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55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纪念芭蕾大师乌兰诺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26 13:0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dquo;她的动作完美无缺,均匀舒展,柔如轻纱,完成得干净利落,每一个动作你看不出衔接之处,而是浑然天成。我在其他芭蕾舞演员身上,从未见过类似的演出。&rdquo;&mdash;&mdash;&mdash;英国芭蕾舞大师马戈&middot;芳婷&ldquo;她的每个动作都富有灵感,能够用舞蹈表达出人的极其丰富的感情以及各种感情的细微差别。她使这些感情充满伟大的人性和强烈的精神力量。看了她的演出,使人感到一切灾难将被战胜,世界上只留下真理和美。&rdquo;&mdash;&mdash;&mdash;德国评论家施泰纳  &ldquo;她的动作完美无缺,均匀舒展,柔如轻纱,完成得干净利落,每一个动作你看不出衔接之处,而是浑然天成。我在其他芭蕾舞演员身上,从未见过类似的演出。&rdquo;&mdash;&mdash;&mdash;英国芭蕾舞大师马戈&middot;芳婷  &ldquo;她得每个动作都富有灵感,能够用舞蹈表达出人得极其丰富得感情以及各种感情的细微差别。她使这些感情充满伟大的人性和强烈的精神力量。看了她的演出,使人感到一切灾难将被战胜,世界上只留下真理和美。&rdquo;--德国评论家施泰纳  宽宏大量的死亡之神在迟暮时分带走了乌兰诺娃。她死的时候88岁,死于自然的凋零。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在抵消着记忆中美丽的形象...... 死亡之神的宽厚,有时候是残酷的。她没有在阳光灿烂的盛年死去,她不能想玛丽莲.梦露那样、像伊沙多拉.邓肯那样在死亡的镜子里永葆青春。 或许,这也是一种不幸。 对于乌兰诺娃来说,美丽,不是静态的风景,而是一个过程,定格在黑白影像的画框里。经过岁月的蒸馏,美丽,更像一个若有若无的回忆,带有伊点点苦涩的滋味。 然而,世界记得乌兰诺娃的颠峰时代。像记住《天鹅湖》和《吉赛尔》是不朽的芭蕾经典一样,怀旧的人们记得--她乳白的双脚像是在琴键上行走,如果柴可夫斯基还活着,他一定会侧耳倾听...... 像所有不朽的演员那样,活着的乌兰诺娃不仅是一颗耀眼夺目的超级明星,她还像创造神话那样,把美塑造成人类的向导。乌兰诺娃的美是活泼的、优雅的、像毽子一样翻飞跳跃的美。 宽宏大量的死亡之神在迟暮时分带走了乌兰诺娃。她死的时候88岁,死于自然的凋零。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在抵消着记忆中美丽的形象...... 死亡之神的宽厚,有时候是残酷的。她没有在阳光灿烂的盛年死去,她不能想玛丽莲.梦露那样、像伊沙多拉.邓肯那样在死亡的镜子里永葆青春。 或许,这也是一种不幸。 对于乌兰诺娃来说,美丽,不是静态的风景,而是一个过程,定格在黑白影像的画框里。经过岁月的蒸馏,美丽,更像一个若有若无的回忆,带有伊点点苦涩的滋味。 然而,世界记得乌兰诺娃的颠峰时代。像记住《天鹅湖》和《吉赛尔》是不朽的芭蕾经典一样,怀旧的人们记得--她乳白的双脚像是在琴键上行走,如果柴可夫斯基还活着,他一定会侧耳倾听...... 像所有不朽的演员那样,活着的乌兰诺娃不仅是一颗耀眼夺目的超级明星,她还像创造神话那样,把美塑造成人类的向导。乌兰诺娃的美是活泼的、优雅的、像毽子一样翻飞跳跃的美。乌兰诺娃1910年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个芭蕾舞世家,父亲乌兰诺夫和母亲罗曼诺娃都是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即后来的基洛夫歌剧和芭蕾舞剧院)的芭蕾舞演员。   在文化历史上,乌兰诺娃出生的时代被称为&ldquo;白银时代&rdquo;,一大批文化精英从文学、哲学、艺术领域把伟大的俄罗斯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早在19世纪便已崛起为世界芭蕾第三学派的俄罗斯芭蕾舞派(另两派为法兰西舞派和意大利舞派)也在新的文化风尚影响下走向成熟的巅峰。