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可是个难回答的问题。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不一样,方法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吧。我感觉在“训练”时,首先在态度上做父母的要不急,在语言上不能将自己的孩子同别人的孩子比。六岁以内,是孩子建构自我的关键时期,生活中一些看似很小的事就可能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穿鞋子对于大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对于三岁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难以面对或是不敢面对的困难,我们要给他们的是信心,而不是压力。乐山是怎么学会穿鞋子的,我都忘了。不过,一般来说,想让乐山练习时,不强迫,而是用商量的口吻说:你想自己穿鞋吗?如果他想他就会试着做,这时,要做的事就是在一旁关注的看,忍住,不因孩子的笨拙而帮心。有时真的要帮忙,也要不露痕迹。如果让他看出我们帮忙了,孩子解读的信息可能就是:我真没用。孩子成功时,给他鼓励。孩子失败时,在情绪上给予安扶。对于乐山面对挑战,我总是说:这对于三岁的孩子可是件不简单的事。妈妈小时候,老是学不会有时急得直哭,气得大叫呢。这样孩子听了就会感到:不只是我会这样,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次没做好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仍然是能干的。
有时,可以采取比赛的方法,而且结局总要孩子赢,父母总要显得非常的笨手笨脚。耐心的等孩子做好,自己则要因为做不好这件事气得大呼小叫。这时孩子就会很开心。比如在让乐山学穿裤子时,我就把两只脚穿到裤管里,狼狈地跌倒,乐山就在一旁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他对待自己的“失败”就会平和些。孩子在练习时一定不要去纠正,比如孩子鞋子穿反了,如果能走,就让他反着吧。慢慢的,孩子就知道正反了。还可让孩子在与小朋友玩时观察别人是怎样穿鞋子的。看到不会穿鞋子的小朋友,他会原谅自己。看到会穿鞋子的孩子,他会学习。
故事书也是个好帮手,当孩子面对困难时,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也会给孩子以示范的作用,这比大人的说教要有效的多。比如《小猪飞上天》这个故事,主人公不断重复的“只是现在还不行“,这句话我的解雇是:谁都有不行的时候,现在不行不意味着都不行,只要努力总会行的。当乐山遇到困难时我就说”你只是现在还不行。“,乐山都能听进去,现在乐山有时会主动地宽慰自己说”只是现在还不行。”《藏起来的礼物》更贴近生活,孩子看到同龄人也有不会的时候,就会接受自己的暂时“不会”。
总之,别着急,孩子总会学会穿鞋子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