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78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快乐自豪的英才幼儿童(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19 22: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990000"><span class="line1">培养快乐自豪的英才幼儿童</span>     一、培养幼儿超级的智能是可能的  <span class="line1">英国学者弥勒(John Stuart Mill)六岁时除了英文之外,还学会了拉丁文与希腊文,并且开始阅读各种世界名著。音乐神童莫扎特三岁时即学会弹钢琴,六岁便开始演奏,美国华裔少年罗杰十二岁即由大学毕业,随后便进入史丹福大学念研究所,诸如此类的杰出表现,许多人都将它归功于先天的禀赋或特殊的遗传,认为他们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童。</span>  一般的父母虽然大都非常向往自己拥有一个(或几个)智能高超的下一代,可是始终都不敢对此种梦想存有何种的&ldquo;奢望&rdquo;。  <span class="line1">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对于资赋优异的幼儿曾经作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我们只要使用有系统的方法来教养幼儿,尤其重要的事,如果能够好好把握幼儿一生中最重要与最有效的关键时期来刻意加以指导,则这些幼儿将来在智能能力方面便可能大幅获得改善,甚至成为人人称羡的所谓&ldquo;超级婴儿&rdquo;(super baby),有些人曾经利用这一类的理论实际加以应用,结果竟然发现不少成功的实例,这些实验成功的经验,虽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议,然而却也有许多人表示高度的兴趣,认为这是幼儿教育上一个重大的革新。</span>  <span class="line1">笔者认为目前虽然仍有一些学者对此加以怀疑和批评,然而由所获得的许多资料和证据显示,一般的父母或教师,如果能够经常注意加以教育,则幼儿,尤其是年幼的幼儿,所受的影响将是至深且钜,他们纵然未能成为一个天才,然而也往往足以影响幼儿将来的成就,甚至改变他的一生。</span>  <span class="line1">胡适博士曾经说:&ldquo;要怎样收获就要怎样栽。&rdquo;因此我们如果要使我们的下一代更聪明,将来更出人头地,那么身为父母的成人便应当注意&ldquo;怎样栽&rdquo;的方法,及早&ldquo;勤种和耕耘&rdquo;,将来才能收到丰硕的成果。俗语说:&ldquo;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rdquo;一味称羡别人的孩子,倒不如自己明了教育幼儿的原理和要领,然后设法教好自己的孩子,说不定自己的孩子不久以后便会进步非凡,成为资优的孩子,将来还能替社会人群做出更多的贡献。&ldqu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dquo;,但愿本书所提供的经验,能够带给&ldquo;望子成龙,望女成凤&rdquo;的天下父母一些有价值的借鉴。</span><span class="line1">  二、培养超级智能在学理上与经验上的依据  距今大约二十几年前,美国有一位专家格林都曼 (Glenn Doman) 在费城设立一所&ldquo;人类潜能成就研究社&rdquo;,专门协助大脑受损伤的幼儿从事学习的活动,由于效果卓著,后来灵机一动便将这种利用揭示片来教学的技术应用到一般常态的幼儿,结果发现效果甚为不错,后来他根据这些临床经验写成一本书 &mdash;&mdash;《如何教你的婴儿阅读》成为1964年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该书后来竟被翻译成十六种语言的版本,1979年,他又写了另一本书《向你的宝贝教数学》,后来又出版了《如何使你婴儿的智力倍增》 的著作。  他一再向家长表示:&ldquo;我们每个人天赋的潜力都含有达尔文、莫扎特、米开朗基罗、爱迪生和爱因斯坦的能量,因此只要注意发掘,每一个人都能成就惊人的事业。&rdquo;  都曼曾经设计了一些特殊训练的课程,而且还为热心的家长设置一种特别讲习会,以便自行在家使用特殊设计的卡片向自己的婴儿从事教学。为了显示这种特殊训练方式的成效,都曼曾经在来自美国及世界各地人士的围观下,请一些他们受过训练的婴幼儿当场表演,其中有一位四岁的幼儿,居然能够正确的辨别莎翁&ldquo;威尼斯商人&rdquo;戏剧中的许多人物,而且能够以外文(日语)造句,并将这些句子翻译成法文和英文,使在场参观的来宾目瞪口呆、啧啧称奇。另外他在费城所设立的&ldquo;提高人类潜能训练营&rdquo;,曾使九十个孩子变成天才,他们的智商也被提高至178,乃至220的惊人记录。其中有一个两岁的意大利男孩,竟然能够记住美国地图上的30个州的州名及其各郡的名称。一个九个月大的女孩能够由许多的答案中正确的选出&ldquo;78-1-2-3-9=?&rdquo;诸如此类的问题解答。另外有一个32个月大的孩子能够认识分子结构,并辨别出樟脑油、柠檬精、葡萄糖酸等化学品的气味,更是令人十分惊讶,认为不可思议。  由于这种惊人的成就,引起美国各地以及其它国家许多学者的密切注意。尽管目前仍有不少保守派的学者对此抱着怀疑态度,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却是日益兴盛,现在已经汇成为一股明显的浪潮,因此一位学者曾经表示:&ldquo;美国今日对于幼儿的研究,正如文艺复兴一般的蓬勃发展。