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盈之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成功母亲的教子之道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9-2 22:20:30 | 只看该作者
<span>我不陪孩子写作业</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经有很多朋友问我和夏杨的爸爸,夏杨为什么学习成绩那么好?他爸爸会说:<span>&ldquo;不管&rdquo;,我则会回答:&ldquo;不学!&rdquo;别人以为我们开玩笑,实际上是真的,因为在这&ldquo;不管不学&rdquo;之前,我们实际上&ldquo;管&rdquo;了很多,夏杨也&ldquo;学&rdquo;了不少,&ldquo;不管不学&rdquo;是在此之后的一种状态。</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孩子刚上小学时,很多家长都会感觉很疲惫,一个原因是孩子初入一个新环境,需要帮他适应的东西很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家长每天晚上要陪孩子写作业。我有很多朋友,大家聚到一起经常说到因为孩子的作业,牵扯自己很多的精力,而我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因此产生苦恼和困惑。因为我提前注意了孩子习惯的养成教育,除了上篇中我提到的关注力的培养,我的母亲还帮我注重了孩子上学后的几个习惯的培养(因为当时我正在英国留学),使孩子能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第一个习惯当然就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这个习惯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我已经在上篇中提到了。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让孩子的专注力,跟着老师课堂的内容走,这就像吃饭,课上讲授的内容是他知识的主粮。作为家长,与其只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老师在教孩子的每一节课中完成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和老师保持联系,随时关注他的学习过程。<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就着急上火,请家教,假期给孩子安排补习班,把他所有的兴趣、爱好、户外活动全取消,但孩子的成绩仍然不理想。夏杨上小学初期,我的母亲经常和老师沟通,关注他听课时的情况,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感激我的母亲,她让夏杨在上学初期养成了好习惯,给我们后来的<span>&ldquo;不管不学&rdquo;打下了基础。</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第二个习惯就是养成孩子积极提问的习惯。很多孩子课上的内容没有理解清楚,回家做作业时就不停地问家长。实际上应该让孩子利用课间或放学之后,把当堂或当天没有听懂的内容,及时主动地向老师提出来,让他带着老师给的思考和答案回家完成当天的作业。夏杨在山工附中上学的时候,他的化学书上总是画得密密麻麻的,很多是他的疑问。一位女老师何老师非常喜欢他的好学,因为他每当有一点不明白的,就在课后及时地去问老师,老师特别激励和表扬他。家长在帮孩子做作业时,也可能会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但家长毕竟不是老师,而且随着孩子学业难度的增加,对很多家长来说,陪孩子写作业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所以老师是最好的解疑释惑者,而且没有一个老师会拒绝学生的求学好问。<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第三个习惯就是放学之后及时、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养成一种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好习惯,并能按时作息。课业成绩好是一个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我一向主张,学生的作业是学生课业成绩的基本保证,但不是他综合素质培养的唯一内容。所以,一个孩子如果能有效快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就有时间和精力去涉猎其他的知识领域,包括他喜欢的游戏玩耍。<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记得有一句话,人与人之间成就的大与小的区别,和他工余或课余时间价值的大小很大关系的。我认为一个孩子知识储备量的多少,主要看他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同样多的作业,有的孩子用一小时就能完成,而有的孩子则需要两小时,前者比后者每天就多了一小时的课余时间,从小学到高中<span>12年时间里,前者就多出4380个小时,这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字!这样,他就有可能去涉猎更多的知识。</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对我说,从孩子上小学到初三,每天陪孩子写作业,这些年她连电视都很少看,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她也经常是一边陪孩子写作业,一边唠叨孩子,孩子很烦躁,她也苦恼。其实我觉得,不仅孩子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大人的时间也很宝贵,这样大家每天都在烦躁的气氛中度过宝贵的时光,是大家生命的荒废,是对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一种破坏。<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记得夏杨当时基本能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作业,然后他会看他感兴趣的一些课外书,和小朋友玩,还会和我们在一起探讨许多问题,包括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困惑,所以我们至今像无话不说的朋友。<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要让时间优质化,让孩子养成独立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也有时间来做一些提高生活质量和个人素养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也是生活的一种榜样,他会在无形中演绎、模仿成人世界,将来也能像我们一样从容不迫、健康、快乐地过好人生的每一阶段。</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9-2 22:21:05 | 只看该作者
