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加油站] 自尊: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7 22:3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0" width="586" border="0"><tr><td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span class="style3"><font color="#cc0000" size="3">自尊: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心</span> </div></td></tr><tr><td align="left" width="580"><div align="left">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qdsssh.com.cn/cgjz/UploadFiles/200502/20050209131057599.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center">有两种偏向往往引起父母的烦恼:其一是孩子的自尊心不足,或称自卑;其二是孩子的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或称自以为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在他的名著《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把&ldquo;尊重的需要&rdquo;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他发现,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种。自尊主要表现为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方面的愿望。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当他缺乏自尊时,他就会感到自卑、失望 。近年来,不少年轻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自尊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且注重在儿童的日常行为中培养他们的自尊心,然而有两种偏向还是不断引起父母们的烦恼:其一是儿童的自尊心 不足,或称自卑;其二是所谓的儿童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或称自以为是。那么如何矫正这些偏颇 ,以利于孩子的们建立起良好、健康的自尊心呢?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自尊心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儿童自我意识的两种基本类型&mdash;&mdash;积极自我意识和消极自我意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瑟万特认为尽管儿童的情况各异,但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孩子的一些典型化行为可描述如下:  1他们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他们过去曾有过在新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2他们能逐渐与其他孩子相处。  3他们喜欢新事物,并表现出热情。  4他们信任自己的老师,尽管他们是成年人并且跟他们还比较陌生。  5他们能够与别人合作。  6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7他们富有创造性、想象力,并且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8能够与人交谈,并且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有选择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9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希望过多地依赖老师的帮助。  10从大多数场合看来,他是一个快乐的人。  与此相反,一个持有消极的自我意识的孩子则拥有以下特征:  11他们不情愿进入一种新的背景,或者尝试一种新的活动。  12他们在学会了一种活动后再去学习另一种活动时会感到困难,或者说,他们总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种简单的活动,直到获得尝试另一项活动的足够的自信。  13他们可能不愿意参与那种需要进行密切交往的活动。  14他们往往把自己与他人疏远开来,或者仅有一个要好的朋友。  15他们往往只跟老师讲话,并且讲话很少。  16他们要求老师能为他付出更多的时间。  17他们对老师和小朋友要么采取退缩行为,要么采取攻击行为。  18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受挫者的特征,其标志是眼泪和愤怒。  19从总体上看不出他们是快乐的孩子。  从根本而言,儿童自尊心方面的两种偏向均失之于自我意识的偏颇。第一种偏向是因儿童对自己估价不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自我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他们在行为上的退缩;第 二种偏向则是因为儿童对自己估价过高,不切实际而产生的一种&ldquo;超积极&rdquo;(亦为消极)自我 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他们的盲目自尊。如此看来,只有让孩子确立一种积极、务实的自我意识,才能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自尊心。  父母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孩子开始做出一些&ldquo;倔强&rdquo; 的独立性举动时,千万不要因嫌麻烦而生硬地去阻止,而应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护 。当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哪怕这些对成人而言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也应适时地加以赞 扬。这样,孩子就会善于在各种场合下表现自己,并建立起牢固的自信。有时,孩子可能做出一些你所不愿意看到,不符合社会价值的行为,这是受他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此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向他灌输积极的思想,并采取各种方法让他醒悟过来。如果这些行为是从成人身上学来的,那么你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在何种情 况下应该&ldquo;有所不为&rdquo;。假如你对孩子过分严格,那么你应该适当地放松对他的要求,研究表明,在过分严格的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自尊心不足,会有过分的依赖心理。  一旦儿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也就形成了初步的自尊心。这时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假如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尊心,你也不必失望,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花点力气来转变他的自我意识。  首先,对于那些自尊心不足的孩子,你应该鼓励他大胆地去行为,并且为他提供进行实 践和探索事物的机会。你应该更关注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并给以适时的强化。通过这些努力使之拥有足够的自信、主见、胆量和坚定不移等品质。  其次,对于那些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的孩子,应该鼓励他更多地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参加 集体活动。