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ala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孩子到底要不要学钢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5-25 09:28:42 | 只看该作者
重新理解教育  人类将面临,北部世界已经面临,南部世界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面临的一个极大的变化就是温饱的解决,闲暇的增加。当温饱解决闲暇增加以后,将出现的新的问题是什么?是空虚和无聊。全人类第一次大面积地遇到这个问题。但是此前有没有一部分人率先遇到这个问题?有。在全人类面临温饱解决闲暇增加以前,每个民族里面少数的贵族早就遇到这个问题了,他们早就开始空虚无聊了,因为他们的温饱解决了。  空虚和无聊可能有两个可能的出口,一个是升华,一个是堕落。我们先说堕落。每个人的物欲都是有限的,能吃多少是有限的,能占多少空间是有限的。当你面临空虚和无聊,你要排遣它们,企图诉诸更多的物欲的满足来排遣。吃饱饭了没事干,真无聊。怎么办?吃更多的饭,喝更多的酒。什么叫荒淫无耻?这个词一般使用上很有道德色彩,我们不从道德上考虑,只作理性分析,荒淫无耻很简单,就是你的物质欲望就这么大,而你非要大大超过限度地去实现,就叫荒淫无耻。荒淫无耻的典型就是酒池肉林。酒池肉林是怎么来的?就是古代的贵族们率先面临空虚无聊的问题,以错误的方式应对它。古代时人类很艰苦,肯定有时吃不上饭,一部分人先解决了温饱,解决后发现自己没着没落,便搞出了酒池肉林。这是荒诞,本末倒置。本来吃是为了活,他改变成活是为了吃。为什么不可以颠倒?为什么不可以活着就是为了吃?因为你吃的能力太小了。你别高看了你自己,眼大肚子小。你觉得你胃口特别大,是因为你此前生活在一个短缺的社会里。当社会的供给充分时你就会发现,我的饭量怎么这么小啊?原来你吃不了多少。所以说如果活着只为了吃,那你不好活啊! 才吃了两口,今天的生活就结束了,对不对?下边的事不知道怎么好了,再多活一会撑得够呛,所以说不可以为了吃而活着,绝对不可以的。饮食男女是一样的,你不要以为你有极大的欲望,觉得自己是个猛男,其实没多大本领的,性欲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说活着不能够只是为了物质欲望。一味地、过度地追求物质欲望,就是荒诞,就是荒淫无耻,必然如此。舒婷有一首小诗,写的挺好,前面的两句是:“世界可能很大很大,心却很小很小”。后边两句是“心可能很大很大,世界却很小很小”。你的心要比你的胃和生殖器大多了,你要在物欲上实现自己,那没什么好实现的,因为物欲的局限性太大了。  我们说,贵族率先面临温饱的解决闲暇的增加,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堕落,再一个是升华。升华怎么讲?升华就是开发你的精神,生活向艺术化挺进,向精神的深度去发掘,以此来疏导你的物欲,让你不堕落,不是靠说教,而是靠精神的开发,靠找到新的兴趣来使得你自己不堕落,使你不是吃饱了再吃更多的。为什么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呢?因为精神世界的开发,健康乐趣的开发是无限的,它没有局限,不会像你有形的胃一样。我们说任何一个伟大的游戏都有无穷的空间。孟子说“弈,小术也&quot;,是说围棋是小东西。但对围棋来说,你能穷尽它的奥秘吗?差的远。我们围棋界最高的高手,吴清源以及其后的一些日本高手,反省围棋时都说:“可能我们全体棋手只发掘了围棋奥妙的20%或者30%,不会再多了。”小提琴的六根琴弦可以耗尽你一生的精力,还有很多高手你赶不上,即使你是数得上的高手了,你敢说提琴的奥妙让你挖掘干净了?差的远。所以说精神世界的开发是无限的。  贵族率先遇到了空虚无聊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贵族是怎样开发精神世界的?孔子是中国教育的鼻祖,孔子的教育以“六艺”为代表,六艺就是“诗,书,礼,乐,御,射”。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礼,代表一种尊敬,也代表一种社会秩序,乐,就是美育的开发,人们都开发精神世界,人们在美育上都得到发展,社会就会有秩序的。孔子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里面的话了。意思是玉埋藏在石头当中,要把它切开,把石头剥掉,这叫切;切完了以后要磋,把残留的石头磨掉;然后根据玉的形状来雕刻,叫作琢;磨就是打光,抛光。孔子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是什么?不是玉,而是比喻人,比喻君子,要这样对待自己,要珍爱自己的身心,要把自己的身心当作美玉来雕琢,来打磨,使自己完美。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做工具,什么是工具?一个大工程师,也可能是个工具。君子是不做工具的,君子自己是目的,获取财富不是目的,目的是使自己变得高尚完美。  我们再看西方的古典教育,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读,是写,是竖琴,唱歌,跳舞和体育。当然了,那时候的教育统统都是贵族的,统统都是少数人的,可是仍然给我们很多启示。少数人当他们吃饱了以后是用这个来搞教育的。大家都知道苏格拉底是第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哪里光懂哲学啊,他还是数学家,是天文学家,是运动天才,苏格拉底还是个杰出的战士,还是雕塑家。柏拉图的教育观也是由这样内容组成的:音乐,游戏,仪表-仪表大家知道是非常要紧的,马术,兵器。古罗马在历史上恰恰从两个方面透露出我们刚才所说过趋势,一个方向是堕落,一个方向是升华。在升华方面,它秉承着希腊的东西要造就一个完美的贵族,提高精神;在堕落这方面,因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人们百无聊赖,怎么办呢?就是醇酒美人,看斗兽,看人跟兽斗,看人跟人斗。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那时的贵族教育和古典教育一样,读写,拉丁文,修辞,艺术的技艺和骑士的风度,体育。  我们总结一下东方和西方的古典教育,古典教育是干什么的?古典教育统统都缺失一样东西,就是不教人们生产,古典教育的重心在于教人们如何生活。