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57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梅雨季节的诸多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5 13: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今的江南进入了梅雨季节,满山的杨梅,看着就口水直流.雨水丰富,但也带来汛期!<p class="MsoNormal"> 每年初夏,约自6月至7月上半月这段时期内,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江南的梅子正处成熟期,人们称之谓&quot;梅雨&quot;。此时空气温度高、湿度大,东西极易发霉,也有人称之为&quot;霉雨&quot;。 梅雨期间,在江淮流域通常维持一个准静止的锋面,称为梅雨锋,梅雨锋的东段可伸展到日本。此时,东亚季风推进到江淮流域,欧亚地区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相对稳定(如出现阻塞高压、切断低压),中纬度地区为平直的西风气流,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在20°~25°N之间;高空(200hPa)为反气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出现两类梅雨:典型梅雨和早梅雨。所谓典型梅雨,一般于6月中旬开始(入梅),7月上旬结束(出梅),出梅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会出现盛夏酷暑天气。而所谓早梅雨是出现于5月份的梅雨,始于5月中旬,梅雨持续两周左右。同典型梅雨不同,出梅以后雨带不是北跳而是南退,如果以后雨带再次北跳,就会出现典型梅雨。也就是说,一年可能出现两段梅雨,如1991年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洪水就是由开始于5月19日的早梅雨和随后的典型梅雨引发的。有些年份,如1958年,主要雨带从华南一跃至华北,未在长江流域停留,这种现象称为空梅。 国际上一般把中国整个东部地区夏季这段时期内降水称为梅雨(PlumRains),教科书上一般称江淮梅雨,也称长江中下游梅雨,地处江淮的省市(如;上海、湖北、江苏等)也有各自梅雨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3:44:53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style18" align="center">梅雨话防霉   <span class="style21">每年 5 、 6 月的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温度高,器物易霉烂,故梅雨又称“霉雨”.发</span><span class="style21">霉主要原因是霉菌作怪。霉菌成熟后,大量孢子在空气中四处散布,附着在食物或其它的物品上。一</span><span class="style21">旦条件适宜就会萌发出菌丝,使器物发霉、腐烂。为此,要采取措施做好防霉工作。防霉的方法主要</span><span class="style21">是杀死霉菌,或消除适于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span><span class="style21"> 一、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内通风干燥,但如果室外的湿度比室内高,就不宜开窗了 ;</span><span class="style21">   二、抓住晴天将器物曝晒 ; </span><span class="style21"> 三、仓库放置测湿仪器,当测得相对湿度达 80 ~ 95 %时,要开机通风 ; </span><span class="style21"> 四、用生石灰、氯化钙等放于器物附近吸湿 ; </span><span class="style21"> 五、在仓库等需防潮的地方,装置除湿机。此外,要注意公共场所和个人的清洁卫生,穿过的衣</span><span class="style21">服、被褥要随时清洗晒干。如果衣服已经发霉,应拍去白色霉斑,连同打开的衣箱,放在日光下曝晒</span><span class="style21">。要搞好厨房卫生,消灭蟑螂。用中药生蓉术、艾叶烟熏,不仅可预防疾病,还可减少空气中的霉菌</span>   <span class="style21">六, 有条件的单位和家庭,最好购置除湿机,目前市面上,各种规格和价位的除湿机都有,除湿机</span><span class="style21">的消费也在逐步<span class="style22"><font color="#ff3366">进入家庭</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3:45:41 | 只看该作者
梅雨--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中国古代关于梅雨的记载很多,如唐代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宋代苏东坡在《船棹风》中说:“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三时,为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的是东南季风。此诗的意思是:在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以上两诗,分别指出的人梅和出梅的日期,同现在大致吻合。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人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梅雨期的划定一般着重考虑局地短期的天气特征,如雨日、雨量、气温、云量和相对湿度等。