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到1岁认字是人的自然天性
内容提要:0到1岁是学语言的年龄,年龄越大越难学.学语言就是把事物跟发音联系起来,具有具体视觉形象的事物最容易被婴儿接受.文字正是有具体视觉形象的事物,婴儿很容易接受.认字就是把字型跟读音联系,因此也是学语言,也是0到1岁学最好,越大越难学.
思考题:为什么说孩子6岁才识字就要冒短命或下岗的风险? 参考答案
0到1岁是人辨认事物的年纪,也是人学语言的年纪。虽然长大后也能学语言,但必须以0到1岁时学的语言为基础。许多人到2岁甚至3岁才开始说话,但实际上是以0到1岁能听懂一些话为基础的。而且年纪越大学语言就越困难。
如果一家北京人迁居广州,那么理所当然的是年纪最小的最先学会广州话,第2小的第2学会。这个道理不用我多说了吧?
所谓学语言,就是把某个事物跟某个发音在大脑中联系起来。
对0到1岁的孩子来说,首先接受的是直观的视觉形象。不论是“为中华奋起而读书”,还是“为赚大钱娶美女而读书”,这样的抽象概念对0到1岁的孩子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同样,像“主”、“于”这样抽象的概念0到1岁的孩子也较难接受。
但是如果指着树对孩子说这是树,指着苹果对孩子说这是苹果,孩子就容易接受,在大脑中把树的具体视觉形象跟“树”的发音联系起来。同样,指着轮船的图画对孩子说这是轮船,指着狮子的图画对孩子说这是狮子,孩子也容易接受,不论这个孩子是否见过轮船和狮子,也不论这图画是彩色照片还是黑白简笔画.
文字正是一种具有具体视觉形象的事物.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如果我们指着“主”字对孩子说这是“主”,指着“于”字对孩子说这是“于”,孩子也容易接受。不论他是否理解该字的含义,他都容易把“主”的字型跟“主”的发音在大脑中联系起来。
这就是说识字和学语言可以而且应当同时进行,甚至某些字可以比学语言更早。因为语言中还有不少对孩子来说太抽象太难理解的概念,而文字则不过是些黑白简笔画而已。
以上我只是用理论来阐述0岁到1岁最适宜认字的道理。下面我们来看看实践的情况。
你现在正在看我的这篇文章。这就说明你上过小学,知道上学的滋味。我7岁那年,按国家规定和社会惯例上了小学,一读就是6年。这6年当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课桌书桌前听课写字背书,牺牲了多少玩耍、幻想、社会实践、科技探索的时间,不知挨了家长多少打,不知挨了老师多少罚,只不过认得两千多字。
我想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也许你命比我好,家长不打你,也许你比我聪明,老师不罚你。不过你一定和我一样没有多少时间玩耍,一定和我一样6年才认得两千多字。
再看看我的两个女儿和我的6个1岁多的学生是怎样认字的吧:他们只是成天玩耍而已。所谓认字,只不过是在玩的过程中抽空把眼睛往旁边的卡片上漫不经心地瞄一眼而已,每次半秒钟,整天的学习时间加在一起不到1分钟!
效果如何?正常幼儿头两个月认得200字,头5个月认得700多字!小学要认的两千多字,完全可以在1岁的年纪花1年的时间认完!!而且是在成天玩耍的条件下实现的!!!
可怜的家长们,你们为什么要把孩子本可以只花1年的时间在玩耍中轻松完成的事,偏要他花6年的时间,以牺牲健康和快乐为代价去艰苦地完成甚至艰苦了还完不成?难道这样残忍地剥夺孩子的浪漫童年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受受“挫折教育”??这样的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促他短命???是逼他下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