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162|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全18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1 14: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雪人                                        定价32.8元 江湖价27.8元
2 月亮,生日快乐                        定价25.8元 江湖价21.8元
3 母鸡萝丝去散步                     定价27.8元 江湖价23.8元
4 老鼠牙医――地嗖头               定价27.8元 江湖价23.8元
5 阿利的红斗篷                         定价25.8元 江湖价21.8元
6 驴小弟变石头                         定价28.8元 江湖价23.8元
7 蚯蚓的日记                             定价27.8元 江湖价23.8元
8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定价25.8元 江湖价21.8元
9 逃家小兔                                 定价21.8元 江湖价18.8元
10爷爷一定有办法                    定价28.8元 江湖价23.8元
11猜猜我有多爱你                    定价29.8元 江湖价24.8元
12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定价23.8元 江湖价20.8元

13金老爷买钟                            定价28.8元江湖价23.8元
14风到哪里去了                        定价29.8元江湖价24.8元
15三个强盗                                定价32.8元江湖价27.8元
16獾的礼物                                定价31.8元江湖价26.8元
17小猫玫瑰                                定价28.8元江湖价23.8元
18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 定价28.8元江湖23.8元



==================
全套18册
定价507.4元元
江湖包平邮价428元




=========================

新出版6册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77752&pid=1094381&page=1&extra=page%3D1#pid1094381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8-6-3 17:02 编辑 ]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后9册组合).gif (193.14 KB, 下载次数: 4)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后9册组合).gif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前10册组合).gif (118.2 KB, 下载次数: 5)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前10册组合).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1:34 | 只看该作者
。。。。。。。。。。。。。。。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1:59 编辑 ]

阿利的红斗篷(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109.65 KB, 下载次数: 2)

阿利的红斗篷(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猜猜我有多爱你(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322.62 KB, 下载次数: 2)

猜猜我有多爱你(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142.85 KB, 下载次数: 0)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风到哪里去了(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113.64 KB, 下载次数: 0)

风到哪里去了(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獾的礼物(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01.jpg (87.88 KB, 下载次数: 0)

獾的礼物(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01.jpg

金老爷买钟(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190.86 KB, 下载次数: 0)

金老爷买钟(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老鼠牙医――地嗖头(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61.8 KB, 下载次数: 1)

老鼠牙医――地嗖头(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驴小弟变石头(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108.79 KB, 下载次数: 0)

驴小弟变石头(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驴小弟变石头(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108.79 KB, 下载次数: 0)

驴小弟变石头(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母鸡萝丝去散步(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56.36 KB, 下载次数: 0)

母鸡萝丝去散步(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蚯蚓的日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306.72 KB, 下载次数: 0)

蚯蚓的日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三个强盗(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57.91 KB, 下载次数: 0)

三个强盗(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逃家小兔(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290.69 KB, 下载次数: 1)

逃家小兔(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01.jpg (104.04 KB, 下载次数: 0)

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01.jpg

小猫玫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69.87 KB, 下载次数: 0)

小猫玫瑰(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105.89 KB, 下载次数: 0)

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297.3 KB, 下载次数: 1)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爷爷一定有办法(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102.26 KB, 下载次数: 0)

爷爷一定有办法(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1.jpg

月亮,生日快乐(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01.jpg (17.87 KB, 下载次数: 2)

月亮,生日快乐(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01.jpg

子儿,吐吐(信谊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74.89 KB, 下载次数: 0)

子儿,吐吐(信谊精选图画书系列) 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2:10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简介

少年早上起来,发现窗外已经是雪花飘飘了。他冲出屋去,堆了一个足足比他高出一倍的雪人。他给它戴上了帽子,系上围巾,又用橘子给它装上了一个大红鼻头,用煤球做了眼睛,再画上嘴。哈,一个活灵活现的大雪人!

