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丫丫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常小实验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0:56 | 只看该作者
盐水的浮力 -------------------------------------------------------------------------------- 材料:生鸡蛋、自来水、勺子、两个高的塑料容器、半杯盐、量杯实验:先在两个塑料容器里分别加3/4的水,在其中一个容器里加半杯盐。注意要边加盐边搅拌,等完全溶解之后再加入更多的盐,直到盐水完全饱和,无法溶解更多的盐为止。当然,你不必担心盐加得太多。将一个生鸡蛋小心地放进装淡水的容器里,鸡蛋会怎样?再拿出鸡蛋,把它放进装盐水的容器里,这次鸡蛋又会怎样?原理:正像你所知道的那样,物体可以漂浮是由于重力和浮力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在这个实验里,物体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它周围的环境。浮力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解的“物质”的多少。溶解的物质越多,浮力越大。当你往水里加盐时,你不仅使水变咸了,而且还增加了它所产生的浮力。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当同一个鸡蛋放在盐水里时,它会浮起来,这是因为虽然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但盐水所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这个比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鸡蛋的重力并且阻止它下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1:36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484"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left" height="25"><span class="textfile">潜流</span> </td></tr><tr><td class="gray" height="25">--------------------------------------------------------------------------------</td></tr><tr><td class="textfile" height="25">材料:盐、勺子、蓝色和红色的食物染色剂、两个茶杯、冰、两个干净的大水罐实验:在一个茶杯里倒半杯冰水,加几滴蓝色的食物染色剂。在另一个茶杯里倒半杯自来水,尽可能多地把盐溶解在水里,然后在盐水里加几滴红色的食物染色剂。在一个水罐里倒半罐温水,然后加入着色的冰水,注入时要倾斜水罐,使冰水沿水罐的内壁缓缓流下去。观察一下当冰水加到温水里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冰水会浮在上面还是沉到底部?冰水和温水哪个密度大?在另一个水罐里再倒半罐温水,加入着色的盐水,同样也要使盐水沿水罐的内壁缓缓流入。仔细观察一下当盐水加到温水里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盐水上浮还是下沉?盐水和温水哪个密度大?原理:当水温较低时,它的小微粒(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较低的速度使分子更近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增加了水的密度,因此,当冷水倒进温水中时,冷水会沉到容器的底部。 </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1:5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484"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left" height="25"><span class="textfile">杯子里的硬币</span> </td></tr><tr><td class="gray" height="25">--------------------------------------------------------------------------------</td></tr><tr><td class="textfile" height="25">材料:干净的塑料杯或者玻璃杯、一堆硬币、水实验:在杯子里倒满水,直到水面与杯口持平,再检查一下杯子,确保不会有问题。猜一猜在水不溢出来的情况下可以放多少枚硬币,记住你的答案。现在让我们轻轻地将硬币一枚一枚地放进杯子,看看你的答案和实际情况相差多远。原理:这个实验是基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当硬币沉到杯子底部时,它们排出相同体积的水,水面上升。尽管水面上升,超过了杯子的边缘,但是水并没有溢出来,这是由于氧原子和氢原子所带的相反电荷之间的吸引力使水面上形成的膜保持完整。当然,这层&ldquo;膜&rdquo;的张力是有极限的,当水面的弧度变得特别大时,这种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水就会从杯口溢出来。 </td></tr><tr><td class="gray" height="25"></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2:17 | 只看该作者
水做的透镜 -------------------------------------------------------------------------------- 材料:曲别针、水、报纸实验:把一个曲别针的两个&ldquo;U&rdquo;形向相反的方向拉开成为&ldquo;S&rdquo;形。现在,像图中所显示的那样,将比较小的&ldquo;U&rdquo;形端弯成一个小环。把弯成小环的这一端浸入水中,当你慢慢地将它从水中提起来时,环上会留下一滴小水珠。描述一下水珠上表面和底部的形状。把水珠放在距离报纸七八厘米远的地方,然后透过水珠来读报纸上的字,如果看不清楚的话,调整一下水珠的高度,以便找到合适的焦距。字有什么变化吗?假设你用一个大一点儿的环来做这个实验,这会对你的观察产生什么影响吗?猜猜看,然后亲自动手做一做,找出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2:51 | 只看该作者
