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1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逻辑狗"课题研究实验报告之一(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15 13:2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逻辑狗"课题研究实验报告之一(转贴)
使用“逻辑狗”学具促进幼儿对数列、数序认识的研究
公安部幼儿园    柳青
内容提要:
通过使用“逻辑狗”学具,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水平,促进了幼儿对其数序的认识,通过学具和一定的数学延伸训练,幼儿可以在掌握其数的同时掌握序数。幼儿序数概念的发展与序列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联,发展幼儿分类和序列的能力可以促进幼儿对数量及数序的认识。
研究方法与对象及研究时间:
1、研究方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
2、研究对象:实验班30名2003年入园的幼儿
3、研究时间:2003年——2005年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和培养思维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的大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的思维情况无疑更被人们所关注。
思维是人们运用过去经验参与解决他面临的新问题,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实现的分析综合活动。儿童的大脑所具有的自然的思维发展可能性,是在成人的调节下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的起源和发展是以活动为基础的。
幼儿期是人的思维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思维初步发展。而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幼儿晚期的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一定的发展了,我们要在这个黄金时期做好早期的智力开发及准备。为此,我们使用“逻辑狗”学具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与研究。
“逻辑狗”学具是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的工具,它内容丰富、全面,涉及知识领域 广,又指向智力的各种要素。它通过教育训练的方法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综合、连接、判断、推理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幼儿思维品质,全面推进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目的。
从2003年进行思维训练实验以来,我们对这套学具提高幼儿思维水平的感受颇多,在此不能一一枚举,我们就使用“逻辑狗”学具促进幼儿对数列、数序的认识问题做了具体的研究和总结。
(一)幼儿能否在掌握基数的同时掌握序数?
1、认识数序是幼儿掌握数概念的指标之一。
建立数概念是训练孩子逻辑狗思维的重要途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数学能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孩子聪明与否一定程度表现在数学能力上。掌握数概念的指标还有:认识数的实际意义和认识数的组成。数概念包括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自然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基数,它是指一个集合中所含的元素数,即它表示的一组物体的总个数;另一方面是序数,它是指一个数相对于其它数来说所居的顺序位置。
2、幼儿掌握基数与序数理论和实际的不同与原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认读10以内数字,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要引导幼儿尝试对5至10个物体的排序活动,理解序数的含义;大胆尝试按规则排序,初步理解事物的规律性,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逻辑狗”学具在设计上完全符合《纲要》的要求,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 生动有趣的题目来帮助幼儿建立以上的这些基本经验。从理论上说,基数和序数是数量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先后,但从已往的实验结果来看两者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训练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说教师在帮助幼儿认数时,对数序这一方面下的力气不够。而在“逻辑狗”学具中,它引导教师与幼儿必须有序操作,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在数序上的教育力度,使基数与序数的教学不再偏颇。就此问题我们在实验中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关于幼儿对数列的认识问题