可这天夜里,少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半夜12点,他爬了起来,打开了前门,哇!他发现雪人活了,雪人正摘下帽子向他致礼哪。

少年请雪人来家里坐客,这让这个冰冷的巨人非常兴奋,它看了猫、看了电视、试着开了开灯、把厨房的纸巾全都扯了出来,它喜欢大嚼冰块,但它怕火。少年“嘘”了一声,轻手轻脚地把它领上楼,带进爸爸妈妈的卧室,让它看熟睡的爸爸妈妈。它盯着爸爸浸在杯子里的假牙看了半天,还戴上妈妈那顶缀着一朵紫花的宽檐帽,系上爸爸的领带,戴上爸爸的眼镜,穿上爸爸那条系不上扣子的裤子,照起了镜子。然后,少年和雪人在楼下共进了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

接下来,该轮到雪人了。

它拉着少年出了门,手牵手地一起飞到了风雪交加的天空上。飞过荒野,飞过了一个看上去像是俄罗斯或是中东的地方,降落到了看得到海的栈桥上。可看着看着,雪人突然发现不对了,天边出现了一抹红霞,不好,太阳要出来了!

它拉着少年飞了回去。

他们平安地降落在了少年家的院子里。少年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雪人,推开门,在爸爸妈妈起床之前跳到了自己的床上。可是当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少年冲到屋外却发现他的新朋友已经融化了,只剩下了一小堆雪、一顶帽子、围巾以及几个煤球。

作品解读

《雪人》是一本无字书。

本来,一本无字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雷蒙•布力格的这本《雪人》却让书评家们沉不住气了,兰登书屋的书评一上来就用了一个重重的感叹号:“即使是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也可以读懂这个故事——因为它没有用一个字!”还有的评论者干脆站出来反问读者了:“讲故事还用得着字吗?”

这个发生在寒冷的冬夜里的幻想故事太迷人了,雪住了,男孩发现门外被一片奇异的光照亮了,那个白天他堆的大雪人竟然动了起来!于是,他把雪人让进屋来,男孩家里的一切都让憨态可掬的雪人好奇,他看完梵高的《向日葵》,又盯着杯子里男孩爸爸的一副假牙发了一会呆,然后在天亮之前,看上去那么笨拙的雪人竟扯着男孩就飞上了漫天雪花的夜空……这个故事很美,很温暖很抒情,就是太伤感了,一个被男孩赋予了生命的雪人,太阳一出来就融化了,那么快就结束了短短的一生。故事的最后,那个男孩背对着我们站在那里,我们看不清他的脸,但他一定在为朋友的消失而流泪!  

“雷蒙·布力格居然用如此寒冷的主题创造了这样一本温暖的书,真是了不起!”——在1978年《雪人》刚刚出版时,《书目》杂志就发出了这样的惊呼。它很快就被宣布为一部经典之作,并获得了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杂志图画书大奖和其他许多的荣誉,成为了一部冬季的阅读经典。

《雪人》依旧采取了多格漫画的形式。我数了一下,《雪人》大大小小加起来一共有167幅图,有的页多一些,比如表现男孩给堆好的雪人用煤球和橘子装上黑眼睛和红鼻头子的一页,就有12幅小图;有的页少一些,比如雪人拉着男孩的手腾空而起的那一页,一整页只是1幅大图,那一格格的画面充满了静与动。

举个例子吧,你看,当雪人冲男孩一挥手,无声地说“跟我来——”时,画面开始逐幅加大,因为是向着一个方向在奔跑,所以给人一种画面动起来了感觉。到后来,画面甚至是两页合成了一幅,一下子把情节推向了最高潮!而在全书的最后,男孩突然在散落着几个煤球的那堆雪前站住了,这时,像定格一样,把画面缩到了最小,让无声的空白将那个悲伤的男孩紧紧地裹住。戛然而止,一个奇迹结束了,留下的只是静静的悲哀。

雷蒙·布力格说常常有人问他画《雪人》时是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技法,他说他没有用普通的钢笔或铅笔勾线条,也没有用任何墨水或水彩涂色。它全部是用彩色铅笔(pencil crayons)画出来的——它的笔触温暖朴实,特别是那种柔和的暖色调,与这个冬夜里发生的梦幻般的故事吻合极了。

