的家长应善于捕捉这种“契机”,并创造条件使之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生性好动,好奇,有探索世界的强烈欲望,有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父母的应该循着孩子的‘兴之所至’着意培养。”这段话堪称真知灼见。为了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个性,马克思常抽空同孩子们玩,并且从不表面上应付孩子,也不摆出大人“英明”的姿态。有时他用纸折轮船,让孩子们举起它,仰望天空,展开海阔天空的遐想;有时把纸船和石块放在大盆里,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讲麦哲伦环球航行,让他们觉得这里就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和神秘的海岛。有的老人感叹说:“现在的孩子居然不会玩”,孙子除了守在电视前看卡通片,就是埋头玩电子游戏,而不像当年自己小时候,夏天捉知了、斗蟋蟀、钓鱼、游泳;冬天转陀螺、捉迷藏、堆雪人。这当然与时代、环境、条件有关,不是孩子不会玩,而是家长不放手让他们到户外去玩,孩子们自然只能“关在家中成一统”,与电视、电子游戏做伴了。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是希望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我们的孩子可以初步培养“规则”意识、“合作”意识,锻炼与提高其身体的柔韧性与协调性等。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玩,尤其是与同龄人一起玩。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可以与他们一起玩,不应有太多担心与顾虑。不过,带领孩子活动也是需要知识和能力的。1.游戏的能力。对于小学生,家长要研究他(她)的游戏方面的兴趣、爱好,下棋、猜谜语、唱流行歌曲、朗诵诗词、读小说、捉迷藏、过家家、装扮游戏、手工制作、剪纸、编织等,都是很好的游戏项目。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游戏创新。如家长与高年级孩子一起玩些物理、化学知识含量多的游戏,以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游戏能力弱的家长要提前“备课”,要多次超前训练,以便在游戏中得心应手。2.体育锻炼的能力。许多事例证明,家长爱好体育锻炼,孩子也无形中受到感染。许多家长能起早带孩子练长跑,练投掷,就是跳绳对于一些“小胖墩”来说,也是难以过关的。因此,家长要具有体育锻炼的能力,为自己计,是强身健体;为孩子计,是全面发展、终身受益。3.旅游中进行家教的能力。借家庭旅游为孩子讲授相关的地理知识,是难得的教育良机。在旅游过程中,首先告诉孩子旅游途经的各大省区的地理位置,省会的名称、概况,河流的源头、流域、归宿,所见山川的名称、地貌,以及与此相关的物产、气候、交通,乃至通过夜空的星斗、树木的枝叶、年轮辨别方向之类的一般常识,借以引发孩子在这方面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另外,无论是城市旅游还是山水旅游,所到之处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古迹。借此机会,尽我们所能对孩子讲述。为了引发他们的兴趣,往往采取以人说事的方式。不少旅游景区与历史人物密切相关,例如秦俑、包公墓、张良庙、黄陵、故宫、长城、颐和园、八达岭、孔庙、孔府、诸葛庙、屈原祠、岳飞墓、中山陵、名人馆,如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教材。从而使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利用旅游机会观赏大自然风光,置身其中,给孩子以精神享受。家长如同亲密伙伴一样和孩子一道在海边、河岸戏水、沐浴、游戏,静听鸟鸣、静观瀑布。旅居“农家乐”院,体验、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俗。通过家庭旅游,使孩子获得了坦荡快乐、爽朗自如的童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8-4 10:40:3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8-5 09:21:18 | 只看该作者
有齐全部能力已经是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8-5 11:09:3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8-5 23:45:08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完,很具体.要学习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8-6 00:42:2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收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8-6 16:49:41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受益匪浅。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8-6 20:41:09 | 只看该作者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931400">好帖,受益匪浅。谢谢</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8-7 00:43:56 | 只看该作者
好,收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8-7 11:22:29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03 , Processed in 0.08291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