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加油站] [转帖]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0 00: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个月的俊俊是个乖宝宝,看着妈妈上班去了,不哭也不闹;妈妈回家了,他高兴地笑一笑又自己玩,从不缠人。可医生说俊俊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不好。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这类儿童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回避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反抗型:这类儿童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当母亲去迎接他(她),如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还有点发怒的样子,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良好的亲子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婴儿所依恋的人出现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使婴儿视野扩大,认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母爱与感情依恋是孩子心理发育的&rime;营养剂&rime;,各种教育环境刺激是心智潜能的“开发剂”。母亲与婴儿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是影响婴儿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两个主要因素。那种负责任的、充满爱心的母亲,其孩子常为安全型依恋;反之,则可能是反抗型或回避型依恋。从0.5—1.5岁,是形成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母亲是否能够敏锐而适当地对宝宝的行为做出反应,积极地跟宝宝接触,正确认识小宝宝的能力及软弱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母子依恋的形成。母亲不仅能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饥饿”,而且是宝宝心理上的“安全岛”和快乐的源泉。别长期离开自己的孩子,不要忽略婴儿抚触、婴儿体操等科学育儿手段,要尽可能多的给予爱抚和鼓励,无论是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还是搂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都别吝啬。要知道,宝宝是一个爱的“消费者”。一个以母亲为核心的稳定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避免隔代抚养方式,因为老人大多文化较低、老传统较深、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精心养育子女,母亲常辍学和请长假直至孩子3岁进幼儿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7-23 13:03:25 | 只看该作者
怎么理解?孩子和父母依赖了,以后不会自己独立地处理事物;不依赖吧,医生又说不好!!?看来这个度还真难把握~~不过,我想,对孩子来说,没有不爱自己的妈妈或者爸爸~~那怕至少有一个人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1-18 12:15:11 | 只看该作者
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1:36 , Processed in 0.15378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