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20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发2篇关于培养孩子阅读方面的帖子,希望大家探讨分享自己的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28 10: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把握早期阅读3步曲</B>

我的宝宝撕书怎么办?不会阅读怎么办?选择什么样的书给宝宝呢?如何引导?

妈妈手迹一:
宝宝半岁了,最近他看见书、杂志就抓,咿咿呀呀地撕着玩,十分开心。对于这个“撕书王”,我真的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

妈妈手迹二:
宝宝现在一岁了,尤其喜欢模仿爸爸看报纸,每次看到爸爸在沙发上看报纸,他就主动拿起一张报纸,装模作样地看起来,却不知道自己把报纸拿倒了。

妈妈手迹三:
宝宝已经能认识一些字了,今天我带他上街,他指着一个广告牌,十分兴奋地对我说:“妈妈,这个是“一”,我知道!”
相信你也和上面那位写育儿日记的妈妈一样,对宝宝的阅读十分关注,并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我的宝宝撕书怎么办?不会阅读怎么办?选择什么样的书给宝宝呢?如何引导?但事实并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糟,宝宝通过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读物的活动,其实都是阅读。尤其是我们常见的幼儿玩书、撕书甚至吃书等活动,这实际上是一种宝宝的准阅读活动,孩子用行动在向你表明:“我对书很有兴趣!”因此作为父母的你不必担忧。

什么时候开始早期阅读呢?专家的建议:从9~12个月开始。同时,对于孩子阅读的引导,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进行,切不能操之过急。本文特邀幼儿心理专家、幼儿资深出版编辑、有经验的妈妈与您一起来聊聊这一话题,为你指点迷津。

第一步:玩书(9个月-2岁)

阅读特点及对策:
9个月~2岁的宝宝活泼好动,把书作为玩具,喜欢撕书、咬书、玩书,父母不必干涉他或要求他。这一阶段是宝宝的前阅读时期和语言的萌芽期,父母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对书感兴趣,让他喜欢书,因此宝宝要怎么翻、怎么看、怎么玩,都随他。

适合的图书:

1、 塑料的洗澡书,这种书可以让孩子在洗澡时边玩边看。
2、 布书,也是不易撕坏的,比较适合这个阶段的宝宝。
3、 立体书,可以展开成立体模型的玩具书,可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 毛毛书,通过孩子的触觉来认知,并引发阅读的兴趣。

朱霄鹂妈妈经验谈:

1、 撕过两套书后,正式阅读开始。
我家宝宝8个月开始接触书,当时我给他看的是一些印有大图和简单文字的书籍,但宝宝一直在撕。撕过两套书过,他就正式开始阅读了。

2、第一套书——科学认知书
我正式给他阅读的第一套书是由英国DK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目击者系列图书,主要是科学认知方面的,有介绍小蝌蚪、鸭子等动物是如何长大的。这套书通过写实的图画、照片,来反映动物长大的过程,上面字很少,宝宝十分喜欢。

3、用书来引导孩子
生活习惯方面:1岁左右,我给他看《嘟嘟熊》系列丛书,通过嘟嘟熊的故事,孩子养成了吃饭前洗手、按时睡觉等正确的生活习惯。
想象力方面:我觉得童话故事的书是最佳选择,一方面画面美,一方面故事内容好。例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不点丛书》就很不错。

周合编辑推荐阅读方法:

1、爱的氛围里来阅读
当你抱着孩子念一本书或哼唱一段童谣时,温柔的抚摩、轻声的言语和深情的眼神,不仅是宝宝能感受到你深深的爱,更能在这种爱的气氛中,对阅读活动本身产生兴趣。

2、同向阅读法,这是一种很好的亲子阅读方法。建议妈妈将宝宝放在膝盖上,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起来阅读,时间最好是10~15分钟。比如念儿歌:“小兔子过桥,跳跳。小螃蟹过桥,横着爬。小袋鼠过桥,抱抱。”妈妈可以根据节奏提起、放下自己的脚跟,有节奏地做肢体动作,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第二步:认知阅读(2-3岁)

阅读特点及对策:
这一阶段的宝宝会简单的命名,并开始认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常常说话时伴有动作,喜欢让爸爸妈妈读故事给他听。此时,妈妈一方面可以用卡片、拼音等手段来教孩子进行名词的学习,另一方面用讲故事或对话的方式读给宝宝听,注意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读。

