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小情)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上午好!
我先说一个故事。学校里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张老师在会上介绍教育学生的经验说:“教育孩子,首先要从这里开始——”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张老师,我的经验跟你不一样。”胖胖的爸爸站起来说:“我教育胖胖,原先也从他的脑袋开始,谁知一棍子就把他敲懵了,实践证明,还是从他的屁股入手好些……”这是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个爸爸喜欢体罚。这里想借此表达一个观点,对于某些孩子,某些境况下,适当的体罚也是必要的。
在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尊重孩子人格的大气候下,提出体罚教育可能很不合适宜。但赏识不代表无原则地赞美、虚伪的表扬,是孩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小错误,如同一棵小树苗,总要修剪才能挺拔茁壮,不至于七扭八歪。体罚如同对小树的修剪,可能痛在一时,但效果会明显体现在以后。
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宠子不娇,娇子必歧”、“不打不成器”,看来还是有理论根源的。现在的孩子看似都打不得、骂不得了、碰不得了,但从另一方面说:语言的刻薄、不宽松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和精神折磨比肉体的惩罚有更厉害的负面影响。关于体罚有以下几方面注意事项跟大家交流下:
1.要打就得打得有理,打得服气: 不能“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心情不好或者夫妻闹矛盾就拿孩子撒气。打之前可以先劝说,后警告,再犯可以动手了。
2.打孩子主要是震慑,不能造成孩子身体伤害。 打孩子不能皮带沾凉水,跟当年渣滓洞迫害地下党似的严刑拷打。比如可以在指明其严重错误后,令其将小手伸出来,用打手板“刑罚“……。
3.根据孩子性格而决定打还是不打。 女孩子一般不要打,棍棒底下出孝子,未曾听说棍棒底下出孝女的。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一说就要哭了,体罚千万使不得的。
4.是否打孩子要分具体情况: 几种情况可以打,几种情况不可以打可参考论坛里的一个贴子。可以打的情况有:有屡教不改的恶习,去触摸一些危险物、有偷摸等不道德的行为等 5、打孩子要趁小: 小的时候该打则打,让孩子记忆深刻有惩戒和震慑作用。大了以后,特别是从来没打过孩子再去打容易破坏感情,让孩子有羞辱感,孩子产生逆反和愤恨心理。有文章论述3-6岁其间可打,6岁以后少打,12岁以后不能打孩子了。天堑变通途:“有请反方小真论述己方观点。”
引用小真)
大家上午好!
在儿童教育论坛泡了这么多年,可惜对方辩友的育儿理念却没有与时俱进。
对方辩友举的修剪小树的例子不能类比教育孩子,小树可以全部剪成人们想要的形状,但人的成长是各不相同的,人才的培养更不能以这样的模式生产。
对方辩友耍了个巧,只给孩子生理责罚和心理责罚两个选项,似乎孩子除了安心受打没有别的选择。虽然看似公平地提到了不能打的情况,但对方辩友骨子里还是一幅封建家长的心态。对孩子没有起码的尊重,没有起码的信任。
在对方辫友的潜意识里,孩子堆里无好人,个个生来欠打。
对方辫友提出观点没有继续深入论证就直接大谈特谈打孩子的具体操作,有误人家长之嫌。
主张体罚孩子的家长之所以选择这种骇人听闻的教育方式。一是确定教育理念时只有回顾而无前瞻。死抱“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二是在横向比较中只愿意根据自己观点接受符合这些观点的事实,而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充耳不闻,对国内外家长提出的新观点和正在实施的新做法,采取不相信、不接受、不屑一顾的态度。只接收国外合于已意的非主流观念,把孩子当敌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孩子,以强硬的手段限制孩子。三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待孩子。只盼着孩子成龙成凤,恨不得一口吃成大胖子,孩子有点小错,马上把后果无限放大,立马逼着孩子低头认罪检讨悔过,从不考虑孩子自尊,从不相信孩子能够自律。四是没有投入只想产出。平时不管孩子,出错了三下五除二一顿狠K,然后继续轻松。五是孩子是自己的,打孩子是给人看的。有事一顿打,无事打一顿,打孩子表示自己家教好,别人都舍不得打孩子,我舍得,越是宝贝越要打。
其他不一一列举。打孩子的原因各不相同,孩子被打后结果大致相同。丧失自尊、自信、自律。
我方认为教育孩子不能体罚。
儿童教育论坛家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已经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更好的操作方法,孩子完全不用在体罚的阴影下淘幸福。
孩子既有向善的天性,又有就错的惰性。
只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操心,多注意形式和方法,孩子很容易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前进。家长不要霸着孩子的方向盘不松手,也不要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把持方向盘而等到出轨时才粗暴干涉,最好外圆内方,既给孩子自由,又时时观察孩子行进方向,在孩子控制不了方向时及时帮助调整。