到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压倒了法兰西芭蕾和意大利芭蕾,在世界芭蕾舞舞坛上占据主导地位。戈尔斯基、福金、斯特拉文斯基等艺术大师的梦幻组合将芭蕾引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hellip;&hellip;   乌兰诺娃一出生便置身于一个芭蕾的世界。早年,她在列宁格勒州立舞蹈学校接受了最初的芭蕾训练。在那里,舞蹈大师瓦加诺娃把毕生的造诣传授给了这个生来就是要跳芭蕾的小女孩。   毕业之后,乌兰诺娃走进了父母曾在其中度过大部分艺术青春的基洛夫剧院。1934年,24岁的乌兰诺娃成功地在扎哈罗夫的芭蕾舞剧《巴赫奇萨雷之泉》中演绎了&ldquo;玛丽&rdquo;一角。令人难忘的&ldquo;玛丽&rdquo;在俄罗斯芭蕾舞坛引起了轰动,年轻的乌兰诺娃就此一举成名,成为俄罗斯芭蕾舞派一颗耀眼、明艳的新星。   成名之后的乌兰诺娃立即成为基洛夫舞团的台柱子。1940年,她在拉夫罗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中扮演&ldquo;朱丽叶&rdquo;。乌兰诺娃的&ldquo;朱丽叶&rdquo;像旋风一样在芭蕾舞坛再次引起持久的轰动,这个角色最终确定了她作为古典芭蕾舞表演大师的地位。   除了让她一举成名的&ldquo;玛丽&rdquo;和&ldquo;朱丽叶&rdquo;,乌兰诺娃在芭蕾传统剧目《吉赛尔》、《天鹅湖》中也有上乘的表现。   1944年,乌兰诺娃的舞台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一年,她从基洛夫剧院转到了莫斯科大剧院,成为首席舞者。有了乌兰诺娃这颗灿烂的红星,莫斯科大剧院从此成为古典芭蕾的一方重镇。7年之后,乌兰诺娃随莫斯科大剧院前往意大利舞派的中心佛罗伦萨献演,在西方世界再次引发一场&ldquo;俄派芭蕾热&rdquo;。1956年,乌兰诺娃出访英伦,在伦敦皇家歌剧院进行了一场成功的表演。从此之后,乌兰诺娃的国际声誉不胫而走,被誉为20世纪芭蕾舞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除了世界各地演出,乌兰诺娃和莫斯科大剧院还一起摄制了一系列芭蕾舞电影。50年代,乌兰诺娃主演的《天鹅湖》至今仍是芭蕾舞的代名词,乌兰诺娃则是古典美的一个最伟大的注解&hellip;&hellip;   毫不夸张地说,是乌兰诺娃教会了中国人跳芭蕾、欣赏芭蕾。   艺术评论家们指出,乌兰诺娃继承了安娜&middot;巴甫诺娃开创的俄派芭蕾传统,表演中透露着诗情画意,美得让人心动,   在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乌兰诺娃整整跳了30多年,到1963年,乌兰诺娃不再出场,结束了世界芭蕾舞一个传奇。   但她并未就此告别心爱的芭蕾舞艺术。作为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舞艺术总监,她集中全力训练年轻的舞者。为了表彰她在这方面的成就,1997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授予她一枚总统勋章。   莫斯科大剧院现任艺术总监瓦西里耶夫说:&ldquo;许多人都认为乌兰诺娃是俄罗斯芭蕾的良心。她令人吃惊的敬业精神永远是人们心中闪光的楷模&hellip;&hellip;&rdquo;   1998年3月21日,长期患病的乌兰诺娃在莫斯科告别人世。叶利钦在当天发给莫斯科大剧院的唁电中说:&ldquo;乌兰诺娃是艺术家良心、荣誉和尊严的象征。她在艺术王国中将获得永生&hellip;&hellip;成为几代俄罗斯艺术家的榜样。&rdquo;   加丽娜&middot;谢尔盖耶夫娜&middot;乌兰诺娃在人生的迟暮中安静地死去,世界不可能像怀念玛莉莲&middot;梦露、伊沙多拉&middot;邓肯那样怀念她,但在不朽的《天鹅湖》中,在柴可夫斯基美妙的乐声中,她的确在人类的记忆中找到了永恒,找到了不朽。1910年1月8日,乌兰诺娃出生于彼得堡一对芭蕾舞演员家中。    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舞蹈学校,此期间师从母亲罗曼诺娃和舞蹈家瓦加诺娃。   1928年,加入基洛夫剧院。   