还有人曾经追问过雷蒙·布力格:为什么《雪人》连一个字也不用呢?是静夜里发生的故事的象征吗?他回答说不是,他说他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过让雪人开口说话,主人公不说话,其他人就没有必要说话了,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画成了这个样子。

对于孩子来说,无字书还有几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孩子们可以一边看画,一边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满足。而且,还可以为这本书重新编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尾,比如说:“这天晚上,有人来敲门了,男孩开门一看,原是是雪人又活了过来。”或者编一个更浪漫的的结尾:“雪人在太阳升起的一刹那,就变成了一个雪之精灵飞上了雪花飘飘的天空。”

关于作者
雷蒙·布力格(Raymong Briggs)
1934年1月出生于英国伦敦温布尔顿。先后在温布尔顿艺术学校和伦敦斯雷德艺术学校学习印刷、艺术和美术。他最初从事的是广告业,很快他发现这个行业并不属于自己,从此转向儿童插画行业并兼职担任教师。
他为孩子创作的第一本图画书是《奇妙的房子》(The Strange House,1961),而最初使他声名鹊起的作品是第四本图画书《鹅妈妈的财宝》(The Mother Goose Treasury,1966)这本书获得了1966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他的作品还有1973年第二次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的《圣诞老爸》(Father Christmas,1973)和《当风吹来时》(When The Wind Blows,1982)。

获奖及推荐记录
●1979年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杂志奖图画书大奖
●1979荷兰银画笔奖
(Dutch Silver Pen Award )
●1982年英国维克多&阿尔伯特博物馆弗朗西斯·威廉奖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Francis Williams Prize )
●国际阅读学会“孩子的选择”
●1982年拍摄的同名动画片获美国奥斯卡奖动画短片奖提名

。。。。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0:31 编辑 ]

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105.89 KB, 下载次数: 0)

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1.jpg

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2.jpg (97.38 KB, 下载次数: 1)

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2.jpg

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3.jpg (109.86 KB, 下载次数: 0)

雪人(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2:26 | 只看该作者
。小熊喜欢月亮,他想送给月亮一份生日礼物。但是,小熊不知道月亮生日是哪一天?也不知道该送什么才好?于是他来到山顶和月亮交谈,决定送月亮一顶帽子……
    幼儿阶段,孩子总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与他们自然对话;同时,渴望友谊、学习建立友谊,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历程,乐观积极的小熊真诚无邪的交友,让每个人感到温暖而会心!

作画者介绍
法兰克·艾许(Frank Asch),1948年出生在纽泽西州乡下的法兰克·艾许(Frank Asch),Asch到目前为止一共出版了30多本图画书,而最脍炙人口的Moon Bear系列,结合了计算机绘图与照片的技术以色块加上简单的线条、对话,勾勒出儿童纯朴的内在;Frank Asch惯用浅显优美的文字,将孩子的纯真藉由主角"小熊"和好朋友"小鸟"传递,表现出友情、关心、爱心及梦想。书中清新淡雅的色调、柔和的勾边,将主角的神韵鲜活突显,同时融入了各种大自然景象,更增添了文字的表情。他曾说过,他创作的灵感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他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过去的和现在的),一个则是和孩子一起玩。由于能够同理孩子的感觉和心情,因此他常能精准的觉察到孩子内心的骚动。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0: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3:04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简介】
    这天,母鸡萝丝走出鸡舍去散步。它没有发现,一只狐狸从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穿过农家院子,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萝丝绕过池塘,狐狸扑了上来,可它扑了一个空,栽到了池塘里。
    萝丝翻过干草垛,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头扎了进去。
    萝丝经过磨面房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上来时,上头的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萝丝钻过栅栏,狐狸扑了上来,可它跌到了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萝丝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