正常的孩子都会调皮,在逆反期更有故意犯错的可能。这时候,家长是简单粗暴地打压孩子还是放平心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从人类有史以来的实践看,体罚完全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纯粹只是形式上的压服。个性强的孩子,从体罚中学会以暴制暴,学会拳头说话,个性弱的孩子遭体罚后可能变得缩手缩脚,性格懦弱。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思想观念层出不穷,我们是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因循守旧地继承“棍棒说”,相信家长们自有明断。
谢谢大家。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不打孩子的父母,并不见得就是合格的父母
圣母+-->引用:圣母 打孩子的父母肯定是不合格的父母。
毛豆+-->引用:毛豆 以德服人,攻心为上。
一袋子宁静+-->引用:一袋子宁静 我党历史上,以德服人攻心为上后,最后也只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了“。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记起郭沫若的一段故事。郭沫若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有一天老师有事外出,孩子们就开始无法无天了,有的孩子还摘附近人家的桃子,老师回来后,很是气愤,手拿竹板要敲打这些调皮的学生。在竹板下落之时,老师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出了一个上联,要同学们对下联,如果有谁对出就免除竹板之苦。老师摇头晃脑开口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上联面面相嘘,目光一齐集中到郭沫若身上,因为郭沫若当时是他们的学习模范,郭沫若不愧聪颖敏捷,回对: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听后,颔首微笑,夸郭沫若对得好,长大了定有作为,同时也放弃了对同学们的惩罚。
郭沫若这样的伟人小时候接受了戒尺教育,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还有无数伟人也是在戒尺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真空,孩子接触的人也多种多样,俗话说,学好如登,学坏如崩。没有体罚的教育能算得上教育吗?
小真+-->引用:小真 不错,从古到今是有很多伟人受过戒尺,但那只能表示伟人抗干扰能力强。
戒尺教育不出伟人,但伟人都能扛得住戒尺。
笨鱼一条+-->引用:笨鱼一条 我觉得孩子还是以教育为主,我们这里有句俗话:“打的没吓的厉害。”有时孩子犯错以后,你可以去吓唬他一下,或者可以不理他,当他不存在,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一直是用这样的方法,有点效果。
羽仙+-->引用:羽仙 在书上经常看到“打孩子的父母不是好父母”于是就决定以教育为主不打孩子,可是有时候孩子的一些毛病任你说破了嘴皮自己也说烦了孩子也不改,还发展成了和你对嘴,对打......我还是一忍再忍说服教育,但还是屡教屡犯,忍了1.2个月决定为了维护家长的威严把孩子打了一顿,这一下子孩子可老实了,学不会的也不敢发急了,实在不会的就问我或老师。以前不会背的东西就发脾气现在不敢了,还自己终结了一个背的又快又好的方法。我认为楼主说的很好。对待孩子的教育应该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不应该盲目跟从。现在教育孩子的书太多了家长应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去做,孩子和孩子之间还是有不同的秉性。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被社会化和被异化的过程。
认真观察会发现 越小的孩子越有灵性 ,特别是比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更有感觉。
而打只会加速异化和社会化。而我们探讨打与不打的几种情况有点可笑!我们真的需要和孩子换位思考,我们认为打的理由基本都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打孩子我和另一位网友曾经有过很长的争论。有兴趣可以查找我的文章。
Coolike+-->引用:Coolike 坚决反对打孩子,孩子是花朵, 见过打花朵的吗 ?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们打孩子主要是在孩子危害自身及他人安全时并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才执行的,是心中有大爱的前提下执行的。 在孩子受处罚心境平和后我会向孩子指明他们的不对之处, 就是让孩子明白有的纪律与次序是不可挑战的, 就像成人世界里的法律和自然规律是不可挑战是一样的, 这对孩子成人后适应弱肉强食的有序社会是有好处的。
国外的月亮真的不一样, 楼上所指的国外的应当是西方而不是南方吧,他们的社会发展程度和价值观都跟我们的不一样, 社会富裕, 人人有宗教信仰, 社会相对稳定, 人权与动物权自然上扬。看看华人世界, 不要说大陆, 就台湾和新加坡, 要是搞人权没有重典死刑, 社会会是如何。人是社会的动物, 爱子心切可以理解, 适应社会更重要, 父母不打孩子, 别人还打你孩子,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如何保护自己, 有的揍是他要接受的, 有的揍是他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成为一个理性和有原则的人。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对于打孩子和不打孩子的问题,关键不是西方和东方的差别,而是东方人(华人尤盛)将孩子当作自己的私属财产,而没有把孩子当作自然人。
往往很多大人刚开始都只是把打做为偶尔的一种手段,后来发现,打的效果短期不错啊,打完孩子就听话了,就......等等,而会把打当作一种有效的方法。我看过一份资料,是对于小学生做的调查,问题是“当你的父母打了你之后,你会觉得:a。我要改.b.我很怕.c.我很恨。你想知道结果吗?70%的孩子说恨,30%说很怕,没有一个说改的,那你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吗?