<span>我出国时儿子没有回头看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我一直相信,在所有的教育中,亲情教育是最关键的,父母如果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期的其他教育也不可能实施。也许有人会说,血缘之情哪用得着教育?实际上即使是亲生儿女,如果没有把无私的爱、科学的爱,在亲情教育的最佳培养期给予他,等他长大成人后,我们和他的心灵上,还是会有一些莫名的隔阂。今天,我的儿子夏杨把我和他爸爸当作最知心的朋友,他的心始终对我们是敞开的,除了浓浓的血缘之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亲情教育的最关键期,我们不遗余力地付出了所有的努力。<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孩子<span>0到6岁是和父母耳鬓厮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总希望粘在父母的身上,不仅身体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抚,心灵也需要父母细微的呵护和开发。他会问这问那,有很多的要求,是我们父母为他付出最多的时候,但也是我们最能影响他的时候。</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经常跟朋友们说,对孩子的付出是可以分阶段性的,尤其是母亲。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妈妈是需要多花点功夫的,等到他可以进入社会机构,比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去独立学习,有专职教育者去教育他的时候,妈妈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做自己的事,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享受生活的乐趣。<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在孩子生命的初期,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儿子的身上。那时候我从书上学到了很多教子的理论,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实践。我记得那时我几乎牺牲掉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星期天,亲戚朋友在一起打麻将,我骑着自行车带孩子到公园,到大自然中去,到很多场所去,让他接受尽多的外界刺激,同时,在随机教育中,我和他培养了可以彼此心领神会的一种亲情,这种和他之间从小就有的默契感觉,到今天他<span>20岁了,我们还有,而且越来越互通,越来越深刻。</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不赞成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我总觉得寄宿学校像一所高级文明监狱,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随时向他提供教育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点一滴培养亲情的过程,错过了很可惜。当然有些家长是工作太忙,没有选择,因此放弃给孩子更多的亲情和教育,真的也很遗憾。我庆幸和欣慰的是,那时我竭尽全力作了一个称职的母亲。<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曾经在他<span>7岁那年去英国学习。那一幕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一幕也一直在鼓励着我。记得我要去飞机场了,我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就在学校门口看他过马路进校门,我当时在车里面非常希望他能回头看一看我,但他头也没回地走到学校里面。我在国外的那两年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不回头看一看我?在国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想,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更多的孩子,我要刻苦学习,我要把国外好的经验、好的教学方法收集回来。</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十几年之后,在儿子的获奖作文里面我知道了他是故意没有回头。他是这样写的:妈妈就要走了,妈妈送我到学校,我就自己下了车,自己走到了学校,我没有回头。过了一会儿我走了出来,到处张望,我发现送妈妈的车已经不见了,妈妈也已经没有了踪影。我没想到小小的儿子能有这样的克制力,也没有想到我的出国让孩子这么难舍难分。<span> </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有一个习惯,夏杨小时候我跟他说话时,总是尽量蹲下身来,看着他的眼睛,很耐心地问他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我觉得那时我是他所需一切的提供者,承担着很重很重的使命。正因为有那一段我对夏杨的陪伴,所以到他以后上中学,尽管他学习忙我工作也忙,陪他的时间也少,但我跟孩子之间那种难以言表的亲情和理解,真的无时无刻不让我们幸福和欣慰。<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别给亲情留下遗憾,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给他更多的爱。</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9-2 22:21:25 | 只看该作者
<span>我替孩子抄作业</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孩子上学后,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我也很注重孩子的作业,但我一直强调的是要快速高质地完成作业,而不是让作业占据孩子所有的业余时间。<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夏杨上学时,一般是用很快的时间,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所以,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做他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他可以去玩,可以读他喜欢的书,可以捣鼓他的电脑,可以看电视<span>&hellip;&hellip;他的学习状态是宽泛而独立的,因为除了课本作业外,我认为他接触的很多东西也是在学习。</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学习是一种综合的素质,是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夏杨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了作业之外的活动上。但有一次,我发现夏杨没有像以往一样很快地把作业写完,非常磨蹭,也非常不愉快地在做作业。一般来说,我是很少过问他的作业的,但这次我很详细地询问他原因。原来,老师这次布置的作业量非常大,有的题要反复做很多遍。我问夏杨是不是都掌握了,他说已经都会了。我就从这些题中选取了一些来测试他,发现他真的都掌握了,于是我就把剩下的作业替他抄了,而他自己则去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当然这种做法不是很合适,事后我与夏杨的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对此表示理解。我以此说明我对孩子<span>&ldquo;学习&rdquo;的一种观念&mdash;&mdash;永远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作业上。</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课内成绩只是一部分,虽然我们的孩子要应对中考、高考,但我认为一个孩子好的成绩决不仅仅是靠写作业写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span>12年间,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他的课本的话,那这个孩子汲取知识的广度肯定是不够的。