【作品解读】
    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图画书。
    哈哈,母鸡萝丝悠然自得地去散步了。兜了好大一个圈子,它又悠然自得地回来了。可这位乡下傻大姐完全不知道,它身后已经闹翻天了……
    这本书不知为什么会让我想起濒于失传的皮影戏、拉洋片一类的民间戏剧。是的,它就是一出锣鼓震天的乡下小戏,佩特·哈群斯这个英国女人一个人搭起了一座舞台,使出浑身解数,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发生在英国乡下的热热闹闹的情景喜剧。
    说到底,这是一个追逐的故事(尽管被追逐的对象不知道身后有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是一个在走动中完成的故事。如果比喻成电影的镜头,这应该是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长的运动镜头。佩特·哈群斯为这个故事精心设计了一座移动的舞台,她不单选用了20.3×25.5cm的横长画面,而且除了最后萝丝归家的一页是单页之外,全部是对开跨页——十三个对开跨页,十三个左右合二为一的横长的场景,带领我们跟随萝丝女士在乡间小道上完成了一次死里逃生的散步。
    不仅仅是拉长了画面,给人一种连贯的、一切都是在散步中发生的奇妙感觉,萝丝和狐狸一前一后处于同一个画面,还增加了一种可笑的对比。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哑剧的喜剧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佩特·哈群斯把萝丝画得装饰味儿极浓,既像剪纸,又像刺绣或是毛衣上的图案,萝丝的头、翅膀及尾巴是黄色的,身体是朱红色的,还用黑笔在翅膀和尾巴上画上了羽毛状的花纹,在身体上画上了点点。至于那只倒霉蛋儿狐狸,她并没有因为它是一个丑角而丑化它,相反还把它美化了,画得妖魅无比,一对尖耳朵的轮廓和腿是深褐色的,耳朵和肚子是白色的,身体及长长的大尾巴则是橘黄色的,上面布满了由复杂的圆点、线条和黑三角组成的装饰性图案,就像一个美丽的狐妖。不只是鸡和狐狸,连后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她画这本书时才是一个26岁的新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实验,不过,咿呀学语的幼儿却接受了这种变形的画法。
    佩特·哈群斯真是画活了那只狐狸,你看它的身形,一会儿紧弓,一会儿甩到了天上,一会儿又一个倒栽葱。再看它的表情,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把它的狡猾与贪婪全都写在了脸上……与狐狸相比,只能用“呆若木鸡”这个词来形容萝丝了,它从头至尾都保持着一个姿势,永远半闭着眼睛,永远那么不紧不慢地走着。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不知大祸临头的萝丝,才让整个故事变得好笑起来。
    我还喜欢这本书的色彩。《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说这是一出洒满阳光……的喜剧,是的,是夕阳光,我头一次看到它时就被它那暖如夕阳的颜色迷住了。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种偏黄的暖色调之中了,佩特·哈群斯自己也曾经说过,她最喜欢的颜色是黄色。
    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注意到了,就是在这本图画书正文的十四个画面里,只有32个英文单词:“across the yard”、“around the pond”……而且这些文字只是说明萝丝穿过院子、绕过池塘……一句话,只是对于萝丝散步的一种描述。至于那只跟在萝丝身后上蹿下跳的狐狸,只字未提。所以有人说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的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迭宕起伏的故事。所以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才会说:经典之作《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是的,这是一本纯粹用图画来讲故事的成功范例。
    虽然没有几个字,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页才出现,但佩特·哈群斯是一个真正吃透了幼儿心理的人,她把这个无声的故事变成了一个笑声不断的故事,她甚至还给孩子们设计好了笑的时间,一共有七次!不信你看,当钉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时,你会笑!当狐狸一头栽进池塘里时,你会笑!当狐狸扎进干草垛里时,你会笑!当狐狸被面粉埋住时,你会笑!当狐狸摔到手推车里时,你会笑!当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时,你更会笑了,而且一笑就是两次!

【作者简介】:
    佩特·哈群斯
    1942年6月18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她自幼喜欢画画,16岁那年获得了当地一家艺术学校的奖学金,三年之后进入利兹艺术学院深造,专攻插画。大学毕业后她去了伦敦,先做兼职的店员,后来加盟一家广告公司,成为了一名助理设计师。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未来的丈夫劳伦斯·哈群斯。1965年7月21日,他俩举行了婚礼,两周后她随丈夫被派驻到位于纽约的美国分公司。
    她到了纽约之后一直想从事插画工作,在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一位编辑的建议下,她写出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1968年出版的处女作让她一举成名。她的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总是贴近孩子们的角度认真面对他们的问题,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她的主要作品还有获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风吹起来》(The Wind Blew,1974)、《蒂奇》(Titch,1971)、《千变万化》(Changes, Changes ,1971)、《一个猎人》(One Hunter,1983)以及《最坏最坏的妖兽》(The Very Worst Monster,1985)等三十多部。
    1968年哈群斯夫妇又搬回到了英国,一直住在伦敦。她曾说儿子摩根和山姆是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现在她有了一个名叫哈里·巴斯特的孙子,这个小孙子又给她带来了新的灵感,2005年春天她又有新作问世。

