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229|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也讲个读经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9 09:5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已删除!此帖由 yuhongmin 在 2005-11-02 20:47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6-29 10:42:34 | 只看该作者
一、我不会让孩子去读千字文,我觉得与其如此不如带孩子看《山海经》。
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带孩子读过一点千字文。可能是因为之前读过了三字经和大学,拿起《千字文》总觉得没劲。内涵比不上前两者,优美又比不上笠翁,能学点成语是真的,其中的典故倒是有趣,但我没那个本事。故仍然提不起兴趣。
后来,遇到了《弟子规》,心才安定下了。由《弟子规》再到论语二十篇。

二、我不会让理解文义成为读经的一个必经程序。
以前rainbow讲过一个例子,说在小区儿童游乐场,孩子们排队玩滑梯,一个“读经”的大孩子以“长者先,幼者后”为由自己抢在小孩子的前面。
我觉得这就是经典的“文义”误导了孩子。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其涵义是广大的,语言是优美的,这不能理解得来,是要靠体悟的。
字面的理解有时会是体悟的帮手,有时又是体悟的障碍。

前几日有朋友问我的女儿读经的情况,我说:现在中国的经典没读,在读英语的经,把时间拿去学英语了。
那朋友就劝我:中国的经典还是要读,文字是有信息的,经典是圣人之书。。。。。。

我能明白这位朋友的意思。
就象弹钢琴一样,拿着大师的谱子,我们能触摸到大师的心灵;
捧着经典,我们难道不能有机会仰止熏习圣人的风范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11:17:47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一、我不会让孩子去读千字文,我觉得与其如此不如带孩子看《山海经》。
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带孩子读过一点千字文。可能是因为之前读过了三字经和大学,拿起《千字文》总觉得没劲。内涵比不上前两者,优美又比不上笠翁,能学点成语是真的,其中的典故倒是有趣,但我没那个本事。故仍然提不起兴趣。
后来,遇到了《弟子规》,心才安定下了。由《弟子规》再到论语二十篇。
这个讲得好!

dawnch+-->引用:dawnch 二、我不会让理解文义成为读经的一个必经程序。
以前rainbow讲过一个例子,说在小区儿童游乐场,孩子们排队玩滑梯,一个“读经”的大孩子以“长者先,幼者后”为由自己抢在小孩子的前面。
我觉得这就是经典的“文义”误导了孩子。
只能说明这个孩子没理解文义,既然没有理解,获得的东西也许是非本质的!

dawnch+-->引用:dawnch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其涵义是广大的,语言是优美的,这不能理解得来,是要靠体悟的。
字面的理解有时会是体悟的帮手,有时又是体悟的障碍。

前几日有朋友问我的女儿读经的情况,我说:现在中国的经典没读,在读英语的经,把时间拿去学英语了。
那朋友就劝我:中国的经典还是要读,文字是有信息的,经典是圣人之书。。。。。。

我能明白这位朋友的意思。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体悟到呢?特别是那些幼儿。

dawnch+-->引用:dawnch 就象弹钢琴一样,拿着大师的谱子,我们能触摸到大师的心灵;
捧着经典,我们难道不能有机会仰止熏习圣人的风范吗?
很多人只知道弹大师的谱子,却只有极少部分人能触摸到大师的心灵。就是因为没理解、所以没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6-29 11:19:01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一、我不会让孩子去读千字文,我觉得与其如此不如带孩子看《山海经》。
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带孩子读过一点千字文。可能是因为之前读过了三字经和大学,拿起《千字文》总觉得没劲。内涵比不上前两者,优美又比不上笠翁,能学点成语是真的,其中的典故倒是有趣,但我没那个本事。故仍然提不起兴趣。
后来,遇到了《弟子规》,心才安定下了。由《弟子规》再到论语二十篇。

二、我不会让理解文义成为读经的一个必经程序。
以前rainbow讲过一个例子,说在小区儿童游乐场,孩子们排队玩滑梯,一个“读经”的大孩子以“长者先,幼者后”为由自己抢在小孩子的前面。
我觉得这就是经典的“文义”误导了孩子。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其涵义是广大的,语言是优美的,这不能理解得来,是要靠体悟的。
字面的理解有时会是体悟的帮手,有时又是体悟的障碍。

前几日有朋友问我的女儿读经的情况,我说:现在中国的经典没读,在读英语的经,把时间拿去学英语了。
那朋友就劝我:中国的经典还是要读,文字是有信息的,经典是圣人之书。。。。。。

我能明白这位朋友的意思。
就象弹钢琴一样,拿着大师的谱子,我们能触摸到大师的心灵;
捧着经典,我们难道不能有机会仰止熏习圣人的风范吗?

