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92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脑白金”主要成分茯苓的介绍和基本以及种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3 15: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茯苓茯苓又称&quot;茯灵&quot;,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茯苓是山区原始森林中的特殊资源。医药用途极广。茯苓性平、味甘淡、益脾、安神、利水渗湿,能治疗脾虚泄泻、心悸失眠、小便不畅、水肿等症,茯苓中的齿孔酸,为合成脑体药物的重要原料。凉山茯苓质量优良,产量高,年资源蕴藏量达200吨以上,凉山是茯苓生产的一块宝地。凉山茯苓为松科植 物根部寄生菌。野生,菌核呈球形。卵圆形,因生长的地理环境不同,其形状极不规则;菌核直径一般可达10-30公分,刚采收的鲜茯苓质软,真干燥后变硬,表面深褐色,被有多皱纹的皮壳,内部呈粉粒状,白色或者淡红色,有红筋;子实体着生于核表面但不常见。凉山茯苓主要生长在海拔1800-2500米之间,年均气温9.5度,年降水1000-1100豪米,空气湿度百分之70以上的针叶林和针叶阔混交林中,以马尾松、黄山松和赤松林中分布最多。全州17个县市都 产茯苓。主要分布于西昌、德昌、冕宁、会东、宁南、盐源。木里等地,年产量14.2万公斤,其中人工种植面积每年约780亩,产量约7.8万公斤和。西昌市有茯苓菌种培植户,每年生产销售大量茯苓菌种到云、贵等 省及省外各地。<p align="left">产地分布主产于湖北、安徽、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现在很多地区大量人工栽培。 <p align="left">茯苓栽种技术<p align="left">1、茯苓的生物学特性   ①茯苓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 22 ℃,菌丝在 15 ─ 35 ℃都能生长, 23 ─ 28 ℃最适, 5 ─ 10 ℃生长缓慢, 0 ℃以下停止生长。菌丝能耐 40 ℃以上的高温,对严寒抵抗力也很强。   ②菌丝发肓要求较干燥的环境,在含水分 40 ─ 50 %的段木中发肓较好。 要求土壤湿度在 25 %左右,空气湿度为 70 %左右为宜。形成菌核后,窖内湿度 60 %即可。   ③主要营养物质是纤维素, 某些微量元素和灰分物质。   ④好气, 菌丝及菌核在生长过程都要求有新鲜空气供应。   ⑤最适酸碱度 PH 值为 5 ─ 6 ,切忌在碱性条件下培养。菌核的形成需有砂土和变温刺激,菌丝才能集束生成菌核。   ⑥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强光对它有抑制作用。但从提高地温和变温角度看,阳光有一定作用。 <p align="left">  2、分离培养茯苓纯菌种   培养基:马铃薯 250 克,糖 50 克,尿素 3 克,琼脂 20 克,酵母片 2 片,水 1000 毫升, pH 值 6.5 。按常规方式进行如下操作:   ①组织分离;   ②孢子分离;   ③二级种子培育;   ④栽培种培育; <p align="left">  3、段木(筒木)栽培   ①树种:主要是松木,但采用纯菌种接种时,漆、栎、杉、柏、桉、桑、桔、玉兰等树种,甚至玉米秆,鲜松针等都可用来栽培。楚雄州山区面积辽阔,茯苓适生树种不少,只要小型试验成功,大型生产也能得到满意结果。一般选择中龄树较好,操作方便,但直径 3 厘米以上的枝杈和树根都可利用。   ②伐树:由于采用纯菌种接种,只要做到接种后温度在 20 ℃左右,茯苓菌丝生长良好,因此何时伐树得视实际情况而定。   ③苓场选择:首先必须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最好是背北向南的山坡地,土质疏松、酸性。切忌在阴湿、肥沃和杂木很多的地方栽培。选好场地后,应清除杂木野草,刨去表土。四周开好排水沟。然后开穴。每亩约挖 300 ─ 400 穴。挖出的土壤让太阳曝晒灭菌,每亩撒入 3 公斤 6 %可湿性农药防虫蚁。段木入穴前 10 天,最好再清理一次,彻底清除石块、草根、木根,以防菌丝分散影响结苓或跑苓。   ④种植:接种工作应与段木入穴同时进行。   ⑤管理:接种后 7 天,即行查漏补缺。在菌丝生长阶段, 最易受白蚁为害。除用白蚁粉,用白僵菌剂防治。同时还要注意排水、除草、防旱等工作。   ⑥采收加工:快的 4 至 5 个月,慢的 7-8 个月,地表已不再开裂, 段木腐烂变棕褐色,茯苓长口处已经弥合,茯苓皮呈棕色,质坚实无弹性,白色嫩口呈褐色,就可收苓,可收留小,熟一批收一批。收苓一定要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采收时还要注意茯苓会沿草根,树根跑到另一个穴或邻近土层里结苓,所以当发现穴内不见苓个时,要注意菌丝走向,争取个个归仓。在楚雄地区的茯苓种植经验表明,在每年的 3-4 月份下窖, 第一次在当年的 11-12 月份采收,第二次在翌年的 3-4 月份采收, 11-12 月份还有部分收获。 <p align="left">茯苓干片生产 <p align="left">  茯苓收获后,可加工成方茯苓和个茯苓两种。目前国内外市场通用方茯苓。挑选形圆个大的鲜茯苓,用刀削去外皮,放入锅中,煮熟透心,一般煮 3 ─ 4 锅后换水,但要掌握水转黑就换的原则,否则茯苓会变黑影响质量,煮后的茯苓变成韧质,可用不锈钢薄刀切成 5 厘米长、 3 厘米宽、 0.3 厘米厚的长方形苓块,置热风干燥机 55 ℃干燥,烘至 8 成干时,调至 35 ℃让其慢慢烘风干,以免造成面苓块紧缩而龟裂,影响规格,每 50 公斤鲜苓一般可加工成干方茯苓 22.5 公斤,还有茯苓碎和皮各 2.5 公斤左右。 加工后的茯苓,要按白茯苓块、赤茯苓苓块、茯苓碎(赤白混合)、苓神、茯苓皮 5 个品种分级。