“在孩子受处罚心境平和后我会向孩子指明他们的不对之处, 就是让孩子明白有的纪律与次序是不可挑战的,”处罚就一定用打吗?没有更好的处罚办法吗?那你自己犯了错误,你会让你的孩子打你吗?为什么他就不可以因为你犯错而打你呢?你自己难道就没有犯过错吗?纪律和次序更不是靠打来培养的,打教育的结果是不讲纪律,只要我能打过他,我为什么要讲纪律,你看看中国人多么不讲纪律就明白,打的教育永远无法教孩子纪律和次序的。
请不要给我扣帽子“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在打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绝对是支持西方的做法,真正尊重你的孩子,他是一个独立体,不是你的附属物。
打孩子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是父母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是父母没有办法的表现,你在告诉孩子“我没有办法了,但我比你大,我有个终极办法,揍你!!”因此要培养孩子理性和有原则绝对不可以靠打。
最后,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我小时候成绩不好的同学,家庭都是比较喜欢打孩子的。我不知道是她们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导致孩子学习不好,还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好才打。唉,各位自己思考!!
唐唐爸爸+-->引用:唐唐爸爸 该打还是打,身体语言有时比单纯的口头语言还管用。
赞同,有时孩子道理是讲不了的...
WPOPW+-->引用:WPOPW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不打吧,有时候真不行------要么是他实在该受罚、要么是我实在耐不住性子;打吧,自己一定会自责的!
所以打也往往是点到为止,确切一点是以拍为主、以打为辅。通过这段时间在本论坛的学习,我更注意打的策略:尽管儿子不足岁半,但我在打的同时也一定 晓之以理,并且速战速决 ,让他尽快地恢复快乐。在打以前我还须提醒自己:不能把孩子当出气筒。
当然,我现在也已经发现打的不良结果是:他已经掌握这一手段去排泄不满:比他大的孩子来抢玩具时他会很自然地左右开“攻”,方便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上牙齿!对我生气也敢下巴掌,甚致还说“打你”(我原来就这么说他)。值得警惕!
