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align="center"> 38.牵手与放手
农家门前放着的打谷机,小水塘里戏水的鸭子,树上唱着歌儿的小鸟,这一切都吸引着城里孩子好奇的目光。毛毛和同来的表哥表妹们在四周逛着,我便和大伙儿聊了起来。
“毛毛真是不简单,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他的报道。你是怎样教育的?”大伙儿问道。
自从孩子考上科大少年班以来,向我咨询教育方法的人就更多了,看来这次下乡也不例外。
“成功的孩子一般来说有两类。一类是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教育得法;另一类就是家长放手不管,一切都由着孩子自己。比如农家的孩子,他们家长没太高的文化,也没精力去管,相反孩子们还得承担家务,帮父母干农活。糟糕的就是那种父母管得紧,却又不得法的。”我说。
“那你是怎样管的呢?”大伙问道。
“是引导,而不是管。”我强调说,“我主要是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主自觉地去学习,而不是逼着孩子去学习。孩子们天生都有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我就尽量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的求知欲。而有的人在孩子提问的时候,可能就会说:一边去,我累死了,别吵!这样一来,家长就在不经意中把孩子的好奇心给扼杀了。”
“这城里和乡下就是不一样。”孩子他爸的一位表弟羡慕地说,他现在正在大学读研。
“那你父母就属不管的吧?”大伙问道。
“我父母是没管什么,他们哪有精力来管我?开始我也挺贪玩,后来见父母工作那么辛苦,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就发愤读书,后来就读出来了。”
“这就是一些父母放手的孩子为什么成才的道理。父母放手的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有的还要帮助父母承担家庭重担。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独立性较强。他们知道父母的不易,懂事早,所以学习的自觉性很强。”我分析道。
我们正聊着,大舅公家来人请吃饭了。大伙招呼着一块去,却不见了毛毛。
“你不是一直和毛毛在一块的吗?”小姑对我说,“大家看着你们母子俩总在一起有说有笑指指点点的,都羡慕你们感情好呢!这回怎么把毛毛给弄丢了呢?”
我给她说得一怔。难道母子感情好就该总和孩子在一起的吗?总牵着妈妈的手的孩子又如何长得大呢?
“他好像和他爸爸在楼上。”孩子的爷爷说。正巧,孩子他爸下楼来了。
“毛毛没和你在一起?那你去大堤上找找,我记得他往大堤上去了。我找过了,但没戴眼睛,怕没看清。”我对孩子他爸说。
不一会儿,就见毛毛和孩子他爸从堤上回来。
“他多好,自己敢出去逛,还会自己在家请客,像个大人了,舟舟可不行。”大姑羡慕地说。
这不就是放手的好处吗?我在心里说道。
贴心建议: <font color="blue">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将来要独自面对社会。作为父母,在手把手地教育孩子的同时,不妨想一想,你是否给了孩子自己的生活空间?适当地放手,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