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28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只听真理不“听话”---选自《给孩子自由》小巫/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0 16: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B>只听真理不“听话”</B>

Sam两岁四个月左右,孙瑞雪主持的心智教育中心在我们的花园开办了一所蒙特梭利儿童之家,Sam成为第一批入学的儿童,每天去半天,吃完午饭接回家。

某一天中午,佟阿姨把Sam从儿童之家接回来,在主卧室的卫生间洗澡。Sam这些天对淋浴喷头特别感兴趣,总是抓在手里恋恋不舍。我让阿姨去吃饭,我来弄孩子。Sam大叫“阿姨走,别管Sam!” 而后又对我说,“Sam要玩儿这个(喷头),玩儿一会儿会儿。”我把浴帘挂好,让他坐在浴缸里玩儿。平时我们也经常让他在很浅的浴缸水里玩儿个痛快,要出来时就叫我们。

我在外边和阿姨吃饭,不时听到浴室传来Sam的捧腹大笑。过了一会儿,他叫“水都流出来啦!”我去看,见他把喷头对着浴缸的墙,水流出了浴缸外,流进地漏。我没管他,回到餐厅。下一次他叫,我去看他,哇!不得了,这小家伙拿着喷头对着浴室喷,整个浴室一片汪洋,已经开始流向卧室。我赶紧脱光脚,迈进水里,关上水龙头,把Sam递给站在卧室干地的阿姨,自己开始收拾浴室。Sam裹在干毛巾里,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成果,看妈妈怎么拧泡湿的浴垫、怎么把水推进地漏。

整个过程中,我和阿姨没有大呼小叫、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批评Sam——因为他没有做错事。

收拾完,我们都回到餐厅。Sam见我吃话梅,也要吃。他平时要吃什么,我都不拒绝他(除了药),即使是他肯定不爱吃的,如果他坚持要,我就让他尝一口,并且告诉他,这个你可能不爱吃,或者这个是辣的。他尝了,不喜欢,就吐出来。而且他明白,妈妈说不好吃的东西,的确他都不喜欢。这样有时候我只要对他说,这个不好吃/辣/苦,他就不再坚持要了,而是相信我的话。

那天的话梅,是为我怀孕害口买的,特别酸,我知道他肯定不会喜欢,但是他看见这个东西的样子很可爱,好像是糖,就坚持要。我给他,告诉他咬一小口,注意别咬着核,可能他不爱吃。他嚼了一会儿,吐出来,说“不好吃。”

随后他站在我坐的条凳上,伸手去够餐桌旁的柜式空调机的叶片。因为旁边隔着东西,不好够,他爬下去,绕到桌子另一边,搬出一只凳子,爬上去。阿姨问他要干什么,我说他要琢磨空调。他站到凳子上,踮着脚去够叶片,感受里边传出来的凉风,把叶片推上去、扒下来。我去扶他的腰,他扒拉我的手,说“妈不扶Sam。”

我说,“妈必须扶Sam,因为这样比较危险,妈妈要保护Sam。”

“妈走,妈不扶。”

“你不要妈扶,妈就把你抱下来,你就不能在凳子上玩儿了。”

以前这样的讲条件,Sam都能答应,但是今天他特别固执:“妈走,妈不扶Sam。”
我把手从他身上拿下来,环着他的腰扶在桌子上:“妈没有扶Sam啊,妈扶桌子呢!”

“妈走,妈遛弯儿去。”Sam仍然不屈不挠。

“哎,Sam,你站在这儿是要玩儿空调呢,还是要跟妈打架?”

Sam听到了新鲜词儿,当然要重复一遍:“跟妈打架!”不过动作还是在玩儿空调。

没几分钟,他的注意力就从空调转移到餐桌上的干花,扯上边的花瓣。我跟他说过N次不可以毁坏干花,显然他又忘了,于是我又说N+1次。他不听,我一边警告他“你这样妈妈就必须把你抱开”,一边把他抱下来。他就势坐到地上,假装跟我玩儿拉大锯扯大锯,我知道他的小心眼儿转的快,就留神他要干什么,果然他的小屁股一蹭一蹭,小身子企图钻过我的腿,回到凳子边。我一下子夹住他,说“你这个小鬼头!你以为妈妈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他嘎嘎地笑,眼睛眯起来,一副小坏样子。

我不知道别的妈妈遇到同样的情况,是不是已经直截了当地说了N个“不行!别动!”甚至发了脾气、打掉孩子的手,反正我比较“惯”着Sam,他想干什么,只要没危险,就都可以;我不要他做的事情,就想一些别的办法来阻止他,而不是直接拒绝他。我们家就是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渡过每一天。

抚养Sam这样精力充沛、爱玩爱动的孩子,我们要有非常的耐心、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精神,更费心思,但是我们也从中得到无比的快乐,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经常听到一些孩子的看护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带,羡慕谁谁的孩子“多老实!”说实在的,给我一个老实的孩子我也不要,我宁肯要一个淘气的。老实的孩子多半是受到管束压制的孩子,他之所以老实,是因为被压抑的“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儿童之家一位老师的评语)。

