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牛玉儒与申春玲,长让我泪沾襟得是那位?读申春玲后所想
关于申春玲与牛玉儒对比后所想
牛玉儒与申春玲这两个人都死了。这是两个人都是好人。
牛玉儒,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市委书记。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1岁。
申春玲,山东省范泽龙周集人,1998年8月,死于车祸,年仅16岁。
牛玉儒走后,党和政府的领导人送了花圈,显赫的政要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及夫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及夫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送来了花圈;中组部、财政部及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及内蒙古主要领导也都送来了花圈。骨灰回到呼市,数千呼市的市民送加了他们生前的好市委书记。牛玉儒生前为呼和浩特市和那里的人民做了好多好事情。人民怀念他,敬重他,得此殊荣,也是在情理之中。
牛玉儒走后,党和政府给了很高的评价,国家的主流媒体都给了连篇累赘的报道,“人民公仆”的誉赞,党的好干部,向之学习的文章也跃然多了起来。回头看那些,牛玉儒所做的事,也是其职责所在。似乎也是本份,也值不得如此大多干戈的。因为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他尽了自己的职责。
申春玲,16岁的小姑娘,首先是对国家和人民没有什么奇功伟绩,她只是一个农村中极为普通姑娘,按年龄说应该是高中的学生。随母再嫁到了另外一个家中,易姓更名成为申家中的一员,当申家的主要劳力,其继父因工工致瘫后,她为了四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主动放弃了学业,生母终因其夫瘫痪,不能面对家庭的巨大压力,逃离了申家,12岁的申春玲,拒绝了母亲,留下来,承担起这个家庭:两个老人——爷爷和奶奶、一个瘫痪的继父、四位哥哥以及七亩地,继父的医疗,四位哥的学费,全家的花销几乎都由这个14岁的女孩来筹划。
申春玲,她做了她不该做的事,起码是与之年龄不相称的事。两天一夜拉着板车为继父看病;不够献血年龄多次卖血,为哥哥们筹措学费;一个人收七亩地的麦子等等。她反而是该做的事没有做。该上学没上,该有的母爱和亲情没有,该有的豆蔻年华的欢乐没有,该有的都没有了,不该做都有做了。
1998年 8月的一天,申春玲为了四哥的考军校又一次卖了血300CC血,去邮局汇钱时被一辆满载着钢筋的大卡车挂倒,沉重的车轮从她身上轧过。
申春玲死后,全村的老少为他举办了村俗中最为隆重的葬礼。
申春玲死于1998年,事过几年后,不知是那位人把申春玲的事贴在了网上。
我想所说的事是不是说清了吧。
一位应该做的事做了,赢了一个满堂彩。高官们生也伟大,死亦辉煌,是有人为之做刀笔的。
一位做了不该做的事,反而是事过六年后,在非主流媒体上才露出。小民们生亦困苦,死亦艰难,是没有人为之歌功颂德的,若能成为口碑,也是百姓有知,是善良的心在呼吸。
我最想说的事是,道德文章,历来是史官们在做。如今亦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了,是否为小民的道德文章,也应该是有政府和政府管的主流媒体来做呢?
当然最后的申明一下,我本人对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公仆”们无有它意。我只是希望,我们应该比历代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