认同。《千字文》我也没有给孩子用,我开始先用三字经(我自己背很熟),但后来就把《弟子规》放前面,做人第一,行有余力,再学文吧。孩子喜欢极了弟子规。(我的孩子1岁8个月)《论语》一定要学。(原谅我这么直接,实在没有时间委婉)。我觉得,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一部什么经,就否定全部。像有朋友用《读经害处大》,我真是觉得不太好,可能他只是说读某部经不太好,可是这个标题放在那里,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看里边,就输入一个信号,儿童教育论坛说了“读经害处大”。既然是教育论坛,说实话我们讲话还是要慎重。反正这个话,打死我我也是不敢说的。像楼主的标题就很平和,很中庸,用了个“也”字,自己的观点又微秒地表达了出来,此乃温柔敦厚,好!(顺便也把自己夸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6-29 13:34:48 | 只看该作者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体悟到呢?特别是那些幼儿。
不一定能,在有限的时空里,不一定会有这方面的效果。但在另一种时空概念里,效果是肯定有的。这是神秘现象,请不要相信。 讲白点,开了个门,你未必走进去;不开门,你就肯定不会走进去。——别跟我说跳窗穿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6-29 14:20:54 | 只看该作者
看各位这样教导孩子,我只能选做 另类 了,
咋总觉得像在让孩子们 练功 喃?!

呵呵,我只让小孩玩,玩游戏、耍电脑,游泳、滑冰。。。
童年就是童年,搞那么深沉干啥?!

我们这些耍大的一代,好多小时候特匪(调皮)的还越有出息样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6-29 15:14:21 | 只看该作者
八根儿+-->引用:八根儿 看各位这样教导孩子,我只能选做 另类 了,
咋总觉得像在让孩子们 练功 喃?!

呵呵,我只让小孩玩,玩游戏、耍电脑,游泳、滑冰。。。
童年就是童年,搞那么深沉干啥?!

我们这些耍大的一代,好多小时候特匪(调皮)的还越有出息样喃?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d 他那个东西又大了几个毫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6-29 16:17:1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读经我个人还是认为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底蕴很有帮助,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看重这个问题,就像以前在韩国一度流行的学英语热潮,3岁孩子造成言语混乱和对意义的不理解一样。读经无可非议,关键是孩子能否理解和什么年龄开始领略我们的文化瑰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16:25:18 | 只看该作者
lixiyi882003+-->引用:lixiyi882003 对于读经我个人还是认为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底蕴很有帮助,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看重这个问题,就像以前在韩国一度流行的学英语热潮,3岁孩子造成言语混乱和对意义的不理解一样。读经无可非议,关键是孩子能否理解和什么年龄开始领略我们的文化瑰宝

你讲得很客观,我的观点基本和你一致,可是很多读经的人认为读经和“理解”、“年龄”无关,这让我想不通,于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想不通就别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6-29 17:03:03 | 只看该作者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古代经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这样的“继承”可取吗?

前两个星期,我们单位一年级的一名教师要上千字文,特意让我去听课,我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谢绝他,但还是推脱不了。于是就去了,可能是我基础差,文章里有几个字我从来没见过,还有几个字我见过但不会读。听完后我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教千字文?能不能不教?

原来是教育局某各领导推崇的,所以是统一规定,还说不在乎理解,只要大声读,积累词汇。我听了差点晕倒,学生用那么时间和经历去做自己根本不明白的事,学习那些可能一辈子也碰不到的汉字,这比猪八戒吃人生果还要不值得,毕竟猪八戒吃到了果子。

我参与了试教听课、交流、最后听课,还帮他制作了课件。后来,我建议用一定图片促进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阅读,至少可以让学生明白他在读什么。在很多人看来,同事的课很成功。然而,我以参与者的身份的最大感受是: 在低年级大面积地读经相当于——作秀。

附加:我不知道个别读经&具有理解能力的大孩子读经到底是否可取,所以不敢枉驾评论!望有理解的更深刻的坛友再谈谈!


中华帝国就是这样读完了,现在这样读就可惜了这几个孩子,不这样读的人肯定比这样读的人多,OK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0:21 , Processed in 0.09502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