——以上资料摘自《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0: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3:22 | 只看该作者
。 老鼠牙医地嗖头夫妇好心为狐狸医牙,但狐狸逐渐露出贪婪的面目……地嗖头夫妇遇到生命威胁,依然有始有终将工作完成,并运用机智化解危机,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冷静以对的聪明才智,都让孩子印象深刻!画面中各种动物身材比例大小悬殊,非常吸引孩子,地搜头这只小小的老鼠要如何为高大狡猾的狐狸看牙呢?全书充满了趣味与巧思,文图俱佳,也成为一本赢得多项大奖的杰作。

【作家/画家介绍】
    威廉·史塔克,1907 年生于纽约市,大学教育分别于纽约市立学院及国立设计学院就读。23岁时展开职业漫画家生涯,为New Yorker等杂志设计封面和内页插画。1968年,出版生平第一本儿童图画书,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惊讶,但也都分外佩服他61岁“高龄”重新涉足另一个行业的勇气。结果,第二年,他便以《驴小弟变石头》(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列名号角图书(Horn Book)的佳作榜上。次年,考德科特奖(Caldecott)也颁给了此书。之后,他的作品源源不断,而且纷纷摘下大奖,1983年即以《老鼠牙医――地嗖头》(DOCTOR DE SOTO)得到纽伯瑞佳作奖他本人也在1988年获得安徒生奖的提名。这位爷爷级的作者于二○○三年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五岁,作品有《老鼠牙医地嗖头》、《驴小弟变石头》、《奇奇骨》等約三十多本。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0: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3:3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是一个牧羊人,需要一件抵御风寒的斗篷,你会怎么办?
——卖掉羊,然后用卖羊的钱买一件斗篷。

    我猜想,很多“现代人”都会这么回答,这是得到斗篷最简单又最直接的方式。不过,牧羊少年阿利却不打算卖掉自己的羊,他要自己来做一件斗篷。因此,从春天到冬天,从剪羊毛到纺纱织布,经过一年的努力,阿利终于有了一件新的红斗篷。看看阿利穿上新斗篷后的满足神态,好似威严而富足的国王一样,他一定在想:“现在人们不会再说可怜的阿利了,而是说:幸福的阿利!”

    这是一本知识性的图画书。画家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从羊毛变成斗篷中剪、梳、纺、织、缝的全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到普通物品也要经过如此多的工序,才得以“炼”成,孩子们获得了衣物制作的基本知识。再推想,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品不都要经过这样复杂的生产过程吗?笔、床、纸张、大米、自行车……

    或许,大人们还会有疑问: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孩子需要了解这些知识吗?我想,鲁宾逊在被冲到荒岛前,他大概不会想到,从种稻谷到造独木船,都要事必躬亲吧。更何况,这本图画书带给孩子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从知识方面来理解它的内涵。例如,辛勤劳动后的快乐;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能让孩子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推动了文明不断发展。
诗人金波有一首儿童诗《不应当只记得》,和这本图画书想要表达的意思颇相似:

