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67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切莫对小儿积食掉于轻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31 19:2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宝宝已经两个月不思饮食,日渐消瘦,一直以为是夏天天气炎热惹的祸,今天 因为宝宝发烧,咳嗽数日不见好转,在我妈的建议下带她去看老中医,中医说,这是很严重的小儿积食造成的,如果看的再晚一点,孩子甚至可能会失明,不由的吓出一身冷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28:5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tr><td height="25"><p style="MARGIN-TOP: 5px"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15pt" face="黑体">治疗积食的妈妈秘方</td></tr><tr><td bgcolor="#b51111" height="20"><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ffff">http://food.goodmood.com.cn/<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font color="#ffffff"> <font color="#ffffff">日期:2006-1-2 1:40:13 来源:餐饮世界网 </span></td></tr><tr><td> </td></tr><tr><td class="news" valign="to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class="news" id="zoom" valign="top"><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自小胃弱,常常积食泻肚,不习惯西药的母亲常常用祖传偏方自制中药。逢年过节,碰到我肠胃不争气,眼瞧着美味干瞪眼时,全仰仗母亲的神奇妙招了,真可谓是药到病除!对于自小孱弱的我来说,鸡筋皮(鸡胃内膜)成为救难的宝贝,母亲就是用一个个辛苦攒起的鸡筋皮把我治大的。  妙招的核心用料就是鸡筋皮。一只鸡就一个,想当年生活穷困,一个月也未见得能吃上一只鸡,可每次治病就得奢侈地消耗至少两个。我自然也落得个毛病,只要一听说杀鸡,必稀罕鸡筋皮。  妈妈的秘方制作细节如下:杀鸡时,将鸡胃内膜小心扯下,晾干存好备用。孩子积食或泻肚时,一般都是因肉或饭吃多了,取少许致使积食的肉或米,和两个鸡筋皮一同放在锅里干烧至焦糊。然后,像中药般加水煎熬两遍,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再放入适量发散暖胃的红糖,早晚喝服。轻者当天即好,重者仍需两日。当然,这期间,再配合吃一两头烤熟的蒜,效果更佳。  记得小时候,常常是早晨起来发现不舒服,母亲马上起身制作,晚上决不耽误跟着母亲喜滋滋地赴宴,灵着呢!怎么样,各位父母不妨给积食泻肚的孩子试试,现在各大药店也都有此味药材出售。反正都是可食用的食物制作的,顶多哄孩子当红糖水喝了。</td></tr></table></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29:57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往年的资料统计,节假日期间患“积食症”的孩子占医院就诊总人数的30%左右,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提醒各位父母:把好宝宝的饮食关,避免患上“积食症”。   宝宝积食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节日期间大吃大喝的情况往往比以往少了许多。既然这样,宝宝为何还会积食呢?少了大吃大喝并不等于说孩子吃得少了。由于儿童食品种类的增加,其实,宝宝吃的东西往往比以前更多、更杂,而一些不合理的饮食非常容易形成积食,比如:红薯和花生,红薯和鸡蛋,冷热食物混合吃,尤其是先吃热食后吃冷食,非常容易造成食物在胃内“打架”。  专家表示: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不仅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给这些脏器带来疾病。因此,需要父母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积食宝宝的表现  如果宝宝有了下列表现,那就是就是患了积食: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避免积食靠预防  ·调整饮食结构:给孩子安排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总怕宝宝营养不够而盲目添加营养饮食。  ·饮食不宜过饱:营养再丰富的食物也不能吃太多,否则非但不利于强身,弄不好反而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  对付宝宝积食有一套_ 食疗法  <font color="#008000">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font color="#006400">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32:03 | 只看该作者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8"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 height="32">积食厌食 </td></tr><tr><td valign="top" height="255"><div class="content">  杏仁山楂消食法  醋汤增进食欲法  天热胃口不好,可取1汤匙醋,加适量白糖,用开水冲饮,能生津止渴,增加食欲。  按摩治小儿伤食法  令小儿仰卧、两腿屈膝,再将一手掌放在患儿腹部,然后从以窝处开揉,手法由轻、慢到重、快,边揉边移动,直至政腹部,再揉回上腹部,反复转圈。一般8分钟左右,腹部便有松软感,伤食症状即能减轻。  白蔻消食法  取3克白蔻,用保温杯泡水饮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伤食。  荸荠萝卜助消化法  取20只生荸荠、250克萝卜,捣烂挤汁热服,能帮助消化。  槟榔焦三仙消食法  取10克槟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合称“焦三仙”)各15克,加水煎汁饮服,消食效果好。  蚕豆皮助消化法  炒焦蚕豆皮泡水代茶饮用,能促进消化,健胃止渴。  丁香神曲消食法  吃生冷果品引起伤食时,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儿童饭前饮水助消化法  饭前1小时左右让孩子饮1杯水,可以及时补充到全身各细胞组织,促使消化器官分泌出足够的消化液,有益于食物的溶解、消化和吸收。  儿童食欲激发法  ①孩子吃剩的食物,不要勉强他吃完。  ②不乞求孩子吃饭,不说“吃完饭,给……”之类的话。  ③不用威胁语言催孩子吃饭,吃少也不必着急。  ④不限定饭量,偶尔多吃,也不必强行阻止。  ⑤纠正挑食习惯,鼓励孩子吃多种食物。  儿童食欲增强法  ①儿童要按时吃饭,不要多吃零食,以免破坏正常食欲。  ②让儿童经常跑步、跳绳、骑车,适当增加活动量,能促进食欲。  ③儿童的饭菜应经常翻花样,形状要新奇,颜色要鲜明,香味要诱人,可以刺激食欲。  ④轻松活泼的音乐能调节儿童植物神经功能,促进消化,使食欲大振。  干稻草消食法  用1把干稻草煎浓汤饮服,可治吃牛肉过多而引起的伤食。  高粱治小儿消化不良法  取高粱米第二遍糠,炒至褐黄色、有香味,除掉上面多余的壳,每日服4次,每次1.5~3克,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锅巴消食法  常食少量锅巴能消积食、止泄泻、治脾胃虚寒。中医以锅巴为主药配制的“锅焦丸”就专治小儿消化不良。  胡椒大枣助消化法  10粒胡椒捣成粉状,与10枚去核大枣、5片生姜一起煎汤服,有助于消化。  胡萝卜治小儿消化不良法  取150克胡萝卜,切片煎服,每日数次,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黄瓜豆腐治小儿消化不良法  将250克黄瓜与500克豆腐一同加水煮熟,适量饮汤吃瓜,每日多次,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桔皮生姜消食法  取7克左右的桔皮,加1块生姜与适量的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可治消化不良、胃脘胀满。  萝卜子消食法  吃面食品引起的伤食,可将12克萝卜子炒熟捣烂后煎水饮服,即可逐渐治愈。  麦芽神曲萝卜子消食法  因吃谷类食物过多引起厌食、腹部胀痛者,可取10克麦芽、30克神曲、10克炒萝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麦芽消食法  当吃面食品引起伤食时,可取20克麦芽煎水饮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米汤醋消食法  将1汤匙醋兑入适量米汤饮服,可治因吃鸡蛋而引起的伤食。  柠檬治消化不良法  用适量腌柠檬,送服稀粥。早晚各1次,可治消化不良。  山楂麦芽消食法  取9克生山楂、9克炒麦芽,加水煎服,可治积食及消化不良。  小儿积食食疗法  小儿积食,往往出现胃口不竣腹胀、口臭、手足发热、精神不振、肤色发黄等症状,可选用下列方法食疗:  ①将3~5个鸡内金焙干,研成粉末,与面粉、盐、水掺合,擀成薄饼烤熟吃。  ②将少量食糖炒化,放入山楂再炒3分钟左右,食之。  ③山楂适量,二丑6克以内,加红糖炒后煮汤,食之。 </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34:13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class="title" bgcolor="#ffffff">小儿吐泻消化不良疳积(食积、乳积、吐乳)</td></tr><tr><td class="table05" bgcolor="#ffffff">小儿疳积:多数由于营养不良所引起。主要症状是身体瘦弱,面色萎黄,烦中,易发脾气,好哭,头发干燥,皮肤粗糙,腹胀,不想吃东西,厌食,或多食,小便混浊,大便函酸臭,动作异常,夜睡不宁,睡后磨牙,平时揉鼻挖耳。小儿肖化不良: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或十数次。烘便稀或蛋花样,颜色黄或绿,腹痛、腹响、呕吐等。会有高热,大量哎吐,腹泻次数多,脱水,皮肤干而缺少弹性,甚至抽筋严惩症状。腹泻,喂奶不定时、量多、加喂辅食过急或突然改变食物,母亲发热时喂奶等,都可以引起婴幼儿一时性的腹泻。如果因奶瓶、奶头或食物被细菌污染、喂养时又不讲卫生、肖毒不严,则细菌或病毒就会进入人体,发生我民性肠炎或细蓖性痢疾,出现较严惩的腹泻。小儿呕吐:往往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但也常是消化道疾病或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开始症状。因此应注意在呕吐的同时有没有其他症状,如腹痛、昏迷茫等。还要注意呕吐与吃东西有没有关系,如小儿饥饿后暴饮暴食,进食太局面,均可以引起一时性的恶心、呕吐。吃了腐烂变质的食物或刺激性的食物,会引起急性胃肠炎,呕吐物往往混有淡黄或草绿色胆汁,且有腹痛和解稀大便,呕吐后感到轻松;肠梗阴等引起的呕吐,吐后并不觉得轻松,腹痛也较剧烈。如呕吐为喷射样,同时有高热,可能是流脑引起。1、小儿积食① 黑白丑各30克,碾细,加白面60克,烙饼食用。② 鸡内金30克,碾细面,与面粉30克,烙成薄饼,令儿食之。③ 首乌、鸡内金、马兰、白茅根各3克,麦芽6克,山楂7~8粒,水煎服,白糖作引。日服1剂,连服3~4天。④ 鸡内金2个,白面粉100克,白糖少许,将鸡内金放在瓦上焙干,研成粉末,与白面粉、白糖加水搅拌,如烙饼烙熟可食。2、小儿消化不良,伴蛋花样大便① 饭焦锅巴(焦透)适量,砂仁1克,研匀,酌加白糖,每日1剂,一日2~3次,温水调服。② 山楂9克,鸡内金6克,水煎加白糖6克冲服。3、小儿腹胀,便泄不止茶叶45克,秦皮10克,上药用水浸泡一昼夜,以水1碗,煎至半碗。1岁以下,每次服半食匙;1~2岁每次服1食匙;3~4岁,每次1食匙半,一日3次。4、婴儿腹泻① 口服山楂炭,炮姜炭,每天4次,每次0.3克,加糖。② 鸡内金1~2只,烤干研粉吞服。③ 石榴皮30克,水煎服。或研面,1岁一次服0.6克,日2次。④ 连皮白萝卜250克,加盐3克,煮烂取汁,一天3次服,连服2~3天。⑤ 高梁糠炒熟(勿焦),研细末,加水加糖成糊,每次用糠约3克,一日3次,6个月以下或呕吐频繁者不宜用。 ⑥ 熟鸡蛋黄,温火焙焦后,加水冲服,每次1个,一日1~2次。⑦ 茵陈蒿(全草)30克,水煎服。⑧ 食用的米1把,炒黄炒糊,加工厂适量水煮开,倒出饮用。⑨ 大蒜头(不去皮)1个,用小火烧烤,并不时翻动,使大蒜外皮糊、里面软,将蒜肉碾碎,喂食。5、小儿腹泻,面黄肌疲,饮食少进柞树皮90克,水3碗,煎半小时后,洗足,每日3次,洗3次时,不要洗过膝,连洗2~3日。6、小儿痞疾全虫30克,去尾勾,鲜牛肉120克,蒸熟晒干,共为细面。3周岁小孩每服3克,白开水送下,一日2次,3岁以下酌情减量,早晚服。7、小儿食积、奶积酒糟30克,烧焦,研面,加红糖少量拦匀,开水送下。8、小儿腹泻长期不止红色高梁壳,不拘多少,水前,徐 徐咽下。忌食生硬油腻。9、小儿因吃生冷面发生水泻生姜(捣烂)、陈茶叶各10克,水煎服下。10、小儿水泻不止红高梁30克,炒黄,大枣10个,去核炒焦,共研末。2岁小儿服6克,3~5岁服10克,每天早晚各服1次。11、小儿腹胀小灰1把,卤水30克,调匀糊脐。12、小儿叶泻不止绿豆粉10克,鸡蛋清调和为饼,吐者贴囟门,泻煮贴足心。13、小儿腹泻① 面粉30克,白矾6克,将面粉炒黄,加白矾研末,分12包。1~4岁每次半包;5~10岁每次1包。每日3次内服。② 石榴皮15克,高梁花6克。每日1剂,2次煎服。连服3~5剂(高梁花即炸裂开的高梁米花)。③ 山楂与乌梅,共煎内服。④ 将香蕉放火炉上,烤热(像烤馍片一样)趁热吃下,每次1~2个,日食3次。⑤ 胡椒粉适量,倒在脐中,以胶布贴上,3~6小时可停泻。高热、小便黄面少者忌用。⑥ 肉桂、丁香各6克,共研细末,放入膏药中,贴患儿肝脐。⑦ 石榴皮10克,水煎,加入红糖适量,口服,日服3资助。⑧ 柞树皮1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14、小儿吐乳① 牛奶加生姜、葱白适量服用② 葱白2个,以乳汁1杯,在饭锅上炖熟灌服。15、小儿食欲不振炒芝麻、炒二丑各30克,共为细末,掺饭中吃,1岁每次服1.5克,每增1岁加1克。16、小儿疳积① 田鸡(青蛙)1只,除去头、肠脏,加水煮米粥吃。② 鸭肾肉衣15克,萝卜500克,用水煮汤饮。③ 蟾蜍去头及肠杂,涂以香油,瓦上焙焦,研细末,与砂会等份共研,制蜜丸如小豆大,每服7丸,日2次。④ 核桃仁2个,神曲15克,莱服子10克。焙黄研末,水煎加红糖少许,分2~3次服。