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播种希望和欢乐的人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15 22:4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darkblue">播种希望和欢乐的人


            
  约40年前,我曾到一个不大为游人所知的古老高山上进行了一次长途跋涉。阿尔卑斯山脉绵延而下,在那里插入普罗旺斯地区。触目所及的是一片毫无生机的荒地。虽然是阳光灿烂的6月,但由于没有树木遮蔽,高空的风吹下来,猛烈得令人不能忍受。走了5个小时之后,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这时,我瞥见远处直立着一个小黑影,看起来像一株孤立的树干。我走向那个黑影。那是个牧羊人,在被烤焦的地面上还躺着他的30只羊。

  他领我来到山凹中他的住处,那儿有一口很深的天然井。牧羊人沉默寡言,但是,你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自信、果断的人。这种态度似乎与这块荒地不相称。他住的房屋也不是简陋的木屋,而是一间真正的石砌的房子,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长枪上过油;火炉上汤正滚着。我注意到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上没有一颗纽扣松动。他请我喝了一些汤。和主人一样,他的狗也是安安静静的,友善但不谄媚。

  从一见面我就意识到今天得在此过夜,因为这里离最近的村落也至少还要一天半的脚程。

  牧羊人拿来一个小口袋,倒出一堆橡子到桌上。他极为仔细地一个个检查这些橡子,从中挑选出好的放在一堆。我想帮忙,他说这是他份内的事。当他挑选出一大堆好的橡子之后,就十个一堆地数出来,同时淘汰那些颗粒略小、或有点儿破裂的果实。当他数够100颗完美无缺的果实之后,才去睡觉。

  和这个男人相处真是平和极了。第二天,我请求再住一晚,他答应了。其实,多呆一天并无必要,但我对牧羊人发生了兴趣并希望更多了解他。他打开羊圈,把羊群赶入草地。出门之前,他先将昨晚精挑细选出的那袋橡子泡在一桶水里,然后背上它出门,还带了一根铁棒。我沿着一条与他平行的路走。草地在山谷里,他把羊群交由牧羊犬照管,然后爬上我站立的山坡。他怕我无事可做,过来邀我同行。我们爬了约100米,抵达山脊。

  然后,他开始用铁棒在地上扎一个洞,将一颗橡子放在洞里,用土覆盖好。原来他正在种下一棵一棵的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否属于他,他说不属于。问他知道是谁的吗?他猜也许是公有的,也许是私有但弃置不管的。他似乎并不关心土地的所有者是谁,只管精心地种植他的100颗橡子。午饭之后,他又继续种树。或许由于我坚持不懈的追问,他告诉我已在这片荒地上播种3年了,种了10多万颗橡子,其中的2万粒已经发芽。这2万株小苗大概会有一半因地鼠或高原的恶劣环境而无法存活,还剩下1万株将会存活于这片不毛之地。

  这时,我开始想知道他的年龄,他显然超过50岁,他告诉我说有55岁了。他叫艾尔则德·布菲耶,以前在平地拥有一个农场,在那儿,他曾有过家庭。后来独生子和妻子相继去世,他便一个人隐居在此。他认为这块荒地需要种树,否则就会走向死亡。

  我对他说,30年后,这一万棵橡树将成为一个奇迹。但他却平静而简单地回答道:如果上帝假以天年,30年后,树木的数量一定十分惊人,这已经种植的1万株橡树,不过是沧海一粟。

  以后的5年,我卷入了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我有了一小笔复员津贴,因而渴望去野外呆一段时间。我再度走上通往那片荒原的路。

  乡村的景色依然如故。走过废弃的村舍,我看见远方泛着一团灰雾,仿佛覆盖在山顶的一块毛毯。我回忆起那位种树的牧羊人,过去的5年中,我见过太多人死亡,因而自然而然地想到或许布菲耶已不在人世了。想想看,在一个20岁的年轻人眼里,一位50岁的老人,除了等死之外,还能做什么呢?事实是,布菲耶不仅没死,而且愈发矫健了。他换了工作,只剩下4只羊了,取而代之的是添了100个蜂巢。因为羊群对树苗造成威胁。他告诉我(我也亲眼看到)战争完全没有打扰他,他只管心无旁骛地种他的树。