在夏杨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我和他爸爸采取的一直是比较放任的态度。我们认为只要养成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好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教育的方式有多种,但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成材。我们的<span>&ldquo;放任教育&rdquo;不一定适合其他的孩子,夏杨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借鉴的,但我想,培养一种习惯和一种能力,永远会比只抓课内成绩重要。</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ldquo;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rdquo;,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其实,我们表面对孩子的放任教育中,实际上有着很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不是说我们要孩子 &ldquo;你去做什么吧&rdquo;,而是培养他积极安排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习惯。课堂专注听讲的习惯,已经基本能够保证他掌握课内的学习内容,所以,从小学到高中,夏杨虽然都不是那种把课内学习看得非常重要的孩子,但他的成绩在年级里面还是能够名列前茅。并不是他多么聪明,也并不是他多么努力,而是因为他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汲取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维,成绩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了。</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从夏杨上小学开始,到他一直走进剑桥的大门,我没有给他买过一本辅导书,没有请过一次家教。所谓的<span>&ldquo;不管&rdquo;就是让孩子任意发展,而&ldquo;不学&rdquo;就是在孩子建立了完善的行为模式后,完全没有必要让孩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几册教科书上。&ldquo;不管&rdquo;是一种手段,而&ldquo;不学&rdquo;是一种境界。</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9-2 22:21:49 | 只看该作者
<span>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夏杨现在是剑桥大学大二的本科生,在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里,他积极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并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span>&mdash;&mdash;剑桥大学生物协会主席、剑桥大学科学协会人事部长、三一学院科学协会执行委员、世界著名学生组织AIESEC联合会成员、剑桥大学及全英混沌科学节学生演示小组主要成员、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顾问约翰 .沃克教授实验室助理、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汤姆.布伦德尔实验室助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划船竞赛俱乐部成员、剑桥中国社团的首次话剧《雷雨》中男一号周萍的扮演者、剑桥象棋协会2004年度象棋联赛总裁判、英国BBC广播公司电视系列节目的嘉宾&hellip;&hellip;</span></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他是学生物科学的,每天穿梭于教室、实验室和各种繁忙的社会活动中,我和他爸爸也提醒他注意时间的分配,但他说:<span>&ldquo;有机会面对这么丰富的生活,面对这么多的挑战,并能向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rdquo;</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其实想一想,夏杨今天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他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发展多样兴趣,是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和能力,他已经把紧张丰富多彩的生活,当成一种自然的生活行为,这还是<span>&ldquo;养成教育&rdquo;的结果吧。</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夏杨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注意发展他兴趣的多样性,看电影、听音乐、拆卸组装玩具、旅游、玩耍<span>&hellip;&hellip;凡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我们都尽量地满足了他。孩子喜欢的东西,就是他需要的东西,家长在这一点上,不要逆孩子的兴趣而行,而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他愿意涂鸦就让他去涂鸦,他愿意歌唱,就让他歌唱,他愿意看动画片,就让他看动画片&hellip;&hellip;他的想象力要发展,他的专注力要培养,他的动手能力甚至是在对玩具的破坏性中训练出来的,很多很多的东西,就是在兴趣中学会的。</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像很多家长一样,给他报了各类学习班,但我给他报的不是<span>&ldquo;书法&rdquo;&ldquo;绘画&rdquo;&ldquo;形体&rdquo;等,而是能够培养他的面向现代化的能力的,比如电脑班,小记者班,快乐夏令营,拓展夏令营等。我认为,书法、绘画等是一种技能,而我更希望孩子成为熟悉现代科技社会的&ldquo;复合型&rdquo;人才。</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另外,在夏杨读中学时,我们也是鼓励他参加各类活动和竞赛,他曾经多次在全国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并在高中先后获得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决赛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多次获得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span>&hellip;&hellip;这些活动促进的不仅仅是他的学科成绩,更重要的是,他在参与中培养了一种竞争精神。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我们尊重他个人选择和兴趣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他能够在学习和兴趣娱乐之间取得平衡,并能在这种平衡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教育是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孩子与大量的事物和思想有自然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在体育、自然、手工艺、科学和艺术等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在这样的活生生的<span>&ldquo;书&rdquo;中,学习新的生存方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相信,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活力的人,同时,也肯定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9-2 22:22:07 | 只看该作者
