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Ody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讨论】两种母语可能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6-30 18:4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6-30 19:03:5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正为此烦恼,该不该学外语,什么时候开始学外语,如何学外语?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20:20:09 | 只看该作者
总算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欧在杞人忧天,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7-7 12:43:16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有人能熟练地掌握几种语言。但是,母语,就是用来思考的语言,两种的可能性应该很小,而且也没有必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7-31 16:08:02 |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先把汉语学好再学英语.英语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7-31 22:03:10 | 只看该作者
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1]摘要: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中年龄因素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围绕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所展开的研究的结果虽然错综复杂,但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假设,最明显的一点是:成人在学习的初期学得更快,儿童在学习的最终结果上学得更好。然后本文着重探讨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原因。最后本文指出了儿童语言学习的优势对成人外语学习的启发。第二语言习得1. 引言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年龄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的关注,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去研究年龄和外语习得的关系,但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产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如有人认为外语学习应从儿童开始,因为儿童比成人习得效果要好;也有人认为成人理解能力强,故更有利于外语学习;还有一些人认为,无论何时开始学外语没有关系,只要努力学习,都能同样成功地掌握一门外语。年龄与外语习得关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其重要性。从理论层次上来看,如果能准确地调查出年龄对外语习得的影响,理论学家就会得出相应的语言习得模式。从应用层次上来看,制定语言学习计划的人想知道语言学习的最佳开始年龄,以便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从事外语教育的人也想知道它们的关系,以便对不同年龄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各有侧重。学习外语的人也常常问,他们的年龄是否有利于他们的外语学习,应该怎样发挥自己年龄上的优势和避免不足等等。2.年龄与外语习得关系研究的现状虽然许多理论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对年龄与外语习得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研究结果比较混乱,但经过仔细分析和区分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类似的结论。Krashen (1982), Larsen-Freeman (1991)在比较和区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年龄大的人学得更快,而年龄小的人学得更好。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小的人在大多数关键的语言领域最终习得效果都明显好于成人,并且只有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外语,才有可能象本族语使用者一样没有母语口音。但短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大的人习得的速度更快(成人比年龄大的儿童习得快,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习得快),然而这种习得速度上的优势被限定在某几个方面,尤其是在早期的词汇和句法习得方面,并且这种优势是暂时的,几个月之后,成人大多数语言技能上的优势都会消失。Snow和Hoefnagle-Hohle (1978) 对三组母语是英语的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荷兰语的人进行了10个月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荷兰居住三个月之后,成人和青少年的测试成绩明显好于儿童;在词汇和句法方面,青少年做得最好,成人次之,儿童最差;在语音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别。但在10个月之后,儿童在各种测试中都赶上其他两组。另外,语言的某些方面有利于儿童习得,如语音的习得。Payne (1980) 也发现,只有在6岁之前开始融入目的语环境,才能达到本族语的语音标准。另外,Oyama (1976) 对60个不同年龄时来到美国的意大利移民进行过调查,这些人的年龄在6-20岁之间,在美国生活了5-18年不等。调查结果显示,12岁之前来到美国的人语言能力更接近美国人。抵达目的国时的年龄对二语习得起明显的影响,而在美居住时间的长短没有重要影响。Payne,Oyama等的调查发现可以通过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来解释。