适合的图书:
图画完整、真实、亲切,语言感性、上口,内容生动有趣的各种认知、童话书都很适合。“图大、字少”是这一时期选书的原则。

周合编辑推荐阅读方法:

1、 善用身体语言
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不要忽视身体语言的利用。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父母可以将书中的内容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演给孩子看,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能激发他的想象力。

2、睡前阅读是最佳时机
幼儿在睡前的浅睡眠时期最容易进行无意识的记忆,睡前的阅读时期一定要把握。

3、父母分工,共助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母亲的事情,只有父母通力合作,做好分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特质的不同,母亲比较适合给孩子念亲子故事、儿歌、童话;父亲比较适合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讲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朱霄鹂妈妈经验谈:

1、 识字读本和实物认知书不可少。
这个时期宝宝好奇心很强,建议妈妈选择一些实物认知和识字的读本,比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蒲公英等一系列实物认知方面的图书。

2、 选书贵“精”不在多。
给孩子的书不能太多,每种选取1~2套就可以了。科学认知图书最好是选那些有真实图片、照片的书籍。童话书要选择故事简单有趣,图片优美,颜色鲜艳,可刺激孩子的感官。

3、一书多龄阅读法
如今很多幼儿图书都是针对好几个年龄层的,怎样来利用呢?子扬妈妈自有一套,比如以“亲亲自然系列从书”中《草莓》一书为例,如果宝宝2岁,可以让他看大图片,看大的字,并教他用手点指,小文字和图片可以忽略不看。这本书中认识的是草莓,我会买一些草莓回来给孩子边吃边认识,让他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去认识草莓。到了3岁,再大一些,我就买一些草莓来种,让孩子照顾,使他从一点一滴的生长过程中来体会草莓是如何长大的。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就可以让他认识书上有关小图和小字方面的内容。

第三步:分享阅读(3-6岁)

阅读特点和对策:
这时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喜好,不太喜欢父母照着书上的内容从头到尾阅读,而是喜欢爸爸妈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一时期父母伴随孩子进行分享阅读是个不错的方法。

适合分享阅读的书:
与宝宝的认知、言语发展水平相适应,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兴趣点,能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的图书。一方面故事主题要贴近宝宝的生活,语言幽默,想象力丰富,为其提供丰富的、刺激性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图画色彩丰富、极富创意,激发儿童自主阅读。

舒华教授推荐的阅读方法:

1、用手指点、逐字朗读。
分享阅读需要父母为宝宝逐字逐句朗读时,用手点指书本上的字,从而引导他注意到每个字的字形(而非不是机械的认字),同时,正确地读出每一个字的发音。

2、不断重复
宝宝阅读的内容需要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妈妈可以先读一句,宝宝跟着读一句,然后妈妈再和宝宝一起读,最后逐渐过渡到宝宝自己独立阅读。通过这种模仿的方式,宝宝开始从被动听别人讲故事,逐步过度到自己主动读故事。父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宝宝进行不断地鼓励和表扬。

3、书本知识生活化
为了增强和激发宝宝阅读的兴趣,建议妈妈们根据图书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认知结合起来。比如,在和宝宝一起读过海洋动物书后,带他去海洋馆看看海豚、海豹到底是长成什么样子;看过植物书后,则可一起去植物园逛逛认识各种可爱的植物。这样就可以使阅读变得更有趣。

成长的过程是点滴积累、循序渐进的,宝宝早期阅读亦是如此。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的相同的树叶,每个宝宝总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特点,细心的妈妈只要抓住宝宝早期阅读的主要特点适当引导,就可以了,相信宝宝一定会带给你很多惊喜。

<B>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B>

古今中外,但凡卓有成就的志士仁人——科学巨匠、文艺大师……
他们进入阅读状态的时间,竟是如此之早!
其实,培养阅读能力是发展幼儿智能的最佳武器之一。
而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应从给孩子朗读开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一直在探索一条新路——让孩子更早进入阅读状态。因为我发现,古今中外,但凡卓有成就的志士仁人,如科学巨匠、文艺大师等,他们进入阅读状态的时间,竟是如此之早!

