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84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说没有梦想中的学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4 01: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了八根儿“我梦想中的学校”一贴,忽然想起了我曾经关注过的南洋教育集团。南洋教育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了,十余年内分别在山西、山东、辽宁等地建起了12所学校,其中2所大学,10所15年制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这个学校曾经有很好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育、小班化教学、一流校舍和老师、全日制寄宿……,学校的条件也非常好,欧式教学楼、豪华食堂、设备齐全的宿舍、电视台、游泳馆等先进设施一应俱全。这么好的学校怎么倒掉了?这个学校是以向学生一次性收取8万元到32万元不等的高额储备金循环负债投资的模式快速扩张的,现在到了到来的“储备金”归还高峰,资金链断失,被挤兑崩盘了。于是,有人说10年前这就是一个骗局,济南的两位校长还以非法集资被判了刑。实际呢?民办教育国家不给贷款,因为是公益事业,公益事业不可以抵押贷款办教育钱从哪里来,只好集资。民办教育遭受了两次打击:10年前利率10%,足够维持学校费用,可是后来利息不断减少,导致无法延续2000年,教育部允许“名校办民校”,也就是公办民助,大批的重点中学开办“民校”,可以肆无忌惮的向家长收取高学费。但是却没有民办学校的风险和公办学校的义务。两次打击,民办学校几乎死尽。学校无所谓了,我们看看经过变革后的学生吧。有人采仿南洋学校的学生,“你们恨南洋么”,得到的回答是“恨不起来”,“在南洋,我们得到了一个愉快的童年,这是用钱换不来的”有家长说:“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目睹封校的孩子,只好转到别的学校去,但他们无法适应新的学校,还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反社会心态”,“这种心态而不是钱,是我们家长们最担心的”大家看看,十几万的钱都可以不在乎,但他们在乎这个学校。难道这不是大家梦想中的学校么?可是这样的学校,在社会上是无法存在下去的。最终那些要实现理想的家长和孩子,成了最终牺牲品。讲上面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诫诸位,你们的愿望是好的,你们的理想其实也是我的理想,但是你们不能认清楚现实,你们为了实现你们的梦想,最终牺牲的是你们的孩子。我就是要反对你们,尽管我不能干涉你们的行为,但我还是要反对你们的做法,我就是要说你们都是最不负责任的父母!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6-06-24 01:18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6-24 01:37:09 | 只看该作者
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6-24 01:40:01 | 只看该作者
<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6">转一篇光明日报的老文章,</div><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6">美国家庭学校引发争议</div><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a0" size="4">●邓兆桃</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4">  最近3年中,美国全国的“家庭学校”(即由家长自己充当教师,在家给子女上课)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逐年递增。以前,办“家庭学校”的家庭多为一些宗教信仰极其强烈的基督教家庭;而今天,越来越多文化水平较高、宗教信仰并不强烈的中产阶级家庭也纷纷办起“家庭学校”——它们自办“家庭学校”的初衷并不是为加强子女在公立学校缺乏的道德教育,而只是认为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太差,教育要求太低,教学速度太慢,家庭比学校更有资格教好孩子……   “家庭学校”的大行其道在教育界和舆论界都引发了一系列争议。首先,“家庭学校”由谁来监管?家长怎么才算有资格开办“家庭学校”?如何来衡量一个“家庭学校”的教学水平?事实上长期以来,美国并没有由联邦政府制定的统一的有关“家庭学校”的政策,而各地“家庭学校”往往由所在州或所在学区管理。有不少州对“家庭学校”完全采取放任自流政策,另一些州尽管订立了“标准”、颁发了执照,但又由于尚无相应法律(一般来说,美国法律常拖社会后腿),指导、管理成了一纸空文。   大批原公立学校学生流向“家庭学校”也使得许多公立学校啧有怨言。据一项最新调查,就此“流失”的学生占90%以上的是那些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且品学兼优者。有的公立学校校长大声质问:“随着越来越多优生的‘撤走’,公立学校应怎么办?”   “家庭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也是一个广为争论的话题。从表面上看,“家庭学校”毕业生“质量”不错,因为考上诸如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名牌大学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公立学校毕业生,而且大学方面对他们的学习基础作出了肯定。但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社会工作者和教育专家又指出:学校传授的除书本知识外,还包括社会技能——公立学校为学生安排有种种社会活动,而“家庭学校”则难以保障孩子与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因而也难以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批评者还强调,公立学校犹如“生产”合格公民的“工厂”,一旦公立学校竞争不过“家庭学校”,美国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而那些从“家庭学校”出来的缺乏社会活动能力的孩子本身就意味着美国教育的一种倒退。</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6-24 01:42:21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让孩子在家用学的美国家庭<font face="隶书"><p align="center">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方梅<font face="宋体" size="3"><p align="justify">  近二十年来,在中等教育已经普及、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的美国,出现了由家长自己充当教师,在家给子女上课的奇特现象,美国人称之为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ing)。二十年前,这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还被认为是违法的,不能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认可。但近几年来,美国人对家庭学校教育的兴趣日增。据统计,当今全美有一百多万青少年在家接受家庭学校的教育,并且这个数字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font face="宋体" size="4"> <p align="justify">  一、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的特征<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p align="justify">  1.学生的种族和性别<font face="宋体" size="3">  种族:以非拉丁裔的白人更占多数,非拉丁裔的黑人和拉丁裔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少;性别:家庭学校中的性别比例和普通学校中的性别比例相差不大。<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2.家庭的子女数  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大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孩子,这种情况占到62%。