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6-4-26 20:11:10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oyalblue">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我不太明白他讲的“打”为什么就不是粗暴的,而且是对孩子没有心理伤痕的,我讲的打就是暴力的,如果我们对于打的理解都不一样,那还辩论什么?
我需要重申我们辩论的主题“打孩子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吗?是一个必要手段吗?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吗?”我的观点:打孩子不是有效手段,不是必要手段,可以有替代的办法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健康成长。
如果赞同打孩子可否举个例子,什么情况下你觉得只有用打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他办法都没有打更加有效。 QMOM+-->引用 MOM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Nikki and Felix想和你争论的不简单是“打”还是“不打”, 而是你说的“绝对不可以打”、“无论什么情况下一次也不可以打”的极端想法。
其实对于教育孩子,很多情况下我们家长之间的分歧不是观点的对立,而是虽然持有相同观点,但是对于度的把握上的细微差别 。拿这个话题而言,我想我们大家谁也不认为打孩子是一件好事情。而分歧点就在于,对于这样一个谁都认为不是上上策的教子手段在使用时度的把握上。
打孩子的父母有两种:一种是父母自己失控,发泄自己的情绪,想立竿见影地控制住孩子;另一种是父母在经过冷静考虑后选择的手段。同样是打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同样是打,可以伤及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可以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日后感激万分。(至少就我听过的报告和看过的一些书里,很多人提到过感激父亲/母亲因为什么事情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我觉得,打与不打这个具体的行为,要与父母的状态联系在一起来分析。有的家长一点不打孩子,孩子成长得非常好。有的家长偶尔会用打孩子的手段,孩子也能成长得好。只要家长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可以很智慧地把握好度,时时做到反思自己的教育,自己真正地成熟起来。“打”与“不打”只是教子过程中使用手段上的区别。都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小真+-->引用:小真
[quote]QMOM+-->引用 MOM 同样是打,可以伤及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可以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日后感激万分。(至少就我听过的报告和看过的一些书里,很多人提到过感激父亲/母亲因为什么事情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有人缘木求鱼,有人南辕北辙,有人削足适履,有人欣然受打。如果说孩子是黄盖,年龄又不够。
孩子挨打后说这样的话,说明孩子真被打傻了。
我想请问对方一辩小Jerry,你是否会这样认可被打[/quote] 小Jerry经不住小真鼓励的表情,说了实话,“肯定不愿意……”Jerryhao剜了他一眼,小Jerry马上收声。
小真:“看到了吧,对方辩友也不得不承认。”
羊妈在+-->引用:羊妈在
两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第一个叛逆期,我是觉得孩子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行为来确认自己的自我意识.二十个月有一段 时间她一直尿裤裤,刚开始我真的很生气,因为她早就会告诉大人她要尿尿,可是怪就怪怎么告诉她不对应该告诉妈妈,到时候要尿的时候,你抱她去厕所还就是不 尿,可是刚出来你看她歪着小脑袋偷看你的时候就是她在做坏的尿裤子,那种坏坏的笑让我记忆很深,上网查看书找专家,确认她是到了叛逆期,我最张采用了忽视 她的这种行为,一个周以后她恢复了正常.从此以后她就三两天的变着法子用她的叛逆来试着做出很多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儿.反正不管愿意不愿意,第一句话总 是:"不!"只要是在安全范围之内,我只是平淡的告诉她这样做不太好,怎么样就随她,通常都是我只用眼的佘光确认她没事儿.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着急上火大惊 小怪的.现在入园以后,老师反应,在园里她会纠正别的孩子的不好习惯呢, 在家里叛逆的表现没被得到肯定,在她小小的心里,她也正试图确认她自己的行为规范吧 .我希望每个在叛逆期的孩子和父母在这个特殊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冷静一些.那怕只是冷静一下下,别在把手打到孩子身上以后自己心里疼.教育孩子说真的不分 什么国界的,不是哪国就怎么样怎么样,哪国都有细心倍致的家长哪国都有暴力教育的家长,更别说孩子怎么样才好.从尊重人格来说,每个人的成长都应该顺其自 然.当然不要误解为任性妄为啊.我是说家长在足够的准备的前提下,孩子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二的前提下,引导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当引导出现问题时可以考虑惩 罚,包括体罚,但应该适可而止,不应提倡到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的做法.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我想在两个层面回应雨雨点点:
1) 理论层面
反对一刀切,我坚持认为“打孩子在某些时候对某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必要手段, 在考虑客观环境的条件下是家长优先考虑的手段”
“不打论”肯定是符合现在社会潮流的相对先进的一种教育理论, 但是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提出与形成并被大家接受的是在实践和统计学基础上产生的, 这就考虑到统计结果是正态分布的, 正态分布的两端的10%到30%就在结论中被多数的数据掩盖了, 先进的理论同样也是照顾不到少数人的, 但是孩子对父母每一个都金贵的, 好理论对个体没用再好也是白搭.