1934年,成功演绎了扎哈罗夫芭蕾舞剧《马赫奇萨雷之泉》中&ldquo;玛丽&rdquo;一角,名声鹊起。   1940年,在拉夫罗夫斯基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表演赢得巨大赞誉,奠定其芭蕾舞大师的地位。   1944年,加盟莫斯科大剧院。   1951年,首次出国到意大利演出。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   1956年,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演出大获成功。   1959年,首次赴美演出《吉赛尔》、《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9年,访问中国。而她主演的《天鹅湖》在50年代传至中国,引发了中国人对芭蕾舞的热爱。   1963年,正式告别舞台,从事芭蕾舞教练工作。   1984年,人们在其故乡竖立她的半身塑像。   1997年,叶利钦总统授予乌兰诺娃总统勋章,嘉奖她在训练年轻舞蹈者上的贡献。   1998年3月21日,因病在莫斯科去世。   1998年3月28日,成千上万的人们赶到莫斯科大剧院送别乌兰诺娃。 <font color="#9933ff" size="5">原先并不想跳舞 珈丽娜&middot;谢尔盖耶夫娜&middot;乌兰诺娃1910年1月8日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一个芭蕾世家,母亲罗曼诺娃是一位芭蕾演员,父亲乌兰诺夫是芭蕾导演和舞台监督。尽管她从小就生活在剧院的气氛中,可是父母起初并没有想到让乌兰诺娃也成为专业舞蹈演员,这也许与她很早就显露出十分羞怯和谦逊的天性有关。  后来母亲发现,乌兰诺娃在童年时表现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她的动作有一种轻松感,对一切美的事物特别敏感,对音乐尤其偏爱。那时乌兰诺娃喜欢倾听母亲娓娓地讲述舞剧的故事。当母亲逐渐看到女儿出色的形体后,终于改变了想法。1919年9月,她把女儿送到了玛丽亚剧院附设的舞蹈学校,当时她在那里兼任低年级古典舞的课程。  在学校里,幼小的乌兰诺娃常常哭鼻子,要求父母把她带回家去。因为她讨厌上课和每天苛刻的芭蕾训练,她根本不想成为芭蕾演员。特别是她那羞怯的天性,在各方面都妨碍着她。她在课堂上不好意思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被老师叫起来后常常就默默地站着,垂着头,暗暗流眼泪。乌兰诺娃知道父母非常爱她这个独生女儿,但对她的教育太严格了,有时&ldquo;甚至是残酷的&rdquo;。不过她还是在舞蹈学校呆了下来。后来她曾经说过<font color="#ff3333" size="5">:&ldquo;我清晰地记得夏天放假的日子里,每天早晨都要站在&lsquo;可憎的&rsquo;把杆旁,开始永无止境的形体训练。那时我曾多么憎恨这门&lsquo;凶狠的艺术&rsquo;,多么希望抛弃这一切,跟大家一样跑到湖边划船,游泳。可是一种听不见的声音一再坚定地重复:快练功吧!快练功吧!只要你一停下,你就将是个名不副实的芭蕾女演员!&rdquo;  1926年的一天,乌兰诺娃的母亲去观赏学生演出的芭蕾《护身符》,由一群女生扮演的一群&ldquo;星火&rdquo;在满台飞舞,其中有一个女孩的造型特别吸引人,表演也很有激情。在她津津有味地瞅着这女孩的身影时,突然发现,原来这就是自己年方十六的女儿乌兰诺娃!母亲终于发现了女儿所具有的非凡的舞蹈潜能。  当时乌兰诺娃已经转到瓦冈诺娃的班上,向这位俄罗斯最杰出的女子芭蕾教育家学习芭蕾。乌兰诺娃体质很弱,腿很细,她患过麻疹、猩红热、腮腺炎、黄疸病,几乎所有的常见病都轮流得过。瓦冈诺娃也感觉到了乌兰诺娃体质柔弱,她帮助乌兰诺娃平衡发展整个形体的造型,使她正确地运用舞蹈中的各种技巧因素,逐渐形成自己的造型风格。以后瓦冈诺娃还精心为乌兰诺娃选择了毕业演出剧目:《仙女们》中夹心糖仙子与王子的慢板舞,展示了她的抒情才能和古典舞的高度水平。在上个世纪里,瓦冈诺娃培养了十来位优秀芭蕾女演员,从谢苗诺娃、乌兰诺娃、维契斯洛娃,直到最晚的科尔帕科娃等,都是世界级的芭蕾艺术家。可以说,没有瓦冈诺娃就没有以芭蕾而闻名世界的乌兰诺娃。1928年5月,乌兰诺娃从舞校毕业,进入列宁格勒歌舞剧院工作。