在活动和交往中,引导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加以重新定位,从而调整他们的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自尊心。  当然,还有一点应当向家长指出,当你发现孩子在自尊心方面存在偏向时,你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对路,自己以往对他进行的教育是否窒息了孩子的自主性,或者把孩子置于一种孤立无助的境地。如果果真如此,那么你就应 &ldquo;从我做起&rdquo;了!有两种偏向往往引起父母的烦恼:其一是孩子的自尊心不足,或称自卑;其二是孩子的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或称自以为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在他的名著《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把&ldquo;尊重的需要&rdquo;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他发现,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种。自尊主要表现为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方面的愿望。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当他缺乏自尊时,他就会感到自卑、失望 。近年来,不少年轻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自尊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且注重在儿童的日常行为中培养他们的自尊心,然而有两种偏向还是不断引起父母们的烦恼:其一是儿童的自尊心 不足,或称自卑;其二是所谓的儿童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或称自以为是。那么如何矫正这些偏颇 ,以利于孩子的们建立起良好、健康的自尊心呢?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自尊心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儿童自我意识的两种基本类型&mdash;&mdash;积极自我意识和消极自我意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瑟万特认为尽管儿童的情况各异,但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孩子的一些典型化行为可描述如下:  1他们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他们过去曾有过在新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2他们能逐渐与其他孩子相处。  3他们喜欢新事物,并表现出热情。  4他们信任自己的老师,尽管他们是成年人并且跟他们还比较陌生。  5他们能够与别人合作。  6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7他们富有创造性、想象力,并且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8能够与人交谈,并且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有选择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9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希望过多地依赖老师的帮助。  10从大多数场合看来,他是一个快乐的人。  与此相反,一个持有消极的自我意识的孩子则拥有以下特征:  11他们不情愿进入一种新的背景,或者尝试一种新的活动。  12他们在学会了一种活动后再去学习另一种活动时会感到困难,或者说,他们总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种简单的活动,直到获得尝试另一项活动的足够的自信。  13他们可能不愿意参与那种需要进行密切交往的活动。  14他们往往把自己与他人疏远开来,或者仅有一个要好的朋友。  15他们往往只跟老师讲话,并且讲话很少。  16他们要求老师能为他付出更多的时间。  17他们对老师和小朋友要么采取退缩行为,要么采取攻击行为。  18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受挫者的特征,其标志是眼泪和愤怒。  19从总体上看不出他们是快乐的孩子。  从根本而言,儿童自尊心方面的两种偏向均失之于自我意识的偏颇。第一种偏向是因儿童对自己估价不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自我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他们在行为上的退缩;第 二种偏向则是因为儿童对自己估价过高,不切实际而产生的一种&ldquo;超积极&rdquo;(亦为消极)自我 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他们的盲目自尊。如此看来,只有让孩子确立一种积极、务实的自我意识,才能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自尊心。  父母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孩子开始做出一些&ldquo;倔强&rdquo; 的独立性举动时,千万不要因嫌麻烦而生硬地去阻止,而应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护 。当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哪怕这些对成人而言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也应适时地加以赞 扬。这样,孩子就会善于在各种场合下表现自己,并建立起牢固的自信。有时,孩子可能做出一些你所不愿意看到,不符合社会价值的行为,这是受他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此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向他灌输积极的思想,并采取各种方法让他醒悟过来。如果这些行为是从成人身上学来的,那么你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在何种情 况下应该&ldquo;有所不为&rdquo;。假如你对孩子过分严格,那么你应该适当地放松对他的要求,研究表明,在过分严格的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自尊心不足,会有过分的依赖心理。 有两种偏向往往引起父母的烦恼:其一是孩子的自尊心不足,或称自卑;其二是孩子的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或称自以为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在他的名著《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把&ldquo;尊重的需要&rdquo;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他发现,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种。自尊主要表现为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方面的愿望。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当他缺乏自尊时,他就会感到自卑、失望 。近年来,不少年轻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自尊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且注重在儿童的日常行为中培养他们的自尊心,然而有两种偏向还是不断引起父母们的烦恼:其一是儿童的自尊心 不足,或称自卑;其二是所谓的儿童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或称自以为是。那么如何矫正这些偏颇 ,以利于孩子的们建立起良好、健康的自尊心呢?