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248|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人行:Angella、Dylan和Tony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4 11:3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孩子,也需要向孩子学习。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想发挥一句:孔夫子所说的“三人”,似乎未含小孩子,其实也应当包括小孩子。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四季分明的江南。根据我这些年来带孩子的经验(实际上是向小孩子学来的),春秋两季,小孩子更倾向于多去野外游玩,而到了夏冬两季,除了必要的体育运动外,则更可以关起门来专注地学习。恰好,Dylan和Tony已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生活节奏,也将与Angella一起,迎来一个新的学习冲刺的季节。清明过后,这里的气候已有初夏的感觉,面对将来的夏日,我将带领着他们冲锋,也期盼着从孩子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是为此帖序。1过去的一个半月,我的重点是在Dylan身上,因为他的问题较突出,搞不好会拖累其他两个孩子;其次,Tony稍小,需要给他一个适应的过程。最近,我想调整一下策略,重点抓Tony,从而也进一步推动Dylan。这个转变的前提,是感觉Tony已适应,可以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了。Tony已适应连续上两至三节课。在中文和古汉语的阅读上,已开始与Dylan并驾齐驱,从潜力来看,将很快超过Dylan。英语方面虽与Dylan有点差距,但相差也不是很大了,很可能会在三、五个月的时间内与Dylan拉齐。这样,兄弟俩基本拉齐后,也会便利我的施教。Angella的角色,既能与他们兄弟俩很好地融和,又能起着领头的作用,特别是在学习上。不过,不少时候,她会对我说,应该再找几个女孩子,她很想念Mandy。这主要是因为在玩的时候,Angella往往与他们有天然的性别差异,想不到一起,在力气上也难与Dylan匹敌。遇到分歧和争执,常出现两兄弟一致对Angella。这种境遇,我倒觉得对Angella是一种很好的挑战,能锻炼她的处事能力。唯一担心的,就是持续久了以后,会使她更男孩化,变成假小子一个。这种情况对她的性格好还是不好?——我自己也没想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4:35 | 只看该作者
2 <font face="宋体">今天早起,由Angella<font face="宋体">领读英语《巴斯科维尔猎犬》第十四章,随后复习王安石《伤仲永》、朱熹《观书有感》。稍息,我又开讲简易本英文《汤姆索耶历险记》。一气讲了第一、二两章。 <font face="宋体">记得自己小时候,曾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很旧的有中文注释的英文版《汤姆》,整整读了一个暑假,边读边译,非常着迷。这本带有马克*<font face="宋体">吐温自传性质的书,写得非常传神,充满童趣和幽默。现在又和孩子们一起读它,看到孩子们也很喜欢,很有乐趣,油然勾起旧日的那种读书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5:22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宋体">春游南北湖dylan3<font face="宋体">月30<font face="宋体">日,天气晴朗。老师带我、angella<font face="宋体">、tony<font face="宋体">一起去南北湖。在路上,我看到了很多油菜花。到了南北湖,那时候是中午,我们就到饭店去吃饭。在饭店的厨房里,我们看到许多小龙虾、大河蚌,还有很多鱼,也有非常多的活贝壳。菜端上来的时候,我觉得每一道都很好吃,除了大河棒和跳跳鱼。<font face="宋体">吃完饭,我就到厨房那里去玩乌龟和甲鱼。第一次我用乌龟头顶甲鱼头,结果乌龟头和甲鱼头都缩回去了。第二次我把甲鱼身体转了半圈,可甲鱼自己又转回去了。第三次我又把甲鱼身体转了半个圈子,甲鱼则伸长脖子,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猜它是想来咬我。第四次我用乌龟壳撞甲鱼壳,甲鱼被撞翻身了,它费了好大劲才翻过来。那时候我们要去爬山了。<font face="宋体">我们坐车上去,到了一个只有台阶的地方下车,然后走五六分钟就到了鹰窠顶。我往下一看,湖外面,三面环山、一面靠海。靠海那面像地图一样,只不过放大了很多倍。然后我们到了云岫庵。我和angella<font face="宋体">、tony<font face="宋体">一起撞钟。tony<font face="宋体">撞出的声音最小。angella<font face="宋体">撞出的声音比tony<font face="宋体">响。我撞出的声音最大:咚咚咚!然后到了一个庵里面。那里面有个铜盆,有两个把。我先把手伸到水里,然后就磨那个铜盆把。一开始那个铜盆里面的水变出像鱼鳞似的波纹。再磨,铜盆里就跳出水珠。我觉得很好玩,玩了好几次,也没过瘾。我们又去看了一口井,井很浅。我们看了一会儿,就要下山了。<font face="宋体">下山的时候,我们在山坡上看到了很多鸡。姥爷想买一只鸡,还没决定买哪只的时候,我、angella<font face="宋体">、tony<font face="宋体">就一齐逗鸡。鸡叫一声,我们叫一声,我们逗得很开心。姥爷最后决定买了一只大公鸡。我们就抢着提那只大公鸡,又坐车下山。我们还去看了袁老师爸爸的墓。袁老师一家拜祭完后,我、tony<font face="宋体">和姥爷也在那里鞠了三躬。<font face="宋体">这次清明前去南北湖,我觉得很有意思。<font face="宋体">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 face="宋体">上面这篇作文,Dylan花了较多时间,来回修改。但写完这篇文章,他会意识到很多,也真正将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5:45 | 只看该作者