而同样的情况在普通学校中的比例是44%。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和选择普通学校教育的比例相差不大,似乎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比例更小。<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3.双亲状况  由于家庭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为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方在家教育孩子,而另一方在外工作养家。据1999年统计数据,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家庭有97%都是婚姻家庭。1999年全美家庭教育普查计划之家长调查的数据也表明,80%的家庭学校学生都是生活在双亲家庭,而在普通学校中,来自双亲家庭中的学生比例只占60%。在这些选择家庭学校的双亲家庭中,有52%的家庭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在选择普通学校的双亲家庭中,父母只有一方工作的比例只有19%。 <p align="center">表1 家庭学校和普通学校5-17岁学生的分布状况及特征:1999 <p align="center">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方梅<font face="宋体" size="3"><p align="justify">  近二十年来,在中等教育已经普及、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的美国,出现了由家长自己充当教师,在家给子女上课的奇特现象,美国人称之为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ing)。二十年前,这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还被认为是违法的,不能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认可。但近几年来,美国人对家庭学校教育的兴趣日增。据统计,当今全美有一百多万青少年在家接受家庭学校的教育,并且这个数字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font face="宋体" size="4"> <p align="justify">  一、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的特征<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p align="justify">  1.学生的种族和性别<font face="宋体" size="3">  种族:以非拉丁裔的白人更占多数,非拉丁裔的黑人和拉丁裔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少;性别:家庭学校中的性别比例和普通学校中的性别比例相差不大。<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2.家庭的子女数  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大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孩子,这种情况占到62%。而同样的情况在普通学校中的比例是44%。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和选择普通学校教育的比例相差不大,似乎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比例更小。<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3.双亲状况  由于家庭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为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方在家教育孩子,而另一方在外工作养家。据1999年统计数据,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家庭有97%都是婚姻家庭。1999年全美家庭教育普查计划之家长调查的数据也表明,80%的家庭学校学生都是生活在双亲家庭,而在普通学校中,来自双亲家庭中的学生比例只占60%。在这些选择家庭学校的双亲家庭中,有52%的家庭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在选择普通学校的双亲家庭中,父母只有一方工作的比例只有19%。 <p align="center">表1 家庭学校和普通学校5-17岁学生的分布状况及特征:1999 <p align="justify">  近二十年来,在中等教育已经普及、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的美国,出现了由家长自己充当教师,在家给子女上课的奇特现象,美国人称之为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ing)。二十年前,这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还被认为是违法的,不能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认可。但近几年来,美国人对家庭学校教育的兴趣日增。据统计,当今全美有一百多万青少年在家接受家庭学校的教育,并且这个数字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font face="宋体" size="4"> <p align="justify">  一、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的特征<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p align="justify">  1.学生的种族和性别<font face="宋体" size="3">  种族:以非拉丁裔的白人更占多数,非拉丁裔的黑人和拉丁裔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少;性别:家庭学校中的性别比例和普通学校中的性别比例相差不大。<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2.家庭的子女数  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大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孩子,这种情况占到62%。而同样的情况在普通学校中的比例是44%。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和选择普通学校教育的比例相差不大,似乎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比例更小。<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3.双亲状况  由于家庭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为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方在家教育孩子,而另一方在外工作养家。据1999年统计数据,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家庭有97%都是婚姻家庭。1999年全美家庭教育普查计划之家长调查的数据也表明,80%的家庭学校学生都是生活在双亲家庭,而在普通学校中,来自双亲家庭中的学生比例只占60%。在这些选择家庭学校的双亲家庭中,有52%的家庭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在选择普通学校的双亲家庭中,父母只有一方工作的比例只有19%。 <p align="center">表1 家庭学校和普通学校5-17岁学生的分布状况及特征:1999 <p align="justify">  一、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的特征<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p align="justify">  1.学生的种族和性别<font face="宋体" size="3">  种族:以非拉丁裔的白人更占多数,非拉丁裔的黑人和拉丁裔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少;性别:家庭学校中的性别比例和普通学校中的性别比例相差不大。<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2.