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32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师争论中国大学教育是否成功:赞同不足百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3 01: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align="left"><span class="large">  一项调查显示&mdash;&mdash;&mdash;赞同&ldquo;成功说&rdquo;者不足百人     据今天《中国青年报》报道:大师总能闹出大动静。一句&ldquo;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rdquo;让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只是这回不是&ldquo;登高一呼,应者云集&rdquo;,而是挨了无数的&ldquo;板儿砖&rdquo;。在媒体一项调查中,4802人投票表态,同意杨大师观点的不足百人,占2.1%;赞成另一位大师丘成桐观点的则占绝大多数(92.3%)。丘的观点是,以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同是国际级学术大师,对问题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民众意见的去从,也是如此倾向分明,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从发言中看,杨振宁教授关于&ldquo;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rdquo;的论断来自于其数堂授课的数次细节。比如,清华大学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更知道何为&ldquo;正弦、余弦&rdquo;,甚至连&ldquo;三角方程式&rdquo;都能脱口而出。杨教授的举例说明在多大程度上能为公众理解乃至接受呢?     本次调查中,有85%的投票者明确表示,他们看待大学成败首要一条是看&ldquo;能否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rdquo;,其次是&ldquo;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rdquo;(支持者也在八成以上)。杨教授所看重的&ldquo;做尖端研究&rdquo;的标准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投了赞成票。     高等教育这几年很火很热,特别是&ldquo;扩招&rdquo;、&ldquo;并校&rdquo;和&ldquo;高学费&rdquo;三件事最为引人注目,从学府到社会,人们的议论越来越多。连年扩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保证一次就业率,政府想尽各种办法。再说&ldquo;并校&rdquo;,做大做强不仅是中国企业的梦想,也是中国高校的夙愿,但几千条小舢板绑在一起并不是航空母舰,数校合并办学规模是上去了,但规模是否更有利于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目前还是问题。自1994年起,10年之间国内大学学费猛涨20倍,大学教授卖馅儿饼的一页肯定是翻过去了,但城乡多少贫困、下岗家庭为孩子学费愁破了头,&ldquo;考得上却上不起&rdquo;的悲剧,每逢夏秋一而再地折磨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良心。     学费,就业,无论从哪点去看,人们都越来越感觉应该好好掂量一下我们的大学教育了。本次调查中有45%的公众甚至认为,目前的大学读了&ldquo;得不偿失&rdquo;。     丘成桐先生在《中国教育忧思录》中痛陈,中国的教育凝固了学生的灵性,禁绝了创造性的天才。目前高校大行其道的实用主义、与钱权攀亲戚则让人们担心这方净土有变成学店、黑店的危险。由此出来的学生会把非官即商作为人生前途。     就在半个月之前,同样深感当今教育弊痛的钱学森还在病榻之上向国家领导人进言说:&ldquo;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lsquo;冒&rsquo;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rdquo; </span></div>此帖由 wealanz 在 2005-08-23 01:11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8-23 11:32:49 | 只看该作者
可还得上呀,得不偿失,也得上,没什么选择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8-23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着眼点不同,结果自然不同了.普通人从社会实际的立足点去看,而不是从高科研的基础要求来看,自然就不赞成杨博士的观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8 11:44:5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是大师沉湎女色给累糊涂了,呵呵。不过现今社会是有那么一部分人高高在上,钻在象牙塔了看不见现实的残酷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9-9 13:01:03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赞成杨博士的观点,现在的大学教育,这能算上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20 19:44:12 | 只看该作者
高分低能的孩子,今后有何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43 , Processed in 0.10422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