3早起后,Angella带着他们兄弟俩读《巴斯克维尔庄园猎犬》,一气读了三章,中间休息了一次,至此读完全书。这是他们读完的第一本全文字的英文书,尽管是简写本。为了奖励他们,允许他们带着我们养的那只乌龟去我们楼下的假山上放一放,他们非常开心,都不顾下着毛毛细雨,提着乌龟一起冲了出去。读这本书,先是由我作了一些讲解和领读,后来放手让Angella领读,今天由他们自己商量做主,仨人齐声朗读。因此速度也快了很多。在他们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给他们纠音,也提些问题。到了后来,主要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孩子们语)牵引着他们往下读。养成他们阅读英文原文书籍和初步运用英文写作,是我年内的教学目标之一。有人也许认为这样注重语言似乎有点偏,但我觉得这是早期教育乃至后续教育前期的核心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也就是思维训练的初步境界达到。而且通过这样的训练或安排,使孩子真正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而后的一定程度上的自学和比较独立的探究性学习铺平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6:0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午,我们读完《巴斯克维尔猎犬》这本书,Daddy就让我们提着乌龟出去玩。我们一出去,发现下着霏霏细雨。但是为了玩,下雨也不怕,我们提着乌龟到假山上像蘑菇一样的亭子,先在那里躲雨,然后把乌龟放到泥地上,想让它吃虫子。但是过了好久乌龟的头才伸出来。我们碰一下他的头,它就把头缩进去,它可真胆小,所以有俗话说“缩头乌龟”。后来,我们在石壁上捉来了几个蜗牛,放在乌龟的面前,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把蜗牛全部吃了。这时,我们又去捉蜗牛,注意力已不在乌龟、而是在蜗牛上了,我们发现蜗牛拉的屎像刚生出来的小蚯蚓。我们玩蜗牛玩得正兴浓,妈妈突然叫我们回家吃饭了。这才发现我们的衣服已经被淋湿了。(Angella)This morning I went out to play with Angella and Dylan, We carried a tortois with us. We fed snails to the tortois. We were very happy.(Tony)We are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of playing with tortois outside. We havefound a lot of snails. Tony found five snails and Angellafound ten snails, and I found twenty snails. We wanted to find more, butit was lunch time.Next time I will find fourtysnails, maybe.(Dyl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6:36 | 只看该作者
4今天在读《汤姆索耶历险记》时,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书中提到的《圣经》是一本什么书?我先做了简单介绍,然后找出《圣经的故事》一书,让他们读。三个孩子抢着读,一人一个故事轮者读,一直到吃晚饭,他们都舍不得放下。这样的状态,我很满意。我们一边读,还一边进行了讨论:到底有没有上帝?人是怎么来的?孩子们都相信人是从动物、从猿演变来的,因为刚学了一部分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我一高兴就给他们唱唱反调,我说这只是一个并无实证的推测,包括世界当代一流的科学家都还有很多怀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尽管我本人是个无神论者,但我很主张研究宗教,也赞成对有神论者和各种宗教持宽容的态度。无论如何,了解西方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了解基督教,至少应了解一下《圣经》和有关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于孩子,不能只输入一些被认为是真理的简单结论,而应当更多地引导他们怀疑和探索,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随着孩子们读书面的扩大,我更想引导孩子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5上午,他们读英文的汤姆一书至第七章:汤姆订婚。我特意组织他们在读完后进行讨论,因为我觉得在孩子们这样的年龄,自然地(比如说在读文学作品时)进行性教育是必要的。像汤姆这么大小的孩子有没有对异性的爱?如果有,自然吗?小一点的Tony认为,汤姆他们是在闹着玩。Angella、Dylan则不这么看。Angella说,小孩子也可以有小孩子的爱。我也支持她,我一边解释有关的英文,一边表示,至少汤姆当时是非常认真的。像汤姆那么大,开始对女孩子有好感,男女孩子之间有异性之间的吸引力,这是正常的,他们用孩子模仿大人的样子来表白自己的好感,这也正常。但汤姆他们的订婚与大人的订婚有什么不同吗?Angella想了想说,贝基还是女孩子,当然不能马上结婚生孩子。于是她倾向于还是属于孩子之间的玩了,这种爱,不能当真的。不过她又插了一句:他们如果当真,还要等长大才能结婚。Dylan很认真地思考,他问:如果女孩子被人抢走呢?他爸爸不同意呢?女孩子后来变心呢?Angella答:可以说服他爸爸,实在不行,就只好私奔了。这时她妈妈听到后,就问:私奔是什么意思?她答:就是不顾爸爸妈妈的反对,带着男朋友逃走!。。。。。。我们的讨论,并没有什么结论。但是我想,让孩子们自然地谈论性问题,让孩子们自然地看待书中碰到的性问题,是有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7:20 | 只看该作者
6马克*吐温的汤姆一书,孩子们越读越有趣,现在他们每天在一起大声朗读四五章,不知不觉中已读了过半。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养成喜欢阅读英语,就像阅读中文书籍一样。我不喜欢让孩子们单纯听我讲,再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总是有限。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自己阅读和思考。我的计划:通过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读几十本英文书,真正能培养出他们阅读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在外语教学上,现在学校的孩子们,大部分学习时间还是用在拼命死记单词,既得不到阅读的乐趣,也不能真正感受和记忆英语。那样的教学只会使孩子们丧失对英语的兴趣,始终处于反复记忆单词的苦境中(因为要对付考试)。其实,在大量有趣的阅读中,孩子们自然会记忆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句式。而且,记住的单词都会是能够自然使用的词汇。我坚信,即便使用同样的时间,用阅读中记忆也要比单纯死背单词要强很多。几百万字的阅读量,是培养孩子们真正使用英语能力的必要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7:59 | 只看该作者