但她仍坚持在瓦冈诺娃的演员进修班里继续学习了十六年。  乌兰诺娃的成功离不开老师,也离不开她的父母。母亲的一丝不苟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女儿,她总是毫不留情地提出尖锐的意见,所以她成了乌兰诺娃最好的助手、老师和朋友。母亲在专业上非常严格,她上课时,要求学生们从一个动作平稳而富有创造性地过渡到另一个动作,使它们联系协调,与音乐配合一致,这就养成了后来乌兰诺娃那种优美如歌般的流畅,而不是去醉心于诱人的所谓绝技。她的父亲从不教她跳舞,可是他顺口提出的意见,往往一下子就能叫人记住。父亲也从不吻她,有时偶然走过,会轻轻揪一下她的头发或是拽一下她的耳朵,这就使她明显地觉察到他的极大的温存。并不顺心的感情生活  芭蕾演员的艺术生命是短暂的,可是乌兰诺娃却毫不逊色地跳到了50岁。1928年5月16日乌兰诺娃在列宁格勒歌舞剧院的舞台上演出了她的毕业剧目&mdash;&mdash;&mdash;《仙女们》;1960年12月29日乌兰诺娃在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上又跳了《仙女们》。可是观众并不知道,这是她在大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就在她蜚声天下,取得辉煌成就时,乌兰诺娃从舞台上退下来了,去当了一名舞蹈教师。  作为一名妇女,她也经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命运考验。在乌兰诺娃的书橱里可以看到全套的《航空与宇宙》杂志,乌兰诺娃对航空事业的兴趣,与她最早的个人情感生活密不可分。但是一场空难夺走了她的第一个心上人,他是一位飞行员。后来她与前苏联第一代戏剧大师扎瓦茨基共同生活,他比她大16岁,虽然在艺术上志趣相投,可是两人爱好各异,后来终于分手了。乌兰诺娃在舞台生活中,曾与不少才貌双全的&ldquo;芭蕾王子&rdquo;相遇,可是只知为艺术奉献的芭蕾圣女,竟没找到其中的任何一个作为生活伴侣。50年代后期,乌兰诺娃与大剧院美术总设计师瓦季姆&middot;伦金结婚,并一同赴欧美巡回演出,这成为乌兰诺娃爱情生活中的高峰。瓦季姆&middot;伦金比乌兰诺娃大8岁,于1974年谢世。之后乌兰诺娃度过了近二十五年的单身生活,直至1998年3月去世。在她身边伴随她的,只有在英国演出时伦敦一位观众送的一条可爱的鬈毛犬&ldquo;博利绍伊&rdquo;(含义是&ldquo;大剧院&rdquo;)。乌兰诺娃十分宠爱它。可是常给女主人带来欢乐的鬈毛犬寿命有限,也先于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最使乌兰诺娃内心隐隐作痛的,是先后扮演罗米欧的男舞伴,这些舞台上的&ldquo;心上人&rdquo;共有十余位,由于芭蕾男演员超负荷的体力消耗,竟一个个先她而去。她的养女塔季扬娜也在满60岁时去世,对乌兰诺娃又是一次沉重打击。塔季扬娜去世后,每天晚上她都要对着相片,说说悄悄话,告诉她自己这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她确实能感觉到自己和相片中的人的感情联系。  乌兰诺娃还有一个&ldquo;永久的秘密&rdquo;。她有一本绿色人造革封面的笔记本,早在1928年刚从列宁格勒舞蹈学校毕业时,她就开始使用。本子的装订线已经松散,她用一根红色的丝带捆扎着。这个日记本保存和使用了70年。可是乌兰诺娃宣称,这不是日记,在她一生中,自己从来就不记日记。她笔记中据说只是详细记载了何时何地跳了什么舞,舞伴是谁,因为这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可是乌兰诺娃不肯说出最后一篇记的是什么,她搪塞道,她正在记录一些对她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诗篇。这些诗篇都是别人特地献给她的,这些诗句充满了爱的情感。但是决不能认为,这些人跟她有什么谈情说爱的关系。有人当面问乌兰诺娃,难道过去和将来,都没有人读到她的这些笔记吗?乌兰诺娃肯定地说:&ldquo;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可能读到,它们将伴随我一起死去。&rdquo;她最终没有保留自己的文物档案,因为她不喜欢别人干预她个人的生活。 此帖由 styzx 在 2005-09-29 19:16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9-27 10:59:39 | 只看该作者