哪个孩子不挨骂,哪个爸爸不打人。好像歌曲《好爸爸,坏爸爸》里头有这么一句,这真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但打孩子好像确实是我当爸爸的招不多、气量小、耐性差、修养低,所以我会多多地来儿童教育论坛学习并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指点。
天问+-->引用:天问 看来在我们中间“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很有市场的。
坚决反对打孩子,虽然人免不了发脾气,可是孩子和父母是同样的人, 做父母的没有资格打孩子。
韩维晶+-->引用:韩维晶 (注:韩博士,家庭行为研究项目负责人)《让小鹰慢慢张开翅膀》: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太快,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要让孩子羽翼丰满起来,应该给他们以倒金字塔——即V形的关爱,在他很小的时候,要限制他的自由和他自做主张的权力。当他们逐渐成熟,显现出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再一步步让他走向独立。
这一点是为了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对孩子撒手太早,否则他们会感到被纵容,习惯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进入学校以后,在因缺乏必要的判断力而不得不需要父母帮助时,他们也会感到不习惯,以致沮丧,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这无疑会增加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难度。
小真+-->引用:小真 如果是一般人提出这样观点没有这么可笑,博士提出这样的观点就太可笑了,看来还要继续往下扎……小时候正是孩子想象天马行空的阶段,正是孩子无所不为的阶段,你限制孩子自由和他自作主张的权力,很容易想象,一个从小没有自由不能自主的人,成熟后是什么样子。
博士都主张这样做,还让不让中国出几个象样的名家大师啊。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quote]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选择不打孩子,才会去思考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选择打会形成了惯性思维,觉得效果很好
jjhs+-->引用:jjhs
我 一般是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比如罚站等希望可以代替打的效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在有其他行为,所以,他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生气,这个时候找机会教育, 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每次在和孩子谈到最后的时候,我总是要把他抱在怀里,和他讲一些知心的话,哄的他开心了,这个过程才结束,大家最好不要用打的方法, 纸老虎才会打人哦。
小真+-->引用:小真
[quote]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幼年时的心灵上紧张气氛比体罚更恐怖……
别问我是谁+-->引用:别问我是谁
[quote]jjhs+-->引用:jjhs
我一般是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比如罚站等希望可以代替打的效果
Jjhs+-->引用:Jjhs
[quote]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想讲几点:
1) 不要推广一元论, 加入论坛讨论不是简单把朋友们分成打与不打的朋友, 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打的朋友都形成了惯性思维, 以打孩子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 其实来这儿的朋友水平还都过得去, 至少在社会人群上占据中上位置的, 实践打的朋友大多以打作为惩罚教育的辅助手段. 在社会互相比较, 交流密切, 又是独生子女的时代, 打在实践中很难执行的了, 我认为可以实践打主要是有或认同于"溺爱出来的孩子还不如打出来的孩子" 这样的概念.
2) "选择打会形成了惯性思维"的推论在逻辑学上有问题,, 难道选择不打会就不会形成惯性思维, 难道身边那种从来不打, 天天家里表扬, 到处有包办的自由,到了现实环境却很乖张小朋友的例子不够多吗?
3)不赞同
幼年时的心灵上紧张气氛比体罚更恐怖, 当你以成人的智慧在心理层面对三岁小儿制造紧张, 如何拓展孩子心灵中阳光的一面?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 人格健全的孩子.
4)我们想我们要讨论的在抛开孩子差异性的前提下,选择实践不打的孩子的父母在如何达到实现健全人格教育的目的同时而没有让孩子染上被溺爱的毛病, 选择实践打的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挨了打,受了教育, 没有伤害到亲子感情又让孩子有健全人格吧.
本 人不是顶牛, 只是发表个人感受, 从小父亲对我从来不打, 母亲会在无奈时打我, 我接受过紧张气氛的整治, 也有体罚的痛苦, 我对他们都没有怨言, 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要是让我选, 我会讲有时我宁愿体罚也不要紧张气氛, 有时不爽, 宁愿选紧张气氛, 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心态吧. 回头看, 其实受他们素质的限制, 我觉得他们没有照顾到我的心理健康. 当然现在他们认为他们的教育挺牛的, 我至少还是个有用的人不是个废物吧.
我坚持"打与不打只是手段"灵活运用, "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我不太明白他讲的“打”为什么就不是粗暴的,而且是对孩子没有心理伤痕的,我讲的打就是暴力的,如果我们对于打的理解都不一样,那还辩论什么?