7我最近常思考早期教育与后续教育的衔接与各自的特点。这于我已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早期教育,我希望是比较具有灵性的那种。即使谈到读经,我也不主张用王财贵的那种方式,即主要强调小孩子记忆性的背诵。也许会有几个很有灵性的孩子,在背诵和记忆了一堆古经后,又能够自行悟通,因此而成为大家,如像胡适那样。可是万一小孩子厌烦死背,或者又没有那种悟性,结果会怎样?所以我让自己的孩子读点经,却从不要求背诵,倒更注重引发孩子去思悟。因此,我对早期教育的核心认识,就是我常讲的以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为核心,重点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辩能力。但孩子渐大以后,特别是进入八岁以后(此时孩子的大脑已基本发育成形),基础和核心知识的掌握应该是与语言和思辩能力的继续发展并行不悖。而其中很重要的是发展孩子在思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进而运用各种基础知识的能力。这里提到了必要的记忆。毫无疑问,记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且是一种可以培养、而且应当开发的重要能力。对于这一能力的忽视或鄙视并不足取。需要研究的是,该用何种方式以及如何实施。我想,应当用十分重要的知识、而又具有开发思维能力的东西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也就是说,不能使用毫无知识价值的东西、毫无思悟趣味的东西来耗费孩子的可贵经力。简言之,记忆训练的方法和内容是个不可轻视的重要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关辜鸿铭的资料,曾引起我再三的思考。先转个帖子在下面,共有兴趣的朋友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38:30 | 只看该作者
辜鸿铭的西文学习法 余一彦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跳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一了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进行,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诵。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诵,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让你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中国修习传统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学的各门主要课程。布朗不禁暗自为养子的聪明而感到骄傲。辜鸿铭在学校里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很出色,已经可以申请毕业了。 大约在1872年春季,辜鸿铭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专修科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什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文字与人交流,则其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才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兽而学之,又其次也。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至于“困”字的意思,旧注谓“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兽而学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人心愈用而愈灵堂!”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慨叹道:“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则当时人们多认为辜鸿铭的博学在于他的天赋聪明,辜鸿铭自己是不承认的。 1877年4月,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相关科目的考试,在英国文学方面的学位考试中又表现非凡,顺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辜鸿铭仅20岁。 辜鸿铭自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又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布朗又为辜鸿铭联系入巴黎大学,意在让他学一些法学与政治学。其实当时辜鸿铭只22岁即已遍学科学、文学、哲学,并熟谙各国语言,造诣确非一般中国留学生可比。辜鸿铭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巴黎大学整学期的讲义和参考书,除偶尔去学校上点感兴趣的课以外,辜鸿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从刚开始教他学希腊文字母那天起,辜鸿铭就教她背诵几句《伊利亚特》。他的女房东笑着说:“你的教法真新鲜,没听说过。”于是,辜鸿铭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诵《浮士德》和莎翁戏剧的经过讲给她听。她说:“好,我就这样学下去。”辜鸿铭说:“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两本,拦都拦不住。” 辜鸿铭的女房东常常拿着《伊利亚特》来到他的房间,把学过的诗句背给他听,请求他的指点。辜鸿铭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东在希腊文方面进展神速。许多客人见辜鸿铭教她学希腊文的方法与众不同,都大为惊讶。 辜鸿铭后来曾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的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若辜鸿铭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国土受希腊纯正的启蒙教育一般。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阂情绪了。辜鸿铭还依此法教会了他的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辜鸿铭深厚的西学素养极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历。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学的妙法,他答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辜鸿铭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font face="宋体">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摘自——《北大四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57 , Processed in 0.08615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