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谈谈我的总体感觉想法,再对照着你孩子的情况写.
我承认我没有太多看你的文章(看了一楼的文章我不知道你宝宝多大了),原因主要是:
1) 你是在线写的,(不可太强求,我大多也是在线一个个按的,自己错字就多)你的文章有真感情但有时候比较混乱,条理性欠强点,可能自己是男性的缘故我看了就觉得废时间就懒得看.看过的你的文章个人觉得在起语和结论时有时会武断也经常多感情色彩,逻辑性欠强点(我知道你是感情真流露但是你要成为专业人士的话文章要避免这种会造成说服力降低的瑕疵);
2) 还有一点,你喜欢讲点详细的细节再时时引用理论分析,这个分析办法是见仁见智,可能很多家长会喜欢,由于个人方法论的不同我就不太喜欢看这样的文章,我喜欢介绍细节完后,再分析下自己的结论再与理论比较一下,喜欢在大一点的范围内作理论比较看问题没耐心一步步分析细节,我有时觉得你的有的文章很婆妈且学究味重,自己是个急性子没耐心还喜欢找乐子自然就一目50行视而不见了.
我不好学(所以没有要成为跟儿童教育有关专家的念头和可能性),在论坛里看了专家讲理论通常是就跳开跳开的,难得专家抽宝贵时间讲道,咱不听也要让道于有缘人听,但是有时听听就觉得专家也会一元思想价值观当道,我在心里就骂学棍学棍.当然我是不会去论经论道的最多冒个歪泡,我不懂高深的理论(可能专家弦弹断,知音少,有谁听)我喜欢浅白的语言因为浅白的语言更容易推广和具更广的群众诱惑力.我知道你头上挨了很多棍了,希望上面我的不喜欢感觉是没有再撒盐,我对你的很多观点都不同意或相左,但是我对你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的精神还是很赞同的.
再来谈Doman,其实我是最没有资格谈的,你是研究理论后再教育自己的孩子再总结谈感受和理论,你的感受与结论对其他初为父母的家长是比较有吸引力,我想我的育儿感受可以放在非Doman家长坐标轴上让大家对比来看,结论由看客自己下,要发表详细意见的最欢迎.
我没有对自己的两个孩子实行任何一种早教理论(一个5.55岁一个3.1岁),对DOMAN的理论是一两年前才看的再对照自己孩子的成长妄下一点结论.看了任何一种早教理论我都觉得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时间,金钱等等),我的孩子在一岁之前都是我父母亲和我们同住帮我带的,我们白天要出去工作时间,金钱约束了我们自己白天对孩子早教的可能性,要由我母亲(小学不到的文化)实行理论早教的可能性较小,当然我们也没狂热到打算开夜班搞理论早教,所以“无为而治”有思想的主观意愿也有现实的考量.DOMAN的实施也是要大量时间的投入的,我反感但不反对填鸭就象反感不反对政府一样,我们都是填鸭教育的结果,目前的条件填鸭还废不了,还是利大于弊.如果国家教育资源无限且够多的话就师生比例一对一,填鸭就可以废了可以作到灵性教育了,现在有人试验的旧私塾肯定昙花一现,除非老爸有钱把私塾延长办到大学.个人觉得DOMAN把填鸭教育机械化反复化早期化(闪卡反复闪)加上是推广首先用于智障儿抢救教育的成果我就觉得心中毛毛的,其次DOMAN强调儿童愉快接受,我觉得婴幼儿会愉快接受填鸭教育的机械化反复化早期化?我怀疑,当然你也可以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自己的两孩子都极度抗拒这种机械化反复化的东西(玩具都抗拒不要说是教具).最后DOMAN举的印地安人骑马与澳洲人游泳的例子没有太强的逻辑性,这说明DOMAN理论有大大提高与完善的空间.下面是我详细说明第三点.
我是南方人,老家以前是个小县城,家就住在护城河边(20米距离),70年代山清水秀的,我们那一片的小孩一到夏天(大一点的也暑假了)就都没事情了,家长都出去养家没空看我们,于是所有的小孩从4-5岁(由哥哥姐姐带的)到15岁的20到30个(人总不固定,但总人数是比较稳定的)整个下午就一起在河里游泳在河中往来的船上跳上跳下,每个孩子5到6岁就会游泳了且在船上行走如飞,但每年总有个把小孩淹死的,我妹妹就差一点挂了由15岁的邻居大哥哥跳下去救回来的,我6岁时(就是在好心人点的保佑小孩子的长命天灯下)一个人在急流中抱着家里唯一的塑料壶(5升的)在河里游来游去学会游泳的,当时要是手一松今天也不会在这里交流了.后来我(高二)去老家一外海岛(2.5小时的船程)慰问驻军时途中客船遇到台风的外围尾巴,7级风浪除船长和我(就两个人)外几百人全吐了,嘿嘿练过的跳船没白跳.