<span>所有的时间成为优质时间</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时间老人是很公正的,他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多一分也不多一秒,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业好,知识多,作为大?实际上是因为他的时间利用效率高。为什么有的家庭关系好,父母孩子亲情浓郁,这就看我们父母是不是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了有益的时间,快乐的回忆。<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像每个孩子的父母一样,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过得飞快。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我尽量保证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每时每刻都过得有质有量,这也是我多次提到的随机教育的核心。所以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意识:怎样筹划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效率,随时随地地让孩子拥有<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优质时间&rdquo;。可以这样说,夏杨成长的过程,就是充分地利用和拥有&ldquo;优质时间&rdquo;的过程。  夏杨是一个擅长在玩中学习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好以及他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都得益于他在&ldquo;玩&rdquo;中所度过的&ldquo;优质时间&rdquo;。他的核心价值观&mdash;&mdash;成就感、好奇心、勇气、感情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善于动脑、尊重他人、自立自尊、帮助他人和幽默感,都来源于他成长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ldquo;随机教育&rdquo;,在&ldquo;优质时间&rdquo;里寓教于乐,在过程中及时给孩子积极的指导。也许是用几分钟,就教给孩子一种新技巧、一个新信仰、一个新思想和看待事物的一种新方法。</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们全家到现在有一个爱好:看电影。夏杨小时候,夏杨的爸爸经常在晚饭后倡议:<span>&ldquo;走,我们看电影去。&rdquo;于是,经常是碗也不洗,全家欢呼着坐在一辆自行车上,由夏杨的爸爸&ldquo;驾驶&rdquo;,大家唱着歌奔向电影院,回来的路上,电影的内容就是我们探讨的话题,我们会提出很多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让夏杨来&ldquo;评论&rdquo;一下电影里的事和人。我们的很多观点,对是非的判断标准等核心的价值观,就这样在娱乐的时光里,影响着小小的夏杨。</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曾经听现在的很多家长说:我们的工作太忙了,真没时间教育孩子。正是因为现代人的忙碌,我们才更应该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优质时间。我把排队、候诊、送孩子上学、和孩子旅游、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今天孩子长大成人,我才少了许多遗憾。<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我就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很少让他处在空白的状态。比如,我和他在一起等公共汽车,从小我就让他拿一本他喜欢的书,在等车的时间里,小的时候我讲给他听,所以大了他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出去,有可能的话,他总是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间积少成多,就这样形成了他的快速阅读力。<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有时候和他出去,比如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孩子在那样的场合一般都是不被大人关注,或者不自觉地被大排出谈话之外的,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夏杨适时地参与进来,或者让他去照顾比他小的小朋友,或者让他去帮着和服务员沟通,或者让他静静地观察来参加宴席的人<span>&hellip;&hellip;当然这种安排是有意识的,但绝不是强迫性的,是以家长为指导性,以孩子为主体的引导性的教育,是隐形的随机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自然习惯中,夏杨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了与人的交往,学会了让生命的每一刻都不是空白。</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可是如果我们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span>&ldquo;优质时间&rdquo;的话,那这个过程就是一段愉快而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我是一个闲不住的妈妈,我自己也有一个习惯,就是舍不得浪费分分秒秒。无论是阅读的启蒙,还是社交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孩子关键期的教育,我充分地利用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时刻把握着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mdash;&mdash;在洗浴的时间里,我给他讲生命与水的故事,给他讲关于卫生的常识,和他玩纸船;在卧室的时间里,给他讲床前故事,让他闭上眼睛,给我讲述白天他的见闻,还有他脑子里的故事;在火车上,把车厢变成大课堂。在他安静的时刻,在他生病的时刻,在他走路的时刻,在他等待的时刻,在他吃饭的时刻,在他购物的时刻&hellip;&hellip;</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瞧,我们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和孩子在一起,只要有意识,并且把握了和孩子相处的艺术,我们就有可能把和孩子相处的所有时间变成<span>&ldquo;优质时间&rdquo;。这样的随机教育、习惯养成,就让孩子在未来的岁月里,具备了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9-2 22:25:49 | 只看该作者
