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3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贴】大量服维生素C究竟灵不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6 23:2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量服维生素C究竟灵不灵 ·方舟子· 美国化学家鲍林是科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做出了众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曾经两次独享诺贝尔奖。他在晚年突然对医学萌发了兴趣,创建“正分子医学”,鼓吹每天服用大剂量(1克以上)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和癌症。据说他本人身体力行,每天至少服用12克维生素C。1994年他以93岁高龄去世,死因恰恰是他想极力预防的癌症——前列腺癌。 鲍林所提倡的维生素C疗法在主流医学界遭到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被认为是无稽之谈,视为江湖医术,但是在民间却有众多信奉者,这当然完全归功于鲍林做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崇高声望。一般人并没有去深究,鲍林究竟获得的是什么样的诺贝尔奖,仿佛诺贝尔奖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人。事实上,他获得的诺贝尔奖,一个是因为基础化学的研究而得的化学奖,一个是因为从事反核试验活动而得的和平奖,都与生物医学无关。鲍林并没有受过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也没有遵循生物医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在这些领域毫无权威性可言。 但是这种江湖医术还是借着鲍林的名声传遍了全世界,近年来也传入了中国,例如《登上健康快车》之类保健知识读物也都在提倡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我曾经在几篇文章中对此提出了批评。最近,一些报刊刊登署名“石城客”的文章《大量服维生素C,争议未定》,对我的批评进行反击,将鲍林树立成反抗僵化的医学权威的英雄,声称时至今日,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承认或接近承认鲍林的观点,有许多新的证据表明鲍林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权威”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而批评鲍林的人,乃是一味沿袭一二十年前的旧说,质问这究竟是不了解新情况呢还是对鲍林存有偏见? 事实又是如何呢?医学界并没有简单地否定鲍林的观点,一方面指出鲍林及其追随者用以证明大剂量维生素C益处的研究经不起推敲,另一方面也设计出更严密的试验进行验证。医学上公认最有说服力的试验是有安慰剂(假药)做为对照的双盲试验。迄今至少有三十个双盲对照试验对大剂量维生素C能否预防感冒进行了验证,结果毫无例外都是否定的:每天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并不能预防感冒。其中,大部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大剂量维生素C不能减轻感冒症状,个别结果表明它能够轻微地减轻感冒症状,但不具有临床价值。 研究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对癌症的影响的临床试验结果也令人失望。美国梅约医疗中心曾经进行了三项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大剂量维生素C对治疗癌症并无益处。鲍林的学生亚瑟·罗宾逊曾在1973年与鲍林一道创建鲍林医学研究所并任所长,但是他在做动物试验时发现,服用鲍林推荐量的维生素C的老鼠反而更容易患某些癌症。鲍林获悉这个结果后,采取了很不具有科学精神的做法:他将罗宾逊解雇,杀掉实验动物,没收实验数据,销毁实验结果。 可见,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能够预防疾病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相反地,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有副作用,例如导致腹泻或增加得肾结石的风险。美国权威部门所规定的维生素C每日推荐量迄今仍然是60毫克,而不是像“石城客”所说的,这是个过时的推荐量。美国心脏学会也没有像“石城客”所说的那样建议“将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量由60毫克提高到250毫克到1000毫克”。在美国心脏学会的网站上,有如下说明: “我们建议身体健康的人通过适量地吃多种食物获取足够的营养素,而不是服用保健品。”“全国科研委员会发表的膳食推荐量是对安全而充足的膳食摄入的最佳估计。几乎任何营养素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都可能有毒性。”“并无足够的证据表明身体健康的人摄入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超过每日推荐量会有益处。某些观察性研究表明,那些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保健品的人群有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或风险较低,但是并不清楚这是否是服用保健品引起的。例如,保健品使用者也许较少体重超重和更喜欢锻炼。” 值得指出的是,鲍林鼓吹大量服用维生素C有其商业背景:世界上最大的维生素C片厂家是其研究所的最大捐助者。我们也不能不怀疑国内那些通过造谣手段鼓吹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人,是否也与保健品厂家有关。