乌兰诺娃_一个值得怀念的芭蕾舞大师。她是第一个用细胞和血液在跳舞的大师。由于她的出现,使许多的芭蕾舞演员改名换姓,非要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个娃字。觉得没有娃字就不是芭蕾舞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9:38:39 | 只看该作者
对大家最有启发的应是中间&ldquo;原先并不想跳舞&rdquo;那段:1 作为孩子母亲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天赋、如何去挖掘孩子的潜能;2 孩子应如何克服困难,致力于成功。此帖由 styzx 在 2005-09-28 19:4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28 21:33:06 | 只看该作者
styzx+2005-09-28 19:38-->引用:styzx @ 2005-09-28 19:38 对大家最有启发的应是中间&ldquo;原先并不想跳舞&rdquo;那段:1 作为孩子母亲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天赋、如何去挖掘孩子的潜能;2 孩子应如何克服困难,致力于成功。


噢,我再看看。
然后让孩子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0-1 21:11:18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感觉她就是为了芭蕾舞而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0-2 00:57:27 | 只看该作者
乌兰诺娃 —— 诗的化身  

   
3月21日,一颗伟大的为舞蹈而搏动的心停止了跳跃--俄罗斯芭蕾舞大师珈琳娜·乌兰诺娃的魂灵超脱人世,向着圣洁的舞蹈天堂飞升而去。但是,作为全世界心目中芭蕾舞的象征,她那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将永久为人们所怀念。

对广大的中国观众来说,乌兰诺娃是与&quot;芭蕾&quot;这个词汇一同进入我们视野的。五、六十年代,由她主演的两部舞剧影片《俄罗斯芭蕾舞大师》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我国各地放映,透过银幕上那些深切感人的艺术形象,中国人一下子认识了她和她为之献身的艺术。1959年,年逾四旬的乌兰诺娃背负着丧夫不久的巨大创痛,随苏联莫斯科大剧院来华参加我国建国十周年庆典,使我们得以从舞台上领略这位大师的风采。在乌兰诺娃的舞蹈世界里树立着许多芭蕾艺术的典型,包括已由无数女舞蹈家饰演过的角色,只是通过乌兰诺娃的再创作才更加完美和真正令人难忘。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所看到的《天鹅湖》、《泪泉》、《罗密欧与朱丽叶》、《吉赛尔》、《仙女们》、《天鹅之死》,正是可以概括她一生艺术创作的结晶--她的充盈着真情实感、完美、自然、和谐的舞蹈技艺,她的透彻的音乐理解力以及注入所有动作、眼光和性格内里的细腻入微的旋律感,她的深入到人物命运而焕发出来的强烈的戏剧表现力,都光彩夺目地展现在这些作品里。 &quot;乌兰诺娃式&quot;的抒情主题如此不同凡响,她在那些近似(柔弱的、单纯的、妩媚的)而绝不雷同的主人公身上,灌注了一种奋争向上的气质,一种蕴藏心中的具有牺牲精神的意志品质,一种使人震撼的力量。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完美的艺术造型诗意地表达出来的。她的音乐秉赋给予她的舞蹈流泻出别人没有的韵味,而且以命运为支点写出了活生生的人物个性。乌兰诺娃能将奇巧的技术动作变成符合自己天性的舞蹈,而不受严谨得不自然的芭蕾程式的束缚,甚至她所表演的各个角色运用的同一种舞姿Arabesque都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如果说芭蕾本身充满着诗意,那么乌兰诺娃就是诗的化身。