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2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的过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3 00:5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陪在Q身边不厌其烦地看他拼圆管(一种圆管拼插玩具),开始觉得挺浪费时间的。没想到几次下来感触多多。作妈妈的也收获不少。Q有一个毛病 ----“很不虚心学习”。就拿这个圆管玩具来说把,每个管子一边粗一边细。为了能插到一起,一定是细的那边插进粗的那边。这样基本的事情总该告诉给他吧。可他却不听,每次都不耐烦地打断我。“这孩子可真不受教”我为此心里埋怨过呢。在Q自己捣鼓了几天后,他一改以往,缠着要我帮助他拼。“妈妈你教教我吧,我不会。”成了他最爱说的话。我再去给他说明时,发现这时Q已经自己掌握了诸如:细边往粗边里插,两个垂直的管子之间要插一个90度转弯的管子之类的基本概念。所以Q能很好地理解并跟随我的指令去做。之后,Q一直在我的鼓励和适当的提醒下,努力自己按图拼管子。拼了拆、拆了拼。看似无聊的反复,我相信他一定从中获得了对各个管子特点的认识。昨天看到老虫的“一点灵感、一点思考”的贴子(还要谢谢老虫的文章呢,好象也传给了我一些灵感<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embarass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再回想Q玩拼管子的过程,我一下豁然开朗。原来在学习什么新东西时,最最开始的应该是对这样东西的一些基本的感性认识。这些基本的认识我在此称为“素材”。对于素材的积累应该是任何学习的第一步。这一部分的学习,是通过五感进行的。而且这一部分的学习应该是孩子独立完成的--- 五感的感受是他人不能代替的。怪不得开始时Q拒绝我教他。当他独自完成第一步后,他就开始做好了学习(吸收、理解)的准备。这时我在教他如何看图拼时,他可以理解我的话。所以说,当孩子要接受大人教的什么方法之前是先要体验,使其内心有了素材,有了感觉,才可以接受理解知识。当孩子领会了基本的知识(拿拼管子来讲就是知道如何把各个独立的管子组成一个封闭的构架的要领)后,他就需要反复地实践来积累经验。我觉得这个时候,孩子因为做得还不好,开始时多少会依赖家长的。这时候家长应该尽量鼓励孩子独自实践,至少引导孩子走向独自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孩子才能体会出事物间的规律,增长自己的经验。这对提高孩子的悟性很重要。只有孩子在足够地了解了学习对象的特点和规律后,才会走上“活用”的层次。这也是创造的层次。所以说,我领会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针对还没有自学能力的幼童而言)感受学习对象(积累学习素材) ---- 吸收理解有关知识(家长传授的过程) ---- 反复应用实践(经验积累,悟性形成的过程) ---- 活学活用(创造、应用的层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家长只有在第二阶段需要传授知识给孩子,在第三阶段适当地引导、鼓励、督促孩子。其他的过程都应该是孩子为主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00:59:27 | 只看该作者
(续) 诸如许多家长,在教育Q上,我是典型的那种先学理论,然后照着书本做,然后发现问题,再反省自己的行为。。。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妈妈。早教书里最常看到的一句话就是“玩玩具,家长不要教孩子,让孩子自己来”。我自然把此奉为圣旨。比如玩拼管子时,Q要我教他,我就说“你自己来。你可以的。”结果呢,弄得Q越来越没信心,一度拒绝再玩这个游戏了。我很是奇怪,我一直都在鼓励他自己玩呀,也从不责怪他玩不好,而且一直也在赞扬他探索的精神呀?怎么他探索精神不但不强反而越来越缩手缩脚的呢?<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confus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confus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当我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豁然开朗时,这个问题似乎也就明白了。孩子在学习掌握什么东西时,既需要自己探索(用五感体验熟悉对象),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教授和引导。就算到第三阶段,让孩子自己实践体验时,也不是说家长就一下把孩子丢开,应该是先抱着、后扶着、再拉着、最后才松手的过程。上来就大松手,孩子不但不能体会到成就感,反而会有挫折感。“成就感”并非是让孩子独自工作就可以简单地构筑起来的。对于处在不同能力阶段的孩子,父母也应该不同程度地参与、帮助孩子做事情的。孩子只有在体验到“努力了”而且“成功了”这两种感受时,才可以说是体验到成就感。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扶,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把握好这个“度”。度的把握永远是最难的。<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frow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再说“创造力”。书上都说“不要教孩子,不要限制孩子,这样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给人的感觉好象是,孩子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保护他就可以有创造力了。我觉得,孩子与生俱来的是没有任何约束的想象力。这和创造力不是一回事。很多东西的创造应该是基於对事物透彻了解这个基础的。没有素材,没有理解(即家长老师的教授引导),没有经验的创造是空中楼阁。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就算很多人因为灵感创造出什么东西,也是基於他常时间对此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创造是学习、实践、思考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不再相信教授孩子知识会扼杀创造力。扼杀创造力的是懒于学习、懒于思考的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2-3 23:59:4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对孩子既要引导,同时还要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2-4 12:29:52 | 只看该作者
论述都对,不过结合国内实际教学来看,就涉及到教授知识的内容、方法等诸多不合理的弊端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2-6 18:20:30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oyalblue">  写得很好。  抢着加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2-18 11:38:10 | 只看该作者
春节回老家过年,刚回来不久,一上来就看到这么好的文章!!!!!仔细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27 10:15:4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从实践中得来的体会,比一些空头理论更有借鉴意义,让人体会更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1 , Processed in 0.07811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