我需要重申我们辩论的主题“打孩子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吗?是一个必要手段吗?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吗?”我的观点:打孩子不是有效手段,不是必要手段,可以有替代的办法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健康成长。
如果赞同打孩子可否举个例子,什么情况下你觉得只有用打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他办法都没有打更加有效。
QMOM+-->引用MOM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Nikki and Felix想和你争论的不简单是“打”还是“不打”, 而是你说的“绝对不可以打”、“无论什么情况下一次也不可以打”的极端想法。
其实对于教育孩子,很多情况下我们家长之间的分歧不是观点的对立,而是虽然持有相同观点,但是对于度的把握上的细微差别 。拿这个话题而言,我想我们大家谁也不认为打孩子是一件好事情。而分歧点就在于,对于这样一个谁都认为不是上上策的教子手段在使用时度的把握上。
打孩子的父母有两种:一种是父母自己失控,发泄自己的情绪,想立竿见影地控制住孩子;另一种是父母在经过冷静考虑后选择的手段。同样是打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同样是打,可以伤及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可以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日后感激万分。(至少就我听过的报告和看过的一些书里,很多人提到过感激父亲/母亲因为什么事情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我觉得,打与不打这个具体的行为,要与父母的状态联系在一起来分析。有的家长一点不打孩子,孩子成长得非常好。有的家长偶尔会用打孩子的手段,孩子也能成长得好。只要家长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可以很智慧地把握好度,时时做到反思自己的教育,自己真正地成熟起来。“打”与“不打”只是教子过程中使用手段上的区别。都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小真+-->引用:小真
[quote]QMOM+-->引用MOM 同样是打,可以伤及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可以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日后感激万分。(至少就我听过的报告和看过的一些书里,很多人提到过感激父亲/母亲因为什么事情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羊妈在+-->引用:羊妈在
两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第一个叛逆期,我是觉得孩子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行为来确认自己的自我意识.二十个月有一段 时间她一直尿裤裤,刚开始我真的很生气,因为她早就会告诉大人她要尿尿,可是怪就怪怎么告诉她不对应该告诉妈妈,到时候要尿的时候,你抱她去厕所还就是不 尿,可是刚出来你看她歪着小脑袋偷看你的时候就是她在做坏的尿裤子,那种坏坏的笑让我记忆很深,上网查看书找专家,确认她是到了叛逆期,我最张采用了忽视 她的这种行为,一个周以后她恢复了正常.从此以后她就三两天的变着法子用她的叛逆来试着做出很多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儿.反正不管愿意不愿意,第一句话总 是:"不!"只要是在安全范围之内,我只是平淡的告诉她这样做不太好,怎么样就随她,通常都是我只用眼的佘光确认她没事儿.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着急上火大惊 小怪的.现在入园以后,老师反应,在园里她会纠正别的孩子的不好习惯呢, 在家里叛逆的表现没被得到肯定,在她小小的心里,她也正试图确认她自己的行为规范吧 .我希望每个在叛逆期的孩子和父母在这个特殊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冷静一些.那怕只是冷静一下下,别在把手打到孩子身上以后自己心里疼.教育孩子说真的不分 什么国界的,不是哪国就怎么样怎么样,哪国都有细心倍致的家长哪国都有暴力教育的家长,更别说孩子怎么样才好.从尊重人格来说,每个人的成长都应该顺其自 然.当然不要误解为任性妄为啊.我是说家长在足够的准备的前提下,孩子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二的前提下,引导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当引导出现问题时可以考虑惩 罚,包括体罚,但应该适可而止,不应提倡到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的做法.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我想在两个层面回应雨雨点点:
1) 理论层面
反对一刀切,我坚持认为“打孩子在某些时候对某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必要手段, 在考虑客观环境的条件下是家长优先考虑的手段”
“不打论”肯定是符合现在社会潮流的相对先进的一种教育理论, 但是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提出与形成并被大家接受的是在实践和统计学基础上产生的, 这就考虑到统计结果是正态分布的, 正态分布的两端的10%到30%就在结论中被多数的数据掩盖了, 先进的理论同样也是照顾不到少数人的, 但是孩子对父母每一个都金贵的, 好理论对个体没用再好也是白搭.
雨雨点点是“不打论”的信徒, 积极推广它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是新手还有勇气有信心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是理论的适用性的界定问题了.(挑战现成的理论就像挑战当局和即得利益一样没有好果子吃, 那个论坛里反对DOMAN的家伙已经被人们追着拍砖了, 我不赞成他的武断但是同情他, 有种啊)
2) 个体层面:
我觉得例举法没有说服力及逻辑性. 既然你说了我就就举一举, 我儿子两岁多时被我暴打过几次, 他坚持要玩开着的电风扇, 我讲得比文宣干部还要多, 并时时看住他. 有一天, 我在的时候他表现很好, 摸到边了又缩手, 然后猫与老鼠的游戏, 我在好,不在他就摸, 我警告他4次后就拿藤条重重打了一下屁股肿一块, 他哭了, 哭过后我又淳淳教育他. 意外的是他在被打以后都没有摸了, 在打后的2到3天他都主动找我坐我大腿上叫我老爸, 一副内疚的样子, 他老早忘了屁股痛, 觉得打是我一种愤怒的情绪表达主动示好, 我很意外他的表现, 但是我觉得让他在适当的时候 “吃生活”一下有效.
