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芜湖小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小李整理的小实验集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2-19 23:27:17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3-9 19:20:33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3-28 09:45:23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6:35:3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水中蜡烛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将一只蜡烛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往杯内倒水,直到快要淹没蜡烛。这时点燃蜡烛,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火焰将蜡烛烧成了漏斗形,而火却不会熄灭。  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的外壁与水接触,蜡烛燃烧的热量可以很快地被水传递出去,使其外壁不被溶化而形成的。 </span></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6:37:03 | 只看该作者
学生论文__________<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马铃薯也能导电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寒假里,有一天,妈妈让我把厨房地上的马铃薯收拾到一个袋子里,正收拾着,我脑子里突然想起一本科学书上说,西红柿能导电,那马铃薯呢?是不是也能。于是,我找来了几个铜片和锌片,在每个马铃薯的两端分别插进铜片和锌片,然后将铜丝分别拧在铜片和锌片上,再将其与小灯泡相连,使它们形成一个圆形的闭合电路。这时,小灯泡亮了。我的高兴劲儿甭提了,但小灯泡为什么能亮呢? 原理是什么?我不太清楚。  中午,爸爸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爸爸解释说:“因为马铃薯是潮湿的,里面有丰富的汁液,而这些汁液呈酸性,金属铜和锌受到酸的作用,锌片会失去电子,铜片会得到电子,这样铜片就带了正电,锌片带了负电。当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时,电路上就产生了电流,所以灯泡就亮了。” </span></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6:37:2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用铅笔做物理实验</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写字的铅笔是物理实验中最简易、最方便的器材,下面列举数例并略加分析。  1.探究声音的传播 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发现后者的声音比前者大得多。因为前者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到耳膜的,后者声音是经过牙齿、骨骼传到耳膜的。  2.长度的特殊的测量 铅笔除作为被测物体用来做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外,还可用来进行一些特殊测量:如用纸带缠住圆形铅笔,在重叠处打孔,展开后测两孔间距可知铅笔横截面圆周长;把细铜丝单层密绕在铅笔上,测出线圈总长度,除以匝数,可得铜丝直径。  3.演示减小摩擦方法 首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然后在木块下面放几支圆形铅笔,再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比较两次摩擦力,发现后者比前者小得多,因为前者是滑动摩擦,后者是滚动摩擦。  4.演示压强的大小 用小刀把长度适中的铅笔芯削尖,另一端仍为平面,把它放在左右两手食指间用力按,比较感觉,可用来验证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5.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 把铅笔的下端绕上几圈铁丝,按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放手后,铅笔上浮,最后竖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铁丝匝数后,可使其下沉,以此来验证物体的沉浮条件。  6.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把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将铅笔木质部分或铅笔芯串联在电路中,看灯泡是否发光,从而可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span></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6:37:53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反冲运动演示器</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554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上图所示的装置用于演示反冲运动现象。  反冲运动是中学物理课本中的一项传统内容,课本中实验(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模型)较复杂,我们从近几年的有关刊物上看过对此实验的改进方法,但实验操作中效果都不很理想,于是我们对此实验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改进,经过多次改进,明显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  制作材料:透明有机玻璃适量,支架1只,矿泉水瓶1只,气嘴1只,易拉罐1只,铜螺丝1枚,水槽1个。制作方法:   1用550ml的矿泉水瓶做容器。  2.在瓶底中间钻一孔,并装上气嘴和气门芯,并用胶垫密封瓶孔。  3.在矿泉水瓶瓶盖中间钻一个小孔,装上一枚铜质螺丝,瓶盖内外端用胶垫密封。轴的底座。  4.用一只易拉罐截成两半,带凹面的底部作转动轴的底座。  5.在矿泉水瓶的颈部用钻子钻一个小孔。实验:  1.拧开矿泉水瓶盖,往瓶内加入约2/3瓶水,把瓶盖拧紧。  2.用左手食指把瓶颈部的小孔压住,然后用打气筒从气嘴处往瓶内打气加压,大约打4—6下。  3.把加好气的矿泉水瓶倒置于支架与底座之间。  4.把食指移开,水从小孔中喷出,由于水的反冲作用,就可以看见整个矿泉水瓶旋转起来,一直转到瓶中的水流完为止。</span></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6:38:24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争夺颜色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准备一只玻璃试管,在里面盛入将近1/3清水,再滴入几滴碘酒,塞紧塞子后摇匀,这时试管里的溶液是浅棕色的,俗称“碘水”。  现在将试管稍稍倾斜,沿着试管壁缓缓滴入无色透明的洁净汽油,直到液面上升到试管2/3高度处,于是你可以看到试管里出现两层液体:下层是浅棕色碘水,上层是无色透明的汽油。你再塞紧瓶塞,不断摇晃试管,直到里面的液体充分混合,然后把试管直立并且静置。再过一会儿,奇怪!里面的液体发生了变化:沉在下层比较重的水几乎变得没有颜色了,而浮在上层的汽油却变成了紫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碘不大容易溶于水,却十分容易溶于汽油。当你激烈晃动试管时,里面的碘水和汽油有了充分接触的机会,结果水里的绝大部分碘都被汽油“夺走”,于是汽油变成了紫红色,而失去碘的水同时也失去了颜色。</span></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6:38:44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这只气球会爆炸吗?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548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你也许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炸掉。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这个实验的原理,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防爆车胎就是据此原理制成的。</span></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6-4-5 07:47:21 | 只看该作者
佩服!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12 , Processed in 0.11394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