即使表现普通的生活现象,如&quot;灰姑娘&quot;的琐碎的家务劳动,都被她纳入诗的范畴--身处不幸而生性憨厚的朴素少女,在热忱的忘我勤奋中获得慰藉和满足,她不懂委屈和嫉妒,反而真诚对待虐待她的人--因此,人间美德被敷上一层华美的色泽,产生了异常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在超自然的神话剧《天鹅湖》里,乌兰诺娃的周围笼罩着朦胧、神幻的奇妙色光,尽管她采用低调表情把自己固定在单一的情绪状态,却将浪漫主义的幻梦般美质播扬到所有观众心里;自然,这位抒情艺术大师绝不会忽视感情因素的作用,相反,她在一只被邪恶力量变成天鹅的表象里,埋藏了深邃的人类情感,并借助极为传神的舞蹈动作表达内心的忧戚与渴望、欣慰与欢愉。人们不会忘却那柔美的”天鹅双翅&quot;所包含的多情话语、那轻盈而谨慎的足尖步伐托出的娇羞与惊惧、那&quot;梳理羽毛&quot;时叹息般的头部微摆、那不易觉察的脚的振颤……。她的&quot;吉赛尔&quot;特别地忠厚天真,纯净无暇犹若水晶一般,无论是沉湎热烈的憧憬还是陷于痛苦的绝望,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掺杂一丝不相统一的成分。她的&quot;朱丽叶&quot;描画的是一个纯情少女的成熟过程,她运用质朴的细微的动作表情,把形象的外表与内在美统一起来,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戏剧波澜中,毫无疏漏地揭示出微妙的情感变化,直至为爱侣慨然献身的高潮。在《泪泉》这部用舞蹈艺术再现普希金诗情的不朽杰作中,乌兰诺娃把一个温柔女性的殇逝化成意味深长的形象力量--纯洁善良得令人肃然起敬的玛丽娅,彻底动摇了暴君的信条,也深深地震撼着观赏舞剧的人们。

乌兰诺娃谱写了芭蕾艺术最为动人的篇章。庄重的舞蹈感,凝练的雕塑性,高度的音乐化,构成&quot;乌兰诺娃式&quot;人物的&quot; 语言特色&quot;。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曾不无贬意地称芭蕾是&quot;羞怯的杂技&quot;,然而在谈到乌兰诺娃时他却说:&quot;那是另外一回事。她高大无比,她是艺术的灵魂,她本身就是诗,就是音乐。&quot;是的,在无声的艺术王国里,再没有比乌兰诺娃告诉人们的更多、更丰满、更完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0-2 01:07:50 | 只看该作者
又找到几张GalinaUlanova的照片<img src="http://balletbookstore.com/ballerina/pic/ulanov0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0-2 01:09:07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balletbookstore.com/ballerina/pic/ulanov0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10-2 01:10:03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balletbookstore.com/ballerina/pic/ulanov0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帖由 dawnch 在 2005-10-02 01:35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0-2 01:36:38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balletbookstore.com/ballerina/pic/ulanov0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6:38 , Processed in 0.09031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