⑤ 蟑螂焙黄,去头、足、翅,研末,每日吞服5~7只。17、10岁以下小儿,长期肚腹胀硬,肌肉消瘦,面色萎黄黄牛肉(切烂)120克,鸡内金黄(勿沾水)3个,共烘干研末,混合调匀,蒸熟做成丸剂,每服3~10克,开水送下,一日3次。18、小儿瘦弱,抓耳搓眼、搓鼻子五倍子10克,焙黄,以醋捣粘如膏,摊布上贴颅门。19、小儿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鲜石仙桃60~90克(干品30克),猪肚1个,洗净后放入石仙桃,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后吃肉饮汤。可分2~3次,一日吃完。隔2~3天一次,连用3~5次。20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鲜珍珠草60克(干品30克),猪肚60~100克,清水和达量,煎汤。饮汤吃猪肝。每日1次服下。21、绿豆、胡椒各20个,共研细末,水煎,1次服下。22、婴儿吐乳① 伏龙肝30克,藿香6克,竹茹6克,山楂10克,水煎服。② 绿豆粉25克,鸡蛋清调敷双点头心(涌泉穴)。23、小儿吐乳不止蚯蚓粪为末,每服5分空腹米汤调服下。</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34:48 | 只看该作者
<span id="yu">小儿忌“积食”小儿的自我控制很差,只要是爱吃的食物,如糖豆、牛肉千,就不停地吃;每逢节日,亲友聚会,在丰盛的餐桌上,孩子吃了过量油腻、生冷、过甜的饮食,胃胀行鼓鼓的,小肚子溜溜圆,从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中医称“积食”。小儿积食后,腹胀、不思饮食、恶心,有时吐不出来,精神不振,睡眠不安。婴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委难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之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极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胃肠道疾病。小儿积食的治疗,要先从调节饮食入手,适当控制进餐量,饮食应软、稀、易于消化(米汤之类),经6~12小时后,再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中药小儿食丸对乳食内积所致肚子疼,食欲不好、烦躁多啼、大便干臭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不能久服,病除即止;鸡内金也是一种良药。同时,还要让孩子户外多活动,有肋于消化、吸收。</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39:1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87" bgcolor="#fff3ee" border="0"><tr><td align="center" height="26"><font class="zce" color="#a43b44" size="3">小儿疳积居家治疗法</td></tr><tr><td bgcolor="#fad0cd" colspan="2"><font color="#a43b44" size="3"><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club/baby/j/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87" bgcolor="#fff3ee" border="0"><tr><td width="585"><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85" border="0"><tr><td align="center" width="585" height="40">  《妈咪宝贝》</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8" border="0"><tr><td class="l1514" width="578"><font class="f14" id="zoom"><img src="http://baby.sina.com.cn/health/2003-02-24/3_20-47-776-44218_20030224181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大口大口地吃饭,长得快快地、壮壮地。但有些宝宝一到吃饭时,就会愁眉苦脸,觉得吃下去这些饭菜真让他们发愁。妈妈只好极尽“哄、劝、许诺”之本事,可成效并不大,眼看着宝宝一天天瘦下去,和同龄的宝宝一比,各项生长指标都落后,做妈妈的怎么能不着急呢?  宝宝身体有了“积”  这样的宝宝多是患了中医所说的疳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积”。