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7-16 23:37:41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年也有人和我这么说,我就觉得怪怪的,什么好东西用过了总是有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17 09:40:4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建议身体健康的人通过适量地吃多种食物获取足够的营养素,而不是服用保健品。” --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20 20:28:05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06633" size="1">现在感冒药中添加了vc,医院也让术后病人服用vc来降低感染的危险。用维生素治疗一些小病,比如口腔溃疡、神经痛等其实比用药还管用,但医生通常不那么做,可能维生素太便宜了吧。现在的食物都是激素催长的,从一日三餐中获得均衡而充足的营养而不发胖其实不太容易,而且还要消耗额外的维生素来对付环境食水的污染,个人认为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补充保健品还是有好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7-20 21:27:59 | 只看该作者
随便什么东西,过量了肯定有害。对于孩子,我觉得还是要顺其自然,尽量从平常的食物中汲取营养,不要迷信什么乱七八糟的补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7-20 22:07:2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ftitle">鲍林:维生素C大论战</div><div /><div /><font><div>  编者按:本报第262期刊登的《胶囊小姐正流行》一文,针对目前在白领女性中流行补充维生素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调查,并请营养学专家对维生素问题各抒已见。在美国,有一场围绕维生素C的大论战已延续了20多年,至今余波未了。论战一方的当事人莱纳斯&middot;鲍林是惟一一位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但他却被称为是&ldquo;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rdquo;,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极力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  引发论战的人  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学者莱纳斯&middot;鲍林(LinusPauling)以93岁高龄在他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逝世。&ldquo;美国之音&rdquo;在播发他逝世的消息时说道:&ldquo;鲍林先生是惟一一位先后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rdquo;鲍林曾被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评为人类有史以来20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与牛顿、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并肩。爱因斯坦昔日曾由衷地称赞鲍林:&ldquo;此人是真正的天才。&rdquo;然而,路透社在报道鲍林逝世的消息时却说,他是&ldquo;本世纪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之一&rdquo;。  一个&ldquo;最受尊敬&rdquo;的科学家之所以&ldquo;最受嘲弄&rdquo;,在于他提出了对维生素作用的新观点,尤其是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  鲍林自称是&ldquo;化学家、物理学家、结晶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医学研究者&rdquo;,他不是医生。可他偏偏引发了医学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  新观点被医界拒绝  鲍林根据自己多年  的研究,于1970年出版了《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书中认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维生素C可以抗病毒。这本书受到读者的赞誉,被评为当年的美国最佳科普图书。  可是医学权威们激烈反对鲍林的论点。有的说:&ldquo;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维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的观点。&rdquo;有的说:&ldquo;这对预防或减轻感冒没有什么用处。&rdquo;权威部门也纷纷表态。例如美国卫生基金会就告诫读者:&ldquo;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能预防感冒的说法是证据不充分的。&rdquo;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ldquo;维生素C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rdquo;只有个别医学家及几百位普通病人用自身的经历支持鲍林。  鲍林身陷重围。攻击他的人说他根本不是医生,没资格来谈论维生素C防治感冒的问题;还有人干脆把他讥讽为江湖医生,或说他用维生素C防治感冒是江湖游医式的宣传。尊重他的人则叹惜他晚年&ldquo;不安分&rdquo;,说他完全可以安享荣耀,可他非要闯入医学领域,而离开他自己的化学&ldquo;主流&rdquo;太远。  然而,鲍林不管这些。1979年,他和主任医师卡梅伦博士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维生素C》一书,建议每个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克(1克等于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建议癌症患者&ldquo;尽可能早地开始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以此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rdquo;。