加工茯苓块时切下的 4 角或 6 角苓片,可混入苓块出售,但比例不要超过 40 %,同赤、白苓块要分开,茯苓皮要去净泥沙。不管哪个品级,都要求干透、无霉、无泥、无杂质、无虫蛀。 <p align="left">  加工工艺流程: <p align="left">  鲜茯苓──清洗──削外皮──切片──煮熟── 干燥──分级──包装──成品 <p align="left">  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p align="left">  一、茯苓鲜品:以身干、体重结实、皮细皱密、不破不裂、断面色白、质细、嚼之粘牙、香气浓者为佳。 <p align="left">  二、茯苓干品:干透、无霉、无泥、无虫蛀、无杂质。<table class="p9"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4%" border="0"><tr><td align="center"><font color="#cc0000" size="4"> 北京特产——茯苓饼 </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10"></td></tr><tr><td class="gao12">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中就有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img src="http://www.wangfujing.net.cn/product/20020411/fulingbing.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的饼“薄若蝉翼,柔腻绝伦”。还有“秦人制小锡罐装饼30张,叫做‘西饼’”也是很薄的。继而,人们又不满足于其淡而无味,随后便加了用多种果仁、桂花和蜂蜜调制的甜馅,即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馅的茯苓饼。这种茯苓既桂香浓郁,又营养丰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补之功。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现今北京的茯苓饼,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并经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那每张极薄的饼皮,宛如馅料的包装纸,且饼皮外表的模印图案清晰,精美别致,更富有艺术性。因而,以其质佳味美,驰名全国。</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2-23 17:55:45 | 只看该作者
茯苓什么时候成了脑白金的主要成份?真是误人不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08:49:1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聪明兔,我看的说明书上这样写的。你看——“在脑白金的产品说明书上标明了脑白金功效成分配料表——胶囊:Melatonin(褪黑素)、淀粉;口服液:茯苓、低聚糖、山楂、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3-9 19:31:02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3-10 17:29:56 | 只看该作者
误认子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3-29 08:39:33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5-10 23:44: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以后天天可以吃:脑白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5-26 01:00:05 | 只看该作者
史玉柱骗子,把保健品说成药,大量广告,居然一再得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6-5 12:05:0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61348">这么好的闹白金,怎么全世界就中国人拿来炒了吃啊?典型的欺骗!这种广告 这种产品 钻了国家法律的空子 !</div></td></tr><tr><td><div></div></td></tr><tr><td><div class="reputation" id="cash861348" style="DISPLAY: none"><"reputation" id="rep861348" style="DISPLAY: none"></div></td></tr><tr><td><div id="sig861348"></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6-5 12:05:3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61470">史玉柱骗子,把保健品说成药,大量广告,居然一再得逞!</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12:49 , Processed in 0.08298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