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54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鹅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7 22:5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芭蕾舞团

[movie]http://www.shanghaiballet.com/zxxs/teh.wmv[/movie]此帖由 dawnch 在 2005-09-08 20:27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00:35:50 | 只看该作者
[芭蕾舞]著名芭蕾介绍系列之一《天鹅湖》

【故事梗概】

  有一天,一位至高无上的王妃对儿子齐格弗里德王子说,她明天就得挑选一位少女做他的未婚妻,并邀请她参加他们的节日。王子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心上人是谁?

  王子在梦中遇到他的心上人,可是她在哪儿呢?这时他被一群天鹅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便跟随它们,这群天鹅把他带到一个偏僻已成废墟的城堡附近的湖岸。在湖岸,这群天鹅翩翩起舞,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吸引了王子。这时天鹅突然间变成了一群少女,那位最美丽的姑娘向王子吐露了她们神秘而不幸的遭遇。

  原来,那位美丽的天鹅就是被魔法禁锢的公主。一个恶毒的魔鬼用魔术使她和她的侍女们变成了天鹅,只有夜间,在这湖岸才能恢复人的形象。要解除巫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一位年轻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才能使她和侍女们摆脱巫术。

  王子深深地爱上了天鹅公主奥杰塔,并向她表示了他的爱慕之情。可是他们的谈话被恶毒的魔鬼洛特巴尔特偷听到了。 在节日舞会上,魔王洛特巴尔特带着他的女儿奥吉丽雅走进了大厅,奥吉丽雅是奥杰塔的复制品,其目的是迷惑王子,骗取他的爱情宣言。王子以为奥吉丽雅就是奥杰塔,因此宣布与她结婚。魔鬼洛特巴尔特狂笑着,带奥吉丽雅离去。

  这时王子才明白这是个圈套,王子万分绝望地向天鹅湖奔去。知道真相的奥杰塔无限感伤,决心不再宽恕王子。魔王狂喜地露出狰狞的凶相,王子不顾一切地向魔王冲去,在奥杰塔和群鹅们的帮助下,魔鬼被王子致死。

从此巫术消失了。奥杰塔和侍女们恢复了人形。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00:38:37 | 只看该作者
【作曲家介绍】


  柴可夫斯基 Pyotr II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作家生平作品目录:《小提琴协奏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四季》、《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舞剧《天鹅湖》、《忧郁小夜曲》等。

  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柴氏应其友Leopold Auer而写的。此老兄当时拒绝演奏( 不适小提琴演奏是当时使用的字眼)。这个曲子就这样束之高阁, 直到另一位小提琴新秀Adolf Brodsky 同意姑且一试时才得以公开於世。1881年12月04日全曲由Brodsky在李希特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中首次演奏此曲。不料恶评旋踵而至;当时维也纳评论界泰斗Eduard Hanslick 曾说:「听众可以看到小提琴已非在演奏,它在猛拉後支离破碎,反弹而将演奏者打得鼻青脸肿。」柴氏至此再度陷入低潮,然而Brodsky 不为所屈、继续在莫斯科和伦敦演奏此曲。他的坚忍不但赢得柴氏的感激,也使这首杰作得以获得世人的接纳。不过Auer也赢得柴氏的谅解,在独奏部分略作修正,而成为今天的标准版本。

  第五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科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科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1888年,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命运斗争”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第六交响乐“悲怆”(Symphony No.6&quotathetique") B小调,(OP.74),作于1893年。这部作品题献给弗拉基米尔.达维多夫,它的标题是《悲怆》,悲怆的标题是柴可夫斯基弟弟的建议。柴可夫斯基曾说明:“这部交响曲的构图归根结底是‘生活’。”

  第七交响乐-降E大调交响乐(Symphony In E Flat Major-Symphony No.7) 。众所周知柴可夫斯基写了6部交响乐,其中后三部更是柴氏的代表作,到现在还是音乐会经常演出的曲目。那又何来一部“第七”交响乐呢?其实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Zhizn)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