教育孩子是父母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培养孩子, 包括时间, 金钱, 环境及自己的教育水平等等所有资源. 我们觉得“不打论”在资源充分的理想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我怀疑雨雨点点因为他的的孩子因为是好孩子所有没有遇到资源不够的时候.
我们家的情况是时间不够用,我觉得打可以快速释放大人与孩子的情绪, 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的沟通, 算是两害取其清, 有限资源最优化. 太太她不认同, 她坚持不打孩子, 孩子也不怕她是朋友关系, 可是孩子有时脑袋像浆糊, 在回家的路上要去东玩又去西玩, 道理他们是不会跟你讲的了,孩子有时是犟牛,有一天LP身体不佳, 孩子不听话, 抱着拖着小的犟牛回家后很晚了她也不准备晚餐就躲在房间里哭不理那两个无所谓的小家伙, 她觉得实在太累了, 她的情绪都没地方释放, 我晚了点回家(8点多了)一看LP的梨花泪雨还没开口就莫名其妙地被她骂了狗血喷头(男人也不容易), 我就跟她讲为什么跟他们耗没有使用一下专政手段, 她没有回答, 等梨花散尽她恶狠狠的发话: “还是打最有效”
我倒!!!
心香如意+-->引用:心香如意
打孩子就是暴力,借着“教育”的名号来施展暴力,只因孩子比你小,不能反抗而矣
我们痛恨男人打女人,老公打老婆。成年人打成年人尚且让那么多人特别是女人、妈妈痛恨那么,怎么能容忍成年人打未成年人?
赞成打孩子的人,还美其名曰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搞不懂是什么逻辑思维!!!
锦绣童年+-->引用:锦绣童年
我也不赞成打孩子,那只能用武力让孩子暂时屈服。有点家长说,打完后给孩子讲为什么打他的道理,我质疑这样 的道理未必让孩子服气。年纪小的孩子,打过、痛过,很快就忘了,既忘了痛也忘了道理;年纪大的孩子,记住了被打的痛,下次说不定想别的法子来避免挨打,比 如撒谎、比如避免和父母交流等等。孩子犯错时,大人打孩子,那大人犯错了,是否该打大人呢?试问有哪个大人不犯错呢?
有时候孩子会令父母气极,双方情绪都十分激动,那种情况下,讲道理没有用,打也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应进行冷处理,先让双方都冷静下来,父母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后,再考虑采取什么合适的办法对孩子讲道理。
QMOM+-->引用MOM
我觉得,小孩子是用五感来认识世界的。而这个认识不仅包括正面因素,即对世界的认知(用触觉知道了什么是粗糙,什么是光滑),也包括负面因素,即对边界,规则的认知(用触觉知道了什么是烫不可以摸)。我们家q就是这样,你告诉他这个壶多烫不要他动,他是总也记不住的。总要去摸。当他自己被烫了一次后,他记性好着呢。就算过了几个月你再劝诱他去摸,他都不肯呢。对于小孩子而言,当他们的理性大脑还没有够建起来时,和对孩子讲道理相比,用他们的五感让他们明白规则更加有效。
大自然让人有痛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让人体会边界的存在从而保护自己。在孩子幼小还不能自我保护时,如果家长能合理地使用这种痛觉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规则,认识到边界又何尝不可?打孩子和水壶烫一下孩子原本都是一样的,而问题就出在家长是如何使用打这个手段上。是适当地使用还是滥用。
“真正的智慧是把握合适的分寸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对与错。”
小真+-->引用:小真 什么意思。我的耳朵手感好是被揪的物质基础,我的脸长得嫩是遭掌掴的原因?
Zyao+-->引用:Zyao
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以我6年的育儿教训得出,打是不可逾越的,但打是为了不打,当打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武器,就很危险了。
可以这么说,打是家长最懒惰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只好用打解决问题。问题在孩子生活细节的教育上有漏洞,其实,孩子身上的大多毛病都是家长身上的毛病,所以举手之前检讨以下自己吧。
当然家长不是先知先觉,许多东西发生了才意识到孩子的坏习惯必须纠正,用打及时警告也是必要的,但错误更多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子不教,父之过。
打一次孩子为自己扣掉10分。
我们能保持80分还是可以接受的。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quote]zyao+-->引用:zyao
.....其实,孩子身上的大多毛病都是家长身上的毛病.....