家庭的子女数  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大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孩子,这种情况占到62%。而同样的情况在普通学校中的比例是44%。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和选择普通学校教育的比例相差不大,似乎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比例更小。<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3.双亲状况  由于家庭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为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方在家教育孩子,而另一方在外工作养家。据1999年统计数据,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家庭有97%都是婚姻家庭。1999年全美家庭教育普查计划之家长调查的数据也表明,80%的家庭学校学生都是生活在双亲家庭,而在普通学校中,来自双亲家庭中的学生比例只占60%。在这些选择家庭学校的双亲家庭中,有52%的家庭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在选择普通学校的双亲家庭中,父母只有一方工作的比例只有19%。 <p align="center">表1 家庭学校和普通学校5-17岁学生的分布状况及特征:1999 <p align="justify">  1.学生的种族和性别<font face="宋体" size="3">  种族:以非拉丁裔的白人更占多数,非拉丁裔的黑人和拉丁裔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少;性别:家庭学校中的性别比例和普通学校中的性别比例相差不大。<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2.家庭的子女数  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美国家庭大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孩子,这种情况占到62%。而同样的情况在普通学校中的比例是44%。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和选择普通学校教育的比例相差不大,似乎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比例更小。<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3.双亲状况  由于家庭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为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方在家教育孩子,而另一方在外工作养家。据1999年统计数据,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家庭有97%都是婚姻家庭。1999年全美家庭教育普查计划之家长调查的数据也表明,80%的家庭学校学生都是生活在双亲家庭,而在普通学校中,来自双亲家庭中的学生比例只占60%。在这些选择家庭学校的双亲家庭中,有52%的家庭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在选择普通学校的双亲家庭中,父母只有一方工作的比例只有19%。 <p align="center">表1 家庭学校和普通学校5-17岁学生的分布状况及特征:1999 <p align="center">表1 家庭学校和普通学校5-17岁学生的分布状况及特征:1999 <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7" width="528" border="1"><tr><td valign="middle" width="83"><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家庭特征</td><td valign="middle" width="6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学生总数</td><td valign="middle" width="7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各类学生(%)</td><td valign="middle" width="105"><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在家上学的学生(%)</td><td valign="middle" width="116"><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在学校上学的学生(%)</td></tr><tr><td valign="middle" width="83"><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人种/种族</td><td valign="middle" width="62"> </td><td valign="middle" width="72"> </td><td valign="middle" width="105"> </td><td valign="middle" width="116"> </td></tr><tr><td valign="middle" width="83"><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白人,非拉丁裔</td><td valign="middle" width="6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32474000</td><td valign="middle" width="7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64.7</td><td valign="middle" width="105"><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75.3</td><td valign="middle" width="116"><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64.5</td></tr><tr><td valign="middle" width="83"><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黑人,非拉丁裔</td><td valign="middle" width="6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8047000</td><td valign="middle" width="7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16.0</td><td valign="middle" width="105"><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9.9</td><td valign="middle" width="116"><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16.1</td></tr><tr><td valign="middle" width="83"><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拉丁裔</td><td valign="middle" width="6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7043000</td><td valign="middle" width="7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14.0</td><td valign="middle" width="105"><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9.1</td><td valign="middle" width="116"><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14.1</td></tr><tr><td valign="middle" width="83"><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其它</td><td valign="middle" width="6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2623000</td><td valign="middle" width="72"><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5.2</td><td