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乐乐姐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乐教育-走进孩子内心的12张卡片

 关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11-4 12:3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11-4 12:52:08 | 只看该作者
十分好,很受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11-4 21:49:47 | 只看该作者
待我收藏起来慢慢看
应该说有些可以用
有些还要考虑 <img src='images/smiles/agree.gif' smilietext=':agree:'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agre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11-5 00:06:2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段:<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div><div class="bt_content" /></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face="宋体">我认为没有什么语言比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更动人,也没有什么言辞比事物本身更具有魅力。热爱真理,谦卑地折服于真理的语气,比任何强辞雄辩都更让人愿意聆听。忘记了自己的语言的人是痛苦的,被迫用别人的语气、思路去说话也是痛苦的。相反,一些某个时期在语言上显得笨拙、力不从心的孩子,反而能写出好的作品,因为他们比以前者更珍惜语言,更懂得去倾听内心和外部世界真实的声音。我认为没有什么语言比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更动人,也没有什么言辞比事物本身更具有魅力。热爱真理,谦卑地折服于真理的语气,比任何强辞雄辩都更让人愿意聆听。如果一个人要在写作上有所发展,就应该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周围的人、事、物。如果一个人要使自己的表达要更吸引人,就应该经常去倾听内心的声音。1.找到自己的语言范文常常是用来教孩子写作和表达的。我们在让孩子阅读范文时,应该告诉孩子范文之所以感人,或者有说服力,绝不是因为它是范文,被印成了铅字,而是因为它流露了真实的情感、思想、描写了真实的生活。要告诉孩子他自己也有许多东西可以写出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美的,别人愿意听的、看的。本来,选取一些文辞优美、内容感人的范文让孩子阅读,只是为了让受到一些言语的熏陶、思想的教益,但孩子面对张纸时,就好像非得要写出像范文一样的文章。孩子变成了所模仿的对象。忘记了自己的语言的人是痛苦的,被迫用别人的语气。思路去说话也是痛苦的。正如走路一样,如果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走路的姿势不好看,总去模仿另一个人走路的样子,他最后可能连路都不会走了。2.仅仅是把回忆变成文字一次,小斯宾塞好奇地问我,怎样写作文,我告诉他,从屋后的花园写起吧。他于是很认真地坐在花园里,呆了一个下午,却没有写出几行字来,当我拿起他的本子时,他说:&ldquo;我不知道写什么&rdquo;。我知道,这是许多孩子都面临的语言障碍,他们不习惯把记忆转变成文字,也不习惯把看见的事物变成文字,总认为作文是一件复杂的大事。于是我告诉他:试试快乐写作的方法,假设你很想把我们屋后的花园告诉给你最喜欢的朋友,并希望他看了以后到这里来玩,你就不会困难了。另外,你已经秀熟悉我们的花园了,用不着像画画一样照着写,试试用你的回忆。小斯宾塞果然重新开始了。这一次,他写得很顺利,把花园里有什么树、什么花、什么时候最好玩,全都写了进去,仿佛不如此他的朋友就不知道花园有多美、多有趣。读完这篇《屋后的花园》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原来,花园在小斯宾塞的心里完全是一个快乐得如同仙境一样的地方。他在作文里这样写到:&ldquo;夏夜,有时天上布满无数星星,我喜欢坐在花园里,静静地看它们,听它们说话的声音。凉风从花园的树叶里吹过,树叶也像在低声细语&hellip;&hellip;&rdquo;3.不要让语言潜能妨碍孩子写作一般来说,具有语言潜能的孩子总是在口头表达上表现得很出色,他们善于学习和模仿新的词汇,很小就对成人的语言环境有天生的敏感。父母们常常会惊奇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使用各种词汇,各种句式的联接也是那样的恰当、准确,各种修辞使用也恰到好处,在辩论中总是占有优势。本来,这种孩子已经有很好的语言潜能,完全可以在写作上发展。但奇怪的是,他们往往写不好作文(当然,也有的写得很好)。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语言的天赋阻碍了真实的表达。相反,一些某个时期的语言上显得笨拙、力不从心的孩子,反而能写出好的作品,因为他们比前者更珍惜语言,更懂得去倾听内心和外部世界真实的声音。我认为在教育孩子写作的时候,对于语言潜能好,能言善辩的孩子要提醒他,语言本身的力量绝不会超过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真相。同样,语言如果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和感情,它只会变得华丽、虚弱。真理是朴实的,但每个人都愿意倾听。还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不要把虚构的当成了真实的。童话,就是童话,而其他文体则应该是真实生活的写照,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一旦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的语言天赋便会插上另一个翅膀,在表达的天空自由翱翔。我曾经受到镇上公立学校的邀请,给老师和孩子讲如何写作文。我谈到这个观点时,一位拉丁语老师反问道:难道我们不需要鼓励孩子去大胆想像吗?是的,孩子是需要想像,但之前他最好先学会准确地描述自己和外部事物,最好先学会记录自己的回忆。如果要虚构,那只是在写故事和童话时才那样做,不能让孩子为了写作文而去想像,就像不要让孩子因为题目是快乐而去装出快乐一样。