&rdquo;  然而不少人仍然要问,这是可能的吗? 许多在这方面有相当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性是很大的。下面是一些主要的根据:  (1)美国心理学家 (B. Bloom) 曾经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表示: 如果人类的智能到17岁左右便发展至成熟的程度,则一个人在一岁时,其智能便至少发展至20%,在四岁时便发展到50%,在八岁时达到百分80%,在十二岁时便达到百分之92%,十七岁时才达成100%。此外,一个幼儿在四岁以前如果不幸处于贫困恶劣或缺乏教养的环境中,则每年便会降低其智商二点五之多,而且这种伤害以后永远无法加以补救。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四岁以前是其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影响至为重大,因此千万不能忽视幼年时期的教育。  (2)心理学者汉特 (MC V. Hunt) 曾经强调:&ldquo;人类智能的发展具有所谓关键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对于幼儿施以适当的早年经验和充分的环境刺激,则必然可以促进并提高幼儿智商的程度。&rdquo;此外,他还大胆的提出一种假设,&ldquo;如果我们使用&lsquo;一种合理的早年经验的科学教育心理学&rsquo;,我们便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人类智能的平均水准,甚至可以比目前的平均智商高出30%之多!&rdquo;由此可见,只要对于幼儿从事有效的教育,便能大大提高一个孩子聪明的程度。  (3)哈佛大学的教授布鲁纳 (J. Bruner) 也认为后天环境的安排最为重要,他曾指出&ldquo;坐待成熟才能学习&rdquo;或&ldquo;成熟为学习的主要条件&rdquo;这种传统的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我们一般人对于幼儿,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往往都低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坦白的说,如果我们能够改进教材和教学的方式,事实上我们便可以使幼儿提早学习各种比较困难和复杂的课程,他坚信&ldquo;任何学科均可以某种智能上真实的形式,来有效的教给任何发展阶段中的任何一个幼儿。&rdquo;  (4)俄国心理学家柴可夫斯基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在八岁以前可说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的增加,因此是呈倒三角形&ldquo;▽&rdquo;的状态,然而就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言,却刚好相反,年龄愈小,其学习和吸收的能力反而愈大,年龄愈大,其学习能力反而愈小,而呈逐年递减的现象,因此是呈正三角形&ldquo;△&rdquo;的状态。他表示婴儿时期的大脑具有非常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对于成人所给予的各种刺激,如果次数充分,便可能被他们全部照单全收,而且成为潜意识,成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且更令人惊异的是这种记忆的活动完全都是在轻松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婴儿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用脑者,成人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意大利的学者蒙台梭利也曾经表示有同样的见解,她说:婴儿的大脑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能力,这种机能简直可以媲美上帝的创造力,成人的记忆力实在望尘莫及。格林杜曼也表示:&ldquo;在记忆学习方面,如果与零至两岁的婴儿相比较,成人简直是低能。&rdquo;由此可见,婴儿在记忆吸收方面具有不可思议的一种能力。  (5)依据现代人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其它动物大都在接近发育成熟时才出生,而惟独人类是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时便脱离了母体。瑞士一位动物学家曾说:&ldquo;婴儿出生时,由于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无法立即睁开观看外物,不会爬行,也不会走路,与其它动物一生下来便会站立、走动,甚至会跑,眼睛也看得见,可说迥然有异。