valign="middle" width="105"><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5.8</td><td valign="middle" width="116"><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5.2</td></tr><tr><td valign="middle" width="83"><font face="宋体" size="1"><p align="center">性别</td><td valign="middle" width="62"> </td><td valign="middle" width="72"> </td><td valign="middle" width="105"> </td><td valign="middle" width="116"> </td></tr><tr><td vali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6-24 01:52:4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现在的家长普遍的想法是对现在的教育体制的不满,现在的学校都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向家长敛财,教学上却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6-24 01:53:21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lass="center_tdbgall"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tr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td class="main_ArticleTitle"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olspan="2" height="50">当代美国“家庭学校”透视</td></tr><tr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td class="main_ArticleSubheading"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olspan="2" height="20"></td></tr><tr class="left_tdbgall" align="center"><td colspan="2"></td></tr><tr align="center" height="15"><td colspan="2"></td></tr><tr><td class="main_tdbg_760" id="fontzoom"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300">摘要:美国的“家庭学校”或“在家上学”作为提倡自由教育选择权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本文介绍了家庭学校的产生、发展历程、规模和政府对其管理措施,客观分析了家庭学校的利与弊及其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我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键词:家庭学校;学校教育;美国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3)06-0103-04一、美国“家庭学校”的基本情况“家庭学校”或“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运动,作为一种提倡自由的教育选择权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自这一运动兴起之日起。美国的教育界和舆论界就上演着一出<img src="http://www.mzjy.net/Article/UploadFiles/200501/2005012101343568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家庭与学校之间围绕教育权利由对峙走向融合的历史。美国的“家庭学校”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教育,它是指适龄儿童少年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符合教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的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在家中完成初等教育的学习课程。(一)家庭学校的产生原因家庭学校的产生受其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1、家长不满意学校制度化、机械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所教的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且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无视学生的个性,不能够满足儿童的个别需要,教学效率低下,再加上各方面调查显示,美国的教育质量连年下降。这些使得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情绪增长,纷纷将孩子领回家中自行教育。2、宗教问题也是家长将孩子领回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国家,一直标榜消除种族歧视,多元文化并存。但是许多公立或私立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以某些家庭所持有的宗教观念却完金相悖。不仅如此,学校还潜在的将这种强势文化灌输给儿童,使得许多较为保守的或宗教信仰强烈的家庭难以接受。因此,这些家长宁可让孩子退居家中。3、美国学校日益猖獗的校园暴力、低俗文化的泛滥、吸毒、淫乱等恶劣现象对孩子造成身心的危害使家长对学校的安全产生怀疑,认为在家上学可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另外,还有部分家长是因为学校离家远而选择在家上学。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大批的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家庭有着较好的经济实力。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据调查,在美国大约有20%的家长的教育素质超过了学校的老师,再加上目前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家长能很容易的从网络上获得需要的教育资源。这些都为家庭学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得家长们认为在家上学和在校上学有同等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于是他们纷纷“撤回”家中。(二)家庭学校的发展历程纵观家庭学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由对峙走向融合的过程。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在享受美国工业化时代带给人们高效、快捷、大规模培养人才的利益中。逐渐的意识到制度化学校教育在人的培养中的呆板、机械化、模式化的弊端。一些思想激进的人,以伊里奇(Ilich,I)为代表提出了“非制度化学校教育”、“学校消亡”等口号,对学校教育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由此引起了学校与家庭的相互对抗,为争夺教育权走上了法庭。学校董事长和主管部门控告家长,认为他们缺乏家庭教育的专业知识,所教的内容和学校的课程不一致,甚至以义务教育法为依据。指控家长逃避履行义务教育的责任,认为孩子回到家中有碍其社会化的发展。还会影响政府履行教育儿童的权利。而家长们反驳,这样做是父母的权利,并开始质疑政府的权利范围。由于家长还不能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家长们转入了偷偷摸摸的地下教育,与校方形成了强烈的对峙。但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诉讼结果有利于家长一方,学校也逐渐的意识到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支持和理解家庭学校运动,并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各州已相继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学校的地位和培养人的作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组织有关的机构支持家庭学校教育。