他们说:&ldquo;我们相信这种简单的方法将十分显著地改善癌症治疗的结果。&rdquo;  但是,权威们更不相信这种观点。鲍林先后8次向国家癌症研究所申请资助,以便通过动物实验作进一步研究,可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每次申请都被否定,他只能靠&ldquo;许多人资助&rdquo;来工作。即使如此,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还是声明:维生素C对癌症没有价值。此时仍然是一些病人用自己的实例来支持鲍林的观点。  1985年,鲍林又写了一本有关健康长寿的书。他在谈及&ldquo;一种提高健康水平的摄生法&rdquo;时,介绍了12项具体步骤,第一项就是:&ldquo;每天服用维生素C6克至18克,或更多。一天也不要间断。&rdquo;他认为,&ldquo;这种摄生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增补维生素&rdquo;,他自己则是个多年的身体力行者。他说:&ldquo;1985年我写这本书时,每天服用4片营养物质加上18克维生素C。&rdquo;鲍林认为,不管你现在年龄多大,每天服用最佳量的维生素(逐步增加维生素C用量),都是有益的。他说:&ldquo;从青年或中年时开始,适当地服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一些健身运动,能使寿命延长25年至35年&rdquo;。&ldquo;如果你已进入老年,服用适当的维生素并进行一些健身运动,可以期望使衰老进程减慢,延长寿命15年或20年。&rdquo;他的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益寿的观点自然又一次被医学界所拒绝。  剂量多少之争  医学权威们与鲍林的最大争论焦点在于维生素C的用量。鲍林认为,&ldquo;对大多数成人来说,维生素C的最佳摄入量是在2.3克~10克的范围内。&rdquo;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加到每天20克、30克或更多。鲍林认为,无论是对付病毒、癌症还是抗衰老,维生素C的用量都大大高于当时的规定用量。所以严格说,剂量之争是双方的关键之争。  在鲍林去世之前,美国的权威机构&mdash;&mdash;&mdash;食品营养委员会对维生素C的推荐剂量是每天60毫克,有些营养学家认为只要30毫克到40毫克就行。可鲍林向人们建议的服用量是专家推荐剂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这自然要遭到医学界人士的坚决反对了。美国健康基金会主席明确告诫人们:&ldquo;所谓的大剂量维生素疗法必须避免。&rdquo;医学界反对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重要理由是:这会使人得肾结石。但鲍林反驳说:尽管理论上有这种可能,可是在医学文献中没有一个肾结石病例是因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而导致的。  在鲍林去世之前,双方始终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功过是非谁能定  为了强化论点,鲍林在1985年的书中引用了首次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分离出抗坏血酸(维生素C)而荣获诺贝尔奖的艾伯特&middot;圣捷尔吉博士给鲍林信中的一段话&mdash;&mdash;&mdash;&ldquo;就抗坏血酸而言,从一开始我就感到人们被医学教育引入歧途了。他们认为,如果不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就会患坏血病;假如你没有患坏血病,就是完全正常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错误。为了有完全健康的身体,你需要非常非常多的维生素C。我自己现在每天服用1克。这个剂量并非意味着真正的最适合剂量,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人可以服用任何剂量的抗坏血酸,一点危险也没有。&rdquo;  然而,艾伯特&middot;圣捷尔吉的看法同样没有被美国医学界所接受,而美国医学界的态度又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医学界。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直到鲍林逝世以后,我们才初步看到了关于维生素C剂量和作用方面的一点变化:1  995年2月,美国心脏学会和部分营养学家向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机构建议:将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量由60毫克提高到250毫克到1000毫克。  1996年4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声称:一个人每天摄入200毫克维生素C是最理想的,而不是60毫克。  1996年《纽约时报》报道的一则调查称,约有30%~40%的美国人在服用维生素C,其中1/5的人每天服用量超过1克。  1997年10月7日新华社电:《美国临床营养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对247名年龄在56~71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1%的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超过10年,这些服用者没有一人得白内障。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补充维生素C,可使白内障的危险减少77%以上&mdash;&mdash;&mdash;而鲍林早在1985年前就这样论述了,然而医学界原先不相信。  2000年美国药物研究所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评估认为:成人每天服用不超过2000毫克维生素C是安全的。  有报告称,据对14例临床实验证明,每天口服10克维生素C且连续3年,未发现1例肾结石。现在,多数医学界人士相信,维生素C确有一定的防治感冒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天摄入300~400毫克维生素C的男性,要比日摄入量60毫克及不足60毫克的人多活6年。  