由于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身体各部份,尤其是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而且在出生之后的几年来发育最为迅速,因此我们如果能把握这一阶段的发育关键期,给予适当的训练,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一些生理学家进一步发现,人类的各种行为能力及心理活动,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而这些脑细胞之间所形成的神经元 (其功能相当于晶体管电路中构成联系的配线),如果这些神经元愈是发达或复杂,则大脑的各种功能,例如记忆、推理、想象或反应的方式便愈为灵敏、巧妙和迅速,而这些神经元的发展,在零岁和两岁之间可说最为迅速,据估计,在这短短的两年之间,其发育进展的程度几乎与两岁至二十岁之间的发展完全相等,由此可见,出生之后至两岁期间,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促进神经元的发展) 是何等的重要。  为了证明这种观点的正确性,西德有一位学者威士德 (Frederic Vester) 曾经以老鼠作实验,他将刚出生的老鼠分成两组,经过两周后解剖老鼠的头部,发现这两组老鼠的脑细胞中,属于视觉中枢的神经细胞平均有14个接点(相当于神经元的数个),然后将其中一组 (B组) 的小老鼠的眼睛缝合起来,使其看不见外物或接触外物的刺激,而A组不缝眼,两周后又解剖这两组的头部,结果发现A组老鼠脑部接点数已经急速增加至8000,而B组老鼠的接点数却始终未能增加,经过一个月后,他让B组恢复视觉,不过事后不论如何,B组老鼠视神经细胞的接点数也都没有什么增加,而且一直都停留在原先的程度,永远都跟不上A组,成为一群几乎无法学习的白痴老鼠,这一个实验也就再次的证明出生后及时获得有效刺激的迫切性和必需性。  (6) 印度狼童的实例和启示:1920年有一对传教士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方的一个山上捕获了两只怪物,这两只怪物浑身长毛,他们将这些毛发剃掉之后,才知道是&ldquo;人&rdquo;,原来她们都是因为出生后发现是女孩而遭到丢弃,没想到后来竟被野狼抚养长大。她们被捉后分别被命名为&ldquo;伽玛大&rdquo;和&ldquo;亚玛大&rdquo;,前者年龄较大,约七周岁,后者较小,只有两周岁左右,她们由于长期生活在狼的环境中,因此也就养成了与狼相似的各种习性,例如她们无法用两只脚站立,只会四肢爬行,而且跑起来非常迅速,有时连狗都追不上,鼻子也特别敏锐,白天大都喜欢睡觉,晚上则精神奕奕,而且每天晚上都要定时 (在十时、凌晨一点和三点) 嚎叫三次,以便与郊区的狼群相呼应,她们目光非常锐利,能在黑暗中看见各种物品,吃东西或喝水时完全与狗一样,只用舌头舔食,而且年龄较大的伽玛大,喜欢吃生肉,对于腐肉尤感兴趣,有一次在庭院中发现一只死鸡,竟然咬着死鸡跑到森林中生食,回来时嘴边沾满了鸡血和鸡毛。平时看到鸡时常有加以追逐和咬死的习惯和冲动。天气变热时,这些狼童就伸出舌头像狗一般的喘气,她们的肩膀异常宽大,身体很强壮,下肢呈弯曲状,一听到声音就立即竖起耳朵,生气时就像犬一样发出低沉的吠声,如果看到有陌生人接近,则露出尖锐的牙齿,并发出吠声加以警告。由于她们长期生长在野狼的环境中,缺乏人类的教养,因此事后的教育极为困难,尤其是大女孩,回到文明社会后的第二年才学会第一句话&ldquo;水&rdquo;,四年之后也才只学会了六句话,直到十七岁那一年因患尿毒症死亡时,前后训练十年也只学会了四十五个单字而已,然而小女孩由于年纪较小,学习能力反而较佳,教育两个月之后便学会了同样的一个单字&ldquo;水&rdquo;。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智能能力,主要还是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一个人所以会成为一个&ldquo;人&rdquo;,所以会说什么话、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甚至思想观念,全然都在幼年的发育期间所逐渐塑造和熏陶而成的。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发现,为什么小鸡或小鸭出生后能够永远追随它们的母亲,小鸟为什么能够正确辨认自己的母亲而不会看错,其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为动物在出生后这段期间 (大约在一周内) 记忆能力特别强,对于所见所闻的一切均能清晰而完整的加以记忆,而且保持终生难忘,此即所谓铭印的作法 (imprinting) 。由上述的几个实例,我们不难体认一个人的幼年时期是如何的需要教育和训练。  (7) 德国卡尔维特的实验报告。1818年德国有一位牧师卡尔维特(Karl-Witte) 曾经写了一本书&ldquo;卡尔维特的教育&rdquo;,书中详细描述他自己如何将一个资质平庸的儿子作有计划的训练,终于使他长大后成为一位人人称羡的天才,他由于始终坚信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教育,而不是先天资质或天赋才能,能够影响幼儿成为英才或庸才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天赋的多少,而在于出生后至五、六岁期间的教育。他总结出:一个普通资质的婴儿,若能给予良好的教育,一定也可以成为极优秀的人!他结婚后不久生了一个孩子,可惜活不到四个月就去世,1800年他又生下第二个孩子,并给孩子取了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 --- 卡尔维特,这个孩子由于反应很迟钝,因此,大家都担心他的资质并不优秀,然而这位牧师并不气馁,而且毫不犹豫的从事&ldquo;语言教学法&rdquo;的实验。他发现婴儿能够看见东西之后,便把手指放在他的眼前加以晃动,等婴儿的视线跟着手指移动时,就以标准的德语说:&ldquo;手指、手指。