  一八一二年序曲完成于1880年10月,是尼古拉·鲁宾斯坦委托柴科夫斯基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创作的作品,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之一。作品于1882年8月8日首次演出时,就受到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及乐曲末段的钟、鼓和排炮齐鸣的热烈气氛,使当时的听众非常兴奋,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中动用了超大规模的乐队,并在结尾处加了一个军乐队,还动用了大炮。这部序曲能为柴科夫斯基赢得声誊并被推为他的代表作品,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序曲《一八一二年》的历史内容是:法国拿破仑于一八一二年调动了上万大军侵入俄国境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逼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放弃莫斯科,三十万居民百分之九十撤出莫斯科。农民们纷纷加入游击队,烧掉了粮食,使拿破仑的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拿破仑的军队由于经不起俄军的反攻和游击队的袭击,结果惨遭失败,拿破仑绕道德境才逃回法国。俄国人民以骄傲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的对军队的文告:“勇敢和胜利的军队!你们终于站在帝国主义的边疆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救星,俄罗斯用这个名字来欢迎你们,你们在这次迅速进军中建立起来的不平凡的功绩,使全国人民都感到惊奇,并带来了我们永远的光荣。”

  1875柴可夫斯基受彼得堡《小说家》杂志发行人之托,每月按俄罗斯的著名诗人的题诗写一首与之相适应的钢琴曲。于是他嘱咐男仆,每月到时候提醒他写作,写完一首交稿一首。唯有六月和十一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只好用《船歌》作为六月,《雪橇》作为十一月,从而写全了十二个月的十二首钢琴曲。1882年以套曲形式,题名《四季》正式出版。

  《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子与三拍子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意大利随想曲完成于1880年夏,初演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大利罗马,其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1880年二月十七日,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说:“在过去的数天中,我已写好了《意大利随想曲》的草稿,这是根据意大利民间的若干流行曲调而写成的。我想这一作品是成功的;它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归功于这些从无意中得来的动人曲调--有些是我从民歌集里收集来的,有些是我在马路上亲耳听到的。”由此可见,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之所以雅俗共赏,流传广泛,与他不断从民间音乐中汲取素材有着密切关系。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作于1869年,1870和1880年分别进行修订。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当时作者只有29岁),也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题材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蒙泰欧和凯普莱特两大贵族家族的青年男女,虽有劳伦斯神父相助,但终因两个家族的世仇,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柴科夫斯基采用着重刻划悲剧的中心人物的手法,使乐曲成功地体现了戏剧的主题思想。在音乐史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是非常多的,柴科夫斯基的这部幻想序曲便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部。

  舞剧《胡桃夹子》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1892年。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2月6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舞剧《天鹅湖》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忧郁小夜曲作于1875年,小提琴独奏,管弦乐伴奏的乐曲(在演奏会上,通常以钢琴伴奏演出),1876年首演于莫斯科。本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是通俗演奏会常选的曲目。一般来说,器乐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轻快的组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这首乐曲里,柴科夫斯基却把它解释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首 “给无情人之歌”了。 乐曲为行板,降b小调,后又转为降a小调,3/4拍子。小提琴独奏的主题在G弦上展开,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00:46:51 | 只看该作者
【剧照】

出自上海芭蕾舞团芭蕾仲夏夜:http://ent.sina.com.cn/f/baimaonv/index.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00:50:04 | 只看该作者
相关音乐下载:

[music]http://www.ziqiang.net/jpa/lm/cd/1.mp3[/music]此帖由 dawnch 在 2005-08-28 18:11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18:14:37 | 只看该作者
上芭这个版本有公主变天鹅的情节.很多版本都没有这部分,一开头就是皇宫里的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8-29 01:29:4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上海芭蕾舞团富于新意的英国版《天鹅湖》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14:33 新浪娱乐

  一百多年来,《天鹅湖》几乎成了芭蕾舞的代名词,上海的观众也早已领略形形式式“天鹅”美丽的身姿。舞剧以善战胜恶的主题、优美动人的旋律、新颖独特的编舞、抒情典雅的风格而久演不衰。

  最近上海芭蕾舞团特邀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德里克·迪恩先生来团执导由他编导的英国版《天鹅湖》,舞剧于1997年在皇家阿尔伯特剧院首演。然后在世界各国巡演,约有25万观众看了这部舞剧。舞剧除了保持原有风格外,还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舞剧深化了善战胜恶的主题,加强了魔王的形象,使之贯串全剧。增加的序幕展示了魔王把奥杰塔公主变为天鹅的情景,这样处理与传统的第一幕衔接更加紧密。第二幕进一步揭示了奥杰塔公主和群鹅在魔王阴影笼罩下的忧郁生活;第三幕更是巧妙地结合娴熟技巧和抒情表演,充分刻画了魔王及其女儿的阴险狡诈。第四幕当奥杰塔公主与群鹅正沉静在焦虑不安之时,魔王出现了,为了与王子争夺奥杰塔,魔王与王子作了一番殊死搏斗,既有魔王与奥杰塔的双人舞;又有魔王与奥杰塔、王子的三人舞,从而使魔王的形象更为突出,舞剧的主题更为鲜明。

