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人非逼着大家去学,但是请楼上的各位如果不懂的话,拜托你不要乱说好不好?给大家看点关于 感觉统合的资料,是网上搜索来的,I. 引言 每個小朋友﹐都是父母心中最大的希望,因此﹐現代的父母親們大多數都非常重視小朋友的學前教育,期待自己的孩子能藉由各項才藝訓練﹐發揮最大的潛能,惟恐他們輸在起跑點上。 然而,有些小朋友看起來聰明伶俐,活動量大,但不知怎麼一回事﹐注意力短,總是無法在教室裡靜坐聽課,且喜歡干擾其他小朋友上課,抄寫黑板文字時有跳行、漏字且字跡潦草;在教室外﹐喜歡大輻度動作,蹦跳不停,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且常跌倒或碰撞;也因為動作大、活動高﹐對其他小朋友﹐常造成碰觸﹑衝突甚至有攻擊傾向,人際互動不良,而產生情緒障礙,自信心低,影響學習效果﹐總是跟不上進度﹐是老師﹑父母眼中的頭痛人物﹐但他們真的是天生的壞孩子嗎?還是真的比別人笨? 這類小朋友究竟有什麼問題呢?事實上﹐經過醫學上﹐長期的研究和發展發現﹐這些孩子智能正常﹐只是在感覺統合上有異常的現象,只要早期篩檢﹑評估﹐儘早展開感覺統合治療﹐能早日趕上同儕。 II. 感覺統合的由來 美國職能治療師艾爾絲(Jean Ayres)博士針對這群智能正常,但在學習上,行為上或情緒上有問題的小朋友做研究,建立一套解釋神經系統與兒童學習行為問題關係的理論及治療原則,即常聽到的感覺統合理論和感覺統合治療。 III. 感覺統合的概念 我們的神經系統與生俱有整合的能力,能夠處理及詮釋來自周遭的感覺訊息或身體動作回饋的感覺訊息,使我們對周遭環境及身體動作或身體位置有正確認識,對外界產生互動並做出適當的反應,倘若腦幹整合訊息佳時,小朋友應是舒服、愉悅的表現,倘若腦幹整合訊息不良時,小朋友對外界反應慢、不恰當,甚至有其他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異常。 IV.感覺統合失常的原因 先天:懷孕或生產過程中腦功能受損 例如:缺氧、黃疸、德國痳疹。 遺傳因素 例如:染色體多 or 少一條47,XXY 45,X。 後天:環境刺激過多或過少 例如:過度逗弄及過度保護。 腦部受傷 例如:鉛中毒、血糖低、廢氣污染。 V. 感覺統合失常的徵兆 感覺統合異常是有跡可尋的﹐只要您日常多注意孩子的行為特徵﹐就能夠幫助孩子﹐進行治療﹐提高脫離感覺統合異常的陰霾﹐感覺統合異常的孩子﹐會有以下某些徵兆: 1.不喜歡被人碰觸或撫摸;拒絕理髮、洗頭或洗臉;大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 2.玩耍意外碰傷流血時,自己未察覺。 3.過分喜歡碰觸各類東西。 4.不喜歡騎木馬、盪鞦韆;害怕搭乘電動扶梯。 5.不喜歡被高舉;怕上高處或跨越水溝;會暈車。 6.特別喜歡玩旋轉、搖動或攀爬的遊戲,不會感到頭暈。 7.平衡差;腿無力;易跌倒、碰傷。 8.玩跳繩、踼球或丟球、接球等遊戲時有困難。 9.慣用手建立慢;手無力;握筆不正確;寫字慢、歪斜。 10.把數、文字唸或寫成上下、左右巔倒,如9à6;79à97,口合寫成合口。 11.唸書或抄寫時,常漏字或跳行。 12.眼睛不靈活;方位距離判斷差。 13.學穿衣服、扣釦子、繫鞋帶、拿筷子、寫字比同儕慢很多。 14.分辨不出相似圖形或物品;拼圖玩不好;繪圖構圖差。 15.語言記憶差;語言理解差。 16.兩、三歲以後才會說話;有口吃或口齒不清的現象。 17.語言表達差;溝通困難。 18.特別好動;衝動。 19.特別不愛動。 20.注意力易分散。 21.個性孤僻、不合群;在群體中難交到朋友。 22.自覺很笨,缺乏信心;易挫折而放棄;拒絕學習新事物。 