1、序列是指:按照客体大小的递增或递减对各个客体进行排列的能力。
2、序列推理是指:向幼儿展示一个序列,幼儿依据序列所蕴含的时间、空间、类别、数量等关系,做出推论的能力。
3、发展幼儿序列推理能力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幼儿认识客观事物中的序列关系,使他们从小认识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预见的。
4、幼儿序数概念的发展与序列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联。幼儿在点数实物计数时,必须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把实物排成序列,也就是先说第一个,再说第二个,第三个等。发展幼儿序列能力可以促进幼儿对数量和数序的认识。
二、述问题
下面就以上两个问题分别进行论述:
(一)关于幼儿对数序的认识问题
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一定的教学训练,幼儿可以在掌握基数的同时掌握序数。
1、通过学具培养幼儿的顺序观念
在“逻辑狗”学具中存在很多的顺序性。如果孩子头脑中没有一定的顺序概念,就会在操作中出现漏做或重复操作的情况,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有关。小班幼儿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首先、其次、再次,也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的顺序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帮幼儿建立位置顺序概念。幼儿顺序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幼儿对实物的感知和实际操作。可见,要促进幼儿概念的形成,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必须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和实际操作中主动获取知识。我们教孩子按模板下面圆钮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顺序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教孩子说:“第一个圆钮是红色圆钮“,然后请他对应卡片上的图案找答案,并把相应的圆钮移动到相应的图案旁。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条件与答案的对应,色点与模板上圆钮的对应。然后继续做时,请幼儿说:第二个圆钮是绿色圆钮”。这样直至说到“第六个是某色圆钮”,通过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基本都可以说出自己做的的第几个圆钮。有的幼儿还可以说出自己做的是第几道题,这说明他已经理解了序数所代表的含义。这也就是第一种操作顺序,既按圆钮排列操作。
2、贯彻《纲要》精神,发挥学具优势,以培养幼儿在掌握基数的同时掌握序数的能力
在学具使用期间,为了发挥学具优势以培养幼儿在掌握基数的同时掌握序数,并将两者协调起来的能力中,我们使用了另一种操作顺序。按1——6的数序顺序操作。由于《纲要》中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尝试对5至10个物体的排序,理解序数的含义。所以我们引导幼儿将卡片中出现的数量为1——6的物体进行排序,帮助幼儿学用序数,理解序数含义。在小班的《数数与比较》中有十几张卡片是找`1——6的图或数,我们发现内容上有这样的变化。开始时是让幼儿找个数相同的同样实物。物品的个数分别是1至6的自然数,而后是找个数相同的不同实物,最后是找个数相同的实物与符号(圆点)这就使幼儿对数字的概念抽象化了,促进了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这也为幼儿认识序数奠定了基础。根据卡片的内容,我们要求幼儿按1——6的数序,操作题卡。这就要求幼儿首先掌握基数,也就是能够数出图片上物品的个数,其次是要将找到的这些数按1——6的顺序做答,也就是先找到个数是“1”的图,然后找个数是2、是3……是6的图。遇到有圆点符号的卡片时这种抽象出来的数序概念会更加明显。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就帮幼儿建立了1——6的数序。在无形中建立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的序数概念。加深了幼儿对序数的认识。
3、培养幼儿发现顺序寻找规律
操作中孩子们不只用这几种顺序做,还发现了其它的操作顺序。如:有的幼儿按右边答案小图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顺序做;有的按卡片上图案的排列顺序做。孩子们不但建立序的概念,还感受到了位置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当圆钮按红、黄、绿、蓝、紫、橙的顺序排列时,如果从左向右开始移动圆钮第一个是红,最后一个是橙,如果从右向左移动圆钮时结果则恰恰相反。中班时孩子们之间就会有这样的讨论:妞妞和辰辰在一起做模板,做着做着两个孩子争论起来,妞妞说:“第四个是绿色圆钮,”辰辰说:“不对,第四个是黄色的,你说错了吧?”妞妞说:“没有,第四个就是黄色的。”辰辰说“不对,是橙色的,你看!”于是妞妞看了看他的,又看了看自己的说:“我是从这边做的(右边)这是第四个圆钮。”“你是从那边做的吧?”(左边)“对!”辰辰说:“所以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从这边做第四个是绿色的,你从那边做第四个是黄色的。”辰辰看了看又“第一、……第四”的数了一遍说:“对!”这表明他们已经发现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这要归功于“逻辑狗”学具设计的独特性,学具自身就存在着多种的顺序性。