当然,这样一种高雅的生活是建立在无数人的血汗之上的,是建立在残酷的阶级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假设一个人的物质问题解决了,时间多了,不这样就必然堕落。今天世界上出现的局面不是一部分人依靠其他人的血汗来过一种物质富足的生活,而是全人类将解决温饱的问题,都能过一种富足的生活,都有充裕的时间。这个时候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返过头来看我们祖先当中一小部分人所率先面临的挑战,看他们的应对,看古典教育。  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现代教育的重心是教你如何生产,不教你如何生活。古典教育的重心是教你如何生活,不教你如何生产。我们现代教育当中,工作观占了绝对的支配地位,我们的教育也可能是低效的,无助于帮助就业,但是它的目的统统都是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有同学可能反驳说,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里还有一些别东西,比如音乐、绘画、体育。我的答复是,这些内容都是古典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残余、点缀。这些残余点缀搞得也很不好。我们有多少人现在还有运动的兴趣和技能?还在坚持某项运动?如果人数不多的话,说明我们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失败的。我们有多少人有艺术上的特长?而且终生爱好,作为一种业余生活的精神寄托?如果说没有就是教育的失败。古典教育是通才教育,现代教育是专才教育。为什么是这样呢?目的使然。古典教育是教人们生活的,现代教育是教人们工作的。现代社会里工作是分工的。生活能分工吗?你专门吃,他专门穿?古典教育是教人生活的,生活是不分工的,生活是高度综合的,生活要有滋有味,生活要艺术化,那这个人肯定是个通才,这个人非常有味道,有趣味。这个人肯定是多才多艺,他即使有一个特长,那个特长也一定是跟他宽广的文化积累,文化素质相结合的。大家都知道《傅雷家书》,傅雷告诫傅聪,你要做一个钢琴家,首先要做一个文化人,之后做一个艺术家,再之后要做一个音乐家,最后才是做一个钢琴家。你不能直奔主题,直奔钢琴去了,那样的话钢琴是学不好的,就是说你要有一个很宽的基础。这其实还没有完全顺从孔子的教导,孔子讲君子不器。傅雷还是希望孩子成器,希望他成为现代分工里的一个专才。要成为一个大的专才,底面积都不能太小,何况做一个君子!那是要博学广闻、多才多艺的。  我说<font color="#f70909">古典教育是教人们怎么生活的,现代教育是教人们怎么工作的,当然不是要我们偏执起来,全盘复古。只教我们怎么生活,不教我们如何工作,那是荒诞的,是另一个极端。  只教我们如何工作不教我们怎么生活,还有一个极大的代价。假设我们现在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教育教我们怎么工作,一部分教育教我们怎么生活,你说哪个教育最后不会落空?教授你学一项生产技能,如果最后你没有找到对应的工作,这个教育就落空了。在高度变化和竞争的社会中,这是很可能发生的。而教你怎么生活注定是不会落空的,因为你一定要生活的,除非你自杀了。后者不会白学,前者才有白学的可能。所以我想,我们的生产以当代的科技为基础,呈加速度向前推进,在它的影响之下,我们的社会将发生巨变,将发生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巨变,整个的生命的世界里将出现一支动物,他们的温饱彻底解决了。他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产生了一个空虚无聊的问题,他们产生了生活该怎么过的问题。以前这不是问题,生活怎么过?生活的主要精力就是要投入到生存奋斗之中,要从事生产。不久的未来将出现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向。当这个转折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如果没有和变迁的社会同步的话,只能说它麻木不仁,它感受不到、洞察不到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那样的教育将是对不起大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5-25 10:01:58 | 只看该作者
笑翻,楼上哪里找来这么一篇文章,真的很有趣,可以评为是最佳笑话了。一种方式教你生活,一种方式教你工作,每个人都做个双面人,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5-25 10:16:32 | 只看该作者
缺一不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5-25 10:25:42 | 只看该作者
《傅雷家书》,傅雷告诫傅聪,你要做一个钢琴家,首先要做一个文化人,之后做一个艺术家,再之后要做一个音乐家,最后才是做一个钢琴家。 我的孩子无法做到完美,但我希望她懂得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5-25 10:35:14 | 只看该作者
我买了个电子琴给儿子玩,电子琴已经10岁了,比我儿子还大一岁,几个键都被儿子玩得发不出声,最近一直在考虑再换个新的。我不喜欢钢琴,既贵重又笨重,因为是机械的,还要经常调音,也麻烦,刚开始接触的人肯定会觉得枯燥无比,而电子琴有很多自动节奏和演示曲子,好玩得很,对孩子很合适。几年下来,我儿子弹琴的水平没多大长进,电子琴的使用方面,什么节奏、音色、效果、移调、录制等倒被他玩得滚瓜烂熟了。其实,弹不好钢琴,但能欣赏音乐也不错,若能制作音乐、创作音乐那就更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5-25 11:00:54 | 只看该作者
lilimali+2006-05-25 10:25-->引用:lilimali @ 2006-05-25 10:25 《傅雷家书》,傅雷告诫傅聪,你要做一个钢琴家,首先要做一个文化人,之后做一个艺术家,再之后要做一个音乐家,最后才是做一个钢琴家。 我的孩子无法做到完美,但我希望她懂得欣赏.
