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上大学》 3“现代版私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7 17:4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width="100%"><tr align="center"><td colspan="2"></td></tr><tr align="center"><td colspan="2"><div class="bt_date">(2002-07-12 05:51:55)</div></td></tr><tr valign="top"><td colspan="2"><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不过,对于退学,儿子小宣却说:“退学的决定是我自己作的,老爸只是举双手赞成。” <p style="TEXT-INDENT: 2em">他说:“老爸跟我商量说,如果不去学校,你觉得怎么样?虽然我一直不想上学,但想到真的要不上学了,心里还是有点怕。我知道那是个很重要的决定。” <p style="TEXT-INDENT: 2em">现在回想起来,周和儿子都觉得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当时作出孩子退学的决定,有没有仔细权衡过对他会有怎样的影响?” <p style="TEXT-INDENT: 2em">周沉吟了一下说:“我认为社会发展是动态的,现在的价值观念并不能完全预言多年后的未来。在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已有了多种学习知识的途径,学校只是其中的一种罢了,只要自己有学习愿望,也一样是可以学到东西的。况且,现代社会已发展到终身教育阶段,学习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 <p style="TEXT-INDENT: 2em">“任何选择都有得有失,我这样做当然有风险,但我最看重的是孩子的求知欲,看重的是孩子个性、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 <p style="TEXT-INDENT: 2em">“我对儿子说,能真正证明你这个人活过的是什么?是那些你独有的,你无条件一定要做的事,而不能一辈子都是别人的拷贝。” <p style="TEXT-INDENT: 2em">周说有一件事对他很有启发。那是儿子4岁的时候,他教儿子下围棋。谁知“不教的时候他像个天才,教了他反而像个白痴。”他动用父亲的威严训斥、逼迫,弄得儿子到现在还是一见围棋扭头就走。从那以后,任何事他都绝不逼迫儿子。他只提醒他,坚持要做的,就要自己承担责任。 <p style="TEXT-INDENT: 2em">儿子13岁时,从海南去武汉上体校。周给儿子买好了飞机票,让他一个人去。儿子问了一句:“体校在哪?”周说:“鼻子底下有张嘴,你不会自己问吗?” <p style="TEXT-INDENT: 2em">半年前,17岁的小宣跟着父亲从海南来到北京。第二天,他就自己坐着公共汽车穿越半个北京城,去清华大学找自己的网友去了,并且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住下来,因为那里离中关村近,离网友们近,方便学习电脑技术。 <p style="TEXT-INDENT: 2em">周说:“你看老鹰教小鹰学飞的时候,都是从窝里抓出来,往空中一扔。周恩来16岁写下‘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再看看现在16岁的人在做什么?上大学要让父母送,工作要靠父母找,结婚还要父母掏钱,这叫责任感?” <p style="TEXT-INDENT: 2em">脱离了常规的学校教育,但儿子的学习,周一直没放松过。他请在大学教书的朋友做儿子的老师,不过,儿子更多的是在家中学。 <p style="TEXT-INDENT: 2em">如今,5年过去了,学历还停留在初中一年级的小宣,对电脑和网络的熟悉,要远超出对中学课本和高考题型的熟悉。他正考虑用所学到的本事挣钱养活自己。因为父亲已告诉他,过了18岁,家里就不给他提供生活费了。 <p style="TEXT-INDENT: 2em">问小宣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小宣说:“没什么好后悔的,再回头去看,我还是会做这个选择。” <p style="TEXT-INDENT: 2em">问他有没有想过再回学校读书,小宣手里正帮父亲的公司做一个数据库,他一边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一边说:“中学就算了吧,大学以后也许会。我喜欢清华那种气氛。还有,上学能认识一些朋友,是件不错的事。” <p style="TEXT-INDENT: 2em">谈起当初让儿子退学的事,周说:“有些人是没走过这条路,其实走过来,你就会发现没什么难的,路宽着呢,多着呢,何必都去挤独木桥?” <p style="TEXT-INDENT: 2em">周也许不知道,就在他说这番话时,《羊城晚报》正在大张旗鼓地报道“私塾现代版广州上演”的消息,一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夫妇“挑战学校教育模式让女儿退学回家自学”,那位母亲甚至辞职回家专心教女。 <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位退学回家的女孩叫韦小溪,是广州市一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溪的父亲韦渊在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这个决定是2000年3月作出的。当时,小溪离小学三年级“毕业”还有半个学期。 <p style="TEXT-INDENT: 2em">韦渊夫妇说,让女儿退学回家自学,不是为了培养“天才”或“神童”。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一道数学题反复做四五遍,一篇作文来回抄10次8次,还不允许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写,这种教学方式上的机械、呆板和低效率,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根本做不到因材施教。” <p style="TEXT-INDENT: 2em">另外他们还觉得中小学教育其实用不着12年这样漫长的时间,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强,教学效率高,一半时间便能拿下来。 <p style="TEXT-INDENT: 2em">他们说让女儿回家,主要是为了实践“因材施教”的理念,不想让女儿的求知欲受到压抑,不想让她的个性受到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她的学习潜力。 <p style="TEXT-INDENT: 2em">夫妇俩一口气买了小学到初三的全套教材、教纲和教辅资源,父亲教女儿语文、英语、电脑,母亲教女儿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 <p style="TEXT-INDENT: 2em">每天,小溪7点钟起床早读,然后锻炼(跑楼梯、跳绳),邻居孩子上学的时间,她开始自习和上课。语文、数学、英语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为了提高效率,父亲还为她请回了另一位“家庭教师”———学习软件光盘。有了这位“编外老师”,小溪的语、数、外课常常在电脑上进行。 <p style="TEXT-INDENT: 2em">一年半过去了,小溪已经学完了小学四年级到初一的全部课程。小溪喜欢美术、电脑、爱看电视卡通片和漫画,兴趣广泛。她的电脑动画制作已有相当水平,能用工笔在练习本上绘出传神的仕女图;电视上的卡通形象,她看一遍就能惟妙惟肖地描下来。她还在附近的中小学里结认了朋友;每周去一次购书中心和“麦当劳”,偶尔也出趟远门到外地走走。 <p style="TEXT-INDENT: 2em">问起小溪一年半来的感受,她说刚回到家里感到的是无限的自由惬意,像一只出笼的小鸟;一两个星期后,有一种离群的落寞;度过这段适应期,现在自己已非常享受这种 <p style="TEXT-INDENT: 2em">学习生活状态了。 <p style="TEXT-INDENT: 2em">韦渊夫妇说他们也曾担心“试验”失败,让女儿走一段不必要的弯路,但现在看起来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女儿不但学完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还掌握了自学能力,既有广泛兴趣也有特长。他们说,现代社会的成才之路宽了,连高考都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敞开了大门,一个人只要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总会在社会上找到用武之地。 <p style="TEXT-INDENT: 2em">“现代私塾”在羊城引发一场讨论。 <p style="TEXT-INDENT: 2em"></div></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6-29 10:24:59 | 只看该作者
先看这个结果:一年半过去了,小溪已经学完了小学四年级到初一的全部课程这个结果的最大问题是1、他比学校的应试教育还速成,2、走应试教育的路缺少应试教育最大的一个动力:学生之间的竞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6-2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梦幻妖精+2006-06-29 10:24-->引用:梦幻妖精 @ 2006-06-29 10:24 先看这个结果:一年半过去了,小溪已经学完了小学四年级到初一的全部课程这个结果的最大问题是1、他比学校的应试教育还速成,2、走应试教育的路缺少应试教育最大的一个动力:学生之间的竞争
从另一方面考虑,1-早点完成学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培养真正的个性;2-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让很多人产生心理障碍,其实,我们更需要协作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6-30 03:39:3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和一些家长讨论,许多人对小学中所实行的:重复抄写,重复做题,深恶痛决。看着孩子好可怜。其实会了就行了,何必要追求百分之百精确?大人能做到吗?做到有意义吗?但是老师不能自由决定自已的做法。学生也不能。他们都是在这个机制下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6-30 08:16:36 | 只看该作者
小灰熊+2006-06-29 19:11-->引用:小灰熊 @ 2006-06-29 19:11 从另一方面考虑,1-早点完成学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培养真正的个性;2-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让很多人产生心理障碍,其实,我们更需要协作精神。
1、成长是一个过程,学习也是,学校教育有些过程是错误的,但完全省略的速成也是一个极端2、私塾如果走应试的路,考试必然要竞争才走的下去,考试必然是很多孩子坐在一起在考的,不能想像走10几年考试的路没有孩子之间必要的竞争怎么走的下去,这和协作是2码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6-30 09:46:39 | 只看该作者
梦幻妖精+2006-06-30 08:16-->引用:梦幻妖精 @ 2006-06-30 08:16 1、成长是一个过程,学习也是,学校教育有些过程是错误的,但完全省略的速成也是一个极端2、私塾如果走应试的路,考试必然要竞争才走的下去,考试必然是很多孩子坐在一起在考的,不能想像走10几年考试的路没有孩子之间必要的竞争怎么走的下去,这和协作是2码事