<span>这是我的朋友</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dash;&mdash;</span><span>儿子</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多次跟我说起她第一次见到夏杨的情景。当时她到我先生的办公室,正好夏杨也在,夏杨用手拍拍爸爸的肩,说:<span>&ldquo;季亭,你刚才说的事情咱们晚上再谈。&rdquo;然后我先生摸着夏杨的脑袋,说:&ldquo;好&rdquo;,又郑重其事地对我朋友介绍:&ldquo;这是我的朋友&mdash;&mdash;儿子。&rdquo;</span></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这样的场景其实经常在我们家出现,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三个好朋友。除了在一些严肃的问题上,他爸爸会以父亲的角色来给他指导和帮助,其他更多的时候更像朋友一样的平等,夏杨叫他爸爸经常直呼其名,他爸爸也经常动不动就对他说:<span>&ldquo;爷们儿,你怎么回事?&rdquo;今年有一次,我们坐出租车出去,一路上三个人说着话,下车时夏杨喊:&ldquo;爸爸妈妈快点。&rdquo;司机很惊讶地问:&ldquo;原来你们是一家子啊,还以为是朋友呢,这么说话,有意思。&rdquo;</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父母怎样跟孩子说话,对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很关键。我回忆了一下,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回想不起来说过一句伤他的自尊心或让他难堪的话,比如<span>&ldquo;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rdquo;等。我有时候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话竟然用非常恶毒,甚至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语言,我感到很奇怪,怎么可以用这样的话去伤孩子的心呢?很难想象在这样的谈话中怎么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一直坚信,好的教育来源于爱的教育。我和夏杨的爸爸经常在周末的早晨,把孩子邀请到我们的卧室里,开始一场<span>&ldquo;晨间谈话&rdquo;。夏杨从来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对父母的谈话很逆反,他会很高兴地跳到我们的大床上,打开话匣子。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无端的指责,也不会听到无休止的唠叨,我们之间的很多话题,包括对他学业发展方向的选择,都是在探讨中进行的。</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肯定,他小小的心灵中也有自尊,希望得到大人的喜爱和尊重。在他取得成绩时,在他经过努力使事情有了一些结果时,我们总是及时分享他的成功,而在他有负面行为的时候,我们却是有意识的淡化它,告诉他是非的判别标准,指出它的错误,让他自己去反思,而不是揪住错误不放,喋喋不休地批评个没完。其实孩子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强化他的优点,淡化他的负面行为,就能逐步形成一个友好的沟通氛围和互动方式。<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想,我们父母的建议也不一定永远正确,但我们毕竟多经历了些事,把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看法都告诉给他,让他参照之后自己选择思考,尽量不走错路或少走弯路。能够这样互动,原因还是我们之间像朋友一样的平等,有着一个很好的交谈氛围。<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父母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营造一个温馨的、和谐的、安全的家庭气氛,也是孩子教育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充满着责备、埋怨、争吵的家庭,肯定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在我们的家里,我们允许并重视彼此性格中个性的存在,互相接纳,有时会以善意的玩笑,来评价彼此的特点。另外,我们的和谐,还来源于我们努力用自己性格中的优点来互相影响。夏杨的爸爸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喜欢与人交往,比较幽默,这些性格对夏杨影响很大。<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span>&ldquo;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过于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旷久的友谊。&rdquo;父母要尽量去了解孩子的世界,尤其是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世界时,更要经常和孩子沟通。这种沟通不是说:&ldquo;你来,我们沟通沟通。&rdquo;人类语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艺术性,当我们对我们的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意识到,我们的话语会影响孩子终生的性格。有的人等孩子大了才意识到这一点,真的是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一种遗憾。</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试着用平等的态度、亲和的语言、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去与自己的孩子交朋友吧,你会真正触摸到那个稚嫩的心灵中,有着怎样新鲜和丰富的天空!</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9-2 22:26:10 | 只看该作者
<span>不要在卧室里讲猴子的故事</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有一次,我在火车上看到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也同时和他们坐在一起,这对夫妻一路上在不停地埋怨那个孩子:那天你吃饭的时候嚼得那么响,以后不要那样;你以后每天睡起觉来应该及时把被子叠好;你看你,上周怎么那么不小心,把杯子摔坏了<span>&hellip;&hellip;</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一路上,我就听见那对父母不停地训导着孩子,而那个孩子始终很没有情绪地望着窗外。我承认那对父母的教导没有错,但错的是他们选错了时间和地点。那个时候,我很想与那个母亲分享<span>&ldquo;随机教育&rdquo;的经验。</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想起了和夏杨一起坐火车旅行的时候,我总会提醒他注意窗外的景色,给他提一些问题,我会给他讲一些和旅行有关的故事,旅途的见闻,还会和他一起玩词语接龙游戏,有的时候会对他进行外语的启蒙,包括让他观察车厢里的人。如果我们外出到了某一个城市,我可能会告诉孩子:<span>&ldquo;夏杨,你现在找找看,这个城市里面和我们住的城市5点不同的地方。&rdquo;然后他就开始观察、归纳,我们也一块参与,提高他的观察力。这就是我一直推崇的&ldquo;随机教育&rdquo;,即把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变成愉快的有效时间。