关键期假设是Lenneberg于1967年提出,他认为,从两岁到青春期(Puberty)到来之前,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青春期之前的儿童若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因意外事故或手术受到伤害,语言功能还会从左脑移到右脑得到恢复。到了青春期之后,人的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已经完成,并固定在大脑的左侧,此时语言功能一旦丧失,并难以恢复。Lenneberg把儿童和成人在语言学习上表现出的差异归因于神经生理现象,他认为青春期开始之后,母语口音难以改变,学习语言必须花费更大力气,且成人的外语不可能学得象母语那样好。然而,Krashen等认为,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语言习得更快(在时间和与目的语接触都相等的情况下,且限定在词汇和句法学习的早期阶段)。他们认为,成人在习得速度上超过儿童;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习得更快。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调查之一是Snow和Hoefnagle-Hohle (1978)的调查发现(如前所例)。Ekstrand (1976)曾对2189个8-17岁的瑞典语学习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他发现年龄大的学习者比年龄小的学习者在听力理解、阅读、自由写作、发音和语言表达方面的测试都做得更好。虽然研究者一致认为,年龄大的学习者不可能在二语习得中获得象本族语一样的口音,但在其它方面没有达成共识。Johnson和Newport (1989)曾仔细研究过不同年龄学习者在句法习得上的差异。他们的调查对象是在3-39岁时到达目的语国家。结果发现,处于青春期之前的学习者在句法知识测试中取得的成绩与抵达目的国时的年龄呈线性相关,处于青春期之后的学习者一般得分较低,且与抵达目的国的年龄没有关系。1991年,Johnson和Newport进一步调查了与普遍语法有关的语言特征,并且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获得能力呈稳步下降,一直到青春期之后,在14-16岁时急剧下降。该研究再一次表明,语言习得存在关键期,学习者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滑。在语言能力方面,Coppiters(1987)尝试以更直接的方式来调查语言能力问题,通过对21个能流利说法语的成年人进行测试,他发现说本族语的人和非说本族语的人对句子理解有明显不同的直觉,虽然他们在实际运用中能造出本质上几乎相同的句子。可见,他们在语言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各种调查研究,Ellis(1994) 得出以下结论:1、 成年人在最初的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特别是在句法方面。如果儿童学习者获得足够的二语接触,最终会超过成人学习者。发生这种可能性在课堂教学情况下要小于自然语言习得的情况下,因为课堂教学中语言接触的量通常不够。2、 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只有儿童学习者能习得本族语的语音。Long (1990)认为是6岁,但Scovel认为没有证据来支持这一点。 Singleton(1989)指出,只有儿童接受大量的第二语言接触,他们才能获得本族语的口音。然而,有些儿童受到足够的语言接触,但仍然不能达到本族语的口音标准。成人学习者在指导下也有可能获得本族语口音,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支持这种说法。3、 儿童更有可能获得本族语的语法能力,语法的关键期可能迟于发音的关键期(大约15岁)。某些成人学习者可能成功地获得说和写的语法准确性,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程度,甚至获得完全的语言能力。4、 不管是否能够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熟练程度,儿童在发音和语法方面习得的水平都要高于成年人。5、习得第二语言语法的过程受年龄的影响不大,但语音获得的过程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3. 对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作用的解释Larsen-Freeman(1991)等认为,虽然对年龄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解释存在差异,但至少有四种主要的原因是一致的:1、 社会心理上的解释。成年人与儿童之间存在差异,例如成人可能更加压抑,他们更愿确立说某种语言而显示的身份,因此他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抵制社会化,而这恰恰是儿童学习一种语言的结果。有时,成人为了区分自己作为某一特定母语的使用者,故意说带有母语口音的第二语言。2、 认知上的解释。许多研究者(Krashen,1982)认为,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否定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可能涉及不同的过程。前者使用语言习得机制,如同习得第一语言一样习得第二语言;而后者使用一般的问题解决能力。成人抽象思维能力可能非常有利于成人解决抽象问题,但他们不能使用语言习得机制来习得第二语言。3、 输入上的解释。年轻的学习者比成人收到更好的输入,这将为他们学习句法提供更好的素材。年轻人也更善于利用与本族语同年人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交流,他们能进行语音上的练习。4、 神经上的解释。首先,大脑的两半球在青春期左右变得功能专门化,即大脑侧化。在关键期之前,大脑更加有弹性。如果大脑的一侧功能受到损伤,该功能可能转移至大脑的另一侧。其次,二语习得的能力随着神经的弹性丧失而衰退。Ellis(1994)的解释还包括以下两点:1、 感觉的灵敏度不同。成人学习语言的能力随着感知和切分第二语言声音能力的减弱而衰退。2、 信息储存的方式不同。儿童分隔地储存第一与第二语言信息(并存的双语),成人混合地储存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信息(合成的双语)。4. 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上述的解释不是不可挑战的,Long就认为,情感上的、输入上的以及目前认知上的对习得能力减退的解释是不充分的。首先,如果某些文化背景下的成人与儿童二语习得达到同样的水平,那么认知和神经上的解释将是明显错误的。