  德里克·迪恩先生既遵循19世纪浪漫主义舞剧的传统,又以树立新的舞蹈美学为目标,从现代人的审美欣赏要求出发,对舞剧的某些情节作了改动。第一幕结尾增加了王子的大段独舞,以表达他渴望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内心感情;舞剧最后结局处理成悲剧,奥杰塔与王子双双跳崖,以死殉情,使舞剧更富于震撼力,也似乎更接近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内涵。

  《天鹅湖》以其独特的抒情性和形式美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舞剧的光辉顶点。而德里克·迪恩先生在第二、四幕中成功地更多层次、更多变化地处理群鹅舞蹈,使之成为统一的抒情整体的编舞形式。如第四幕中当王子受骗从而背弃了誓言,群鹅 面临永远不能变回人形并遭毁灭威胁的时候,两臂不断挥拍,心情沉重地围住紧抱在一起的奥杰塔和王子,这一段段舞蹈如诉似泣,有力衬托了两位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动作的编排同音乐紧密吻合一致,达到了交响化的高度。第三幕宫廷舞会上的古典舞和各国代表性民间舞,女演员过去表演时一般不穿脚尖鞋,现在德里克·迪恩先生却要求女演员穿脚尖鞋,使舞剧不仅更有观赏性;而且更有芭蕾昧。另外舞蹈的编排更紧凑、更细腻,对演员的表演来说难度更高。舞美设计别具匠心,更富于诗情画意。

  德里克·迪恩 前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和英国国家芭蕾舞学校艺术总监

  德里克·迪恩在1972年加入皇家芭蕾舞团并且在1980年很快地成为主要的演员。他在全部剧目中演过所有主要的角色,包括许多世界主要舞蹈动作设计者特别创作的角色。为皇家芭蕾舞团和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创作了众多的芭蕾舞剧后,迪恩在1989年离开了皇家芭蕾舞团以便能创造一个广阔的舞蹈艺术工作的天地,从1990年9月到1992年10月,他成为罗马歌剧院的副艺术总监和常驻舞蹈动作设计者,自从1992年10月以来,他在意大利曾筹划和上演了他的作品并且在美国、法国、日本、和南非创作舞剧。

  德里克·迪恩在1993年春被任命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和英国国家芭蕾舞学校的艺术总监。他为舞蹈团创作的舞蹈包括舞剧《巴基塔》中大双人舞的再次上演;1994年首演新编舞剧《吉赛尔》和1995年首演新编舞剧《梦境中的艾丽斯》。在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保留剧目中的其它作品包括他原来为皇家芭蕾舞团创作的“即兴之作”。在1995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为他拍摄了一部日记形式的电视专题片。

  迪恩也筹划设计了一个独特的舞剧《胡桃夹子》,它在1997年首次上演并且当舞剧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回到伦敦大剧场演出时,迪恩出演了德罗赛尔梅亚这个角色。他的新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在1998年在皇家阿尔伯特剧院上演,并且以后在1999年各地巡回演出中由迪恩再次搬上舞台。迪恩的作品《天鹅湖》1997年在皇家阿尔伯特剧院首次上演,在1998年2月获得劳伦斯。奥立佛奖的两项提名。《天鹅湖》在1999年被再次搬上舞台并且在回到英国前在香港、悉尼、墨尔本、阿得雷德和布里斯班的剧院中的五场巡回演出,共有全世界250,000的观众观看了这个舞剧。2000年夏季,迪恩创作了《睡美人》,在皇家阿尔伯特剧院演出。在2000年秋季他编导了新版《天鹅湖》,在英国全国演出并在2001年春季在日本巡回演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8-30 11:54:19 | 只看该作者
我找了许久,希望有一张理想的<天鹅湖>给小女,不知这张如何,先看看.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8-30 12:07:1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只是片断啊。
去看Kinov的版本,演员很不错。
上芭的版本也很新颖,值得收藏。但就不知出了碟片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8-30 12:14:14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有机会找到这只VCD.或DV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23 , Processed in 0.09028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