&rdquo;而且反复说明几次,此外他又继续教他身体上的各种器官以及他身边各种物品的名称,结果在耐心的教导之下,这个大家起先怀疑是白痴的孩子,不久竟然都能了解这些名称的意义。此外,牧师还经常带他到野外观察各种事物的有关知识。而且只要有疑问都让他自由发问,有意见也尽量使其充分表达。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气质和道德的观念,他们夫妇在在家庭中都尽量不说粗鲁、愤怒或争吵的谈话,并且随时表现高尚文雅、端庄有礼的举止,以便给予孩子最佳的榜样。他表示:&ldquo;我在家中绝不放置任何粗俗、低级的东西&hellip;&hellip;每个房间的家具都经过慎重的考虑和选择,墙上的图画色调极优美。&rdquo;&ldquo;如果卡尔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我们并不勉强他&hellip;&hellip; 我们夫妇没有偏食的习惯,所以能给他良好的榜样。&rdquo;&ldquo;我们也告诉他,克制欲望是必须的。&rdquo;&ldquo;不能对孩子太纵容,尤其是当他做坏事时,一定要教导和纠正。&rdquo;&ldquo;只要卡尔的动机是正当的,他的任何质疑我们都不加以禁止,并且在可能的范围,我们都会给他答复。&rdquo;&ldquo;卡尔最喜欢欣赏绘画,所以我们就买了许多画册给他看,也讲解给他听,然后要他重复一遍画册的内容。&rdquo;&ldquo;我并没有教他写字,等到他想学写字时才教他。&rdquo;&ldquo;每天用功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在这期间务必要他集中心力和注意,所以卡尔在用功时都能专心一意,而变得很喜欢这段学习的时间。&rdquo;为了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和记忆力,牧师常讲故事或念书给他听,讲完后还要求孩子复述一遍,由于这种不断训练的结果,卡尔在五岁时,就学会了三万个单字,而一般的孩子在五岁时平均只学会2007个单字 (根据美国史密斯女士的调查统计) 可见语汇的增加远远超出其它一般的幼儿。为了刺激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牧师常读故事书给他听,但是常常读到一半的时候表示现在爸爸没有空再读,希望他自己去看,由于孩子很想把它看完,因此也就很热心而自动的学习这些文字。此外,牧师又买了许多印有德文与拉丁文的字母以及零至九数目字的卡片,让孩子学习,孩子会读了,就要他读给父母听,如果读对了,就加以夸奖一番,如果读错了,就多读几次给他听,不到几天,他就把这些字母和数字全背下来,接着就教他拼音和单字,到六岁时,他便学会流利的读写德文和拉丁文,牧师又教他法语,而且尽量以有趣的游戏方法来教他,不到一年,他就可以阅读简单的法文书籍,后来又教他意大利文,不到半年,他就看懂意文书籍,七岁开始学英文,也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再学希腊文,一共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到了八岁,卡尔便已经能够阅读许多世界名著。  这位牧师在教孩子语文时,绝不从文法开始,而是尽量让孩子多看各种语文的书,譬如同样是《伊索寓言》的故事书,就让他看德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英文等等不同的版本,而且他的教育也不止限于某一方面,除了文学之外,物理、化学、数学、自然科学也都同样教他学习。卡尔在九岁时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及格,十岁便进入来比锡大学,后来转至哥丁根大学,十二岁时写了一本三角的书,次年出版,在这一年也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时又得到法学博士学位,并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十八岁赴意大利研究法学及但丁文学,成为但丁权威。三十四岁时转至哈雷大学,至八十三岁去世。有些读者可能认为卡尔从小就如此的用功,身体必定不甚健康,童年必定不会很快乐,然而事实并不如此,他十岁那年,德国名诗人与语言学家大海湼(Heinrich Heine,1797-1856) 曾经加以测验,发现卡尔不仅是个惊人的语言奇才,而且精神愉快,身体也很健康。因此可以说是一个身心发展非常健全的孩子,并没有因为用功过度而有失常的现象。  (8) 由世界一些优秀民族成就原因的探讨,也可以证明&ldquo;强调幼年的教育,将来才能有辉煌的成就&rdquo;。在日本有一位犹太人写了一本书,书名是《犹太人的教育》,作者在书中说明了犹太人如何培养天才的秘诀。犹太人目前散布世界的人口总共只有一千六百万人,比台湾总人口还要少,然而他们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却占全部得奖人的32%之多,为其它各民族之冠! 目前犹太人移居美国的人口约有6800000人,在比例上仅占全美国总人口的3、2%,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目前竟然占全部博士班学生总人数的29%,而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的教授竟然占了30&mdash;50%的比例,这种杰出的表现,着实令人不胜惊讶!为什么犹太人的成就能够如此的杰出呢? 