雨雨点点是“不打论”的信徒, 积极推广它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是新手还有勇气有信心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是理论的适用性的界定问题了.(挑战现成的理论就像挑战当局和即得利益一样没有好果子吃, 那个论坛里反对DOMAN的家伙已经被人们追着拍砖了, 我不赞成他的武断但是同情他, 有种啊)
2) 个体层面:
我觉得例举法没有说服力及逻辑性. 既然你说了我就就举一举, 我儿子两岁多时被我暴打过几次, 他坚持要玩开着的电风扇, 我讲得比文宣干部还要多, 并时时看住他. 有一天, 我在的时候他表现很好, 摸到边了又缩手, 然后猫与老鼠的游戏, 我在好,不在他就摸, 我警告他4次后就拿藤条重重打了一下屁股肿一块, 他哭了, 哭过后我又淳淳教育他. 意外的是他在被打以后都没有摸了, 在打后的2到3天他都主动找我坐我大腿上叫我老爸, 一副内疚的样子, 他老早忘了屁股痛, 觉得打是我一种愤怒的情绪表达主动示好, 我很意外他的表现, 但是我觉得让他在适当的时候 “吃生活”一下有效.
教育孩子是父母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培养孩子, 包括时间, 金钱, 环境及自己的教育水平等等所有资源. 我们觉得“不打论”在资源充分的理想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我怀疑雨雨点点因为他的的孩子因为是好孩子所有没有遇到资源不够的时候.
我们家的情况是时间不够用,我觉得打可以快速释放大人与孩子的情绪, 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的沟通, 算是两害取其清, 有限资源最优化. 太太她不认同, 她坚持不打孩子, 孩子也不怕她是朋友关系, 可是孩子有时脑袋像浆糊, 在回家的路上要去东玩又去西玩, 道理他们是不会跟你讲的了,孩子有时是犟牛,有一天LP身体不佳, 孩子不听话, 抱着拖着小的犟牛回家后很晚了她也不准备晚餐就躲在房间里哭不理那两个无所谓的小家伙, 她觉得实在太累了, 她的情绪都没地方释放, 我晚了点回家(8点多了)一看LP的梨花泪雨还没开口就莫名其妙地被她骂了狗血喷头(男人也不容易), 我就跟她讲为什么跟他们耗没有使用一下专政手段, 她没有回答, 等梨花散尽她恶狠狠的发话: “还是打最有效”
我倒!!! 心香如意+-->引用:心香如意
打孩子就是暴力,借着“教育”的名号来施展暴力,只因孩子比你小,不能反抗而矣
我们痛恨男人打女人,老公打老婆。成年人打成年人尚且让那么多人特别是女人、妈妈痛恨那么,怎么能容忍成年人打未成年人?
赞成打孩子的人,还美其名曰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搞不懂是什么逻辑思维!!! 锦绣童年+-->引用:锦绣童年
我也不赞成打孩子,那只能用武力让孩子暂时屈服。有点家长说,打完后给孩子讲为什么打他的道理,我质疑这样 的道理未必让孩子服气。年纪小的孩子,打过、痛过,很快就忘了,既忘了痛也忘了道理;年纪大的孩子,记住了被打的痛,下次说不定想别的法子来避免挨打,比 如撒谎、比如避免和父母交流等等。孩子犯错时,大人打孩子,那大人犯错了,是否该打大人呢?试问有哪个大人不犯错呢?