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自尊心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儿童自我意识的两种基本类型&mdash;&mdash;积极自我意识和消极自我意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瑟万特认为尽管儿童的情况各异,但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孩子的一些典型化行为可描述如下:  1他们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他们过去曾有过在新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2他们能逐渐与其他孩子相处。  3他们喜欢新事物,并表现出热情。  4他们信任自己的老师,尽管他们是成年人并且跟他们还比较陌生。  5他们能够与别人合作。  6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7他们富有创造性、想象力,并且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8能够与人交谈,并且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有选择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9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希望过多地依赖老师的帮助。  10从大多数场合看来,他是一个快乐的人。  与此相反,一个持有消极的自我意识的孩子则拥有以下特征:  11他们不情愿进入一种新的背景,或者尝试一种新的活动。  12他们在学会了一种活动后再去学习另一种活动时会感到困难,或者说,他们总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种简单的活动,直到获得尝试另一项活动的足够的自信。  13他们可能不愿意参与那种需要进行密切交往的活动。  14他们往往把自己与他人疏远开来,或者仅有一个要好的朋友。  15他们往往只跟老师讲话,并且讲话很少。  16他们要求老师能为他付出更多的时间。  17他们对老师和小朋友要么采取退缩行为,要么采取攻击行为。  18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受挫者的特征,其标志是眼泪和愤怒。  19从总体上看不出他们是快乐的孩子。  从根本而言,儿童自尊心方面的两种偏向均失之于自我意识的偏颇。第一种偏向是因儿童对自己估价不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自我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他们在行为上的退缩;第 二种偏向则是因为儿童对自己估价过高,不切实际而产生的一种&ldquo;超积极&rdquo;(亦为消极)自我 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他们的盲目自尊。如此看来,只有让孩子确立一种积极、务实的自我意识,才能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自尊心。  父母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孩子开始做出一些&ldquo;倔强&rdquo; 的独立性举动时,千万不要因嫌麻烦而生硬地去阻止,而应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护 。当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哪怕这些对成人而言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也应适时地加以赞 扬。这样,孩子就会善于在各种场合下表现自己,并建立起牢固的自信。有时,孩子可能做出一些你所不愿意看到,不符合社会价值的行为,这是受他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此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向他灌输积极的思想,并采取各种方法让他醒悟过来。如果这些行为是从成人身上学来的,那么你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在何种情 况下应该&ldquo;有所不为&rdquo;。假如你对孩子过分严格,那么你应该适当地放松对他的要求,研究表明,在过分严格的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自尊心不足,会有过分的依赖心理。  一旦儿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也就形成了初步的自尊心。这时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假如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尊心,你也不必失望,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花点力气来转变他的自我意识。  首先,对于那些自尊心不足的孩子,你应该鼓励他大胆地去行为,并且为他提供进行实 践和探索事物的机会。你应该更关注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并给以适时的强化。通过这些努力使之拥有足够的自信、主见、胆量和坚定不移等品质。  其次,对于那些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的孩子,应该鼓励他更多地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参加 集体活动。在活动和交往中,引导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加以重新定位,从而调整他们的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自尊心。  当然,还有一点应当向家长指出,当你发现孩子在自尊心方面存在偏向时,你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对路,自己以往对他进行的教育是否窒息了孩子的自主性,或者把孩子置于一种孤立无助的境地。如果果真如此,那么你就应 &ldquo;从我做起&rdquo;了! 一旦儿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也就形成了初步的自尊心。这时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假如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尊心,你也不必失望,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花点力气来转变他的自我意识。  首先,对于那些自尊心不足的孩子,你应该鼓励他大胆地去行为,并且为他提供进行实 践和探索事物的机会。你应该更关注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并给以适时的强化。通过这些努力使之拥有足够的自信、主见、胆量和坚定不移等品质。  其次,对于那些自尊心&ldquo;过剩&rdquo;的孩子,应该鼓励他更多地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参加 集体活动。在活动和交往中,引导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加以重新定位,从而调整他们的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自尊心。  当然,还有一点应当向家长指出,当你发现孩子在自尊心方面存在偏向时,你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对路,自己以往对他进行的教育是否窒息了孩子的自主性,或者把孩子置于一种孤立无助的境地。如果果真如此,那么你就应 &ldquo;从我做起&rdquo;了!</div></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7-23 13:56: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不是想重复强调啊?看的我头都大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1-18 13:20:44 | 只看该作者
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1:34 , Processed in 0.07315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