Gedawang+-->引用:Gedawang
[quote]心香如意+-->引用:心香如意
打孩子就是暴力,借着“教育”的名号来施展暴力,只因孩子比你小,不能反抗而矣
我们痛恨男人打女人,老公打老婆。成年人打成年人尚且让那么多人特别是女人、妈妈痛恨那么,怎么能容忍成年人打未成年人?
赞成打孩子的人,还美其名曰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搞不懂是什么逻辑思维!!!
Bump+-->引用:Bump
我喜欢让孩子感性地认识自己所作的事情,学会站在对方角度看。两岁时候有几次 兴奋了或者生气了就打妈妈,从第一次他打我开始,被打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妈妈捂着脸很伤心地“哭”,边哭边说宝宝把妈妈打疼了,妈妈好伤心好难过,孩子马 上凑过脸来说:“对不起妈妈。”然后搂着妈妈亲打过妈妈的地方。几次后再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还是没打过孩子。孩子也变得非常感性。
对于这么小的孩子需要妈妈通过表情、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孩子真正明白妈妈当时的心情。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成人不一样,有时候孩子看到家长强忍疼痛发出的愤怒,他们反而不理解,会觉得有趣。
QMOM+-->引用MOM
题外话:
关于被孩子打了,作为家长该不该装哭这个问题我曾经在摇篮上和小巫辩论过一次,那次辩论特别的好。可惜现在都找不到了。
小巫的观点是:被孩子打,家长不能装着哭或很伤心的表情。因为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
我的观点是:被孩子打,家长可以装着哭或很伤心的表情。因为家长比较夸张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来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可行的。
虽不能说同意小巫的观点,但“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这句话很给我启发。
Bump+-->引用:Bump
关于小巫,我不赞同她的很多观点……比如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反抗期就一定是好现象,别人有反抗期是缺乏爱和自由的简单定论,思想太过简单。 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孩子没有反抗期可能并不是好现象。
“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
这句话用在对待孩子行为处理上是完全不妥当的。家长通过表情、语言透露给孩子的是自己心中的思想,让孩子变得懂得同情别人、互换角色想问题。这和 家长企图用自己情绪控制孩子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孩子掐你了、拔你头发打你了,你明明很痛苦却不给孩子表达痛苦,竟然要若无其事?这就不是控制孩子?这是错 误思想的传达,让孩子不懂得同情别人、不会通情达理。
什么叫做看别人脸色?如果孩子培养成了不懂得看别人脸色会怎么样?有一种病叫做孤独症,这种孩子就是完全不懂得看别人脸色,不懂得别人的悲伤痛 苦,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治疗让孩子具备看别人脸色的能力。 只有懂得看别人脸色的孩子才懂得社交 ,情商也包括这一点。懂得看别人脸色和被别人控制根本是两回 事。
儿教+-->引用:儿教
打孩子???
好可怕的三个字!!!
建议你们听听周宏的赏识教育,里面他详细分析了打孩子的坏处。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孩子有自尊的,人与人之间不是更加要相互尊重吗。也许我不能体会到你们迫切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心里,但是我能体会到你们对他们的爱的表达方式,是绝对的错误。
大家都是恋爱过来的人,爱一个人,是不是要有绝对的宽容??那你现在宽容了孩子的错误还是纵容了你们自己的错误和无能?
清音五弦+-->引用:清音五弦
……
家长得了“病”却让孩子吃药!!!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大家好。 我方在辨论中仅仅主张体罚是一种必要手段,对方辩友却偷换概念,对着教育孩子就是体罚的观点一通大战。我要提醒你们,战错方向了。 为了反对我方观点,对方辩友又推出一套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理念,象这样不切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的理念,再完美它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印在书本上,挂在口头上。 请问对方辩友,你们那种充满理想浪漫色彩的肥皂泡经不经得起现实的针扎。 谢谢大家!
圣母+-->引用:圣母 我们是一架伸展着理想和现实两翼的航天飞船,不说针扎,就是狂风暴雨也奈它不何,我们全天候飞行。 对方辩友强调教育也可以从屁股上入手,辩题本身就说明了它是错误的,我们试试把它缩短,那就是“ 教育个屁 ”!所以说,对方辩友自认为掌握了真理,其实在为一个错误观点添油加柴,扇风点火。 那么多的原因,那么多的分析,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家长心态摆正了,才能真正看穿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前不食人间烟火的理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接受这套完美理论的,成功者不乏其人,正在实施的不计其数,事实将证明,它一定会将陈腐落后的棍棒说赶出教育大家庭。
谢谢大家!
dyly+-->引用:dyly
Oh My God!
