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大,7岁看老”,简单的一句古谚,揭示了儿童心理成长的规律。孩子小的时候会不会乱发脾气,懂不懂换位思考,能不能克服失败?
这一切都将决定孩子的此后的成长道路。孩子0-7岁是心理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从该阶段的成长,能看到孩子此后的心理和个性雏形。如何确保孩子7岁之前的成长不出现问题呢?关键是做好儿童的情绪管理和性格培养。
一、儿童情绪失控与性格走偏的六大障碍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建立神经反射的过程,一方面表现为肢体的反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心理的反射过程。幼儿阶段,有六种状况处理不当,会导致心理上出现错误的成长方向,是不可不察的。
障碍一:误解导致的不懂解释、不会沟通,矛盾冲突加剧。
障碍二:拒绝导致的自私、任性,无法建立良好的朋友圈。
障碍三:错误导致的形成隐瞒事实和不敢担当。
障碍四:失败导致的无法抵抗负面事实,常常陷入负能量状态。
障碍五:挫折导致的不乐观,消极。
障碍六:自卑导致的缺乏胆量,不敢尝试,没有自信。
这六大障碍蕴含着成长的问题,也囊括着孩子成长的机会?如何有效解决这六大阻碍呢?
二、直线方式VS曲线方式
中国家庭中存在大量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直接发号施令,让孩子执行,孩子的成长完全在父母的命令掌控下。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父母省时省力,缺点是孩子执行指令效果不好,存在对父母的大量误解和负面情绪,形成家庭矛盾和成长障碍。
还有一种曲线方式,是现在颇为流行的,一味地宠溺孩子,顺应孩子的喜好和自然应激反应,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孩子成长快乐,缺点是父母劳累,孩子教育欠缺,容易形成“富养”问题。
既然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缺陷,那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0-7岁年龄段的教育问题呢?
三、互动+具象+换位
恐龙小Q儿童教育中心编纂过一套图书——《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系列》,整套图书共分为六册,每册针对一个孩童的成长障碍,通过“图画”+“故事”的形式,将生活中可能面对的障碍以及正确的应对方式场景化,以达到正确教育的目的。 这种方式可以总结为“互动+具象+换位”。理解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从0-7岁的儿童的成长特点入手。该阶段的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完成,在认知上还存在局限,具有以下特点:
1.理解力弱; 2.想象能力强; 3.好奇心重; 4.有行动局限。
幼儿发育阶段,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具象的世界具有比成人还要强大的接受力,同时,强大的好奇心导致孩子十分容易被故事吸引,通过父母家长的陪伴阅读,《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系列》可以将场景化的故事以符合孩子认知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帮助孩子在遇见类似的情景时,有正能量的应对方式,不再为各种障碍所束缚。 中书香然最后提醒每一位养育幼儿的父母们,孩子成长问题不是简单问题,把握好方式才能有更好的成效。
|