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冲刺高考,如何度过考前十七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20 00: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度过考前十七天
涡阳一中:沈亚芳  电话: 13856782319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十七天,如何组织这十七天的复习、如何调整迎考状态,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事。在此我把多年所做的高考心理研究经验总结出来,供考生同学参考。
第一、考前复习状态的认定:通过一年的集中复习,此时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已经建立起来了,再设置长远的复习计划是没有必要的,在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能实施的。建立一个无法达成的目标,只会让我们在考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因为有任务没完成的压力而心情烦躁,这种烦躁的心情对于高考这种特殊的竞技,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就整个的复习计划而言,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回归课本、查缺补漏、思悟升华”。那么,这一段时间内的调整,主要应该是生理竞技状态的调整、考试技巧的训练、考试心理状态的分析和调整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的整合。
第二、生理竞技状态的调整是指:为支持考试而必须的良好身体状态的调整、考试前紧张程度的把握和调整、考试过程中期望大脑兴奋程度的调整等。
良好的身体状态的调整是通过科学的、有规律的饮食调整来完成的,所谓的科学饮食,并不是每天都要制定一份难以操作的食谱,而是适当的将生活规律化,在饮食中适当的增加一点高蛋白等脑营养物质,将更多的同学早饭随便吃一点了事的习惯改正过来,因为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00到11:30,早饭如果不能吃好,坚持到考试结束是很困难的。
考试前紧张程度的把握和调整,首先,应该是一种认识上的调整:适度的紧张是高水平竞技状态发挥的必要条件,许多同学一谈到考前的“紧张”两字,立刻就恐惧起来,好像“紧张”的结果就必然是“晕场”,这本身是一种误解,如果把考前适当的紧张,看作是一种考试的需要的话,在考前的这十多天里,才不会因为情绪问题而影响竞技状态。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放松技巧的训练,让考生能更容易的把握自己的情绪。比如:“肌肉紧张”放松法、学习间隙短时间的“思维真空”放松法、周末或一天的紧张学习之后适时的“情绪宣泄”放松法等。
考试中期望大脑兴奋程度的调整,主要通过生物钟的调整来完成。高考的考生在紧张的复习中,已经养成了深夜不眠,白天不太清醒的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惯与高考时间是冲突的,高考是应该把大脑最兴奋的时间段留在上午9:00到11:30,下午3:00到5:30之间,这样,改变长期养成的作息习惯是必要的,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在考前的这一段时间内,每天适当的比前一天早睡一会,每天早晨起床时间把握在6:30左右,在7:00左右让自己很好的吃上一顿早饭,等接近高考的时候,就不至于因为作息时间调整困难而无故紧张。
第三、考试技巧的训练:主要有学科考试技巧的训练和考试策略的综合训练,当然也同时包括考场应急问题的处理建议指导。
学科考试技巧,通过适量的模拟试卷,限时训练。对考试过程中时间的合理分配、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层处理、试题答案正确性的检验等进行科学的指导。同时,在考试技巧的训练过程中,通过试卷的讲评,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也是最后一个查疑补漏的过程。
考试策略的调整,包括对学习进行系统小结的方法和科学的考试策略技巧,考试策略技巧当然包括学科考试技巧。今天就只谈考试技术状态的调整。首先,让自己尽快进入考试状态,因为有很多的同学在考试开始后,总有一段时间对于试卷没有感觉,就像运动开始后的运动状态不佳一样,比较好的做法是提前热身。那么考试的热身如何进行呐?就是提前进入所考科目的学科思维环境。比如,数学考试,一般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这15分钟里应该做的事是:熟悉考场环境、熟悉监考教师、熟悉周围的考生同学,然后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脑子里思索一个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选取应该是比较简单、最好是有趣的。这样当拿到数学试卷时,你的思维环境基本上已经在数学的环境下。当你面对试卷时就可能会发现有更多的从容面对试卷。
第四、考试心理状态的分析:考试心理状态对考试水平的发挥很重要,有很多的同学考试前有一种前途不可知的紧张;而也有很多的同学平常的学习状态很好,也无端的紧张;甚至有同学说:我现在不紧张,但考试时紧张怎么办?为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紧张而紧张。仔细分析会发现,这种紧张来源于对自我的评价上。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考前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如何在评价中给自己增加信心?下面有几种具体调整考试心态的做法:
其一、自我暗示法。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译制音乐片《出水芙蓉》,在片子里面有一位很懂教育心理学的老师,她告诉她的需要练形体的学生说‘走在人面前时,你们每个人都告诉自己,我是天下最美的姑娘,每个人都爱我,一直说到你自己信以为真时为止。’实际上这位教师用了“心理暗示”的方法,她用持之以恒的暗示增强了这些姑娘的自信,幽雅的气质在自信中产生。高考也同样需要暗示,考前不能总看自己的学科薄弱环节,还应该看到你的知识结构已经建立,面对高考应该没问题,用一种暗示:“我通过一年的复习,参加高考没问题!”让自己在自信的心态下参加高考,用自信激活思维,以期达到最好的竞技水平。
其二、调整期望值。对高考的期望值较高是考前心态不稳定的很重要原因,但是用“别在乎高考”这种说法往往不能让考生接受,但是,通过对高考形势的分析,让学生们找到自己在高考中的定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考试心态调整,也能更从容的参加高考。对高考期望值的调整,往往需要老师的帮助,师生共同分析,往往能更客观,也更能为学生接受。
家长在这样的调整中,往往起到的作用是反向的。家长的小心翼翼的问候、全力以赴的生活服务、甚至于那种关心的眼神,对学生高考的定位都会产生压力。所以,曾经有家长问我在最后一段时间内,他们怎么做时,我的回答是:“什么都不做!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让他们自己去考好了。不要在孩子面前提所谓的高考建议,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自己是高考专家;如果有问题,孩子会向你倾诉的,他们不需要建议,而需要你的倾听。”
高考是一种智能竞技,高考的考核不仅仅考察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同时还是对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的一种考核。希望每一个参加考试的同学,都能在最后的十几天里,将自己的身、心状态调整到最适宜竞技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5-24 21:20:4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正好学习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27 , Processed in 0.07070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