其次,成人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如语言自我意识,焦虑感的形成等,儿童也受到同样的压力和影响。第三,至于输入上的解释也是不确切的。儿童和成人二语习得上的差异主要是语音上的差异,这很难说是不同输入造成的结果;此外,成人更善于对不同的输入进行协商(Negotiating input),通过协商,他们能得到更好的输入;再者,我们还应看到,在某些文化中,儿童并不能收到区别对待的语言输入,如在西方文化中,对儿童并没有保姆式的交谈,在这些环境中,儿童的语言习得是在正常的语言交流中进行的(Larsen-Freeman,1991)。第四,对神经和认知上的假设仍然存在疑义。如果神经和认知上的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就会认为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不同的,相应地还会认为儿童和成人习得的模式也是不同的。但Bley-Vroman等(1988)调查发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者所表现出的习得的结构特征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表明习得的过程并非差异很大;另外,他们还发现,成人习得外语也受到普遍语法的影响。5. 对外语学习的启发虽然年龄和二语习得的关系比较复杂,但通过对儿童和成人二语习得的调查和比较,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对外语学习的启发。一、不要过度担心你的口音如果儿童收到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本族语口音。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少的人能获得完全地道的本族语口音。对此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为了交流,一个人必须使用喉、舌、嘴唇以及面部上千块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肌肉变得越来越难训练,因为学习者已形成了母语的习惯,故青春期之后要改变这些习惯是很困难的。另外,如前所述,大脑语言功能侧化的过程在青春期左右完成,此后,神经肌肉的弹性便消失。对于语音而言,大脑側化完成的时间可能更早。虽然许多人有明显的外国口音,但他们还是成功地掌握了外语。著名的小说家Joseph Concra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母语是波兰语,英语是第二语言,但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Henry Kissenger, Maurice Chevalier等都有明显的口音,但他们都能流利地说英语,甚至比英语本族语的使用者拥有更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实际上,人人都认为好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但它的重要性只有在你能够清楚地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时才会表现出来,一味地去纠正语音,会让人感到沮丧,很可能也是无效的,因此不要摸拟小孩的二语习得过程,而要接受你的神经和肌肉上的限制,朝着表达的清楚性去努力。如果你的口音不标准,不要急噪不安;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顺利地交流。二、不要过度地分析你自己学外语就象打网球(或者其他体育运动),如果你想得太多,你就不可能学会。只有在打网球时,放松自己,不是总想着规则,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总是放松自己,他们不会想着自己在潜意识地使用和不断修正语言规则,相反,他们更集中注意力于语言使用的目的:用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成人在学外语时有太多的分析,他们喜欢研究语法规则,分析语言现象,做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等。他们倾向于学许多有关语言的知识,而没有真正学会使用它。英语课堂教学就象游泳教学一样,老师可以教学生游泳的知识、漂浮的原理、重力的作用、水中运动方法等,老师也可以表演划水的动作或放有关的录像。但只有这些学生自己跳到水中去练习游泳,他们才能够学会游泳。因此,成年人应该少关注语言本身的一些东西,多关注语言所能达到的目的和功能,这样才能学好外语。三、消除自我压抑成人学外语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恐惧:惧怕失败、惧怕其他人取笑或在他人面前丢脸。因为这些恐惧,他们的自我压抑得到增强,为了保护脆弱的自我,他们在处处防卫。成年人也不喜欢冒险,常回避可能出现的令人难堪的场景,比如说他们会坐在教室的后面;只有在确信自己正确时,才主动回答问题。但是儿童在语言学习时比成人的压抑要少,儿童不太关注语法的正确性和语言形式。当儿童在使用语言时,他们不担心语言上的错误,而担心交往的成功与否。儿童在潜意识上把语言当作让自己被社会接受的工具。语言上的错误如时态错误、人称错误、用词错误、词序错误等通常被忽略,本族语的听众通常也不注意这些。所以,如果成人能采取一种更轻松、更少焦虑感的方法来学习外语,他们的语言能力将会明显提高。四、不受母语的干扰儿童在学习外语时,两种语言互不干扰,也不会产生混淆。他们能很容易地把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联系起来。如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的许多儿童能自如地在家和父母说英语,与邻居、朋友说法语,而在学校能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因为成人倾向于更多地思考语言,故试图把一种新的语言与母语配对,当他们学习一门外语时通常把它译成母语,在学习新的语法规则时,通常又会考虑母语是怎样说的。这并不是说母语在外语学习中毫无作用,实际上,学会了一种母语的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更何况若两种语言相似,或属于同一语系,对它们进行比较,将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从这里借鉴的是:不要过多地依靠母语,不能让母语处处干扰你的学习。参考文献[1] Brown,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87.[2]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3]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Pergamon, 1982.