如今,许多专家承认:维生素C有抗癌作用,能预防多种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有报道说,&ldquo;对18例晚期癌症患者,每天1次给予维生素C10克~20克静脉滴注&rdquo;,结果14例全身骨关节痛患者治疗1周后有7例明显缓解。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2003年说过,他每天服用维生素C400毫克,并已坚持10年,并认为对预防血管硬化和防癌有益。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长柳启沛教授在1999年说:每日摄入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没有发现有什么毒副反应,认为有关&ldquo;肾脏的草酸结石和铁负荷过量&rdquo;的毒性报告是没有根据的。  科学未到尽头  关于维生素C作用与剂量的这场大论战,鉴于美国的影响力和双方的知名度,一开始就越过了国境,波及到全球。各国的医学界人士起初差不多也都站到了美国同行那边。遥想当年,鲍林几乎是&ldquo;孤军作战&rdquo;地与众多医学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论争,他为此而受到的嘲弄和轻蔑是一位著名学者、也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可鲍林在长长的20多年时间里,义无反顾地奋起捍卫自己的观点,这种勇气和探索精神令人深深敬仰。  时至今日,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承认或接近承认鲍林的观点了,然而论争仍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有些人认为维生素C能抗癌,有些人却认为它能致癌。总之,维生素C的作用与剂量问题仍需继续研究。而对鲍林个人的评价也相差极大。在我国,2003年出版的某些图书还在指责鲍林的维生素C观点是&ldquo;谎言&rdquo;、是&ldquo;骗局&rdquo;。2003年还有人在文章中批判鲍林的所谓&ldquo;江湖医术&rdquo;,还说什么&ldquo;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在医学界声名狼藉&rdquo;。直到2004年9月,依然有人在文章中称:维生素C的每天推荐用量应是50毫克!对此,不能不怀疑这些作者一味沿袭一二十年前的旧说,究竟是不了解新情况呢还是对鲍林存有偏见?  不管怎么说,鲍林每天服几克、十几克维生素C,活到了93岁;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集先生几十年来每天服用维生素C600毫克,目前年过百岁且仍在笔耕;芬兰研究人员曾给60例老人每天服用维生素C1克~3克,连续服用两年半而无1例发生心肌梗塞和脑血栓&hellip;&hellip;我们虽不能就此断定维生素C促进了健康和长寿,但至少表明:大剂量维生素C是于人无害的,所谓日服只能50毫克、只能60毫克的规定是不足为训的,鲍林的看法是有道理的,&ldquo;权威&rdquo;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时隔许多年后仍在不负责任地指责鲍林搞&ldquo;骗局&rdquo;、搞&ldquo;江湖医术&rdquo;是极不应该的。  诚然,鲍林的某些观点是否有失偏颇,尚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即使有朝一日证明他的论点不够完美,他这种探求精神依旧值得人们学习。毕竟探索永无止境,毕竟科学未到尽头,我们没有理由因循守旧。这是维生素C大论战给我们的启示,更是鲍林之后的研究和实践给我们的启示。从这个角度看,鲍林的其他观点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他说:&ldquo;医生在行医时应当慎重是对的,但是,如果医学要进步,行医这行业也需要接受新思想。&rdquo;  &ldquo;不要让医学权威和政治家们把你引入歧途。&rdquo;  &ldquo;医生的意见不是一贯正确的,虽说其用心善良,患者要自己作出决定。&rdquo;  《自然与人》供稿石城客/文《健康时报》(2005年03月31日第十五版)</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7-20 22:08:38 | 只看该作者
哈,方舟子也好象不是学医学的。此帖由 frog 在 2005-07-21 19:27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7-21 13:44:4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保林博士的这个观点在医学界与营养学界已争论多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VC在缓压、抗氧化性,增强免役力上,的作用是正面。有人认为保林博士晚年死于癌症,就否定VC的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VC的作用不是直接治疗,而是缓解。如果他生前不是服用大量的VC作为抗氧化剂,可能也不会这么长命。而且关于VC的吸收与运用,也关乎到生物类黄酮(V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7-21 13:57:32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楼主转贴的观点是比较保守的,而且有些观点已不合事宜,可以说是过时。如果在现在高强度的社会节奏工作中,每天60mg根本是不够的,而且这60是善食,是维持每天生命所必须的。而且,现今工业化式农业作物,很难保证水果中维C的量,这是不争的证实,所以用食物保充足够的维生素,是一个理想的生活模式,(有钱人,自有一个果场,让水果在树上成熟,摘后食用)。但也有一些因为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而自行盲目补充大量单一营养素,从而形成营养流失,这个问题也是要重视的,但这是另一个要讨论的问题。而我个人认为frog的贴子就较正面而中立的。个人意见此帖由 land 在 2005-07-22 12:58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7-21 16:17:03 | 只看该作者
迷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22:11 , Processed in 0.08025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