有时候孩子会令父母气极,双方情绪都十分激动,那种情况下,讲道理没有用,打也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应进行冷处理,先让双方都冷静下来,父母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后,再考虑采取什么合适的办法对孩子讲道理。 QMOM+-->引用 MOM
我觉得,小孩子是用五感来认识世界的。而这个认识不仅包括正面因素,即对世界的认知(用触觉知道了什么是粗糙,什么是光滑),也包括负面因素,即对边界,规则的认知(用触觉知道了什么是烫不可以摸)。我们家q就是这样,你告诉他这个壶多烫不要他动,他是总也记不住的。总要去摸。当他自己被烫了一次后,他记性好着呢。就算过了几个月你再劝诱他去摸,他都不肯呢。对于小孩子而言,当他们的理性大脑还没有够建起来时,和对孩子讲道理相比,用他们的五感让他们明白规则更加有效。
大自然让人有痛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让人体会边界的存在从而保护自己。在孩子幼小还不能自我保护时,如果家长能合理地使用这种痛觉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规则,认识到边界又何尝不可?打孩子和水壶烫一下孩子原本都是一样的,而问题就出在家长是如何使用打这个手段上。是适当地使用还是滥用。
“真正的智慧是把握合适的分寸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对与错。” 小真+-->引用:小真 什么意思。我的耳朵手感好是被揪的物质基础,我的脸长得嫩是遭掌掴的原因? Zyao+-->引用:Zyao
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以我6年的育儿教训得出,打是不可逾越的,但打是为了不打,当打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武器,就很危险了。
可以这么说,打是家长最懒惰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只好用打解决问题。问题在孩子生活细节的教育上有漏洞,其实,孩子身上的大多毛病都是家长身上的毛病,所以举手之前检讨以下自己吧。
当然家长不是先知先觉,许多东西发生了才意识到孩子的坏习惯必须纠正,用打及时警告也是必要的,但错误更多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子不教,父之过。
打一次孩子为自己扣掉10分。
我们能保持80分还是可以接受的。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quote]zyao+-->引用:zyao
.....其实,孩子身上的大多毛病都是家长身上的毛病..... 您的观点我同意, 但是"......其实,孩子身上的大多毛病都是家长身上的毛病...."这句话有问题, 我绝对孩子身上的大多毛病都是家长身上优点的另一面, 家长勤快, 孩子就经常懒惰因为家长包办了, 家长奋斗孩子享受, 老子英雄孩子狗熊的在现代社会还不少, 当然先天优良基因遗传的例外. [/quote]
Gedawang+-->引用:Gedawang
[quote]心香如意+-->引用:心香如意
打孩子就是暴力,借着“教育”的名号来施展暴力,只因孩子比你小,不能反抗而矣
我们痛恨男人打女人,老公打老婆。成年人打成年人尚且让那么多人特别是女人、妈妈痛恨那么,怎么能容忍成年人打未成年人?
赞成打孩子的人,还美其名曰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搞不懂是什么逻辑思维!!! 看了这么多高人的评论,本人受益匪浅, 看了楼上的评论,更是由感而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不赞同"滥打",也不赞同"不打",(我所说的"打"的概念还包括其它的一些比较严厉的惩罚手段,因为我觉得打和其它一些比如体罚等教育方式 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滥打"的坏处大家已经说的很多了,我也不用再???至于"不打",可能对于现在大多数父母来说,可能不太现实,因为 我觉得这种不打理论是有前提 的,父母要有充足的时间来陪着孩子 ,且必须是父母,不能是爷爷奶奶或是保姆,试问中国有多少父母可以不要工作,不要事业来陪着孩子,如果真能不工作,那样 可能该讨论的问题就不是教育了,而是生存温饱问题.
