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81|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级与音乐学习--------心态篇(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0 09: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级与音乐学习----------心态篇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应试教育,自从音乐考级出炉,嘿嘿,学习音乐也就变了味。家长们追求的不再是“学习”音乐,而是“考级加分”,让我们这些音乐教师实在是“呜呼哀载”,“捶胸顿足”。。。。。多少好苗就这样给。。。。。。。55555555555555。。。。。因此在这里,我想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想想我的话。
在我的教学中,学生家长最经常问的就是“老师,我们家孩子今年能考几级?”“老师,这个曲子学完了,该学新的了吧?”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是现在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家长本身的态度就有几分浮躁,又如何能让孩子们心静如水般的练习呢?
在这里,我想先提出第一个问题:音乐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音乐?请我们每位家长都好好思考一下。
我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在我眼中,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载体,她传播着情感,使人从中感受到美。当我们感受到这种美的时候,心灵也就得到了净化。我想,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成为有修养的人。真正想让孩子们成名成家的并不是主流。
现在请大家给自己孩子学习音乐的效果做个自我评估:
1.        孩子喜欢学习音乐吗?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找到快乐吗?
2.        孩子练琴时感到快乐吗?
3.        孩子学习音乐以后,对音乐的欣赏力有提高吗?
我想,当我们做完这个评估以后,再来和我们的初衷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问题。
1.        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大多数找不到快乐。
2.        练琴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会和家长生气。
这是我对以上问题了解到的情况,3我不是很清楚,各位家长自己看吧。
继续现在这样的学习,只会使我们离我们的初衷越来越远。讲一个有趣的事情:第一次外教来给我们的学生上管弦乐队合奏课(小提琴大提琴等组成),很不理解地问我:你们的孩子们怎么练琴的时候表情都这么严肃啊?我一看,也乐了,孩子们合奏的时候,个个表情严肃,有的活象“拼命三郎”(不信的家长可以在你们的孩子下次学琴时,偷偷观察一下。当然,这是大多数,不排除有些孩子感觉很好。)然后外教非得拉着我,和他们一起给学生表演跳舞,为的是让他们感受舞曲的感觉。他们的舞姿很美,可是我。。。5555555555。。。踩了好多次阿耐特的鞋。。。。。。。但是孩子们似乎被带动了起来,演奏的音乐开始有了感觉。。。。。。
事后,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是这种结果。欧洲教师鼓励学生们把感情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而表达音乐不仅仅是拉出来曲子,还要有内心的喜、怒、哀、乐。一个人的内心没有这些情绪,在演奏的时候,是反映不出来的。有了内在的情绪,就要配合手上的乐器,以及肢体的语言来表达。肢体语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欢快的曲子,脸上带着发自内心(注意,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做的)甜甜的微笑,就会让人觉得特别有感染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孩子才是真正地投入了,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美。
我们的传统文化,则是强调我们要内敛。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过多的展示自己的情感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总是很含蓄。我们在教授音乐的时候,对孩子表达情感方面强调地不够。家长们注意的更多的是技巧而非音乐的表现。中国的孩子们技巧之过硬,国外的孩子们是不能比得上的,但是他们的乐感,却远比国外的好的多(就大多数而言)。学习音乐应该是享受啊。可是看看我们的孩子都把练琴当成了什么?“又该弹琴了。真烦。”“什么时候能练完今天的一小时?”部分学生练琴时,心浮气躁。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应该考虑,在孩子们练习的时候,该怎么样才能引导孩子们喜欢音乐呢?要表达不要压抑。我们不要一颗充满压抑的心灵。我们要的是一颗由音乐浸润而感情丰富的心灵。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内心,才是完善的。
我们的家长,应该把目标锁定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上面,而不是追求那一纸文凭。
(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我会专门写文章)

欧洲的教师了解了中国学生的现状以后,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一些艺术类留学生在国外的现状。他们说中国的学生往往是一两首曲子拉得很好,这些曲子技巧难,程度深。可是由于孩子只是专注于一两首曲子的练习,基本功不扎实。造成了理论上是高级水平的学生,却没有办法完成一些中级曲子的视奏练习。而国外的学生由于都是循序渐进的学的,功底很扎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生就学得相对来说吃力很多。他们对此感到很难过,因为中国的孩子,很多很有天赋,却不能得到合理正规的教育。