此时,家庭以学校的联系迅速加强。到90年代中期,家长们还建立起高效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团体,如犹他州组织了州在家上学协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为家长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近几年来,家庭与学校不断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活动,公立学校对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允许在家上学的儿童参加当地学校的课程作为在家上学课程的辅助课程,并允许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搭乘公立学校的校车,双方逐渐走向融合。(三)家庭学校的发展规模从家庭学校的数量规模上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展迅速。根据Willicom等学者(1994)的估计,在1970年间约有1万到1万5千多的儿童接受家庭学校教育。Mark Weston(1996)指出,美国当时接受在家教育的儿童人数范围在50万到200万之间,占整个美图学生人数的1%-4%。[1]另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2001年7月发布的统计,在1999年春季全美在家接受教育的学龄儿童(幼儿园到12年级,5—17岁)己达到85—97万左右,占同类在校生的1.7%。[2]到2000年。约有150万美国儿童离开传统的课堂,选择在家上学。有研究指出,全美在家上学的人数正在以每年11%的速度逐年的增长[3]。可见,美国的家庭学校发展迅速规模逐渐壮大,已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四)政府对家庭学校的管理进入2O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各州已陆续给予&quot;家庭学校&quot;法律的保障,在家庭学校的制度方面也更加的完善和周密。美国的全国州教育委员会协会(NASBE)曾对家庭学校提出了5条建议:(1)不人公立或私立学校的适龄儿童必须在地方或州一级的公立学校系统注册登记,以便教育行政部门对适龄人口有个预测,作好吸纳这些适龄在家学习者成年后再次进入学校系统的衔接准备工作。(2)各州应为家庭教学建立统一的标准,如家长的资格认证、教材的选用等等。(3)各州应要求家长定期地向学校官员汇报学生的学习清况,以保证家长能胜任教学。(4)各州应建立标准一致的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学业成绩。(5)建立试读和对在家上学者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以便及时吸纳那些家庭教学失败的儿童及时返回公立学校进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实践的摸索。美国各州对有关家庭学校的管理规则在逐渐细化和完善。(五)家庭学较的数学从家庭学校的教学方面看,首先,由于家庭学校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使得教育的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充分的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育,允许孩子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认知风格以及适合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真正的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另外,在家上学的好处还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由于家庭学校师生间的频繁的接触,作为教师的家长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加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并从生活的点滴中生成新的学习内容。家长无须像学校教育严格的本着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而是根据自己的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依据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实施的场所,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州法律还指定专门人员对家庭学校的教学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以统一的标准作出成绩评定。(六)家庭学校的教育支出和效果从家庭学校的教育支出和效果上看,家庭学校可以说是投资少收效大。有研究表明,家庭学校教育中的父母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支出平均为546美元,而政府的公立学校儿童支出平均为5325美元,约为家庭学校支出的10倍,[1]悬殊可谓惊人。但是,家庭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却高于学校教育的学生。据调查显示,在家上学孩子在所有的学科成绩的得分上都比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同龄人高出30个百分点[1]甚至在家上学的儿童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不比在校儿童差。二、家庭学校的利与弊家庭学校之所以产生并发展有其自身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1、尊重社会成员的教育选择权,保证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权,满足了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体视出了社会对个人的权利的尊重和美国宽容自由的社会环境。2、大量的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提高教育效率,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时间的浪费现象。4、提高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5、充分的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克服学校教育平均化、一刀切的倾向,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任何-种教育形式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家庭学校同样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一直以来反对家庭学校一方的有力武器就是在家上学孩子的社会化问题。众所周知,儿童和少年期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还要使他们形成和发展积极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后者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生活是其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家上学的儿童没有足够的与同伴互相交流、相互帮助的机会。另外,在家上学的儿童的竞争性也是值得怀疑,据1992年精神科医师来瑞·塞尔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家上学的儿童往往更加有耐心,但缺乏竞争性,这不利于他们在长大后进人高等教育学校学习和生活[3]。除此之外,家庭学校在许多的物质方面也难以作到面面俱到,例如,室外大型玩具、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及器材等教育设施,这些是家庭学校无法提供的。三问题与展望目前在美国,家庭学校虽已取得与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相平行的地位,但家庭学校毕竟才产生几十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家庭学校是否民主的问题对于家庭学校是否民主的问题,公立学校支持者和家庭学校支持者各执一端。