德国教育家的卡尔威特,4岁开始阅读;控制论创始人维纳,3岁就会读能写;德国文学巨匠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再看中国古代的王勃、路宾王、白居易,直至近代的胡适、梁启超、鲁迅、郭沫若等,几乎都是在3、4岁就开始进入阅读的。

其实,培养阅读能力是发展幼儿智能的最佳武器之一。美国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对早期阅读进行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提高婴幼儿的阅读能力作为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来抓。

为孩子朗读

打开孩子的阅读大门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给孩子朗读开始。

父母为孩子朗读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朗读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经过加工提炼的、优美的、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朗读的是韵文,则能使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这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

美国已发起一场“运动”——号召母亲们在一天的24小时之内抽出宝贵的20分钟,坚持为孩子朗读,从婴儿起直至中学阶段,以作为对抗电视机、游戏机的有力武器。用“朗读”这种特殊方式与孩子交流,在中国当今家庭中已不多见了,或者说被多数家庭忽视了,我呼吁我们的读者父母们也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坚决向“电视儿童”和“游戏儿童”说“不!”。

以下是为孩子朗读的4个要点,供父母们参考。

1)朗读的开始:朗读开始的时间宜早不宜迟,可以从新生儿期就开始。
2)朗读的规律:最好是睡前朗读,以养成习惯。“习惯”即为“三定”:定时、定地点、定朗读者。
3)作品的选择:选择好书,不仅儿歌、故事可以朗读,经典著作、名篇佳作都未尝不可。
4)朗读的方式:朗读者一定要有表情地、抑扬顿挫地朗读。
当孩子已进入阅读状态后,仍坚持朗读。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来谈谈,如何把孩子带进阅读天地。

先背诵、后认字

让孩子和文字做游戏

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儿歌,因为儿歌琅琅上口、合辙押韵,容易背。加上字数少,孩子可以一下子把所要学习的内容烂熟于心。

但背不是目的。背诵下来后,我们再把这首儿歌(古诗也可以少量运用)展现在孩子面前,通过以手指字的形式(即在读到某个字时,手指同时也指着这个字。),使字音和字形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也就实现了正确认读的目的。或许有些父母会问,为什么一定要“以手指字”呢?根据我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一定要用手指字,才能真正使孩子的阅读和识字过程做到“音、形重合”的成效。

在以上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背”的问题,要背熟,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对整个内容的把握,孩子才能利用上下字、上下句的逻辑联系,对号入座地、甚至无师自通地把这个字读出来。实践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跟着父母念儿歌,他们显然不认为这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项有趣的游戏。

运用“目的字”

训练孩子学会跟读

刚才讲到的方法使用于韵文(儿歌、谜语、古诗),但对散文(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则需换一种方式,这时,请父母准备好字卡。

这种方法就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流动,父母相继提取出“目的字”。所谓“目的字”,就是父母准备在这个故事中,让孩子认识的生字。

Smart Tips

“目的字”如何选择?

一、故事中出现频率较高,对上下文有联系的字。
二、提取出来的“目的字”为本次阅读了之后,对今后几篇故事都有所照应的字。
三、字数不宜太多。

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孩子认识“目的字”时,必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而不是讲完故事后再来让孩子识字。比如说:“山上下来一只小羊。”在讲完这句话时,父母就问孩子:“我刚才说,山上下来一只什么?”孩子一定会回答:“羊!”父母应立即拿出相应的字卡来教孩子认识这个字:“对!羊。看,我现在手里拿的就是这个‘羊’字。”

还有一点,为了让孩子加深印象,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复述故事。父母和孩子共同把刚才讲的故事再复述一遍,一边复述、一边再把“目的字”也复习一遍,并把它放回到原来的语言环境中去。比如说,父母问孩子:“宝宝,刚才我讲的故事,说的是山上下来一只……”让孩子接着说:“羊!”父母再提示:“那好,这个‘羊’字在哪里?请你把它找出来。”孩子会很快地从几个字中找到“羊”字,“目的字”也就此得到了巩固。

学习“跟读”

早期阅读正式上路

常规的读书,必须有大量的识字作为前提,但婴幼儿的阅读训练则反其道而为之,是在孩子识字甚少的情况,把一篇生字较多的文章交给孩子,阅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
这看似离奇的事,其实实施起来一点也不复杂。父母只要先读起来,孩子紧随其后跟着读,就是了。不过,跟读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坚持以手指字地读。

