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家长应慎用“反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16 16:3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反比”,即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以他们中的佼佼者为例与之比较,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目的。应该说,适量地运用“反比”不是不行的。但如果用得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因为事实上“过量”使普遍存在的,所以应引起警觉。
         有些家长在传媒上看到同龄孩子的优秀事迹,特别是介绍他们丰富的知识和杰出的才华时,往往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他是你的同龄人,可他已经这么优秀了,而你呢,我看你连他的一半都没有。”或者这样说:“你瞧,人家的条件那么差,可学习这样好,你呢,正好相反,条件不知道要比他好多少,可学习却一团糟,不知道你都干了些什么?”话语中,充满着埋怨和责备。
        应该说“反比”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孩子向榜样学习、看齐,但通常效果却不理想。因为这一“比”往往使孩子失去信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像他这样的有几个,全国恐怕也就这么一两个”。“你怎么不去学他,想当年你也不咋样,恐怕连我都不如!”等。一旦有了这种心态,榜样的意义就不复存在,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本能地拒绝学习。有的孩子说“别烦我",恐怕就是这种特定情绪的写照,也是“反比”带来的副作用。
        在媒体上孩子看到与自己同龄的榜样时,大都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有的还会暗暗对照自己。这时,如果家长能抓住机会,及时地进行启发和诱导,那么,这个榜样就可能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地作用甚至无穷地力量。
        怎样使榜样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的作用,力求避免出现副作用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要人为地拉大榜样与孩子之间地距离,而是要尽量缩短这种距离,让孩子有一种可望而又可及的感觉,产生想追上的动机和愿望。比如在电视台的儿童节目里看到一个画画得很好的孩子时,家长不妨这样说:“这画画得真好,不过,我觉得他也不是天生的。如果你认真地练上几年,肯定也能达到他这样地水平。”或者说:“孩子,你觉得他的画为什么能画得这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待孩子找到答案后再问:“那么,你能不能学习他呢?”反之,恨铁不成钢,带着情绪不适当地运用反比,只能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太遥远,自己根本无法企及,因而索性拒绝学习。
        综上所述,家长应慎用“反比”,学会运用激励机制,让孩子们与榜样看齐,使他们又信心赶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03 , Processed in 0.08029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