所以我觉得在有限的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内,"打"或是其它惩罚手段或许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育孩子和纠正错误的方法,关键是要孩子明白一些坏的习惯(当然什么 是坏,什么是好的界定,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里就不评述了)是要受到惩罚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受到惩罚,哪里错了,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但 作错了事就必须改正,否则就会再次受到惩罚,我觉得这与"暴力""男人打女人""老公打老婆""成年人打未成年人" 跟本不沾边.古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人作错了事,就要受到惩罚,违反了国家法律,就要判刑,国家执法机构有权也有义务来执行这些处罚,这难道也是"暴力",那么也可说成 "以大欺小"或是"国家欺负个人"喽......
在家庭中,孩子的心智尚不健全,父母作为孩子的合法监护人,有权力也有义务对孩子的坏习惯加以纠正,对屡教不改的错误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惩罚,当然对孩子的 教育,同时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要求孩子作到的,家长首先要作到,对自己犯的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孩子才能心服口服.让孩子明白作错了事,要受到惩罚, 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客观规律,毕竟孩子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我想让他们尽早明白这个道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自律的品质,对他们将来走向 社会,适应社会也有很大帮助.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是一个一岁孩子的父亲,我对儿童早教也很迷茫,以上仅仅是本人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指出[/quote]
Bump+-->引用:Bump
我喜欢让孩子感性地认识自己所作的事情,学会站在对方角度看。两岁时候有几次 兴奋了或者生气了就打妈妈,从第一次他打我开始,被打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妈妈捂着脸很伤心地“哭”,边哭边说宝宝把妈妈打疼了,妈妈好伤心好难过,孩子马 上凑过脸来说:“对不起妈妈。”然后搂着妈妈亲打过妈妈的地方。几次后再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还是没打过孩子。孩子也变得非常感性。
对于这么小的孩子需要妈妈通过表情、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孩子真正明白妈妈当时的心情。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成人不一样,有时候孩子看到家长强忍疼痛发出的愤怒,他们反而不理解,会觉得有趣。 QMOM+-->引用 MOM
题外话:
关于被孩子打了,作为家长该不该装哭这个问题我曾经在摇篮上和小巫辩论过一次,那次辩论特别的好。可惜现在都找不到了。
小巫的观点是:被孩子打,家长不能装着哭或很伤心的表情。因为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
我的观点是:被孩子打,家长可以装着哭或很伤心的表情。因为家长比较夸张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来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可行的。
虽不能说同意小巫的观点,但“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这句话很给我启发。 Bump+-->引用:Bump
关于小巫,我不赞同她的很多观点……比如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反抗期就一定是好现象,别人有反抗期是缺乏爱和自由的简单定论,思想太过简单。 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孩子没有反抗期可能并不是好现象。
“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
这句话用在对待孩子行为处理上是完全不妥当的。家长通过表情、语言透露给孩子的是自己心中的思想,让孩子变得懂得同情别人、互换角色想问题。这和 家长企图用自己情绪控制孩子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孩子掐你了、拔你头发打你了,你明明很痛苦却不给孩子表达痛苦,竟然要若无其事?这就不是控制孩子?这是错 误思想的传达,让孩子不懂得同情别人、不会通情达理。
什么叫做看别人脸色?如果孩子培养成了不懂得看别人脸色会怎么样?有一种病叫做孤独症,这种孩子就是完全不懂得看别人脸色,不懂得别人的悲伤痛 苦,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治疗让孩子具备看别人脸色的能力。 只有懂得看别人脸色的孩子才懂得社交 ,情商也包括这一点。懂得看别人脸色和被别人控制根本是两回 事。 儿教+-->引用:儿教
打孩子???
好可怕的三个字!!!
建议你们听听周宏的赏识教育,里面他详细分析了打孩子的坏处。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孩子有自尊的,人与人之间不是更加要相互尊重吗。也许我不能体会到你们迫切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心里,但是我能体会到你们对他们的爱的表达方式,是绝对的错误。
大家都是恋爱过来的人,爱一个人,是不是要有绝对的宽容??那你现在宽容了孩子的错误还是纵容了你们自己的错误和无能? 清音五弦+-->引用:清音五弦
……
家长得了“病”却让孩子吃药!!!
天堑变通途:“谢谢大家!自由辩论时间撞出了思想火花,下面由双方二辩总结陈词,由正方开始。”
此帖由 hq1966 在 2006-04-26 20:11 进行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