以前大家都把《傅雷家书》当成教育孩子一本圣经,其实呢,那本书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看真的还不错。作为教育孩子的典范,可惜的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傅雷真的是一个失败者,大家去学他照样会重蹈失败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5-25 11:40:16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2006-05-25 10:01-->引用:jerryhao @ 2006-05-25 10:01 笑翻,楼上哪里找来这么一篇文章,真的很有趣,可以评为是最佳笑话了。

一种方式教你生活,一种方式教你工作,每个人都做个双面人,不错不错。
<font color="royalblue">  可能是梦幻妖精原创,也可能是转贴。不论何种情况,我都给这篇文章加最高分。很多地方暗合我的观点,自私一下。

  这篇贴子有超强的洞察力,但观点在现在看来有点超前。
  思想在行动之前,可以理解。
  作者眼光独到,对教育重新理解的观点也非常新颖在理。

  老鼠把工作和生活截然分开,所以对这个观点反感。
  但工作确实包括在生活之中。所有工作都是在一天的24小时之内进行,工作是生活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平常将工作与生活分开,是因为工作太重要。绝大多数人要通过工作解决温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1:51:59 | 只看该作者
一篇篇看,一篇篇回复。
mace+2006-05-24 23:56-->引用:mace @ 2006-05-24 23:56 我的孩子六岁开始学琴,一开始是我迫的,现在还是要命令她练.差不多四年了,她的收获是手指灵活,记忆强,独立学习能力更强.能安静的感受音乐的美.有时还会做曲.如果她只是学钢琴的话,她也许是走专业的路.但我的要求太高了,她的书法棒,网球也棒.只要她喜欢学,我总会陪着她.她认为她比同龄人快乐,因为爸爸妈妈总在她身旁.
能把学业学好,又能有时间、有精力在课外学好甚至学精一家东东已属不易,若能象你女儿那样,在很多方面都能有如此的成绩,更加令人羡慕。我儿子也是爱好非常广泛的,喜欢跑步,想当刘翔,喜欢下棋,喜欢书法,喜欢画画(虽然并看不出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喜欢看书,是个标准的书虫,还有在我的培养下喜欢上了弹琴。这么一数,也是琴、棋、书、画了。可是,虽然他爱好,可没那些时间和精力去一一帮他实践,取舍之中肯定有为难,浅尝辄止是避免不了的。还有,他从小身体就弱,非常容易没精打彩,也限制了他学东西的耐力。我还是想让他多花些时间锻炼身体。
mace+2006-05-25 00:58-->引用:mace @ 2006-05-25 00:58 无论是运动或是音乐或其他的爱好.当孩子准备发育时,她(他)不会闷,有寄托,不会学坏也没有时间去学坏.
当我的儿子,有的不仅是充实,更会很累,想学坏都没机会。<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puzzl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5-25 12:50:17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也在让孩子学琴.只想让他长大以后能懂得欣赏音乐.通过音乐,感受生活的美,热爱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5-25 13:16:0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60648">《傅雷家书》,傅雷告诫傅聪,你要做一个钢琴家,首先要做一个文化人,之后做一个艺术家,再之后要做一个音乐家,最后才是做一个钢琴家。</div></td></tr></table>
这话其实也不错的,就是说不能为弹琴而弹琴,而失于文化的积淀。只是傅雷的话绕得太远了,会把许多走在琴途上的人吓住的,每一个“家”都是一座大山,而钢琴家竟是最后面那座,那谁还敢再妄言想当钢琴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5 , Processed in 0.146467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