不应当只记得,
牛奶是从奶瓶里
倒出来的。
还应当知道,
牛奶是从奶牛身上
挤出来的
牛从大草原上走来,
草原很辽阔,很遥远。

不应当只记得
苹果是从奶奶的
菜篮子里取出来的。
还应当知道
苹果是从树上
摘下来的
苹果树长在土地上,
土地很黑很肥,
泥土里还有人们的汗水。
……

    同质朴简单的故事一样,这本书的画面也令人喜爱。汤米•狄波拉——这位著名的图画书作家(他在四岁时就宣布要当画家,以后又获得了凯迪克奖和纽伯瑞奖),其操控画面的能力特别强。图画以跨页为主,适合表现大的劳作场面。在这样的画幅中,画家再以铅笔勾绘出生动的脸部表情和手部线条,用得体而淡雅的色彩渲染出农庄四季的物候变化,使故事角色个个鲜活逼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面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由识字不多的孩子先发现)。你注意看看,那只一直忙得不亦乐乎的小老鼠,那只时而帮助阿利、时而又和阿利作对的黑脸羊,还有阿利表情的变化,都带给读者莫大的“发现”喜悦。最有趣的是,当阿利高兴地穿上新斗篷时,没想到黑脸羊已经偷偷把斗篷啃出了几个“锯齿”——看来,明年人们又会说“可怜的阿利”了,明年阿利又得做新斗篷了。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0: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3:43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简介】
    驴小弟和爸爸妈妈住在橡子路,他有一个嗜好,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石头。
    一个下雨天,他捡到了一粒红得像火焰的小石头。当他端详这粒小石头时,冰冷的雨水打在背上,他说:“真希望雨不要下了。”结果雨真的停了。他觉得这一定是魔法,魔法来自这粒红石头。于是,他把小石头放在地上,说:“我希望再下雨。”什么也没有发生,可当他握着石头说同样一句话时,天就变黑了,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他欢呼起来:“从今往后,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了!”
    他希望太阳再从天上出现,希望左脚的一个疙瘩消失,这些愿望都实现了。他开始往家走去,他要用这粒石头让爸爸妈妈惊喜一下。半道上,他碰到了一头饥饿的狮子,他本来可以许愿让狮子消失,或是变成蝴蝶、菊花和蚊子,可他吓坏了,“我希望变成石头。”话一说完,他就变成了一块岩石。
    变成了岩石的驴小弟躺在草莓山上,身边就是那粒魔法石,可他无法把它拿起来。他绝望了,最后驴小弟睡着了。
    爸爸妈妈快要急疯了,可一天天过去,他们一直没有找到驴小弟。
    五月里有一天,驴爸爸一定要驴妈妈跟他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尽管我们的宝贝儿子没有了,我们还是要像从前一样好好地生活。”驴妈妈正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妈妈温暖的体温唤醒了冬眠的驴小弟,他真想喊:“爸爸、妈妈,我在这里!”可是他发不出声音。后来,爸爸发现了那粒红石头,就捡起来放到了岩石上。当他们坐下来开始吃东西时,驴妈妈突然激动地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附近。”“我在!我在!”驴小弟想大声地喊出来,但喊不出来。“我多么希望他能和我们在一起。你呢?”驴妈妈问驴爸爸。驴爸爸瞧了她一眼:“这还要你问。”
    “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驴小弟想。结果一眨眼的工夫,他就真的变了回来。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0: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3:5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极为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纪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认同。同时也在幽默诙谐的语调中,传达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作者/画者介绍

作者:朵琳·克罗宁(Doreen Cronin)
出生于美国纽约,热爱写作,作品诙谐逗趣,拥有广大书迷。她的第一本创作“Click,Clack,Moo: Cows That That Type”,出版后即得到凯迪考特大奖的肯定;之后的作品也都获得极大的反响,荣登纽约时报畅销图画书排行榜。