主要的原因很可能与他们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与早期的幼年训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犹太人的孩子从三岁起就必须接受文字的教育,而且不管这些文字的内容幼儿是否能够了解,都必须不断反复加以背诵和学习,此外,犹太人的父母不是每天经常跟婴儿说话,就是播放音乐给婴儿欣赏,或由父母轮流唱歌给婴儿听,他们时常在婴儿的摇篮或床边四周挂着许多图画,使婴儿能够经常观看,并且常常更换这些图画,以便刺激他们认知的能力。由于犹太人如此普遍的重视幼儿教育,因此他们的孩子大都能够奠定未来学习的良好基础,难怪长大之后也就人才辈出。  除了犹太民族之外,古代的希腊也出现了不少震古铄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毕达格拉斯&hellip;&hellip;等等,然而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是五十万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都是奴隶,自由民不过仅仅十万人而已,然而为什么他们也会孕育出那么多的旷世奇才呢?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主要还是得力于他们非常重视幼年教育习俗,他们认为小孩最迟在三岁之前一定要教受教育,不仅要学会阅读,而且还要学会写字、说话和音乐,因为这些都是充实内在美的必备条件,与体操运动锻炼体魄的外在美一样的重要。由于过去特别强调幼年时期的认知教育,因此也就培育了不少的人才。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风尚,孩子从小便要背诵许多经典诗文,因此也产生了许多博学的大儒,苏俄一向都被视为一个农业国家,工业与教育一般都被视为比较落后,然而事实上并不尽然,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目前它的战略武器之性能,与美国相比几乎都有过而无不及,因此他们的科技也大都居于领先的地位。事实上这也是他们重视教育的结果。例如根据最近的统计,他们高中学生修习微积分的共有五百万人,而美国高中生念微积分的只有十万五千人。此外苏俄的教育家古儿布士卡雅曾说:&ldquo;教育需从出生那一天就开始,最重要的是学前时期的训练。&rdquo;另一位教育家马卡列因克也表示:&ldquo;五岁前的教育最重要,人类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九成均在此。&rdquo;苏联就学年龄虽然是七岁,然而托儿所和幼儿园却非常富有弹性,凡是出生后两个月至七岁的各种年龄之幼童均可以入学,学习的教材程度也很高,而且幼儿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那就是一律使用英语来教学,由此可见其刻意培养下一代的用心良苦。  在美国方面,近来对于学前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转变,例如在1920年,幼儿园只重视幼儿身体的保健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到了1940年便改为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和情绪方面健全的发展,然而到了1960年,却同时重视社会、情绪、知觉、认知与语言方面力求均衡的发展。1965年詹逊总统还订了一个著名的幼儿头脑开发计划 (Head Start Project),以便大力提高少数民族的幼儿阅读和写字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业程度。此外还动用大量的经费拍摄精心设计的电视教育影片&ldquo;芝麻街&rdquo;(Sesame Street) 每天播出半小时,使学龄前的幼儿也能获得非常良好的教育,近来有不少学者更进一步强调,最有效的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这些学者除了前述的格林都曼之外,哈佛大学的怀特博士也曾经表示:&ldquo;目前美国有许多教育研究者,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已经承认,教育工作应该是从诞生之后便要开始。&rdquo;  &ldquo;过去几千年来教育家努力的对象主要都是集中在六岁至十六岁的孩子身上,可是现在世界上的教育家已经明白,教育必须从出生后开始,因此相信今后的十五年内,全世界的教育将产生极大变化。&rdquo;由于不断的强调这种幼年的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许多父母在&ldquo;望子成龙,望女成凤&rdquo;的心态下,纷纷将子女送往各地各类的训练机关接受训练,以便大量提高智能、语言、数学、艺术、体能或运动技巧方面的能力,有些父母为了能够自行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本身不惜花费十分昂贵的代价,亲自参加有关培养&ldquo;超级婴儿&rdquo;的讲习会。每个家庭都想培养一个最聪明、最能适应社会、也最幸福的幼儿。&rdquo;  (9) 格林都曼的研究和结论:在所有主张开发幼儿智力和潜能的学者当中,最为著名的乃是美国的格林都曼博士,由于二十几年前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脑部有严重障碍,到了三岁还不会走路和说话的女孩来请他指导,后来这位母亲在他的指示下买了一些初级英文字母课本,并教这一女孩阅读,结果竟然出现奇迹,很快就学会阅读,到了六岁时竟然具备了六年级的阅读程度,这一件事给予都曼极大的启示,既然严重脑伤的孩子都能够在短短的两年半中由指导阅读而超越其它常态的幼儿,那么正常的幼儿如果接受同样的指导,相信也可以收到惊人的效果,因此他便组织一个庞大的研究团体,成员包括医生、教育家、脑外科医生、幼儿心理学家、幼儿能力开发专家等等,经过二十几年的深入探讨研究之后,终于获得下列一些惊人的结论:  1、幼儿从两岁开始就有阅读的能力,而且年龄越小,其学习语言能力也就愈强,甚至还不会说话的一岁幼儿也有阅读的能力。  