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们眼中的农村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7 09:3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月21至24日,来自广东、上海、贵州、山西和广西5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位孩子作为他们小伙伴的代表聚集在北京,参加2004年中国儿童发展状况考察论坛。在此之前,他们分别和自己家乡的小伙伴们以夏令营的形式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中国儿童发展状况考察。他们奔赴农村考察了解当地儿童的发展状况,考查内容涉及农村儿童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他们用自己的眼睛,通过实地考察、对话和入户访问获得第一手信息,发现着、思考着,亲自参与儿童发展状况的社会评估活动,并借助绘画、摄影、日记、演讲和论文等多种形式记录和表达自己深刻的感受。
  千万别小看这些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孩子,虽然他们最小的只有小学二三年级,最大的也不过高二,但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是我们成人都不曾想到的。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着儿童自己的权利。
  教育
  受教育,是当今城市孩子的头等大事。因此,在考察中,他们也格外关心农村那些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的受教育状况。在和农村的孩子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上课、同劳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城里的孩子切身感受到农村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和他们对学习的渴望。
  当然,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这些,他们的关注点和思考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这些表层现象上--
  重学习成绩 轻全面发展
  考察中,广西的同学在深入广西南部崇左市、凭祥市、龙州、江州等地发现,这些地方的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得到了普及;对残疾儿童,政府、社会和学校都给予了关爱。但问题还是不容回避--
  那里的基础教育设施基本完善,但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把分数看得很重,这一现象在一些中学尤为普遍。但孩子们同时发现,一些教师多年不"充电",不接受培训也不吸纳新的知识,讲课老一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与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这个硬指标相比,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很少过问,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没有具体的要求,而且一些学校老师的师德师风还令人担忧,比如有的老师很不注意自身的形象,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语言也不美,这样的言谈举止怎能为学生做出好的表率?
  针对这些现象,孩子们提出,要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和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要成立家长学校,老师与学生、与学生家长应保持经常的联系与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氛围。
  辍学 不仅仅因为贫穷
  一提到农村儿童失学,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是因为贫穷。然而,广西南宁二中高一学生林雪雯同学说:"在不是特别贫穷的地区,比如崇左市,即便是经济很困难的学生,也能借助政府的助学金完成学业。所以贫困已不再是儿童失学的主要原因。他们之所以辍学,是因为学非所用,产生了厌学情绪。"林雪雯和自己的伙伴发现,目前以城市为中心的"大一统"教材和教育理念与当前农村整体经济和文化背景极不匹配,这种与农村孩子现实生活太远的教材,显然无法实现教育内容与地方实际文化的对接,缺乏吸引力。同时,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教学以主科为主,不少学生感觉偏难,导致厌学情绪。
  林雪雯说,辍学的另一个深层原因是看不到希望。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读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改变命运。但是,由于农村办学条件差,农村孩子接受知识困难,能升入大学的很少,多数农村学生毕业后仍旧留在农村,而他们所学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农活之中。既然学了没用,"何必要多识那几个字、多花那几年钱?"而且,现在大学毕业生都自谋职业,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那些农村孩子即便考上了大学,日后一旦无法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困境。这种现象已成为一些农村家长和孩子心中难以抹去的"痛",成为家长让孩子辍学的一个因素。2003-2004年,广西罗白中学的辍学率达到3.3%,已超过国家标准。
  面对这种现象,夏令营的孩子们提出农村教育的"出口"是关键问题。认为要让农村学生有一个满意的归宿,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发展特色教育,学校定位要准,将教育与本地的优势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扩大课堂的范围。比如,罗白乡政府在英国救助儿童基金会的帮助下,建立了培训青少年技能的养鸽厂,解决了一部分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再教育和就业问题。
  健康
  在考察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农村的同龄孩子比自己要瘦小得多。农村孩子的营养状况成了他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普遍营养不良
  广东的小营员们说:"我们看到村里的儿童普遍瘦小、黝黑,他们不经常吃肉,很少能喝上牛奶、豆浆,每天要走很远的路上学,还要帮着家里干农活。"孩子们发现,在一些农村仍然沿袭每天吃两顿饭的习惯,通常是上午十一二点一次,下午五六点一次。因为不吃早饭,营养供不上,很多学生上午上课就喊"没劲儿"、无精打采,影响学习的效果。
  广西的同学发现,某些中小学生即便吃早饭,但吃的品种单一,缺乏应有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也不达标。更有少数住宿制的中学对学生身体健康极不负责任,竟然低价收购变质蔬菜供学生三餐食用。用餐环境也很不好,比如有的学校食堂距离厕所近在咫尺。
  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的孩子们建议农民多养家禽和家畜,既有肉吃又有奶喝,如果政府对此能有资金投入就更好了;走长长的山路上学耗费力气和时间,影响村里儿童的生长发育,希望政府能为农村的孩子配备交通车解决上学难的问题。而广西的孩子则提出,学校应聘请营养师或专业人员为学生营养配餐,改善学生伙食,严禁给学生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心态不开放
  由于生活环境闭塞、生活内容又相对单一,农村孩子在自主发展方面缺乏开拓与创新意识,这对他们的心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海营员赵文蕾和伙伴们发现,上海崇明县的儿童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心。在与人交往中也多显被动,从不主动说话。由于信息量不足,心态不开放,对他人的防备心理比较强;有的孩子因家境贫困产生自卑心理,不愿让别人多了解自己;也有的孩子自尊心过强,多以自我为中心。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社交主动性。
  上海的顾美琴说,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孩子即使生活在父母身边,也往往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而学校的生活多半是重成绩轻能力,缺乏应有的精彩。长此以往,农村儿童很难表现出与年龄相应的蓬勃朝气,显得乖巧懂事,过早地变成了"小大人",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很不利。
  针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广东的学生提出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为他们解决遇到的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建议家长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
  环境
  看到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沉迷于网吧、网上冲浪以及麻将、六合彩、天九等赌博之风蔓延,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高一的朱珊珊说:"儿童上网要有监护人陪同,上网学习和交流;对网吧经营的内容也应有所监管。另外要净化青少年的生存环境,防止他们被成人的赌博之风侵染。同时,为农村孩子建一些健康的娱乐场所。"
  针对农村卫生条件差状况,广西的孩子提出净化水源,保证儿童饮用水安全;帮助农民改变随手扔垃圾的陋习,在村里设分类垃圾箱,切实做到垃圾分类处理,保持良好的环境,让农村儿童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广东的孩子则提出,组织村里富余劳动力,成立有偿或无偿的清洁队,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给儿童一个清新的环境。
  2004年中国儿童发展状况考察夏令营及考察论坛,是由中国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我国共同开展的一项活动。目的是让孩子做主、通过儿童的参与,使孩子们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权利,为改善儿童生存和发展状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项活动自2002年起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三年来共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名少年儿童参与了这项活动,他们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亲眼看到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切身感到要珍惜自己生活在城市拥有的更多的机会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3:22 , Processed in 0.11156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