</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所谓的<span>&ldquo;随机教育&rdquo;不是我事先设计好一个大纲,今天给他上德育课,明天给他上智力课,而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情景,就借助这些情景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让他在愉快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这样的随机教育要看场合,讲时机。我经常跟朋友们说<span>&ldquo;不要在卧室里给孩子讲猴子的故事&rdquo;,像我曾经在火车上遇到的那对夫妻,就犯了这个错误,没有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夏杨小时候,在卧室里我会对他说,人要讲秩序,首先学会把自己的床铺收拾整齐,自己的房间整理好;吃饭的时候会告诉他,要讲卫生,饭前饭后洗手,吃饭的时候也要文明,不出大声,不丢饭粒&hellip;&hellip;总之,注意什么场合进行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就像在卧室里,你给孩子讲画书上的猴子,肯定不如在动物园里讲效果更好。而在动物园里,或者像那对父母已经到了火车上了,又在告诉孩子卧室里的秩序、饭桌上的规矩,而且使用责备的语气,本来很有兴致地出去玩,却让大家都不愉快。智力的启蒙需要随机教育,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需要在随机中进行。</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所说的<span>&ldquo;随机教育&rdquo;,是宏观意义上的大的教育,是德商、智商、情商、逆境商各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家里,我们工作上遇到了什么事情,或者夏杨和小朋友闹意见了,我们都会在谈论中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有一次夏杨和小朋友吵架了,我没有训斥孩子,也没有袒护孩子,而是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了解了情况,然后告诉夏杨:<span>&ldquo;你和伙伴吵架,是因为你的主张没有得到伙伴的认同,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你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说给小朋友们听,争取得到别人的赞同。如果别人都不同意你的观点,说明你的主张还有待完善的地方,你就应该认真反思自己,多听听别人的意见。&rdquo;</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就是在这样看似无意的讨论中,我们告诉了孩子该怎样和人相处,怎样做是正直的,怎样做是善良的,怎样做是违法的,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妥协让步<span>&hellip;&hellip;成人世界的很多规则和纪律,就这样播种在了孩子的心中。夏杨能在长大之后,很快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我觉得很多是得益于他从小受到的这种在家庭中的&ldquo;随机教育&rdquo;。 </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影响深远,不可磨灭。成长中孩子的许多知识、能力、智慧都是父母教给的;孩子的性格、品德、作风和倾向,也大多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span>&ldquo;随机教育&rdquo;是需要父母从小事做起,比如,先把和孩子在一起旅游的时间,变成一个大课堂,忽略掉一些小烦恼,让它有欢快的笑声,智力的碰撞,还有想象力的发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hellip;&hellip;让孩子每到一处,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样的孩子,这样10年或者18年下来,因为接受的信息量的不同,就会出现区别,他们的习惯、智力、阅历、胸怀、成长都产生了差异,人的命运可能也就由此而改变了。</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耳濡目染的<span>&ldquo;随机教育&rdquo;,成就了我的孩子,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受益。</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9-2 22:26:30 | 只看该作者
<span>从孩子最优秀的地方入手</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我常听一些家长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对别人说:<span>&ldquo;你看你这孩子长得多好,看我这孩子窝窝囊囊的,学习也不行,不爱说话,这辈子算完了。&rdquo;家长说起来很随意,但对孩子自尊和自信的杀伤力是致命的。因为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就是一个笨蛋,他&ldquo;不爱说话&rdquo;是应该的,将来他怎么努力,注定学习也不行,这辈子算&ldquo;没戏&rdquo;了。</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易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欣赏。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夏杨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但这种自信不是天生俱来的,是从小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自信,是支撑他努力奋斗的根本。所以,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和自信。一些具体的细节,我已经很难记得了,但有几条很关键的注意事项,我做到了。<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第一:不要动辄在外人面前提及孩子性格中负面的东西。什么<span>&ldquo;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rdquo;&ldquo;这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刻苦&rdquo;&ldquo;这孩子不懂礼貌&rdquo;等等,淡化他的缺点,提醒他的优点。</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第二:从孩子的优点入手,加以表扬。当然该批评的时候也批评,最好是批评一次,表扬三次,按<span>&ldquo;1:3&rdquo;的比例,孩子更容易改正缺点,心情愉快,自信和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第三:对孩子的一些可笑的行为,错误的举动,家长不要去讽刺挖苦,可以在很友善的玩笑中,提醒他。<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第四:当孩子不开心时,父母要允许它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少孩子的一些焦虑、紧张和挫折感,释放本身也是建设,这对他的自信和自尊的增强都是有好处的。当孩子经历人生的重大事件时,来自父母的倾听和支持,在孩子心中永远都是最有分量的。