23.愛發脾氣;易激動。 24.環境適應力差;察言觀色能力差。 VI.感覺統合的評估 當您的孩子出現感覺統合異常的行為特質時﹐不要緊張﹐應該儘早帶您的孩子去作感覺統合評估﹐以了解孩子真正的問題在那裡﹐目前感覺統合評估量表﹐包括有~ 1.賴氏動作困難量表 2.貝瑞氏視覺動作統合測驗表 3.布尼氏動作能力測驗 4.感覺統合異常臨床評估表 5.活動觀察分析 6.兒童活動量表(老師用、家長用) 7.學齡前兒童發展量表 8.畫人測驗 9.模仿測驗 10.南加州旋轉後眼球震顫測驗 VII.感覺統合的治療 感覺統合的治療是根據感覺統合評估量表結果﹐且針對感覺統合異常的問題﹐再經由職能治療師設計出符合小朋友發展上的需要、且具有目的性、可促進神經系統整合的活動,活動具有遊戲的特質﹐使小朋友樂於挑戰﹐激發其反應,一般來講會藉由懸吊性的器材,特殊設計的器材,經由設計的活動使小朋友在多變的環境中去得到豐富的觸覺、本體覺和前庭刺激,進而加強兩側協調、動作計畫、手眼協調等較高層的能力,以發展有效的學習技巧的神經系統。 另外行為和情緒表現不當﹐也是我們要處理的症狀,遵循的原則是增加好行為或情緒出現的頻率,而不適當行為或情緒出現的次數自然減少。 感覺統合治療遵循的原則有4點: 1. 控制環境中的感覺刺激,以改善大腦的感覺整合。 2. 設計有目標的活動,引導個案做出適當反應。 3. 依照個體的發展的順序,從最基礎的能力開始,循序提昇其功能 。 4. 以遊戲的方式,給予孩子適當的挑戰,讓孩子主動的參與和開心的玩是感覺統合治療的特色。 依研究報告人類大腦在8歲左右已趨成熟,為配合神經生理的發展、接受感覺統合治療的黃金時期應在3歲到12歲之間,而臨床治療的適合時間是每週兩次,每次40分鐘。 VIII.感覺統合的遊戲 遊戲是孩子不斷學習的重要媒介﹐在具有安全保護性的環境下進行﹐很生活化的玩遊戲﹐也能夠幫助孩子在感覺統合上的順利發展﹐這些遊戲對正常的孩子及感覺統合異常的孩子都很有幫助﹐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玩這些遊戲。 1.家中:前後側翻滾、騎車、踢球、滑板、跑跳、呼啦圈。 2.社區公園:盪鞦韆、溜滑梯、翹翹板、攀爬、旋轉地球、溜冰等。 3.遊樂場所:健行、登山、旅遊。 4.學校設施:在老師帶領下做全身性動作的遊戲,以發洩精力。 IX.感覺統合的效果 感覺統合治療成功時,我們可期待小朋友有下列的進步: 1. 中樞神經系統會以更有效的方式處理感覺訊息。 2. 注意力較集中,行為組織能力較好且顯得有自信。 3. 粗細動作的精細度、協調度、靈敏度較進步。 4. 對感覺訊息太敏感或太遲鈍者漸漸正常化,因而改善情緒表現和人際關係 5. 語言發展進步。 6. 學業表現進步。 X. 結語 正如我們先前所提到的玩遊戲﹐也能夠幫助孩子在感覺統合上的順利發展﹐現今,有許多未經專業訓練的非專業人員打著“感覺統合”的招牌﹐大肆渲染實行特定邉蛹记傻木毩暕o或體力耐力的訓練,能使小朋友智能提升、更加聰明,這是一種誤導﹐值得家長們加以注意。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感覺統合治療愈早進行對孩子的幫助愈大﹐對有感覺統合異常的孩子來說﹐怎麼玩遊戲﹐比玩什麼遊戲更重要﹐針對孩子的問題﹐由專業職能治療師設計出符合需要、可促進神經系統整合的遊戲﹑活動﹐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孩子在感覺統合異常上的問題﹐所以﹐在您為孩子挑選感覺統合治療時﹐務必尋求具備專業治療訓練背景的職能治療師的協助﹐而不要陷入遊戲項目多寡的比較迷霧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