4.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写作是一项作业、任务、要求,还是一件自己愿意做、想做的事?这是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尽管每个孩子都在按老师的题目、父母的要求写作文,但我认为其实不然。在根本上,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也只有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让孩子自选、自拟题目,是我对小斯宾塞写作训练一贯的做法。之前我曾经和许多父母一样为他出题,但几乎每一个题目他都不感兴趣,或者写不下去。后来我尝试让他自拟题目,他发现这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因为凡是他自己拟的题目,都是他熟悉的、想写的,比如《蜘蛛的网》、《德柏特家的狗》。更有趣的是,一篇题为《与斯宾塞先生夜谈》的文章,把我在一天晚上与他讨论&ldquo;耶酥为什么不逃走&rdquo;的问题全写了进去。这些题目和我给他出的&ldquo;如何成为一个绅士&rdquo;、&ldquo;祖国&rdquo;等尽管相去甚远,但每篇都真实、生动、有趣。当然麻烦也随之而来,受我的影响,镇上许多孩子都自拟题目写作文,而且兴致勃勃。一天,史蒂汶太太拿着她孩子的一篇作文来找我。她怒气冲冲,进门时差点被裙子绊住跌一跤。&ldquo;伟大的教育家斯宾塞先生,看看,难道这就是你教给孩子的作文吗?我的上帝啊!&rdquo;我赶紧接住她扔给我手里的本子,仔细看起来,题目是&ldquo;我的上帝啊&rdquo;──真是太巧了,与史蒂汶太太进门说的第一句话一模一样。我的妈妈,也就是人们称的史蒂汶太太,总是说我不听话,她好像一点也不喜欢我,很多时候,她的尖叫和恐吓让我绝望极了。以下是我记得最清楚的话:&ldquo;你难道想挨一顿吗?&rdquo;当然我不想,如果是问我想不想要一只冰淇淋或者下周不用上课,那我一定马上回答她。不幸的是,当她说&ldquo;你想挨一顿吗&rdquo;时接着总是揪住我的耳朵──问我反正是多余的。&ldquo;你再这样胡闹,我就剥了你的皮!&rdquo;这句话比干脆打我一顿更厉害,我曾见过她吃力地把一只兔子的皮剥下来,我决不会让她在我身上练习这种技巧。&ldquo;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rdquo;其实我心理明白,&ldquo;最后一次&rdquo;后面,还会有很多次。&ldquo;你以为你是谁?&rdquo;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让我紧张的了。难道我是谁她不知道吗?有时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生下来时真的和别人的孩子抱错了。&ldquo;我洗衣服、煮饭把手指都磨破了,还不是为了你们。&rdquo;其实我早就建议她干这些活时最好戴上手套。&ldquo;你以为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rdquo;我倒真希望是这样,否则她又会说:&ldquo;你以为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吗?&rdquo;&ldquo;唉!我的上帝啊!&rdquo;我一听到这句话就绝望。难道上帝真是她的吗?当我看完时,差点忍不住笑起来。客观地说,这是一篇不错的作文。虽然观点有些偏激,但生动,还有一点幽默。我问史蒂汶太太说:&ldquo;你觉得他写得真实吗?&rdquo;&ldquo;真实──但这也算作文吗?&rdquo;以我的学识和所受的教育来看,无疑这就是作文,而且是他自己的作文。并且,我相信许多父母看了这篇作文后,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受到启发。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写一样的题目?如果他对这个题目所涉及的题材没有体验、也不熟悉怎么办?前几年的大学升学考试,由教育大臣出的题目真让人又可气又可笑。一个命题是&ldquo;母亲&rdquo;,难道那些福利学校毕业的孤儿们也非得写这个题目吗?一些孩子生下来后就再也没有看见过自己的母亲。这难道不是有点不公平吗?另一年的题目是&ldquo;我敬爱的人&rdquo;,许许多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根本就没有什么谈得上敬爱的人,这不是非让他们撒谎不可吗?虽然我非常理解教育大臣出这些题目的良苦用心,但这无疑是把写作这种完全应该由学生自己做的事变成了为教育大臣或老师的愿望而做的事。结果之一是,即使你是一个写作上的天才,如果碰上不熟悉的题目,也会被大学拒之门外。值得庆幸的是,这种蠢事教育部再也不干了。现在的题目从题材到体裁,选择的余地都更大了。除此之外,让小斯宾塞对写作乐此不疲的是我从来都鼓励他写他自己想写的。等他写完后,我再对一些文法、修辞不恰当的地方加以指正。5.让写作无处不在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很多孩子一听到这个词就头疼,而另一些孩子却把它当做一种乐趣?这里面一定有某种秘密,发现了的就欣喜,没有发现的就一直困惑。这个秘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对什么是写作的回答。&ldquo;写&rdquo;是记录,&ldquo;作&rdquo;是创作。&ldquo;写&rdquo;就是把思想、感情、思考、事件记录在纸上,&ldquo;作&rdquo;就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文采。&ldquo;写&rdquo;是求真,&ldquo;作&rdquo;是在真的基础上求美,使所写的东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其实写作无处不在,要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ldquo;写&rdquo;和&ldquo;作&rdquo;。(1)摘记在孩子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单词之后,就应该给他准备一个摘记的本子,鼓励他把平时听到的有趣的故事、梦想、奇遇、新闻以及读到的书,以简单的方式记下来。有的可以抄录,有的则可以简略地记一两句话。小斯宾塞从6岁开始就作摘记,到后来,他作的摘记一本又一本,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简直就像一个大百科知识库。