4、利用卡片内容培养幼儿顺序感
如《观察与联想》第十五页、第十六页的内容,利用卡片提供的内容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发生发展顺序,能够根据事物的正常发展顺序找到其中缺少的部分并做出正确的补充。教幼儿学习前后对照与比较。
5、合卡片内容将抽象顺序概念生活化。
结合《纲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通过学习孩子们会在自发的生活中使用序数,并且越用越准确了。例如:开始时孩子们会说我是第一个,你是第一个,他是第一个,慢慢的他们就明白第一、第二的意思。并能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会在饭后准确的数出自己是第几个吃完饭的。外出游戏排队回来时,幼儿会争着来排队并数出自己是队伍里的第几个,好朋友是第几个。到了中班有些孩子可以数到十五、二十,但有时也会数乱,还有些孩子能数出第六,但不会数第七。我想这与模板中只有六个圆钮有关,也就是说他还不能把这一概念迁移出来 。不能真正理解它,但随着思维训练的深入和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幼儿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能力也会不断加深。
6、活动区中顺序材料的投放
我们结合教具中《观察与联想》第十五、十六页的内容,在活动区投放了用破旧图书剪下来的图片做成的的排序卡,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排序。这种排序卡也可以是做一种事情的过程的分解图,如:对小朋友穿衣服的过程排序,对玩滑梯过程的排序,对绘画过程的排序等等。这大大提高了幼儿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并且他们在排序中会使用先,然后再然后或说……再……然后……最后……等生活中口语化的顺序词。
7、思维训练中进行的测评及结果
在整个思维训练中,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测评。结果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各个方面均有提高,这里只谈幼儿对序数认识的测评情况。
例题1:一幅图上画了一队由五个小朋友组成的队伍,请幼儿指出队伍里从前面数第四个小朋友是谁?
幼儿小班时,我们选取了进行思维训练的30名平均年龄为3岁7个月的幼儿做为被测对象。完成题目的正确率为30%(人次%)。一年后我们又对这30名幼儿进行了同样的测评,结果显示这次的正确率为76%(人次%)。比前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一年中的训练和幼儿年龄增长思维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到中班后,我们用这样两道题对幼儿进行测评。实验对象同是这30名幼儿,这时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岁6个月。
例题2:一张图片上画着两幢四屋的楼房,每幢楼房里分别住着一个小朋友,小华家住在从下面数上去的第三层,小明家则住在从上面算下来的第二层,让幼儿在图片上分别指出小华和小明家住的楼层。幼儿回答此问题的正确率为69%(人次%),而原有资料里显示没有进行过思维训练的5岁幼儿中只有53%能通过这道题,测查题中这一上、一下不仅要求幼儿理解数序中的相对固定性,也要求理解数序的相对可变性。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进行过思维训练的幼儿做这道题的正确率要高于没有进行过思维训练的幼儿。
例3:要求幼儿将画有1—10个圆点的10张卡片按圆点数排列顺序。进行过思维训练的幼儿能够将十张卡片正确排列完成的概率高达75%,而以往的资料显示,5岁幼儿正确排列卡片的数目平均不超过5张。在完成这一实验任务中,儿童先是按顺序点数每一张卡片的圆点以得出它的圆点总数;然后又按各张卡片的圆点数去排列顺序,通过比较,进行过思维训练的幼儿对这种能力显然要高于没有进行过训练的幼儿。这说明长期接受思维训练,“逻辑狗”学具确实能够促进幼儿对序数的掌握。
(二)关于幼儿对数列的认识问题
关于序列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首先是从感知水平觉察序列所反映的关系过度到从表象水平认识这种关系到最后以概念水平认识。
1、区中对幼儿数列推理能力的培养
结合学具中的排序内容,在活动区投放适宜的材料。开始时的材料要符合幼儿序列推理能力的发展,以感知表现材料为主。
(1)我们在手工区中投放彩珠,彩纸等物品,通过编手镯,编拉花等手工活动。让幼儿用各种实物排列成能反映一定关系的序列。
(2)在益智区中投放各种棋类及扑克牌。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排列棋子,扑克的“接龙”游戏也能发展幼儿的序列推理能力。排序材料也可是某一打乱故事情节的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排序并讲述故事。故事可以是幼儿听过的也可选择幼儿没有听过的故事,前者是故事再现排序,后者是事情联想创编的排序过程。也可提供从不同角度进行排序的材料,例如: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三个不同大小的球体,但三个球体的重量不同,可选择玻璃球、乒乓球、网球并用锡纸将三种球体包裹起来,请幼儿根据大小或重量进行排序,引导幼儿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并按量进行某一规律的排序。