画者:哈利·布里斯(Harry Bliss)
出生于美国纽约,是一位得奖漫画家,也是《纽约客》杂志的封面设计者,同时也与Sharon Creech、Alison McGhee等得奖儿童文学作家合作了不少本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与朵琳·克罗宁合作的《蚯蚓的日记》(Diary of a Worm),更荣登纽约时报畅销图画书排行榜榜首。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0: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4:04:0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电视教育节目叫做“阅读彩虹”(Reading Rainbow),挑选一些特别有创意的书向孩子们介绍,介绍的方式同样非常有创意,因此深受孩子和大人的喜爱。“阅读彩虹”节目为《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专门做过一期,它的导引是这样的:主持人首先带大家参观一个保龄球馆,扔出保龄球后,摄像机的镜头就跟着这个球做一次小小的旅行,沿球道击中球瓶后进入后台的输送系统,最后球又滚回了前台的球架。这次小小的旅行向我们很直观地展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事件常常是一个接一个发生的,前面的事件与后面的事件存在着某种关联。这恰好是《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传达的重要信息。在那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甚至带孩子们去参观了保龄球工厂的运作。  
    当然,如果仅仅用前后关联现象、因果关系来诠释这本书将会很无趣。孩子们痴迷于这种简单得出奇又搞笑得出奇的故事自有他们的道理。在逻辑上,它类似那个“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的古老故事,一直可以循环往复地讲下去。但是它的细节更丰富,而且将孩子和大人的角色进行了微妙的转变,小读者从老鼠身上看到了自己,大读者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
    这是一本可以用来做各种游戏的书。至少可以来做一个模仿讲故事、故事接龙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在故事的结尾必须回到故事的开头。孩子们对此非常着迷。作家与画家这一对组合,他们自己都迷上了这种游戏,他们又陆续创作了:《要是你给驼鹿吃松饼》(If You Give a Moose a Muffin)《要是你给猪吃煎饼》(If You Give a Pig a Pancake)《如果你带老鼠去上学》(If You Take a Mouse to chool)。
    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彭懿先生在即将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一书中有一篇详尽的导读,如下:


【内容简介】
    一只穿着背带牛仔裤、背着绿色小书包的小老鼠,走近一个坐在院子里吃饼干、看图画书的小男孩。
    这时如果他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会发生什么事呢?
    如果你请老鼠吃饼干,他就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你给他牛奶,他一定会跟你要吸管。
    喝完牛奶,他就会要手巾。抹过了嘴,他就要照镜子,看看嘴上有没有留下牛奶胡子。一照镜子,他就会说头发也该剪了。他一定会跟你要一把剪指甲的小剪子。
    他给自己剪过头发,就会开口要扫帚扫地。他会认真地扫起地来,会越扫越起劲,把所有的房间都扫过,还会卖力地拖地板。
    干完了,他一定会想睡个觉。你就得替他弄个小盒子当小床,还得有枕头,有小被子。他会爬上他的床,看看怎么躺才舒服,还会一遍又一遍地拍松他的小枕头。他一定会叫你念个故事给听。
    你依他的意思,给他念你的一本图画书,他就会叫你让他看里面的插图。他一看插图,高兴起来,就会说自己也想画一幅。他会跟你要纸、要蜡笔。他会认真地画一幅图画。画完了,他要签名,就会跟你要一支钢笔。
    签完名,他就会说想把他的图画挂在你的冰箱上。他的意思是叫你帮他找透明胶带。他贴好了图画,就会退后几步,站着欣赏。他看着冰箱,就会想起——他有点口渴。当然啦,他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他一开口要牛奶,八九不离十,一定还会要一块饼干,好让他就着牛奶一起吃。