被吹走了?可能吧。 -------------------------------------------------------------------------------- 材料:两个乒乓球、两根30厘米长的线、胶带、尺子实验:剪两根大约30厘米长的线,用胶带和线把两个乒乓球固定在尺子上,两个乒乓球相距五六厘米远。猜猜看,如果你在大约30厘米远的地方直接向两个乒乓球之间的空隙吹气的话,它们会分开多远?动手做一做,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原理:哇,两个乒乓球并没有分开呀!相反的,它们看上去好像彼此吸引的样子,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这样呢?是低压现象。两个球之间吹过的气流比周围空气的气压低,压力的不同使得周围的空气挤压进来,由于乒乓球正好位于空气向里挤压的路线上,所以它们也随着气流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3:04 | 只看该作者
开路先锋 -------------------------------------------------------------------------------- 材料:一张纸、一本书、枕垫实验:找一本比你的纸略大一点儿的书,让书与地面保持水平位置。为了起到缓冲作用,你可以在书的下方加一个枕垫。把一张纸放在书上面。放开书之前,猜测一下当书下落时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纸仍然在书上吗?还是会慢慢地和书分开,然后飘落到地上?猜猜看,然后动手做一下这个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你会看到,纸和书一样快速地落到地面上,而不是缓缓地飘下来,这是由于空气阻力小了的原因。书在下落过程中将空气分子推到了一边,由于这些空气分子被从纸下落的路线上挤了出去,所以它们不能减慢纸的下落速度。另外,由于空气不能进入书和纸之间的空隙里,所以在书和纸之间会有一个吸引力产生,使它们不会分开。 [ 返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3:42 | 只看该作者
声音的传播方式 -------------------------------------------------------------------------------- 材料:铜匙、绳子、筷子实验:听声音要靠耳朵,如果把两只耳朵都塞住,还能听到声音吗? 取一只铜匙,用一根绳子吊住,悬在空中,如果用筷子敲打这柄铜匙,可以听到它发出的声响。接着,把绳子上端用牙齿咬住。用两只手把左右耳孔都塞住,请朋友照样敲敲铜匙。原理:真奇怪,不仅听到声音,而且声音比刚才好像还大些。为什么?声音是依靠声波的运动传播的。开始用筷子敲铜匙,它所产生的声波是靠空气传递,由耳孔送入耳朵。后来,两耳已经被手指塞住,筷子敲铜匙时发出的声波,经过绳子和头盖骨传到听觉神经,坚硬的、有弹性的物体传递声波,比空气更快、更好,所以听起来会更响。 [ 返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4:18 | 只看该作者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材料:几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气球、索引卡片、剪刀、铅笔实验:用剪刀在索引卡片中心线的两侧对称地剪开两条平行的缝,两条缝之间相距3厘米。这两条缝将构成火箭气球的可弯曲的拉手。用铅笔在拉手的中心扎一个小孔。吹起一个气球,别让气儿跑出来,把气球嘴穿在这个孔里。放开气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试试发射其他几个不同的气球,你能通过改进卡片的设计来做一个更好、更稳定的火箭吗?原理:当气球表皮伸展开时,它产生了很强的弹力,这个力压缩了密封在气球里的空气。当气球的嘴被松开时,被压缩的空气就从气嘴中猛烈地冲出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表明:&ldquo;任何一个力的作用,都存在一个和它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即反作用力。&rdquo;在这个例子中,作用力是从气球嘴喷出来的气流,而反作用力使气球向着和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 [ 返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4:38 | 只看该作者
用土豆来判断电池的极性 -------------------------------------------------------------------------------- 材料:土豆、两根导线、两节串联的电池组实验:如果电动自行车上的蓄电池的正负极标记变得模糊不清了,你可以借助一只土豆来判断电池的极性。如何来判断呢?请你先做一个类似的实验。先把土豆切成两半,再把两根导线前端的塑料皮剥去,并刮掉导线上的绝缘层,然后将两根导线的金属丝插入土豆中,使插入点相距2-3厘米。将这两根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到两节串联的电池组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你就可以看到与负极相连的导线的土豆插口周围变成绿色,用这种方法就可以确定电极标记模糊不清的电池的极性。 [ 返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21:55:10 | 只看该作者
火柴点电灯 -------------------------------------------------------------------------------- 材料:笔芯、一节干电池、1.2V小电珠、导线、火柴实验:火柴能点燃蜡烛,水能灭火,却没有听说火、水能点燃电灯的。在下面的实验中,它们确实能使电灯点亮。取一支活动铅笔的笔芯,一节一号干电池和一只&ldquo;1.2V&rdquo;小电珠,用导线把它们串联起来。调节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使小电珠刚好不发光。划一根火柴加热笔芯,随着笔芯温度的升高,小电珠慢慢发光;火柴熄灭后,小电珠也慢慢熄灭。为什么?原理:物理课本上讲过,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笔芯的电阻(主要成份是碳)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而当它受热时,它的电阻慢慢减小,小电珠两端的电压变大,因此慢慢发光。火柴熄灭后笔芯的温度降低,电阻增大,使小电珠两端的电压减小而熄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5:09 , Processed in 0.12741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