谢谢目师给大家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谢谢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
感觉颇多受益。
这里的好爸爸妈妈真多,NIkki,Qmom,雨点爸爸,Zyao....
自己孩子还没到2,3岁,不是男孩子,可能还体会不到家长的很多具体烦恼。不过从学到的一点心理学知识结合大家的案例倒是有一点想法。
[quote]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举个例子吧,昨天带儿子去坐地铁, 出地铁门他就恼了, 因为他觉得我没有让他先出地铁门而是我先出地铁门再回头牵他的手, 他就嘟嘟囔囔不爽了, 站在人流中不走并用手指着地铁门的方向要回去, 我知道他的意思是我们回去原来的地铁,然后牵手让他先出地铁门就可以了, 他的情绪就顺了, 有时我觉得3-4岁的小孩脑袋会像浆糊, 在地铁高峰时在人流中等下一趟地铁上去再下来是不安全的因为地铁停留的时间有限. 于是儿子就开始吵闹了, 哭并手指着地铁门的方向要回去, 我抱他他极力挣扎, 搞得我灰头灰脸像人贩子,
Dyly+-->引用yly
qmom,从q的怎么习得兴奋后打你的经历看,更验证了我认为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来自于她的模仿和体会.
我的邻居一个8个月的女孩,兴奋时就抓人,情感特别热烈,看到她喜欢的人呲牙咧嘴的就过去了.她妈妈不喜欢.我提示她一点后,她自己总结出来.她 一高兴和孩子亲密时,是抱着孩子假装咬她的,嘴里大声的'啊,啊"着,孩子自然就以为高兴喜欢别人时应该这样流露情感.她带孩子很累,有时是又爱又恨,所 以也常对孩子亲昵着说:哎呀!你这个小坏蛋!!!!孩子也常有回报,掐妈妈,吃着奶兴奋时掐,兴奋时也掐.孩子对妈妈也是爱恨交加的.
“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
我在想,如果解决了我们的爱孩子的方式问题,不去控制孩子"教育"孩子,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QMOM+-->引用MOM
[quote]dyly+-->引用:dyly
qmom,从q的怎么习得兴奋后打你的经历看,更验证了我认为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来自于她的模仿和体会.
一袋子宁静+2006-04-26 22:06-->引用:一袋子宁静 @ 2006-04-26 22:06 66铺垫了那么久了,我倒要看看,这包袱你倒是如何打开的……
天堑变通途+2006-04-28 04:54-->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4-28 04:54 <br style= />看完后也得对66说:“<strong style=>真他妈漂亮” <br style= />[attach]59113[/attach] <br style= />
yaokai.yang+2006-04-29 22:48-->引用:yaokai.yang @ 2006-04-29 22:48 最烦要回了才能看的贴我回了就不看<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cool.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lhzhou+2006-04-30 12:27-->引用:lhzhou @ 2006-04-30 12:27 可惜啊,是隐藏的,而且我不知道该怎样来看,只好等以后熟悉了论坛再来看了,到时不要没有了噢.
hq1966+2006-04-26 19:43-->引用:hq1966 @ 2006-04-26 19:43 收费内容,引用不直接显示
hq1966+2006-04-26 19:43-->引用:hq1966 @ 2006-04-26 19:43 收费内容,引用不直接显示
一袋子宁静+2006-04-26 22:43-->引用:一袋子宁静 @ 2006-04-26 22:43 晕倒,打开帖子以后就晕到,看了一刻钟才起来回帖。这么多的贴,一一寻来整理,全面阐述铺垫,终于完成了“真他妈漂亮”的论述。成,还算完满。建议此楼到一定时限后,解除隐藏,加入精华吧。
6825+2006-05-04 15:39-->引用:6825 @ 2006-05-04 15:39 好帖,为何要<table width="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tr><td valign="top"><div id="show842768" class="postcontent">隐藏啊?</div></td></tr></table>
hq1966+2006-04-26 19:43-->引用:hq1966 @ 2006-04-26 19:43 收费内容,引用不直接显示
wangping_2006+2006-04-27 12:44-->引用:wangping_2006 @ 2006-04-27 12:44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confus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