[4] Larsen-Freeman, D. and M. Long.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M]. Essex: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1.[5] Singleton, 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Age Factor.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9.[6] Skehan, 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Edward Anold, 1989.[7] Sussan, 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M]. Hillsdale: Lau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4.[8] 刘润清. 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因素[J]. 外语教学资料通讯, 1996(4):1-3.[9] 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一) [J].外国语,1994(4):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7-31 22:29:0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到现在也总是分不清对否定疑问句的回答,一会儿yes,一会儿no的;我的宝宝一出生就开始接触英语,虽然没有很好的英语环境,但是对于否定疑问句的回答从来没有错过,该说no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yes。我的想法还是接触英语越早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8-22 22:0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dys 于 2005-6-23 11:37 发表
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语言只是我们学习的工具。这种工具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反复运用,其power就随着知识的增张而增长的。
从词义看,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名词。如果我们用两种语言学习不是什么难事。比如,我们第一次看见某个没见过的DD,一定想知道这是什么。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computer,那你就学到知识了,这是computer。对名词这样一些简单的语言砖块来讲,双语好像不是难事。比如,我们即知道计算机,电脑,又叫它机器,机子,很多词汇表达同一个意思,而且PC这个词汇就很汉化嘛,重来没有学过E文的都会用这个词。
但是再往上一级,就有点麻烦了。先不说虚词等用法,单名词就有问题。比如,汉字的表达能力很强,一个字载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而e文的单词表达能力就比较弱,而很多意思需要上下文联系,这又是汉语比不上的。举个名词的例子:virus,这个词用来说计算机病毒,在e文中直接就用了。因为e文的词汇意义不强,也就很容易被赋予新的意思。但是在中文中必须要加个"计算机"来定义一下。
再复杂一点的就是逻辑,正反是最简单的逻辑。比如,你问个否定疑问句,你需要BB回答“是”还是NO呢?类似的逻辑反差在两种语言中太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这种逻辑混乱相当有害。
再复杂一点的就是语义。比如,介词,连词和复杂句的句子结构,差距相当大。比如,e文中,以bb为主语,is为谓语,monster为宾语,在这么一个小小的主干上,可以长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通过不断添加定语,状语,限定语,这句话可以表示非常多的意义,甚至可以让表达的情感,褒贬来回转几次。而汉语不行,汉语需要层层递进,反复推演,使读者在思路上波澜起伏,峰峦叠嶂。这类例子常常遇到,但需要时间举个精彩的例子。说会双语的地区,两种语言都讲不好,是有根据的。
再复杂一点,就是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的艺术了。让一个不懂e文的人去领会西人的humor就很不容易。因为他没有接受到e文的语境熏陶,不了解。这样的人更喜欢中文的滑稽诙谐。

到底该不该教BB E文,是欧又一个困惑的地方,几分钟之前还不知道该还是不该。写到这里却发现自己费牛劲学的东西不能教给BB,有点南海神鳄找不到徒弟的感觉呢


母语不可能有2个,先入为主。
英语和汉语基本都是SVO语序,语法上是比较接近的综合型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8-22 22:04: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f365 于 2005-6-23 12:38 发表
我的孩子将来要去美国插队下乡,所以我担心的是她的中文,一句英语也不让他学,也一点也不担心。
我遇到过瑞士的留学生,他们以英法德意四种语言为官方语言,你要讲那种她就和你讲那种,不会混乱。当然还要看实 ...


不要拿欧洲人来比,英法德意的区别与汉语方言间的差别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8-22 22:0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dys 于 2005-6-23 14:42 发表
欧洲各种语言源自同一语系。把他们比成我们不同省份的方言比较恰当吧(相反,日语和汉语却相差很远,好像是和蒙古同一语系,还给老师了,只借鉴了汉语的砖块)。欧以前有个同事,去法国呆了一年,根本就好像没有发生过语言障碍。不过人家本身也很牛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父母绝对不会担心学不好ENGLISH的问题,所以,这些孩子不会用不同的语言作为学习工具,建立起思维方式。不知道你有没有调查过,这样多官方语言的国家,幼儿园一定是分为不同语言的。如果是,就证明了欧的观点。


同意。
欧洲除巴斯克、芬兰、拉脱维亚、匈牙利以外都是印欧语系的语言。
日本语系属不明,类型上与蒙古语相似,但不同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05:39 , Processed in 0.13989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