上面提到去慰问的海岛很有名,国民党军队在50年代把岛上的二万多人在一江山岛战役失守后掳往台湾,(我在台湾的电视看到台湾大陈人的乡音和风俗就觉得很亲切)共产党就在50年代末从我老家西面山区最贫穷交通最差的山顶移民1万多去那海岛(不是移民脱贫,是防反攻大陆),很快10来年山民变渔民,我去过那海岛3-5次,朝阳下,夕阳下海岛风帆队的练习很有诗意.
DOMAN把印地安人酋长小儿子骑马与百年后澳洲人靠海的都会游泳跟早教挂勾来说服大家,我只看到这些例子只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人是环境的动物都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是不愉快的代价来实现我们的目标的.DOMAN不提酋长儿子的小朋友肯定跟我的儿时朋友一样要挂掉很多,骑马行了,游泳坐船就不如我们了,精力不是无限的,可能性是无限的,要发挥出来的东西是有限的,牺牲也是巨大的.
百年后澳洲人靠海的都会游泳就更不值一提了,英国的先民没见过海也见过河,没见过河也见过池塘,DOMAN这样的提法有问题不讲,那我老家海岛上从高山上搬来的一万多名乡亲在前面的20年(1960-1980年代)能够出海打渔与先天越早越好的早教理念无关吧,都是成年后山民变渔民的,20年后的下一代的风帆队也是成人的事情与早教的理论风论牛不相干是在与自然环境生存游戏中学会风帆的(同样的例子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
现在开始讲我自己的养孩子体会:
1. 我的孩子让我明白,孩子喜欢刺激变化。从一二个月开始,无论女儿还是儿子白天都喜欢我妈妈抱他们出门东看看西看看,随着年龄增长,每天出门的次数和在外面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果在家不出去,他们就觉得不爽,5到6个月后任何人抱他们出门他们就是在哭的也马上不哭了,孩子需要在行走中运动中看不同的事物而不是一个房间或在一个屋子里,事前我没有看过任何心理学和教育学书籍.这一两年看了知道在旋转台上的小老鼠脑袋比较发达,难道我的孩子受天性(祖先是猴子没错的话)驱使要求出去走走以加强大脑发育.晚上出门孩子一般不喜欢,特别是孩子还不到1岁时.我女儿从6个月开始是对一家纸烛店特别有反应,晚上从任何方向往这个店的方向走她就哭,走到这家店时就哭得很凶,我们只要离开这个店后往任何方向走她就不哭了,每次我们路过要绕道.1岁过后就没有反应了(信鬼神之说的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采样调查几百个相同个案可以写一本提出小孩子可见鬼神的理论了).
2. 孩子在4个月(手有点力了)过后喜欢撕任何拿得到手的纸张,特别是五颜六色的纸张一点,女儿撕坏过我的论文纸,抱着时无论女儿还是儿子撕过旧画报有N本,平均一天一本(至少100页的),而且喜欢拿一片在手,大概6-7个月后因为会坐了就发现新世界了不撕了.普遍上他们不喜欢大人给的安排的玩具(我以此类推愚见是这应当包括卡片),喜欢比较轻的有色的东西.6-7个月会坐后对玩具数量,质量要求增加了,喜欢任何没见过的玩具,有声音的,会动的,会变化的更喜欢,价格的高低与喜欢程度完全无关,对玩具绝对是喜新厌旧的,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玩可乐瓶和雪碧瓶(里面放几粒绿豆或大米),拿掉标签后换马甲了又不一样了,有声又拿得动又可以踢,家中的任何东西从我们的鞋子到电脑到马桶盖都是玩具,有时客人送玩具来,玩具孩子不要玩具,反而是包装盒与塑料泡沫孩子玩得很开心.看图画书本与玩玩具他们是同样的心态.6-7个月后每个孩子坐在那里的专心玩东西的时间因孩子的性格与周围环境与东西对他们的吸引力而定,如果有其它孩子相伴玩东西的时间会增加,但同龄小孩之间互动没有基本.