【作品解读】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然,劳拉·乔菲·努梅罗夫和费利西亚·邦德这对黄金搭档就不会又一鼓作气地推出它的续篇《要是你给驼鹿吃松饼》(If You Give a Moose a Muffin)《要是你给猪吃煎饼》(If You Give a Pig a Pancake)……了。
    “If You Give a……”系列来势凶猛,难怪有人惊呼:“‘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孩子们是它狂热的追捧者。
    一位美国的母亲在Amazon网站上毫不吝啬地给这本书打了五颗星,还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十七个月大的儿子从他的一大堆书中发现了这本书。每当我试着给他别的书想让他妥协时,总是遭到他的抗议。他太喜爱这个故事了,知道什么时候该翻到下一页,而且不可取代。我曾经把它藏了起来,好让我能够为他读新的书,可是他总能把它找出来,拿到楼下,坚持让我放下一切事情来回想什么是他最喜爱的故事。”
    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它呢?
    首先是因为劳拉·乔菲·努梅罗夫创作的这个逻辑古怪的“If You Give a……”的故事太好玩了。
    其实,书里的小男孩不过是随手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可谁会想到就此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呢!这个穿着一条又肥又大的牛仔裤的啮齿动物实在是太得寸进尺了,你给他一块饼干,他就要一杯牛奶;你给他一杯牛奶,他就要一根吸管……于是,这个圈子就开始无休无止地兜了下去,麻烦来了,你再也摆脱不掉他的纠缠了,到最后,家里一片狼籍,变成了一个乱糟糟的垃圾场,精力旺盛的小男孩终于被比他更加精力旺盛的小老鼠累趴下了,精疲力尽地睡着了,而老鼠却又精神头十足地吃起了饼干。
    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兜了回来。
    在这本书里,因果关系真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环环相扣,一块饼干,既是故事的结尾也是它的开始。哇,接下来可怕的一幕又要重演了,这太可怕了!孩子们一定会咯咯地笑出声音,一定会缠着大人重读这一页,因为他们知道老鼠又要说什么了。孩子们喜欢老鼠这个一刻也不停的小捣蛋鬼,更乐意看到那个被老鼠玩弄得头昏脑胀的男孩的样子。只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从男孩的身上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不过,他们的父母却一定会从这只小老鼠的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我们再来看费利西亚·邦德的插图。
    有人形容她把插图画得兴高采烈,确实,她那一幅幅用颜色和钢笔画出来的简简单单的图,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无厘头、更加好笑了——你看,老鼠说要一把小剪子剪头发时,他头顶上只有短短的一根头发,可是在下一页,他却在镜子前面咔嚓咔嚓地剪下那么多头发!还有,老鼠拖着扫帚,竟会从地板上扫出一堆堆小沙丘一般高的灰尘!你再看老鼠画的那张一家人手拉手的画,他的妈妈和姐妹穿得多么新潮啊……费利西亚·邦德真是画活了这只顽皮、好动而又急不可待的小老鼠。
你说,孩子们怎么能不喜欢这样一本好玩的书呢?
    劳拉·乔菲·努梅罗夫说这本书的灵感是来自于一次让她昏昏欲睡的长途汽车的旅行。她说她实在是太无聊了,就幻想动物们在吃她喜欢的食物,先是一只猩猩在吃皮萨,接着是一匹斑马在吃西瓜,然后是一只小老鼠啃吃巧克力饼干的画面!可是恐怕不会有人想到吧,她的这个故事在被HarperCollins 出版社买下之前,曾经遭到了九家出版社的拒绝。
    因为这本书使用了“如果你给……”这样一个句型,所以有人设计了如下这样一种延伸阅读的方法——
    ●利用故事的结构。阅读了开头几页之后停顿一下,让你的孩子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等到第二次阅读时,他或是她在每翻一页之前把单词大声地读出来。
    ●让你的孩子依据连锁反应来编故事。故事的开始可以这样说:“要是你给__一个__……”
    ●小老鼠画了一幅它的家人的画,让你的孩子画一幅他或她的家人的画。
    ●为你的小老鼠做饼干!

【关于作者与画者】
劳拉·乔菲·努梅罗夫
    195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她的父亲是纽约一家著名报社的艺术版编辑,母亲是一间初级中学的教师,她在艺术、音乐和书籍的氛围中长大。9岁时,她就开始自己编写故事,画插图,甚至还做了封面,并写上出版商的名字。15岁时,受二姐艾米丽的影响,她希望成为一位时装设计师,于是进了布鲁克林的普莱克学院,但她很快就厌倦了时装设计课程。最后一个学年她决定选修如何为孩子们创作图画书的课程,她立刻喜欢上了这门课,并且创作了她的第一本书,甚至成功地签下了她的第一份出版合同! 从此她开始为孩子们创作,出版了16本书,其中包括最畅销的“要是你给……”(If You Give a……)系列,这个系列获得了出版界的盛誉,并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费利西亚·邦德
    195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她的父母都是美国人。自奥斯丁的得克萨斯大学毕业之后,她先是从事植物学的插图,后来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儿童书的插图上,并很快就成为《纽约时报》排行榜上畅销的插图画家。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1-21 01: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11 , Processed in 0.101876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