家庭学校支持者认为家庭学校是美国民主化社会的反映,美国一直在倡导消除种族歧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家庭学校的产生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家庭尊重和固守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自行教育。允许开办家庭学校的做法本身就反映了美国多元化、民主的社会氛围,体现出了美国社会对个人信仰及个人权利的尊重,有利于美国社会的民主化发展。而反对家庭学校的人却针锋相对,他们认为,消除种族歧视、建立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要靠积极的去整合文化而不是消除或回避文化的差异。“在家上学”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的态度,并不能从棍本上解决问题。民主国家是以规则和法律的形式平衡个人与公共的利益,生活在民主社会,要求人们全方位的投入。而非一种选择性的方式,以个人利益和意愿为借口退出民主社会机构之--的学校机构将是损害民主的开始,也是个人没有完全承担公民责任的表砚。对于家庭学校是否民主的问题一直纷纷扰扰,难下定论,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二)社会文化整合问题一直以来,美国社会都在为整合多元文化不懈努力。公共教育是整合多元文化、培养为社会和统治阶级服务的合格公民的主阵地,它能将社会成员聚集到一起,学习共同的历史,分享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整合不同的文化。而家庭教育的产生使教育这一项社会事业变成了单个家庭的事业,每个家庭能够按自己的价值观对儿童进行教育。可以说,家庭学校日益庞大的队伍造成了整合美国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力,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教育要会均等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从开始受教育的起点机会均等到受教育过程中待遇均等,再到教育结果的均等3个过程。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这3个过程来审视家庭学校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就教育的起点机会均等来看,美国法律规定只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受教育的形式,无论是在家上学还是在校上学都是符合义务教育法的。但我们注意到,选择在家受教育的家庭多数是中产阶级人士,他们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文化水平也普遍较高,他们有实力对子女进行教育。而那些弱势家庭,如少数民族、单亲等贫困家庭在教育的选择上自然就受到了限制。这些家长即便是有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意愿,也由于经济或父母教育程度的有限而无能为力。由此可见,在教育机会的选择上,各个阶层受教育者是不平等的。从受教育过程的均等看,美国法律虽已规定在家上学的施教者的资格和家庭条件,但由于家庭学校高低不等的经济实力,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的不同,也潜在的造成了受教育者教育过程的机会不均。(四)税收与权利问题许多家庭学校的家长认为:我纳了税,可是我并没有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所以我要求政府能返还税款,或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作为补偿。可还有一部分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家长。他们希望尽可能的与政府保持距离,并担心如果享受了政府提供给纳税人的权利,就将失去在家自行教育的自由权。美国的一些州,如加里福尼亚州政府为鼓励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他们每年为每个在家上学的孩子提供价值1000美元的课外资料、教材、教具等学习用品,并允许在家上学的孩子参加当地公立学校的课程。这样做可以使学校和家庭双方受益,学校为了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可从政府那里获得每个孩子3000美元的补助,家庭学校也可收到10O0美元的补助和学习用品、来自学铰专业教师的指导。可见这样的政策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学校都是一个双赢的政策。因此。应当鼓励家庭学校的家长更多的与政府和学校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而不是以个人自由为前提,力图避开与社会的联系。综而观之,美国的家庭学校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到目前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发展与壮大得益于美国自由、民主的文化精神。美国的家庭学校的发展启示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勇于尝试新的形式,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6-24 02:04:00 | 只看该作者
555。。。这个也是俺梦中的学校啊:http://www.waldorfchina.org/about/about.asp但是在中国恐怕也难以为继,他们虽然和宗教无关,但感觉上有点教会的非盈利性质,资金主要靠捐助样。俺们=没有慈善组织,人们也缺少捐助的意识,看其介绍很是简陋。我在想,除非他们获得认证,最重要的是毕业生具备被国外大学认可、接纳的优势,否则。。。晚上打电话问了问,得下周5才能接待参观,等实地了解后给大家汇报汇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6-24 08:46:09 | 只看该作者
把南洋学校这样的事也拿到非学来,作为反对非学的理由未免也太牵强了。至少在中国,选择非学的,恐怕连万万之一都没有,即使100%失败,也不会对社会有什么危害,可学校里出来的次品和废品,却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所以大家根本无须多虑,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去陪陪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毕竟学校还算不上孩子们的理想乐园,有的是问题等待我们家长去解决。我不想争论要不要非学,非学到底有那些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上,真正非学的家长都已经考虑过了,可以说,做出非学选择的家长,要么是聪明人,要么就是白痴,因为一般人不会这么做这种事。他们最需要的是,非学中的一些问题,如何去解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我不知道我们算不算非学,到目前为止还只退学回家呆了两年,而且今年又去了学校。因为我的想法是:退学回家自学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证明退学在家自学比学校学习好,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生活和学习采取的一种方法而已。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在家自学的孩子,能很快融入学校生活,这也是一种成功,难道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喜欢、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喜欢集体生活的人才算成功吗?此帖由 小灰熊 在 2006-06-24 19:3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6-24 09:08:14 | 只看该作者
老鼠,你用这些美国的材料来说明中国的教育,能起到什么作用此帖由 听语漫步 在 2006-06-24 09:1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01:09:42 | 只看该作者
听语漫步+2006-06-24 09:08-->引用:听语漫步 @ 2006-06-24 09:08 老鼠,你用这些美国的材料来说明中国的教育,能起到什么作用
美国的材料?什么美国的材料?我可是中国人,不是美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49 , Processed in 0.29049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