中国江南一带,如浙江、江西及湖南南部,梅雨一般比长江流域早。对长江上游是否存在梅雨,还有争议。人梅与出梅日期的多年变化很明显。如20世纪50年代长江中下游的人梅田期,平均在6月10日,出梅田期则在7月12日,平均梅雨期为33天;而60年代的入梅日期,推迟到6月17日,出梅日期又提早到7月6日,梅雨期缩短到20天。个别的年份里,变化更为明显。梅雨期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按降水量的多寡,可将梅雨分成丰梅、枯梅和空梅三种。如1954年是长江流域近百年来未遇的丰梅年,梅雨期长达35天,以长江下游的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五个站为例,梅雨期的雨量平均达到。454毫米;而1958年则为空梅年,这年初夏的雨带不稳定在长江流域,仅在6月26日前后有少量降水,上述五站在梅雨期间的平均总雨量只有30毫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3:47:14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正值我国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潮湿闷热的天气让动物园内习惯于干燥环境的动物坐立不安。湿气容易使许多动物患上关节炎和呼吸道疾病,脾气暴燥的食肉动物甚至会伤害自已的幼仔。为了让动物安全度过梅雨期,杭州动物园的管理员们采取了多种防潮、去湿和消毒的方法,千方百计改善动物的居住环境。  这是管理员用一种可产生上千度高温的喷火枪烘烤动物的住所。这不仅可以烘干潮湿的地方,还可起到高温灭菌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3:50:09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778"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center" height="28"><span class="style1">如何使水产动物安全度过梅雨季节</span></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28"></td></tr><tr><td> 众所周知,梅雨季节有时持续10天、有时20天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因为连续阴雨,导致不好用药,或者药效降低。如果这段时间病害来临,这将导致水产养殖的成本大幅增加,严重者可能颗粒无收!因此安全度过梅雨季节是很重要的一个养殖环节! 如何安全度过呢?我们知道病害不是一天就爆发的,疾病的发生有一个过程.我们可以使这个过程延长,使其发生的时间不在梅雨季节.这就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水产养殖动物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机体来度过梅雨季节.在梅雨来临的一个礼拜我们要抓住这个时间关键点,过早可能预防不足,过迟就可能来不及预防. 笔者结合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先杀虫,杀灭鱼和河蟹上的寄生虫.要彻底杀灭包括成虫和虫卵,用药量稍微增加一些,一般按标示量增加20%.同时内服中草药预防疾病的发生.鱼类在这段时间主要病害是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鱼血康泰和三黄粉(添加量1%)连续喂食5-7天.河蟹主要是纤毛虫、黑鳃烂鳃、甲壳溃疡、肠炎,因此要用蟹病康和菌毒杀星(添加量1%)连续喂食3-5天.杀完虫两天后做水体改善工作。 第二:改善水产动物的生活环境,简单来说就是水体和底质的改良.使其指标符合相应的养殖动物. 指标养殖品种 鱼 虾 蟹 PH 6.5-9 7-8.5 7-8.5 O2 任何时间不&lt;1mg/L 任何时间不&lt;1mg/L 任何时间不&lt;1mg/L NH4-N &lt;0.3PPM &lt; 0.02PPM &lt;0.1PPM NO2- &lt;0.2PPM&lt;0.1PPM &lt;0.1PPM H2S &lt;0.1PPM &lt;0.1PPM &lt;0.1PPM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对底质和水质要做以下处理:① 水体消毒,用二溴海因或者溴氯海因0.3ppm全池泼洒 ② 第2天用底净宝配合粒粒氧改善底部环境(按照产品说明使用) ③ 第3天用海博士系列产品或者EM调水王改善水体的微生态环境. 一般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起到综合治理水体和疾病预防的工作,尤其是对细菌引起的病害和虫病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去年有几个塘口按照这个方案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个梅雨季节没有发生病害,食量也没有明显减少,同时没有因大量外源水的进入而产生水质的明显改变,安全度过了梅雨季节.现在就把这个方案拿出来与各位养殖同仁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在梅雨季节的疾病预防中给你们一些帮助!</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5-25 15:16:52 | 只看该作者
今年也够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5-25 20:30:58 | 只看该作者
又长知识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9-7 13:00: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41 , Processed in 0.10430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