3. 出生到3个月后孩子给孩子穿不同颜色的衣服会发现孩子较喜欢红色衣服,我们家孩子在1岁前无论男女都是红色调衣服为主,连便盆也是红色,拿红色干净衣服来孩子很愿意换衣服.6个月后对电视表现出浓厚兴趣,是外出活动以后的主要活动.在其它房间听到某首广告歌曲会要求抱到电视机前,开始懂得音乐节奏.8,9个月开始会爬了,女儿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望,爬进卫生间,爬进马桶里,爬进厨房的柜子里把所有的东西扔出来,冰箱开着就要进冰箱,晚上在没亮灯的房间爬到床下,她吃饭(没有象专家提出的米糊糊阶段)基本上在桌子下面完成,探出头来,吃一口,自己爬一段路.两个孩子都没有坐学步车,从爬行到10个月时的沿墙站到一岁时的走.
4. 女儿6个月会坐时我很兴奋,我老妈一句”三车(以前的竹椅车)六坐九爬爬,高兴什么自己要好好看就是了”让我觉得孩子几千年来就都是这样发育成长的.个人觉得孩子的专注程度大部分是性格天生遗传的,女儿可以在6个月会坐时轻轻松松坐着一个人玩上1小时(前提她喜欢的东西要够多),儿子就只有一半的时间(我觉得孩子自己会玩应当跟闪卡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如果你不带闪卡的眼镜看世界)。独立性方面:我的两个孩子从生下来就跟我们分床睡觉的,一出生他们就有自己的小床放在我们的大床边,孩子从小都是睡觉时间到了就爬回(6-7月后)他们的床一个人睡觉,早上醒了也从来不哭,不会坐时就躺着自己玩被子,玩具,会坐了会扶着床栏朝大人的方向咯咯笑,会站了就运动疯了,一会儿躺一会儿坐一会儿站而且站个不停的(要50-100次的)。
现在的情况是我如果不讲故事不和他们一起看讲解释图画书本,我的两个孩子在我怀里的时间跟我谈上10-20分钟就要求自己独立去玩了,晚上睡觉前最多在我们床上躺5-10分钟就要求回他们自己的床去了.我要求他们的任何一个陪我睡觉一下都被拒无门,我朋友的孩子10岁了还赖在父母床上不要分开睡有时我还羡慕我朋友,事情都是过犹不及.我觉得闪卡应当是独立性和安静性格培养中的下下下策,我觉得是不是闪卡填鸭方式教育的机械性把孩子的灵性给磨掉了,孩子本性都是爱疯的,我想我女儿是碰巧爱看书(儿子就不大喜欢,因为他的时候家中的书更多了),女儿不看书时穿了裙子(她头发不长)在外面玩别人都当她是BOY,那个疯,那个呵呵呵的笑声,那个不听话就是让我觉得舒坦.可惜她明年读小学了,童年美好时光要不再了,想到这,我就觉得不能对孩子理论早教,要没有违背他们意志的前提下因才施教,是要他们快乐,快乐应当不是建立任何理论基础上,是建立在人的本性本能基础上的,什么阅读量什么闪卡什么任何高明的理论是观察生活的小小成果,脱离自己孩子的实际去按理论生活是多么的可笑,训练的童年不会快乐.(所以我对DYLY的第4点疑问最多)
我一开始到现在的“无为而治”在某些理论派朋友的眼里是多么的不理解(我会在其它地方回应dawnch的),没有理论指导还了得,我就和稀泥,观察生活采纳一切符合我教育信念的东东.经典里我只牢牢记得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我的无为教育信念用通俗的话讲就是<B>让孩子在任何时候在不危害他们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B>(拥护大象认字和猩猩数学的朋友的办法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我的观察力不是太差,所以事后我看到DOMAN的爬什么的理论就笑(这也要说明解释引申发扬光大?),我的孩子就是在他们会爬的时候一直爬到会站时[我住的对方有爬的气候条件],会站了我们就不扶,跌倒了自己会站起来就不帮,我们就这样生活,没有必要让理论告诉我们怎么活.
Dyly你最不让我接受的地方是理论告诉了你什么什么,我就觉得是生活是孩子告诉我什么什么.想到你要成为儿童教育专家我就担心,能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放开理论一会会,观察得出你自己的结论,或着在采样时一定要把我这样的Jerryhao这样的占30-50%的比例,这样你的研究成果会比较全面,不然是你信的理论在引路,采样的也是理论信徒,得的结论逃不出理论的范围,退一步看结论或理论的市场反而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