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5-7-16 19:21:35
|
只看该作者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喜欢的事情即使超负荷也不感觉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最幸福的。这是为什么?这都是因为快乐情绪的魅力创造了奇迹。 如果学生每天都带着快乐心情开始忙碌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学校教育将给予他们以真诚的精神意义,并会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研究者早已发现,迄今为止,人类大脑的开发利用率只达到了10%多一点,就是说,祖先给我们的智慧的头颅之绝大部分还没有开发出来,而研究又发现,决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非智力素质,例如注意力、情绪和情感、兴趣和动机、自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其中情绪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最大,历史上一切重大事件的发生,例如“二战”时期希特勒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及其针对犹太人实施的一切法西斯暴行,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甚至“9、11事件”等无不是在统治者处于某种特殊情绪状态下作出的疯狂决策。 情绪不仅对重大事件的影响巨大,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制约作用,当你处于“人逢喜事精神爽”和“屋漏偏遭连夜雨”两种情绪状态时,如果让他来欣赏著名歌星演唱会,他的感受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那么,同样的道理,情绪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快乐的情绪能激发人的斗志,唤起人的热情,激起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例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从而使人提高活动效率,让人收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常说,听自己喜欢的老师上课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心中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可是听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上课,感觉很难受,时间像凝固了一样慢,学习效果也很糟。 这是因为听喜欢的老师上课时分是带着快乐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常常达到忘我的程度,注意力集中,对知识信息的吸收能力又快又强,所以, 学习效率高、效果显著。而听不喜欢的老师上课就刚好相反了,因为心里不喜欢他,就是他讲得再好你也是从心理上排斥他、反感他,所以越听越厌倦,越厌倦注意力越不集中,该听的知识信息没听到,学习效果当然不好,而且这种状况还会继续影响到后续的学习活动,如写作业、做练习和听同一教师的下节课与下下节课程。 可见,教师和家长与其说让孩子们加班加点地学习,不如试着改善孩子的情绪,试着想办法让快乐的情绪伴随着孩子的上课、下课和独立作业过程,帮助孩子们从“苦学”和“厌学”进入“爱学”和“乐学”境界应该是当代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