2、《纲要》要求我们,提供丰富材料,为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所以我们请幼儿运用多种感观发现事物的序列关系。
如:模仿节奏,教师拍出×××   ×××的节奏请幼儿模仿,还可以借用蒙式教学中的听筒、触觉板、重量板等物请幼儿进行排序,使幼儿感受序列无处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们看见什么东西都要排序,娃娃家中大大小小的盘、碗、积木区中大大小小的积木,美工区中的纸盒,甚至家中爸爸的打火机都变成了他们排序的排序对象,当然这位小朋友的爸爸把打火机换成了其它东西请他排序。
3、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性,创造各种序列关系的模式。
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并发表意见。让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自主排序。在宽松的环境下,幼儿的创造力在你争我赶中得到了发挥。例如,有一次我请幼儿用跳棋和围棋子排列序列,王轩小朋友用跳棋排列了红黄黄、红黄黄……的序列,我及时的表扬了他;刘旗用跳棋排列出红绿、红绿绿、红绿绿绿的序列,这让我很惊讶,我不但表扬了她,还把她的方法介绍给其它的小朋友,过了一会大龙叫我说:“老师你看!”他用围棋子排列出“●○○●●●○○○○”的自然数列,这一点更让我欣喜和惊讶。可见孩子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可以达到相互启发的作用。   
4、“逻辑狗”操作区
学具本身就是丰富的操作材料,每张卡片上都有六个问题。我们把有关序列内容的卡片放在一起,让幼儿在操作中自由讨论,在讨论中理解序列内部的关系。
5、指导幼儿数列推理排序的方法
(1)完成重复序列时要引导幼儿观察序列的变化并从中找到规律。幼儿开始接触序列时不明白如何排列。例如,制作拉花时,教师应先准备好一段拉花,请幼儿继续编,要让幼儿理解拉花是某一段落的反复循环出现的。在操作时让幼儿模仿示例那一段制作一段。然后把这两段串在一起,观察后一段和前一段是一样的,慢慢让幼儿理解这种规律。从这里再慢慢过度到数列。
(2)完成事物发展规律或内在联系的序列时,要学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长短要协调底部,比较事物发展顺序要发现不同。
三、建议和总结:
建议:在发展幼儿数列数序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学具中提供的大量感性材料,让幼儿从点数物品中学习一    一对应开始。让幼儿在点数中感受量与序。
2、帮幼儿建立数序概念时,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3、教师帮幼儿建立学具操作顺序时,不要一次就将可进行的所有顺序都介绍给幼儿。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创造其它操作顺序。
4、培养幼儿认识数列的能力 时,要尽可能提供多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层次的要求。如:
(1)量的排序。如: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少到多;
(2)时间排序。如:一日生活,早上来园,中午进餐,晚上离园;
(3)实物的交替出现排序。如:红球、黄球、红球、黄球……
(4)故事排序。如:一幅剪开的故事图,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排序;
数的排序,如:围棋子排序。自然排序:●○○●●●○○○○;等差数列:●●○○○○●●●●●●;
5、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幼儿的发展呈现阶段性、反复性、不均衡性。每个幼儿的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
总结:“逻辑狗”学具不仅促进了幼儿数列,数序认识的发展。重要的是它充分发挥了游戏性的原则。使学习在游戏中进行,真正做到了“玩中学”的快乐教育。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材料,把幼儿的各项发展落到了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2-2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谢谢 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3-1 21:54:53 | 只看该作者
女儿特别喜欢玩《逻辑狗》,一有空就说:“妈妈,我做会儿作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3-5 14:18: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仔细看看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2-29 09:32:32 | 只看该作者
进来,看看,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6 20:47 , Processed in 0.07818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