老实的孩子不给家长找麻烦了,但是也被家长剥夺了好奇心和创造力。儿童之家的老师说,她们见过的老实孩子,怕生人、怕运动、怕外界、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老师不叫,他就呆呆地坐着,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不会好——什么都不让动,孩子失去了求知欲,工作后也无法担任要职——不让自己做主,也自然没有责任心。到那个时候,家长又会呵斥他“怎么这么没出息!”却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孩子的状态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很多家长们,似乎永远生活在一种自相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不耐烦孩子的活泼好动,想方设法压迫、约束孩子的活动,另一方面,他们却又要求孩子“求知”、“好学”,出人头地。他们无法忍受孩子到处“乱”摸的小手,恨不能拿绳子把它们捆起来,他们不允许孩子自己做事情,只想让孩子老老实实呆着不动弹,而后又把大量的印刷品摆在孩子面前,要求孩子“学习”。

这些家长们不明白,孩子其实是在不断地运动中成长、学习的。每一个孩子的身体内,都有一股不可遏制的成长的动力,推动着他们对一切事物产生好奇心、根本无法控制自己探索、触摸和攀爬的冲动。孩子的每一“动”,都是一个学习的经历,都在满足他成长的需要。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并不意味着安安静静地坐在桌椅前看书,成长也不能够在静止不动中发生。“儿童的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抑制儿童的活动,等于抑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成长。

儿童之家的老师在评价Sam时经常说,因为Sam没有受到过任何压抑,他有坚实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我们能够感受到,Sam的内心有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

只是,Sam内心的这种力量,会让坚持传统式教育理念的人倍感头疼。Sam两岁十个月左右,我们家搬离原来居住的小区,搬到郊外的一家别墅区。佟阿姨因为路程太远,不能再照看Sam,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她的接班人。两个月之内,新阿姨换了三个,都反映“这孩子不听话,个性太强,太难带。”

儿童之家的园长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禁感到莫名其妙:“Sam是多么容易带的孩子啊!”继而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肯定都想控制Sam,遭到失败,所以抱怨他不好带。”

的确,这些阿姨不约而同有一句口头禅,“听话!你怎么不听阿姨的话?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话?”

一位阿姨在努力阻止Sam踩雪遭到拒绝时,说了一句,“你不听阿姨的话,阿姨就走了。”

Sam笑眯眯地还给她一句,“阿姨你走吧,我让妈妈再给我找一个新阿姨来,我听新阿姨的话。”

这个阿姨十分气愤地向我汇报Sam的劣迹,我对她说,你本来就应该把“听话”这两个字从你的词汇中永远地去除掉,因为这两个字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只能表露你的无能。他为什么要听你的话?仅仅因为你是大人?你要跟他讲道理,而不是用“听话”这样软弱无力的词语来约束他。Sam只听真理,不“听话”。

第二天阿姨就辞职了。我拖着7个月的身孕,带着Sam去公园玩儿,娘俩一起踏雪,乐趣无穷,直到鞋和袜子都湿透了才回家。当时我想,这么好玩儿的事情,为什么要阻止他呢?

阿姨们频频说“不”的理由是为了保护Sam不出意外。但是保护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剥夺他的生活乐趣。大人们总是虎视眈眈地盯着孩子,告诫他不要动这个、不要摸那个,其实没有必要,孩子只对自己力所能及的玩具感兴趣,你这么紧张,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他的好奇心,你不让他碰的东西,他偏要去碰一碰。

Sam会爬了、开始到处摸索之后,我就把家里一只柜子腾出来,把易碎物品挪走,留下一些纸盘子、茶叶盒什么的,告诉他这是Sam自己的柜子,可以随便处理里边的物品。Sam有一阵子经常把柜子里的东西倒腾出来,再认真地一件一件按原样放回去,这正是他秩序感萌芽的表现。如果他打开别的柜子玩儿,我会告诉他,“这不是你的柜子,你有你自己的柜子,你去整理吧。”Sam听言就会欣然前往。偶尔Sam接触到我们不愿意他碰的东西,一般告诉他不要动就可以了,如果他坚持,而且是有危险性的东西,我们会坚决把他挪开,并且想办法吸引走他的注意力。因为我们很少对Sam说“不”,真说“不”的时候比较起作用。

成功地教养孩子,需要大人时刻开动脑筋,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既智慧地满足孩子成长中的需要,又保护孩子不受伤。当必须对孩子说“不可以”的时候,我建议妈妈们不要站着、居高临下地勒令孩子,而是蹲下身来,搂住孩子,亲吻他,温柔地告诉他,这样做“不可以,因为…”

当孩子从你的眼光、语气和动作中读到充盈的爱,他平时很少听到你反对他,他又是那样五体投地地爱着你,他怎能不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他本能的顺从状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6-21 10:49: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感谢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6-21 15:06:34 | 只看该作者
收藏,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6-22 18:20:2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向你学习。
  一般在空闲时间我会注意,如果时间紧,可能常常强制孩子干什么或不干什么,因为这样省时间、省事。要象你这样,我还需要多练。
  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10 13:43:17 | 只看该作者
要做到这样确实很难,只能尽力再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15 07:05: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9 , Processed in 0.10393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