<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在夏杨的成长过程中,我基本是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做的。但有一次我犯了一个错误:有一段时间夏杨很胖,我就经常对他说<span>&ldquo;夏杨你太胖了,不要吃得太多了,别人会笑话你是个小胖子。&rdquo;结果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害怕别人叫他小胖子。直到有一次夏令营回来,夏杨问我:妈妈,你知道我参加夏令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ldquo;我说:&ldquo;猜不出来。&rdquo;他说:&ldquo;我找回了自信。&rdquo;那一刻,很后怕,我差一点因为自己的失误,使孩子丧失自信,变得自卑。我也庆幸,孩子终于用他的优点找回了他与人交往的自信。</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优点,培养并发挥这一点,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很关键。夏杨上高中的第一堂英语课上,他就用不同于别人的流利的英语,对自我做了优美的长篇大论的介绍,使别人对他刮目相看。等到李阳到山东实验中学讲座的时候,李阳向台下的同学挑战,问谁愿意上台跟他说<span>&ldquo;最快速英语&rdquo;。大家都推举夏杨上去和李阳比试一下,一起呼:&ldquo;夏杨,夏杨。&rdquo;夏杨走上台去,李阳用很快的英语问:&ldquo;What are you doing here?&rdquo;(你在这里干什么?)夏杨反应很快,他马上应对:&ldquo;What do you mean what I am doing here; what are you doing here?&rdquo;(你问我在这里干什么是什么意思?你在这里干什么)其实这是《狮子王》里的一句台词,可能因为夏杨的英语说得比较快吧,李阳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就说&ldquo;我对付不了这个家伙,让外教来对付他&rdquo;,当时全校学生都在流传&ldquo;夏杨打败了李阳&rdquo;。虽然夏杨自己很清醒,认为李阳的英语实力还是很有优势的,但这件事对他在一个新集体里面的自我感觉,影响很大。他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心理状态,都是充满了信心和自信的,这种自信为他以后勇敢地去面对剑桥的考试,迎接新的挑战和加入新的团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心理学家皮格马利翁曾经做过一个测试,他对班里的老师说:<span>&ldquo;我经过测试了,这6个孩子是班里最出色的孩子,一个学期后,你会发现他们的成绩非常出色。&rdquo;老师就非常注意这6个学生,等到学期末,这6个孩子果然成为全班最好的。老师奇怪地问这个心理学家:&ldquo;你是怎样测试出这6个学生是非常出色的学生的?&rdquo;皮格马利翁一笑说:&ldquo;我哪里做过什么测试,我从你学生的名单里随机抽出6个学生的名字,我就想做个试验,看看你们的关切程度,会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从此以后,人们就把&ldquo;不同的期望值带来不同的效应&rdquo;称为&ldquo;皮格马利翁效应&rdquo; 。</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或接纳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生命深处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全面的觉醒,而一个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就是启动这些的原动力。</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9-2 22:27:06 | 只看该作者
<span>常对孩子说</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span><span>你来</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我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span>&ldquo;你不行,等你大了才可以。&rdquo;&ldquo;去,去,去,小孩子,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rdquo;&ldquo;这件事妈妈说了算,你不许顶嘴。&rdquo;&hellip;&hellip;确实对有的事情,孩子的确是太小了,不能做,可恰恰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不该参与的,他们实际上已经有能力或者有必要参与其中了。</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现在经常有朋友对我说:<span>&ldquo;夏杨像个大人,你们家什么事他都参与,什么事儿都能帮上忙。&rdquo;的确,夏杨对我们家的家庭事务有十足的热心,从小到大,他经常问我的一句话,就是&ldquo;妈妈,怎么了?&rdquo;不管是我高兴的时候,还是在我沮丧的时候,还是他感觉家里有事的时候,他都会很关切地问一句。有时候我和他爸爸一起商量事情,他也会问:&ldquo;有事吗?&rdquo;然后,我会根据事情的轻重,有分寸地告诉他一些情况,并把爸爸妈妈的态度告诉他。这是我对夏杨的一种教育方式。我认为孩子从小要让他有参与意识,并在参与中培养他的责任心,那家庭就是最好的开始。</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我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span>&ldquo;夏杨,你来。&rdquo;这样说时,有时候是我跟他爸爸,或者是家里的什么人,或者是朋友,正在谈论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他听了会有益,就对他说:&ldquo;夏杨,你来。&rdquo;有时候是我正在做一件事情,我觉得由他来做,可能会锻炼他,比如家里的电视机出现了故障,他爸爸正在修理,我会招呼夏杨:&ldquo;你来,帮爸爸看看是怎么回事?&rdquo;然后夏杨煞有介事地参与一番,还不停地跟爸爸争论着,爸爸就很耐心地听他发表见解。</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夏杨小时候,很多事情,我就是在<span>&ldquo;你来&rdquo;的招呼中,让他感觉自己是被爸爸妈妈信任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他进行着德商、智商、情商、逆境商的随机教育,更重要的是,他的责任心也在这样的参与中逐步培养起来了。</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等孩子稍大一些时,有时候我们在外面遇到了事情,回到家我会跟夏杨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你来,听听这件事。&rdquo;然后他会很认真地听,发表他的看法,我们会对他说我们的处理方式,即使他说错了,我们也不会斥责他,而是给他讲我们这样做的理由。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ldquo;你来&rdquo;中,夏杨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说:&ldquo;夏杨做起事来像个大人&rdquo;的原因吧,因为他已经多次像个大人一样地参与过了。</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另外,我在家里还经常对夏杨说:<span>&ldquo;夏杨,你来帮帮妈妈。&rdquo;从小让孩子有被别人需要的感觉,能够培养他的勤奋和助人精神。