2、幼儿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以及学习的欲望,如果父母不加以限制,则到六岁入学前,他们便可能具备极为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总量有时往往要超过以后一生所学的全部。  3、幼儿时期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喜欢学习的阶段,然而这种求知欲却往往不幸被父母成人所扼杀。  4、只有幼儿才能具备魔术般的吸收能力。因此由出生到八岁的这段期间乃是最重要的时期,八岁之后便要走下坡,而对学习最具关键的时期是一岁到五岁,这时候纵然一次学习五国语言也不会感到困难。  5、父母应该提供幼儿学习大量知识的机会,可惜一般的成人往往低估幼儿的能力,因此所给予的大都是无法满足幼儿兴趣和能力的不适当材料。  6、八岁以前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印象最为深刻,可以说是终身难忘。  7、学习的能力是年龄愈高,能力愈低,呈现逐年递减的现象。  8、如果注意指导,一个两岁左右的幼儿,可以达到一般七岁幼儿的阅读能力。  9、阅读书籍能够促进脑神经的发育,而且完全不会有不良的后果。  10、凡是优秀的天才,大都在年幼时便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从小便应该尽量训练其阅读能力,将来才有可能成为杰出的人才。  11、限制了幼儿的阅读能力,等于是在限制其智力的发展,相反的,培养其阅读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智能测验的成绩。  12、要使脑部发展,目前最主要,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提早教文字,因为这是能改变个人,也能改变世界的一种革命性的教育方式。  在几十年前有一位非常轰动的韩国神童,名叫金恩荣 (Kim Ung Yong) ,三岁便能解答高等数学的问题,并开始学习微积分,而且能写能讲中、韩、英、德四国语言,甚至还出版了一本诗集&ldquo;问天星&rdquo;。1967年曾应邀在日本东京电视台接受访问。他的表现不仅使提出问题的大学教授大为惊讶,而且能够即席写出一首英文诗,为万千的观众叹为观止。然而他这种非凡的成就一部分也是由于早年的训练而来的,他的父母都是韩国的大学教授,他出生后八个月,父母就每天教他汉字(中文),起先是一天一字,然后一天两字、三字,到后来六十张汉字卡片两天内就完全记得,三岁时,不论什么书籍都会阅读,而且能够了解,七岁便考进美国大学,到美国读书。除此之外,美国士多娜夫人的孩子十岁也考上大学,英国吉姆斯参森教授的两个孩子,一个十岁,一个十二岁,也同时都考上英国的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西迪士教授的孩子也在十一岁时就进入哈佛大学,这些孩子所以能够成为天才或神童,事实上都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幼年时代接受特殊训练的结果,因此杜曼博士有机会都建议父母,如果想要节省以后教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尽早教孩子阅读文字,越早越好,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10)目前有不少的实验可以证明,如果对于幼儿能够加以刻意的训练,则其智商可以大幅度的获得提高。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便是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的一群心理学家在米路瓦基 (Milwaukee) 的贫民区所作的实验,这一个地区的居民一向以智能不足者居多,他们选择了母亲的智商低于七十五的婴儿四十个,然后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的二十个婴儿作控制组,不作任何的特别的指导,而另一组的二十个婴儿则全部安置在环境优异的特殊托儿中心,这些婴儿从三个月开始分别接受语言及数学课程的训练以及其它各种有利于认知发展的刺激,如此继续到将近小学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智商平均竟然高达一百二十四,最低的也达到一百,而且没有一个是属于低能的,而另外二十个没经特殊训练的控制组幼儿,到达小学的时候,其智商平均仅为八十五,而且百分之六十均被诊断为智能不足幼儿,可见良好的刺激环境是何等的重要。  另外一个有趣的实验乃是日本一位学者伏见猛弥先生,他在东京饭田桥教育中心设立了一所专门发展幼儿智能的训练班,他曾经作过统计,在他班上受过教育的幼儿一共有一百零二人,刚入学时这些幼儿的平均智商是134、1,一年后平均智商是151、1,平均提高了智商达17之多。而其中25人在参加时平均智商是132、6,两年后平均智商是162、9,平均提高智商达30、3之多。他说: &ldquo;我们调查本班许多幼儿的结果,发现智能发展最快的是两、三岁就来入学的幼儿,其次是四、五岁的幼儿,如果是小学生,他们智商的发展就明显的呈现缓慢的现象。&rdquo;由这些调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一个人的智商是可能加以提高或发展的。