在学校学习跟在家学习都各有利弊,哪种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选择。有好的校园环境和好的老师,孩子也很喜欢,自然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情况让人很不乐观,大家又为何非要在那一棵树上吊死?成长确实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里不应该只有学习,当我们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和期望已经降低到只要教书,不奢望他们还能育人的时候,当学习课程占据了学生大多数业余时间的时候,我们家长还有时间帮助孩子去做“人”的事吗?前天,我堂姐的女儿高考失利,问我有什么建议。她告诉我说,得知女儿没考好,就骂她不争气,孩子情绪很不好。我说,高中三年是人间地狱,你女儿已经够苦的了,如果不安慰她反而再去责怪她,当心会让她干出傻事来。她的女儿,我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小时候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只是后来我外出读书,又在外工作,十多年没见了。他们母女俩到我家后,我看着那孩子就心疼,是什么原因把一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得这样毫无生气,学习没学好,眼睛却搞坏了,身体也不怎么样,平时除了学习,没别的特长,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坐在沙发上,一直连头都不敢抬起来。这孩子说他们最近半年没认真上过什么课,即使上课也是在那胡闹,考试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有人会说这只能怪孩子自己不努力,心理素质不好,或者别的什么,但我想说,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去做连大人也做不到的事,我们大人碰到问题,有几个能主动去承担责任并且尽力去解决的,哪怕象孩子读书上学这样的事,遭遇到学校里的一些问题,还不是最终以哀叹了事?孩子的人生阅历少,需要大人的指点,更确切地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点,但现在孩子大多数时间在学校里,很多学校为了避免出意外甚至不让学生随便外出,那除了学习,培养孩子成人的事谁去做呢?因为临近考试,我爱人学校前几天临时决定放半天假,下午不上学了,再等两天后学校考试,结果当天下午,有个孩子放学未归,去水库游泳,淹死了。我爱人听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她们校长要倒大霉了。平时严防死守没出问题,最后却功亏一篑,悔不该没让老师们再多熬下午两节课。我在想,这学校里的孩子哪是人啊,分明是一颗颗失控的炸弹,稍一不留神就会随时爆炸。现在这样的社会,我也不奢望学校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外还能教他们如何做人,这培养成人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呢?我支持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孩子退学回家培养,但并不反对大多数让孩子在学校接受的人。说一千道一万,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仍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此帖由 小灰熊 在 2006-06-30 09:49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6-30 16:56:43 | 只看该作者
好可怜的孩子。他们承担了他们不应该去承担的事情啊。家长们,觉醒啊。孩子的一生,是否有快乐的青少年时代,是否有强健的体质与心灵,取决于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7-3 10:40:05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和灰熊版版有点各说各的。我不反对私塾,学校教育的缺点有目共睹。我只是不知道这么些个私塾到底走的那条路。如果是楼主帖子上的应试的路,其教育评价仍然是考试的话,就存在竞争的问题,他在引用学校的评价体制的同时,没有办法引进学校学校的竞争。我觉得这个教育评价有很多问题,走不远。对一种教育来说,应该全盘考虑包括计划、大纲、教案和评价等等。我觉得私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评价。对私塾来讲这是一种<span style="FONT-SIZE: 10pt"><font face="宋体">自我评价,他不只是对孩子水平的一种评价,其重要目的和作用是对整个教育过程的预测、调整、反馈、巩固等等。在教育探索过程中要知道自己现在做得怎么样了,预测对目标的接近程度,以及对原始计划的修改调整,对有效方法的巩固,无效方法的修正,意见的反馈等等。</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7-3 11:13:35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们哪儿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教孩子专业知识,虽然学校的教学不好,我们也没有办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7-3 22:54:2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妖精的说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是,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等到妖精说的那些事情全部准备好,我们的孩子也有孩子了。而且还不一定呢。教育的事情,水不长形,随机应便,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不要僵化教条。苏东坡兄妹三人,上过小学没?过去讲,家学渊博,指的就是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在的我们这一代人,懂得多元的还是少的多。以为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唯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37 , Processed in 0.08675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