摘记比起日记、周记来说,更随意,孩子可以通过它很早就开始接触社会、家庭、人生、自然等等。(2)墙记有些孩子对书本总会有排斥,只要让他在很正规的本子上写字,他就不感兴趣,相反在父母禁止的墙壁上,他却会常常即兴挥毫。好吧,那么就让孩子在墙上写吧。简单的办法是在墙上固定一个地方,贴上许多张牛皮纸,然后在上面有一点小小的提示,比如漫画区、记事区、梦想区等等。让他尽情去写、去画。天长日久之后,父母会发现墙壁像是有魔力一样,孩子们把它视为自己的,而不是成人的小天地。(3)信孩子希望收到信,有时这种心情比成人还要迫切而隐秘,而要收到信唯一的办法是先寄出信。鼓励孩子写信也是一种必要的写作练习。在英国,有很多牧师、神父,还有一些童话作者,他们经常以通信的方式与陌生的孩子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长期以来,我也经常给一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回信。每天下午4点至6点钟,一定会是我给孩子们回信的时间。(4)日记这种有点古老的方式,看来对所有人都并不过时。小到小学生,大到一些杰出的人物,都喜欢以这种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只是孩子们用日记本,一定要与众不同。我给小斯宾塞设计的日记本,后来被一位商人看中,他成批地生产这种特别适合孩子的日记本。不久后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大家后来知道的&ldquo;斯宾塞日记本&rdquo;。(5)故事本这是一种有些神奇的本子,一定要硬面的,有插图的。孩子们都喜欢讲故事,听故事,这种本子就是鼓励他们把听到的写下来。比如家庭的故事,家族的历史等。也要鼓励他们自己创作故事。到七八岁时,他们有一种愿望,就是把自己写的或者是记下来的故事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在我的倡导下,德比小镇每年一次讲故事比赛,非常有趣,后来固定下来,成为孩子们上课之余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到这一天,也就是感恩节的前一天,父母们总是把自己和孩子穿戴得整整齐齐,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故事本来参加比赛。(6)续写指导这虽然看起来有点笨拙,但也非常有效。对一些比较宽泛的题目,由老师或有条件的父母先写上开头,再让孩子在每段的提示下写完整。当然这些&ldquo;提示&rdquo;最好轻松、有趣一些。在英国许多学校后来接受了这种方法,甚至开设了一种写作练习,就是续写。当有一天,你发现写作对孩子来说就像走路、奔跑、跳跃、散步一样时,你就会发现这一项活动不仅可以开启他们心智,而且可以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方便和乐趣。这时,写作就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而只是人的一项充满快乐的智力活动了。现在,也许人们会发现,我提倡孩子快乐写作,就和提倡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一样,都是立足于孩子的自然属性而提出来的。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其他教育方法比顺应孩子自然的次序、兴趣更有效果、更有益处。</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11-5 00:23:20 | 只看该作者
其它的找不到了,喜欢的去买吧,19元一本新近出版的最重要的著作,便是《斯宾塞的教育》。这样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有权力要求人们恭敬地倾听他的意见。同时在本书中,他有力地提出的观点,也是许多著名的教育学家的共同主张,这些观点预示着教育的未来。&mdash;&mdash;英国剑桥大学教育专家奎克(RobertliebertQuick)对于如何训练孩子,《斯宾塞的教育》是卢梭《爱弥尔》之后最有用的最深刻的教育著作。&mdash;&mdash;法国教育家龚贝雷(Gabriel)很少有人像斯宾塞一样,在各个国家、各种阶层的人民中有那样大的吸引力。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在美国,他的思想统治美国大学达30年之久。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mdash;&mdash;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利奥特《斯宾塞的教育》是美国和英国读者最多的教育名著,很多人把斯宾塞看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我认为,在现代教育史上,他是一座纪念碑。&mdash;&mdash;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杜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11-5 01:14:48 | 只看该作者
想起过去曾买来大白纸, 铺在地上, 小孩子很高兴地拿着彩笔画来画去. 这个再试试粘在墙上.墙记在父母禁止的墙壁上,他却会常常即兴挥毫。好吧,那么就让孩子在墙上写吧。简单的办法是在墙上固定一个地方,贴上许多张牛皮纸,然后在上面有一点小小的提示,比如漫画区、记事区、梦想区等等。让他尽情去写、去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11-24 15:21:4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贴,我一定要找找这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11-25 11:20:0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11-26 13:26:22 | 只看该作者
斯宾塞的教育,找找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12-1 09:29:3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文章和话题,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21:37 , Processed in 0.07568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