过去心理学上一致认为智商极为固定不易变化,事实上并不十分正确,因为由上述的一些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六岁以前智商不仅可以变化,而且愈是接近零岁,其变化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因此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成为难以否认的事实。  三、一般父母的建议  1、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孩子一生成败的主要关键,因此千万不要忽视。英国政府在1972年发表了教育白皮书,强调四岁或五岁才开始的幼儿教育已经太迟,假如不加强三岁前的教育,就无法保证幼儿前途的发展。  2、父母、保姆和老师应当发挥爱心注意教育年幼的幼儿,而且经常在行为举止谈吐方面给予幼儿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说最标准的发音,最优雅的措词,而且表现最高尚的仪态,最道德的行为,以及最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这样经常以身作则,长期熏陶的结果,幼儿必然可以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养。  3、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跟孩子谈话、说故事给孩子听,与孩子一齐看故事书,指导他尽量认字,或带孩子到郊区与大自然多接触,让他认识环境中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和原理,并鼓励他多发问、多讨论,以充实宝贵的生活经验。  4、教幼儿多认字,拼音、数字或英文字母,要以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来学,注意一定要用称赞和鼓励的方式来指导幼儿学习,绝对不可使用威吓的方式来强迫幼儿学习,否则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到畏惧或痛苦,则不仅将前功尽弃,而且还可能弄巧成拙,严重的影响其身心正常的发展,因此千万不要过份勉强幼儿学习,每次时间不要太长,而且成人一旦看到幼儿已有不耐烦或无法维持注意力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停止练习。  5、向幼儿施教认识汉字或拼音,应该注意重复练习,而且每一种应该复习二十次以上,才能变为潜意识,才能成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的有效基础,因此不要操之过急。必须要有相当的恒心和耐力。父母必须了解,如果能够施以耐心加以教导,则将来一旦经验充足,机缘成熟,他们自然便会&ldquo;脱胎换骨&rdquo;,&ldquo;蜕变&rdquo;成为智能非凡的英才。  6、父母必须早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能力乃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最有利的工具,语言能力的高低与智力测验的成绩关系极为密切,语言能力愈高将来就能够学得更多、更快,而且不管做什么事都比较容易成功,因此父母应该与幼儿多讲话、让他多听、多说、多学各国语言,而且买大量的故事书或卡片给他看,并教他认字以便奠定未来成功的基础,但不必教他写字。因为许多专家都认为应该等到入小学以后,肌肉控制能力较纯熟时才开始学写字比较适当。  7、对于幼儿除了应该注意语言的教学之外,同时还应该让幼儿多欣赏优美的音乐或旋律,尤其是古典的、高尚的名曲或交响乐 (不要误认幼儿只喜欢简单的儿歌,如果一开始便让其欣赏古典名曲,他们也会跟成人一样感到喜爱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多欣赏美妙的图画或美术作品,如此才能使大脑的发展获得平衡,而且还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功效。因为根据目前学者的研究,右脑是属于感性的脑(音乐脑),主要是主掌直觉和感性的印象之&ldquo;输入&rdquo;,包括音乐、声音、图型、影像等等非语言性的观念及其发展。而左脑是属于论理的脑(言语脑),它的功能主要在发展语言、文字、记号、分析、计算、理解、判断、综合等方面能力。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同时注意左脑与大脑的均衡发展,不仅可以改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和陶冶性情,而且还可以透过这些教材彼此的影响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8、父母或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教育与成人的教育方式并不相同,目前有些专家发现六岁以前大脑所发出的脑波大都为阿法波(&alpha;波),每妙波动数为八到十四菲尔,这种强烈的脑波能够帮助幼儿学习新事物,而且能够直觉的、全盘的加以吸收,因此这时期的记忆能力可以说最为发达。如果这段时期移居国外,可以学得与外国孩子一模一样的发音和语调,学习的效果也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最为理想。