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706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讨论】两种母语可能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3 11:3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语言只是我们学习的工具。这种工具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反复运用,其power就随着知识的增张而增长的。
从词义看,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名词。如果我们用两种语言学习不是什么难事。比如,我们第一次看见某个没见过的DD,一定想知道这是什么。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computer,那你就学到知识了,这是computer。对名词这样一些简单的语言砖块来讲,双语好像不是难事。比如,我们即知道计算机,电脑,又叫它机器,机子,很多词汇表达同一个意思,而且PC这个词汇就很汉化嘛,重来没有学过E文的都会用这个词。
但是再往上一级,就有点麻烦了。先不说虚词等用法,单名词就有问题。比如,汉字的表达能力很强,一个字载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而e文的单词表达能力就比较弱,而很多意思需要上下文联系,这又是汉语比不上的。举个名词的例子:virus,这个词用来说计算机病毒,在e文中直接就用了。因为e文的词汇意义不强,也就很容易被赋予新的意思。但是在中文中必须要加个"计算机"来定义一下。
再复杂一点的就是逻辑,正反是最简单的逻辑。比如,你问个否定疑问句,你需要BB回答“是”还是NO呢?类似的逻辑反差在两种语言中太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这种逻辑混乱相当有害。
再复杂一点的就是语义。比如,介词,连词和复杂句的句子结构,差距相当大。比如,e文中,以bb为主语,is为谓语,monster为宾语,在这么一个小小的主干上,可以长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通过不断添加定语,状语,限定语,这句话可以表示非常多的意义,甚至可以让表达的情感,褒贬来回转几次。而汉语不行,汉语需要层层递进,反复推演,使读者在思路上波澜起伏,峰峦叠嶂。这类例子常常遇到,但需要时间举个精彩的例子。说会双语的地区,两种语言都讲不好,是有根据的。
再复杂一点,就是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的艺术了。让一个不懂e文的人去领会西人的humor就很不容易。因为他没有接受到e文的语境熏陶,不了解。这样的人更喜欢中文的滑稽诙谐。

到底该不该教BB E文,是欧又一个困惑的地方,几分钟之前还不知道该还是不该。写到这里却发现自己费牛劲学的东西不能教给BB,有点南海神鳄找不到徒弟的感觉呢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img src='images/smiles/redface.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6-23 12:30:2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您打算在中国生活,教孩子英语越早越好,甚至您可以全用英文与他对话以避免您所说的语言冲突和重复。而中文则无需担心,上幼儿园后光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叫他一口流利的成都话,放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6-23 12:38:0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孩子将来要去美国插队下乡,所以我担心的是她的中文,一句英语也不让他学,也一点也不担心。
我遇到过瑞士的留学生,他们以英法德意四种语言为官方语言,你要讲那种她就和你讲那种,不会混乱。当然还要看实际需要。要得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6-23 14:42:50 | 只看该作者
ff365+-->引用:ff365 如果您打算在中国生活,教孩子英语越早越好,甚至您可以全用英文与他对话以避免您所说的语言冲突和重复。而中文则无需担心,上幼儿园后光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叫他一口流利的成都话,放心吧

这个例子无法证明一个人可以使用两种母语。相反,倒可以证明同时只能使用一种思考。
如果能够在6、7岁前后改变语言环境,这个做法还可以接受。因为语言毕竟只是思维的工具。一旦思维方式建立起来了,就不用担心使用哪种语言来思考了。
不过如果仅仅是为了学门外语而走这种弯路,完全没有必要。学外语并不难,不值得花这么高的代价。相反,其早期教育所使用的思维方式和他今后生存的环境格格不入,反而带来适应环境的额外困难。



ff365+-->引用:ff365
我遇到过瑞士的留学生,他们以英法德意四种语言为官方语言,你要讲那种她就和你讲那种,不会混乱。当然还要看实际需要。要得呦。
欧洲各种语言源自同一语系。把他们比成我们不同省份的方言比较恰当吧(相反,日语和汉语却相差很远,好像是和蒙古同一语系,还给老师了,只借鉴了汉语的砖块)。欧以前有个同事,去法国呆了一年,根本就好像没有发生过语言障碍。不过人家本身也很牛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父母绝对不会担心学不好ENGLISH的问题,所以,这些孩子不会用不同的语言作为学习工具,建立起思维方式。不知道你有没有调查过,这样多官方语言的国家,幼儿园一定是分为不同语言的。如果是,就证明了欧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6-23 15:09:11 | 只看该作者
两种母语的问题我没搞清楚。
我的印象里应该是只有一种语言(或者是以一种为主)为母语。至于思维的工具,我认为还应是交际的工具。
欧洲语言属不同的语系,不过有很多词汇相通。诚如你所说,他们确实是以莫一种语言分幼儿园。甚至是居住的小区,都有一种主要的语种做诶的家交流的工具。这个情况正好也印证了母语应该是一种为主,和您一开始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6-27 18:18:52 | 只看该作者
[QUOTE=Odys]这个例子无法证明一个人可以使用两种母语。相反,倒可以证明同时只能使用一种思考。
如果能够在6、7岁前后改变语言环境,这个做法还可以接受。因为语言毕竟只是思维的工具。一旦思维方式建立起来了,就不用担心使用哪种语言来思考了。
不过如果仅仅是为了学门外语而走这种弯路,完全没有必要。学外语并不难,不值得花这么高的代价。相反,其早期教育所使用的思维方式和他今后生存的环境格格不入,反而带来适应环境的额外困难。

前一段一个语言学家来搞讲座,出示了一幅图,三岁之前,在双语环境里习得两种语言,两个都是母语,可以看到大脑里有两个互不关联的兴奋区域,讲期中一种时,不会从另一种提取,可是后来再学习的外语无论多么熟练都是在围绕在母语的兴奋区附近,可能你都意识不到,但是你说外语时仍然在母语中快速提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3:08:59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学家怎么讲起脑科学来了,是不是又是说学e文多么重要,该多么早?
有更详细的资料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6-28 13:51:50 | 只看该作者
Odys+-->引用:Odys 语言学家怎么讲起脑科学来了,是不是又是说学e文多么重要,该多么早?
有更详细的资料吗?

事实上,那次的题目是第二语言习得,所以自然谈到与第一语言的习得的关系,语言学中一直和脑科学有关啊,语言学的分支很多的。那个讲的人从美国来,不过讲的不是英文的问题,当时探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21:53:59 | 只看该作者
google brain science 一类关键字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资料,楼上的能给个提示否?

你说那个实验几年前好像报道有人做过。
一来欧觉得把大脑兴奋区解释成母语活动还是没有证据。欧看到那个报道只说了有这么个兴奋区现象,并没有说这是母语思考的大脑活动或者是某种思维方式的大脑活动。
二来欧还是坚持认为语言是思维工具。语言符号=数学符号,语法结构^逻辑推理 != 空
没有语言人类无法思考

所以到目前为止,欧还是认为只能用一种语言思考。伴随思维建立的语言就是母语,如果语言环境不是长期切换,只能算不断地接受外语。
对双语地区的人,母语是一种融合的语言,任意一种都不地道,不知道有没有反例。除非是刻意在两种语言上进行了强化,一个类似学习两门外语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6-30 06:31:4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他是这么定义母语的,3岁前学习的语言,在大脑里使用提取时有不同的兴奋区,而之后则没有。语言影响思维方式,但是不一定不同的语言就是不同的一种思维。学两种母语言和一种,影响的思维是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05:39 , Processed in 0.19908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