正因为从小沉淀的这样的心理品质,夏杨今天才能够在剑桥大学快乐地胜任那么多的社会活动。</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经常有大人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小孩子,懂什么。&rdquo;其实孩子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的&ldquo;人&rdquo;,我们必须在爱的引导下,把信任、平等、尊重和需要给予他们,而不应该把他们孤立在&ldquo;儿童环境&rdquo;中。  在我们父母渴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知冷知热的孩子时,请别忘了,我们是否曾经给予他热情和责任?那就从多对他说&ldquo;你来&rdquo;做起吧,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孩子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小!</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9-2 22:27:26 | 只看该作者
<span>告诉孩子你真棒</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春天里,阳光暖暖的。校园的草坪上,一个年轻的母亲对着正在蹒跚学步的儿子不停地大声说着:<span>&ldquo;走得真好,你真棒!&rdquo;我的心里蓦然涌动起别样的温暖。我仿佛回到了18年前,夏杨在公园的草地上,自由欢快地奔跑着,滚动着,我在旁边喊:&ldquo;夏杨真棒!再来一个。&rdquo;</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今天的妈妈们已经很普遍地接受了对孩子进行<span>&ldquo;赏识教育&rdquo;的观点,但在20年前,还很少有人知道,大多数人的教子观还是批评严厉。我有幸从一本书上看到了赏识教育这个理论,并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付诸实践。</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赏识的语言和行动,如温暖的阳光,能融解人心中的冰山,注入无穷的力量。一些世界名流回忆他们成功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他们小时候,经常被家长称赞<span>&ldquo;你很棒&rdquo;&ldquo;你很聪明&rdquo;&ldquo;你将来一定有出息&rdquo;。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时,祖母常把他抱在膝上对他说:&ldquo;你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的。&rdquo;后来他当了小学教师,偶尔唱唱歌。但他的父亲不断鼓励她,说他唱歌很有潜力,终于他在22岁那年从事保险业,从而争取到比较充裕的时间发展唱歌的天赋。成名之后他说:&ldquo;如果没有父亲的激励,我就永远不会站在舞台上。老师培养训练了我,但是祖母的那句话让我用勇气和信心走向成功。&rdquo; </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夏杨小时候,每当他取得了好成绩,或者做了一件让他自己感觉很自豪的事情,或者让我感觉很骄傲的事情,我都是像开新闻发布会一样,向所有亲友炫耀他的<span>&ldquo;成功&rdquo;。这就像拿着放大镜一样,去放大他的优点,而且夸赞时一定要当着他的面,是有意识的表扬。</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赏识可以鼓舞人的勇气,激发他的自信。夏杨的英语因为我从小对他进行了母语式的输入方式,他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已经比较强了,经常与我在家里用英语非常流利地对话,但他始终不肯在外人面前说口语。<span>1995年,我办了山东省首家英语俱乐部,有外国人,有中国人,都是成人,我们在一起用英语交流谈话。夏杨躲到我的身后,听着我们热闹的对话,忍不住突然会把小脑袋钻出来,冒出一句英语,然后大家就惊讶:呀,这个小孩子,不但能听懂我们的英语谈话,而且能用英语参与进来。大家很赏识他,然后我马上当着大家的面说:&ldquo;他的英语口语能力很不错了,他完全可以和我们大人一起聊天了。&rdquo;然后大家就把它当成我们英语俱乐部的一员。从那以后,他慢慢地敢于在外人面前展示他的口语了,而且越说越流利,越说越自信。</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对孩子的赏识教育是一种艺术。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些技巧,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心理,遵循了以下几个赏识原则:<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及时激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一经发生,就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就像批评教育孩子一样,一定在孩子有体验的时候进行,这样就能强化他对被赏识的记忆和感受。  2、表扬要具体,切忌说些不符合孩子心理的空话。比如,孩子和小朋友一起摔倒了,孩子把小朋友扶起来,家长就不能只说:&ldquo;今天你真乖啊!&rdquo;指向性不强,你可以说:&ldquo;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做得很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就要这样,和小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rdquo; 让孩子明白因为什么受到奖励。</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3、注意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让孩子有满足感。&ldquo;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做这件事,真好!&rdquo;&ldquo;这孩子还真行,这么难的问题他竟然解决了。真不错。&rdquo;&ldquo;看来你很有潜力啊,下次一定做得更好。&rdquo;孩子的心灵其实是很敏感的,态度真诚的激励,才会让孩子接受。不能习惯性地在激励的时候,再加上消极的评语。</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4、激励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外向型的孩子不宜过多的激励,恰当表达出赏识,以防止他滋长骄傲和虚荣;而对内向的孩子,则应及时并充分地进行激励,以激发他的自信心。</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奖励可以有精神的,也可以有物质的,要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   6、不能仅仅是赏识而没有教育,赏识一定是和教育引导连在一起的。</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ldquo;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孩子深信他是什么样的人。&rdquo;赏识教育如同阳光育苗,多给孩子阳光吧。在阳光下长大的孩子,心智一定是健康快乐的。</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23:45 , Processed in 0.08843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