(莫扎特所以三岁就会弹钢琴,主要还是出生后就不断的听他大几岁的姐姐经常练习弹奏名曲,因此自小听多了自然就牢牢记住这些曲子,所以「音乐世家」(其它世家也一样)最易培育杰出的英才,其理由也在此。)至于六岁之后,由于大脑所发出的脑波主要乃是贝大波(&beta;波,每秒约为十四到三十菲尔),这种脑波主要在帮助判断和推理,而本身并无学习的能力,因此六岁以后的学习主要都是有意识的学习,而且大都属于推理性的记忆,因此在学习时均须逐项的加以认知,然后再设法加以记忆,因此记忆能力与六岁以前所特有的直觉性记忆相比较,相差甚大,这就是为什么长大后再学外国文或记诗歌,总是觉得事倍功半,效果不彰,其理由便在此。因此小学以后属于说理和推理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园。对于幼儿,我们必须注意使用直觉性和感性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明了这些教材所代表的意义之后便直接去记忆,如果要教他们目前还难以体会的诗词之类的教材,则不必过分强调幼儿事先必须完全了解其中的内容或意义,他们只要牢记了这些材料,将来长大经验成熟之后,便自然会加以领悟和贯通的。  9、幼儿教育之父福碌贝尔曾经说:&ldquo;国民的命运决定于母亲的手中,而不是在于政治家,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启发人类的教师&mdash;&mdash;母亲。&rdquo;此外,西谚云:&ldquo;伟人的后面必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rdquo;这些名言都明显的强调一个事实,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功,成为非凡的人物,其最主要的关键还是在于母亲如何加以教养和培育,因此为了自己下一代的前途,并为社会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希望天下每一位父母都能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果真如此,则幼儿幸甚,社会幸甚!</span>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可人妈妈 + 1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0-20 09:31:20 | 只看该作者
鼓舞.不过举的天才例子都是老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0-25 09:15:59 | 只看该作者
顶下,好贴。尤其是下面的话看了很有启发。只是我一直很疑问卡尔。维特等天才的人生鼎盛期好像都是在学习阶段,创造阶段好像相对来说比较空白,是不是6岁以前采用的方法比较正确。6岁以后采用的方法有些不好,好像还是沿用6岁以前的方法?而且他们的父母多是搞文科的?倒是犹太民族的教育对早教比较有说服力。

目前有些专家发现六岁以前大脑所发出的脑波大都为阿法波(α波),每妙波动数为八到十四菲尔,这种强烈的脑波能够帮助幼儿学习新事物,而且能够直觉的、全盘的加以吸收,因此这时期的记忆能力可以说最为发达。如果这段时期移居国外,可以学得与外国孩子一模一样的发音和语调,学习的效果也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最为理想。(莫扎特所以三岁就会弹钢琴,主要还是出生后就不断的听他大几岁的姐姐经常练习弹奏名曲,因此自小听多了自然就牢牢记住这些曲子,所以「音乐世家」(其它世家也一样)最易培育杰出的英才,其理由也在此。)至于六岁之后,由于大脑所发出的脑波主要乃是贝大波(β波,每秒约为十四到三十菲尔),这种脑波主要在帮助判断和推理,而本身并无学习的能力,因此六岁以后的学习主要都是有意识的学习,而且大都属于推理性的记忆,因此在学习时均须逐项的加以认知,然后再设法加以记忆,因此记忆能力与六岁以前所特有的直觉性记忆相比较,相差甚大,这就是为什么长大后再学外国文或记诗歌,总是觉得事倍功半,效果不彰,其理由便在此。此帖由 feiniaoyuyu 在 2005-10-25 09:27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0-25 10:28:5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0-27 21:31:0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0-28 13:57:4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1-1 13:00:4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5 16:56: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好贴,谢谢楼主,受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6 09:40:44 | 只看该作者
恩。这个成绩和成功并不能划上等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12 15:36:2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研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08 , Processed in 0.09143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