它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城市的儿童发病率较高,主要见于5岁以下的宝宝,尤其在夏季炎热时发病率较高。但是,如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很快就会治好;若不予重视则容易引起贫血,并发营养<img src="http://baby.sina.com.cn/health/2003-02-24/3_20-47-777-44218_20030224181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不良,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  什么原因使宝宝身体有“积”?  “积”是由于宝宝的脏腑娇嫩、脾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所致。中医认为,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和方能知饥欲食,食而能化,宝宝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引起宝宝身体有“积”的主要病因如下:  1.妈妈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或宝宝是早产儿,先天肠胃功能不足;  2.宝宝经常饥饱无度,加之大人盲目给吃营养食品、零食,损伤脾胃;  3.婴儿时期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消化功能较同龄宝宝差。<img src="http://baby.sina.com.cn/health/2003-02-24/3_20-47-778-44218_20030224181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宝宝有“积”的表现  宝宝有“积”后,大多表现为见饭不喜,没有饥饿感,但喜冷饮;面色萎黄,形体偏瘦,毛发稀疏、枯黄;脾气烦躁易哭,夜间入睡不稳,额头上多汗或面红耳赤,口中有酸臭气味;体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均缺乏,血色素也偏低。  小儿疳积居家治疗法  宝宝有“积”,可以通过吃健脾、消积的药物治疗,但对有些宝宝来讲喂药很困难,且见效慢。中医传统疗法即捏积,对治疗宝宝有“积”有其独到之处。捏积也称为小儿按摩,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年龄越小,疗效越好。<img src="http://baby.sina.com.cn/health/2003-02-24/3_20-47-779-44218_20030224181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捏积的方法操作简便,方便易行,并且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方法为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各位妈妈不妨一试。具体部位可见附图示意,操作方法如下:  1.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还可治疗腹泻。  2.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疗宝宝呕吐、腹胀。  3.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疗宝宝腹胀、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疗身热烦躁、便秘的宝宝。  5.捏脊4遍: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宝宝的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到大椎两旁,即为捏脊一遍。如此反复4次,可治疗宝宝厌食、腹胀、腹泻。<img src="http://baby.sina.com.cn/health/2003-02-24/3_20-47-779_200302241823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爱心提示:  1.在进行上述疗法时,妈妈一定要注意推拿手法要轻柔,在按摩处的皮肤上撒少许爽身粉,这样操作起来会减少阻力,减轻不适感。  2.如果宝宝皮肤局部有皮疹或破损,一定要暂时停止按摩。  3.正在发热患病的宝宝不适宜使用此法。操作掌握不好的妈妈,可到中医医院进行此项治疗。</td></tr></table></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7 23:28: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8 , Processed in 0.11817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