  那批1910年栽种的橡树已经10岁了,长得比我俩都高,看起来极为壮观。我实在说不出话来,他也沉默不语。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在静默中穿过他的森林。我们走过三个地带,全长11公里,最宽的地方有5公里。他的计划都得到落实,山毛榉已长高,与我的肩齐平。极目远眺,树林延伸至远方。尽管布菲耶根本没花心思构想宏伟蓝图,只管朴实而执著地执行他的计划,但是他的创造产生了一种连锁效应。我看到原先干涸的河床如今竟然溪流潺潺。这是我所见到的连锁反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

  对布菲耶的人格进行品评之前,千万不要忘记他是在绝对孤寂的环境中,完全孤独地工作着。晚年的他几乎丧失了说话的习惯,或许他觉得没有说话的必要了。

  1935年,布菲耶接待了一位森林巡视员的来访,他命令布菲耶不准在野外起火,以免着火殃及这块“天然树林”。这是他第一次听见有人天真地说:一片森林会自然生成!后来一个官方代表团来到这儿视察“天然森林”,这些人废话连篇,幸运的是,他们决定将整个森林置于州的保护之下,一概不准有制炭业。

  我的一个朋友也是视察团的成员,我向他说明了其中的原委。第二个星期,我们一起去拜访布菲耶,发现他仍在努力地工作。

  我的这位朋友是个森林专家,他知道布菲耶的价值,并知道如何保持沉默。我拿出带来的礼物———一些鸡蛋,我们三人在野外的默默沉思中共进午餐。

  离开之前,我的朋友简单地提了几条适土种植的建议,但并未刻意强调其重要性。后来他告诉我:“布菲耶在种树方面懂得比我多,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多,他发现了幸福之路。”

  对这片林子真正的威胁发生在1939年二战期间,那时汽车靠燃烧木材发动,1910年种的那片橡树林遭到砍伐。但是由于远离铁路,木材商最终发现经济上划不来,因此放弃了。而布菲耶对此一无所知,仍然远在30公里之外默默地继续着他的事业。1914年的那场战争和他毫无关系,1939年的战争也如此。

  我最后一次拜访布菲耶是在1945年6月,那时他已是87岁高龄。原本荒废的土地,除去残留些许战争的痕迹之外,一切都变了,甚至连空气都不同了。那些令我生畏的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风送爽,山中的水声传入耳中,种种迹象都表明:希望已经重返这里。

  这位老人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一片荒原,使之变成一块生机勃勃的乐土,这其中所蕴藏的仁爱品德,令我产生了近乎崇拜的心理。老人虽没受过多高深的教育,但他以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行动,完成了一件与神一样的伟业。

  布菲耶于1947年安详地在班纳安养老院里去世。

  约瑟夫·克奈尔,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曾经在大峡谷瀑布做过这样一个观察:他观察了150名游客,发现仅有3人对这举世罕见的奇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凝视时间超过30秒钟。多数游客只顾忙着摆弄照相机,或与朋友聊天,然后径直回到车上。克奈尔认为,多数游客还是真诚欣赏大峡谷的,但他们缺乏吸收大自然精灵之气的某种能力;而这种感情是需要培养的,任何人都能培养出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获得启迪的能力。《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二)(叶凡、刘云译天津教育版)可以看作克奈尔自然教育法的一份教材,它收集了克奈尔用于“教学”的50个游戏和他的教学心得。这里特选摘该书所附JeanGiono的《一位播种希望和欢乐的老人》,或许在阅读过程中,你的心中会升起一道奇异的光线。

(解放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9-15 22:49: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非常让我感动的老人!谢谢lah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42 , Processed in 0.10202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