欧洲教师们把音乐的学习和我们一样,也分为初、中、高级阶段。他们把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都分为四年。每四年一个阶段。对于想要把西洋音乐学习好的孩子们来说,遵循这个时间安排是最合理的。他们提出了练习曲、乐曲的选择和练习原则。

练习曲、乐曲的选择与练习原则
练习曲是在学习中,自始至终都要练习的部分。要注意的是,练习曲不是跳着拉的,应该是逐条仔细完成的。练习曲是演奏乐曲的技巧基础。练习曲的练习对于表现好曲子很重要。如果连技巧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什么表现呢?
乐曲不要贪深。西洋音乐的内容很丰富,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建议孩子们要尽可能地多接触一些不同风格的乐曲,丰富孩子的音乐内涵。就这一点而言,中国的孩子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可以选择在一段时间多学几首风格不同的小曲子,但是每首都认真掌握它的内涵,表现。这样比一年的时间练两首大曲子好很多。有了量的积累,再去加深难度,这才是比较合理的态度。
外教的这种倡导是和我们中国家长的心情不太一致的。但是从音乐学习来讲,这才是合理的学习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嘿嘿,人民币要想升值,就必须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带来一些问题。孩子们的琴艺也是一样啊。每个家长现在问问自己,让孩子学习是让孩子掌握知识呢?还是考试?这也就是我文章的开始花那么多篇幅介绍学习音乐目的的原因。希望所有的家长在指导孩子们练琴的时候,能够时刻想着“自己的真正目标”。不要舍本逐末。不要再去老是问老师,我们家孩子今年能过几级?能过吗?呵呵,如果你自己都听着觉得很糟糕,你说他能过吗?(可能语气有点硬了,嘿嘿,但是想到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不能不心痛。)但是对于那些只是随便学学的孩子们来说,我所说得这些就不必考虑在内拉。

我个人的观点是,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要把学会感受和表现音乐做为主要内容,这也是提高孩子修养的根本方法。即使是一首很简单的曲子,都是有它的情绪的,我们要指导孩子理解这种情绪,并且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来。快乐的曲子,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小动物在蹦蹦跳跳,他们从心中感到有趣的时候,手中的音乐也就有了灵魂。
不要“盲目”追求曲子深度(不是说不要追求深度),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学习。学到一定程度,乐曲的技巧都是差不多的,在一首曲子中解决不了的技巧,到新的曲子中还是有这些技巧的运用。盲目追求速度,不管质量,这样,即使学了很多曲子,技巧的问题还是解决不好。多花点时间练好一首曲子,是不吃亏的。有了精的基础,就需要扩大乐曲的体裁,多了解不同的风格。学习曲子,应该是由精到广,这才是合适的方法。
我真诚地希望,所有的家长们都能本着提高孩子修养的目的去指导孩子学习音乐。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和表现音乐的美:)
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7-21 23:51:14 | 只看该作者
好老师!实际上只要你做老师,无论你教什么,你的骨子里的一些东西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所以做好老师不容易,碰一个好老师更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21 23:58:07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我以前好像在这个坛子里写过一个帖子,就是为什么给孩子听古典音乐,那原因就是因为好听,美。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时候,就是功利到什么都要问“有什么用?”用有用的心态去听去学无为的音乐,真是音乐和孩子全害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22 08:09:44 | 只看该作者
追求考级的家长和孩子应该来看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7-22 10:42:39 | 只看该作者
如梦老师快点开户,我要行贿略表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7-22 10:59:5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还碰到一个责备孩子看闲书(不是课本)的家长,郁闷死。还有这样的孩子,本来不爱学或不想学的东西,如果别人在做,他也做,目的是为了和别人比。不是谴责他争强好胜,争强也没什么,问题是争强好胜成了他唯一的爱好。不到10岁的孩子,已经被毒害成这样。此帖由 wlj181 在 2005-07-22 11:07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7-22 13:28:4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钱不够啊,嘿嘿,才有30个金币,这年头,没有钱不好过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7-22 13:30:48 | 只看该作者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能够有所猛醒.希望大家可以多宣传这篇文章.嘿嘿.知道的人多了,也许这种现状就能有希望改善了.这种情况,不能不让人伤心啊.大家看看现在的考级都变成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7-22 23:07:09 | 只看该作者
如梦,我想把这个文章下下来,可是发现有乱码的,您能不能重新编辑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01:04:12 | 只看该作者
你把你的邮箱地址告诉我,我给你发过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21:06 , Processed in 0.07873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