跟读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顿读:父母读一个字、孩子跟读一个字。这样既轻松又准确,“音”、“形”容易对上,还可以起到纠正读音的作用。
2)顺读:父母完整读一句话、孩子也完整地跟读一句话。
3)跳读:当孩子熟练了以后,就可以由父母读上句、孩子读下句。
学会了跟读,您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将孩子引上阅读之路了。

在把婴幼儿领上阅读之路的过程中,父母要记住,您只肩负着2大任务:第一就是要让孩子喜欢读;第二就是要教会孩子怎么读。至于解释、分析等任务,就不必急于一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5-28 10:59:4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深刻,谢谢。让孩子成为一个终身读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吧。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5-28 22:04:12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使用自己的方式阅读


幼儿阅读与成人阅读心理的差异

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的阅读心理与成人的阅读心理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这主要表现为:成人主要是阅读文字材料,而幼儿主要是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成人阅读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实际的意义,幼儿阅读则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成人阅读的目的是从材料中获得有用东西,而幼儿阅读的目的是从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成人在阅读过程中,材料的内容不断地变化,而幼儿更喜欢重复阅读自己已经熟悉了的内容;成人喜欢阅读能够对自己发展有启发作用的读物,而幼儿喜欢具有人性化、拟人化的童话故事。

您知道了幼儿与成人的阅读差异后,在给孩子挑选读物的时候,心里是不是有了底?

帮助孩子挑选读物

给孩子挑选幼儿读物的诀窍就是满足孩子的阅读心理,您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挑选孩子爱看的读物

孩子常常会对读物有自己的要求,他们的需要一般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里放的“天线宝宝”,那么他在书店里看到“天线宝宝”的书,也会因为喜欢而缠着父母买。只要这类读物内容健康,适合孩子的年龄段,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挑选。

★选购能让孩子学到某方面能力的读物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是有要求的。如果您想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能够培养这种能力的书,教孩子阅读,让他们从中受益。

例如,3岁左右的孩子常对顺口的句子感兴趣,您也想培养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那就不妨选择一些诗词、儿歌来让孩子阅读。

★购买画面生动的读物

现在市场上的幼儿读物琳琅满目,在挑选的时候,您要翻阅读物的画面和内容是否生动、活泼,特别是色彩和画面的印刷要清晰、真实。读物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读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选择能让孩子建立科学观念的读物

为孩子选择内容科学的读物,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关于周围世界的科学观念。这些科学观念包括:

科学的生活常识。如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北方的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冬天为什么下雪?”;南方的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夏天为什么雨水多?”

科学的道德观念。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别人帮助自己要说谢谢,等等。

科学的生活习惯。如饭前要洗手;吃饭不要说笑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在画册、小故事中体现,对孩子来说,除了阅读的乐趣,还能从这些读物中学到许多生活常识。

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

幼儿的读物主要以图画为主,您不妨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可大有裨益。

★提问阅读法

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读《小红帽》时,边读边给孩子指,这就是小红帽,这是小红帽提的蓝子,这是大灰狼。然后,每翻一页书,让孩子指出画面中出现了什么人物。

★角色扮演法

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

如读《小红帽》这篇故事时,孩子可以扮演小红帽,妈妈扮演妈妈和奶奶;爸爸则扮演大灰狼。然后根据画面上出现的角色,每个人说出各自角色所说的话。

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

★重复阅读法

有些材料的阅读,如儿歌,诗词,经典故事等,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家长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其实是背)出相关的内容。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主要是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即我也能读书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孩子正确“读”了书中的内容,家长应及时鼓掌给予表扬。

★想象阅读法

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

例如,在读《白雪公主》这篇故事时,最后的结尾是“王子与白雪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而王后变得非常丑陋”。这时可以让孩子从两个方面展开想象。一是让孩子想象王子和白雪公主是如何幸福地生活着;二是让孩子想象王后变丑陋后的生活,并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孩子创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比思维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5-30 08:14:30 | 只看该作者
07
很不错哦。已经收藏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5-31 00:05:04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4-15 16:36: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这两篇写得很好!

内容很好!很有参考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0-13 15:4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金石头 的帖子

写的真好,看了这个帖子,才知道以前的方法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1:29 , Processed in 0.08405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